观看《阿甘正传》带给我的反思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2-04 15:37:29

《观看《阿甘正传》带给我的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大学那段迷茫的日子,我曾经在电脑房里看过一部影片——《阿甘正传》。那时候,就是因为看完这部影片,我开始喜欢上了跑步。在夜色笼罩中的操场里,一片漆黑,唯有角落处矗立着的照明灯耀眼夺目,隔着一堵墙是校区的街道,传来刚从自习室回宿舍同学的嘈嘈声音,再过去便是宿舍楼,一格格房间里灯火通明,同学们都在洗漱。而此时的操场上,人虽不多,但在黑暗处也会看到零零落落的人影,有的在散步聊天,有的在跑步锻炼,有的在空地上练太极拳。而我就这样,在黑暗中,慢慢地,保持着匀速,一圈一圈又一圈地,绕着操场跑着,跑着跑着,会感到身体在出汗、脸部在发烫,会感到体力不支,会感到四肢酸痛,会感到呼吸急促,会感到双脚如灌铅。但是等到你坚持下来跑完自己预定的路程,开始昂首挺胸,大踏步走路,大幅度摆手,缓和刚才的激烈运动时,却是觉得如此轻松舒服和神清气爽。

今天,当我再次看完这部影片,它带给我的是三个词:“傻”、专注和实干。在阐述这三个具体的感受之前,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

电影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阿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阿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阿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在奔跑了许久之后,阿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收到了珍妮的信。他立刻去见找她。在公交站台候车时。 阿甘向他人讲述了他之前的经历。于是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

在了解完影片的大致背景和内容之后,来说说我的第一个观后感受——傻

一、  傻

首先,我们的确得承认:①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按照要求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上普通的学校学习。②阿甘平时的言语、神态和行为中,透露着傻里傻气,呆里呆气。按照世俗社会世俗人的观点,阿甘被鉴定为一个十足的傻瓜。但是抛弃这些习以为常的偏见呢,他只是一个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有点特殊的小孩。也许并不能用一个“傻”字,对他以偏概全。这其中,阿甘妈妈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做傻事的才是傻瓜!而阿甘从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符合当时大众的道德审美的: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情。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阿甘和布巴之间的深厚友情。阿甘和布巴是在部队中认识的,一个白人一个黑人。布巴的祖祖辈辈都是跟捕虾和煮虾有关的,因此,他也梦想以后能从事捕虾行业。他俩在部队中,互相陪伴、帮助,后来一同被派往越南参战。在一次意外遭袭中,他们所在的排几乎全军覆没。阿甘因为自己快速的撤退而顺利脱险,但当他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布巴不见时,他十分担心,再一次回到危险之地,去搜寻好友。没想到却路遇被枪林弹雨击伤的、苦苦挣扎的战友,他不忍心看到战友痛苦、害怕的表情,将他们一个个背离遇袭之地。后来,丹中尉电话上级,请求支援。整片区域将要被空袭、沦为平地时,阿甘却再次深入林区,搜寻自己的好友——布巴,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因为他一心想要救出自己的好朋友。最后,阿甘背着严重受伤的布巴在炮火轰天的战场逃了出来。可惜,布巴还是死了。布巴虽然离开了人世,可他们俩之间曾经说好的关于捕虾的事情,阿甘却牢牢记在了心里。回国之后,阿甘由于为国打乒乓而出名,接到一个广告,得到一笔巨额广告费。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和买捕虾有关的工具外,其余的广告费,他都给了布巴的家人。后来,他捕虾赚到的钱也按照当时他和布巴计划好的五五分成,给了布巴的家人,连丹中尉都觉得他是一个笨蛋。

可我在这件事情中,却看到阿甘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可贵品质!

阿甘的妈妈说,“财产不用太多,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多余的钱是用来炫耀的。”所以阿甘拿出一大堆捕虾赚来的钱给四方福音教堂、给拉巴特湾渔场医院等。从中,让我看到了阿甘的善良。

所以,我认为阿甘一点也不傻。在当时物欲横流、投机倒把的社会,阿甘身上淳朴善良、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是人们心底的召唤。



当然,如果真要用“傻”来形容阿甘的话,我觉得他身上其实具备的是一种聪明的生活哲学——有时候,我们应该糊涂一点,不需要时时事事都搞清楚、搞明白。就像阿甘和珍妮之间的关系,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亲密无间。阿甘虽然不聪明,但他懂得什么是爱,他无时无刻不深爱着珍妮,而珍妮却在他的生活中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对于珍妮来去,阿甘并不知道缘由,他也不介意,只要珍妮陪伴在她身边就行。



当然,如果真要用“傻”来形容阿甘的话,我觉得其实是他更清楚:有时候在命运面前,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接受残缺,毫无怨言。比如,虽然影片中阿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傻瓜,其实我觉得阿甘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当他得知他和珍妮有一个儿子时,他是非常惊恐和担心的。当时,我不明白阿甘为什么在得知自己有一个儿子时,是那样的反应。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其实知道自己智力有问题,所以担心自己的儿子智商是否跟他一样。可见,阿甘并不傻,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只是学会了接受自己的残缺,发挥好上帝给予他的。



二、  专注

阿甘能从一个先天智障的孩子,长大成为足球明星,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参军入伍成为战争英雄以及全国知名的人物和捕虾船的船长。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够专注,心无旁骛。

第一件事情,比如跑。要知道阿甘本来是靠脚撑勉强走路的,而后来他却能像风一样快速跑步,连汽车也追不上。后来竟然因为跑步快速这项技能而被选入美式足球队,靠着这个进入大学,毕业之后获得学士学位。这主要是因为那一次意外躲避同伴捉弄而一心想逃脱的机会,让他奇迹般地学会了跑步。

第二件事情是军队中装枪技能,为何阿甘装枪能如此之快,主要是在其他人都漫不经心,或者喋喋不休时,他能专注于装枪一事。

第三件事情是打乒乓,因为他记住了打乒乓的关键: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不要把目光离开球。他的确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乒乓技艺高超。

这一件又一件的事,都说明着一个事实,只有专注、心无旁骛,才能成功掌握某项技能,阿甘就是这样做的。

三、实干

阿甘成功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实干。他曾经说过,“当我想去,我就去。”是的,他毫不犹豫。

当珍妮与他坠入爱河,毫无征兆地离开之后,阿甘想到了妈妈说的话,“你得丢开以往的事,才能继续前进。”于是他这样做了,他只是想跑,把以往的事甩在后面。在跑步的过程中,虽然他心里还是经常会想念珍妮,也会想到妈妈和丹中尉。但是同时,他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太阳下山前,拉巴特湾海面的闪闪粼光,山间那清澈的湖水,神奇的两重天空,沙漠中太阳升起时的壮丽。在长途跋涉中,通过身体力行的身心灵修行,使自己释怀,重新轻装前行。

还有当丹中尉怀疑他能否成为捕虾船船长时,他钱买燃料、绳索和网具以及一条全新的捕虾船,开始了捕虾生活。虽然捕虾并非易事,一次次的徒劳无获、失败,并没有让他退缩,暴风骤雨的自然灾害没有把他击垮,终于捕虾成功。

所以,“傻”一点又何妨,要想做成一件事,关键是专注和实干。

当然,在阿甘的人生中,它的母亲是举足轻重,对他有重要影响的。正是因为在阿甘的成长中,有了这位聪明、勇敢母亲的正面引导,才使阿甘变成了后来的那个他。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好奇,在网上下载观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然而纪录片中所述内容深深地触动着我,也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在《教育能改变吗》视频里也都是很真实地反映,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反应快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个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者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额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

    07-22
  • 读《致史老师》后感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07-22
  • 诚信教育——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诚信教育——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我想从看到的一个故事说起。 《一张床垫》讲述了美国人汤姆搬家时,准备换一张床垫。他去了一家名为蓝森林的家具店买床垫。汤姆买的床垫出自美国一家最知名的家具厂美像厂。床垫的质量与价格都是美国一流的,在社会上很有声誉。不幸的是汤姆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送到医院时已经人事不醒。家具店如期将床垫送到定货地点,可开门的人对此事一无所知。家具店只好将床垫拉回商店,并在店门口和报纸上登出广告,寻找汤姆。这样一等等了7年,其间商店换了2个老板。7年后,植物人汤姆奇迹般苏醒了,他已经不记得从前的事了,可最近的事他能想起来,

    07-22
  •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无意间同事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小小的我》。看时眼泪一次次情不自禁地留下来,看后让我为之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一个伤残儿童栗欣短短的一生,人物微小,如沙海中的一粒,但却给人留下无限深思。为什么?影片从童心这个角度,做了大大的开掘。是童心焕发出的光彩,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久久未被触动的地方。 一场车祸,让一个如花儿童栗欣成了残疾人,让她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但小小的她却坦然面对,不被任何困难打倒。 她要上学。为了能上学,栗欣咬牙学走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拼命爬起,终于学会走路了,当她艰难地走到

    07-22
  •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书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提到了吃甘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喻指不同的人生方式和态度。并且鼓励第一种方式,即:先苦后甜。这让我联想到了这样一些语句:只要你继续努力,学习上刻苦勤奋,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有收获。加油啊,成功在等着我们。No pains , No gains.我们平时也经常用先苦后甜教育和激励学生。这样的方法也的确使学生在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了进步。 但不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甜味而怀疑甘蔗不是甜的,最终选择了放弃。因此就会有学

    07-22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07-22
  •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

    07-22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