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散记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4-18 15:51:29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散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先生,亲近您,总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醴;更是如醍醐灌顶,如佛光普照。读您,是在读您的教育情怀,读您一怀萧索而又一腔炽热的教育情怀。

近百年前,您即以犀利深刻的洞察力和忧愤深广的前瞻性明确指出:“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有察于中国所处的教育困局和当时“新教育”草创之时的种种弊陋痼疾,您如此发声,简直是与世不谐、逆袭世人之耳的;但你就是要站出来,掐准了中国教育的命脉,狠批痛斥,而又指出新法和新路。啊,那一脉不息的绵绵余音,却是至今犹觉振聋发聩,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近百年的教育之旅并不轻松,也没有阔步稳步前进,而是总是显得疲敝迟滞,步履维艰。故,甚至可以这么说,此话放在当今,也是不失为警世之论的。

您以大无畏之勇武精神,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锋锐姿态,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您愿意“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

您首倡“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您甚至有鉴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而决绝之至地修改自己的名讳(文浚-知行-行知)。也因此忧心如捣,直批“教育实际”其颊:“‘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育”与“生活”两张皮的现象,先生早已察知,然而,此种教育之异象和怪状,却是于今为烈,先生知乎?

您呼唤着“创造教育”,在您眼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确是呀,敢为天下先,敢于撄旧教育之锋,能“自新”,能“常新”,达致“全新”,才能成就先生眼中的“新教育”。为此,您呼唤着一股新风,一股清流,“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试验主义与新教育》)说得多好哇,“发明能力”的保有或缺失,将决定着教育的能否创新,能否与时俱进。您还希望大家不要怕失败,要敢于试验,您说——“盖善试验者役物而不为物所役;制天而不为天所制。惟其以人力胜天工,故能探其奥蕴,常保其新焉。”(《试验主义与新教育》)——化用荀子《天论》中的语句,出之以确凿无疑的口吻和必胜的信念!

您早就认识到,乡村教育是教育之弱点,是教育“畸轻”之一面,因此您才不遗余力地进行乡村教育的试验。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是您的雄心所在,“霸图”所在,也是您真正倾心所在,献身于斯所在!乡村教育伟业的图成,乡村教育命脉的转捩和校正,是需要先生这样的人的!乡村教育的崛起,当然还得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您心目中的乡村教师是这样的:“好的乡村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您认为乡村教师当具备三个质素,位于首位的却是“农夫的身手”,是的,你明白无误地如此呼告,显然是有您深远的考虑的。是啊,没有强健的体魄,何谈“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又遑论其它之种种!您认为,“三百六十行中绝没有教书匠、读书人的地位,东西两半球上面也没有中华书呆国的立足点。”(《“伪知识”阶级》)您反对“匠气”,反对“书呆”,您揭櫫的是“创造”和“教育的新生”。

关于教育,您曾说过如此名言:“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学与教的关系,您说得何其简捷有力,深辟透彻!您还说,“要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到沾施的机会。”(《小先生与民众教育》)如何教,怎样教,您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您还说了,“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三点都办到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也就成功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这当然是美好的境界,应该也是您殷殷属望的教育之大同境界。

品读观摩先生对于教育的言说,让人不禁有醍醐灌顶、痛快淋漓之感,让人不禁有清气袭至、横扫一切阴翳之感,让人不禁自然而然想到目今之“生活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新教育”等等皆是渊源有自的啊!

先生,挹取教育之清芬,我从您哪儿,找到了源头!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就已情有独钟。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说明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朱永新教授更是一再地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阅读必将带动学生的学习、教科书、教辅书不能替代课外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阅读应与实践相结合、怎样的阅读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等问题。(详见《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user1/sly9992/125636.html)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家长所重视

    07-22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07-22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07-22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07-22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五一长假期间,女儿看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感慨万千,随手写下了读后感,女儿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十分感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不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当我阅读完后,被女儿的那段话深深感动,是呀,无论是哪种年龄段,都应该找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以下是女儿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它仿佛象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它又是一座无穷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这宝库里

    07-22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07-22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07-22
  •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拿起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尚未翻开扉页,内心便疑虑重重。在大作家帕克的心底,教学勇气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收获教学勇气,并恰到好处地将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 在阅读中,有这样两个概念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关于自身认同,帕克如是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而对于自身完整,帕克是这样理解的,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 细细品味这两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