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唤醒、自由——《夏山学校》读书交流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07-28 15:36:10

《尊重、唤醒、自由——《夏山学校》读书交流》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A.S.尼尔(A.S.Neill,1883-1973)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1960年本书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前,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典。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乐园一样的学校、第二章养育孩子、第三章“小孩从哪里来?”、第四章孩子应该遵从什么、第五章孩子的问题、第六章家长的问题、第七章问题与答案。
第一章乐园一样的学校:
“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学校吗?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夏山是个什么学校、夏山的一天、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较、夏山的孩子们、一对一的个别谈话、自我管理的孩子——学校大会、男女合校、没必要让孩子工作、游戏至上、孩子是天生的演员、舞蹈+音乐、运动=游戏、英国政府督学报告书、教育部与夏山的关系、夏山的前途)
跳舞的乐趣在于创造,假如不能创造,舞蹈就变得机械而乏味了。英国人的舞蹈,可以充分显示出他们对感情和自由创造的畏惧。
    若舞蹈这样有趣的活动都没有自由可言的话,我们怎能期待生活中较严肃的方面有自由呢?在一个连舞步都不敢创新的环境下,即使有人敢于创造新的宗教主张、教育方法或政治伦理,也一定不会被容忍。
由此想到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的权威体系下,许多孩子都在统一的制度下,他们的创造性,自由发挥度实在是有限的。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程度上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根据学校限额实际情况,学生的构成,师资队伍等方面经过合理安排与设置,开设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能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这样,就像尼尔在《夏山学校》里感慨的,舞蹈加音乐应该是自由的。
第二章养育孩子:
当一个孩子写信回家:“妈妈,给我寄十先令来,你们都好,问爸爸好。”做父母的微笑了,他们知道这就是一封十岁孩子的很诚实的信。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便会对这样一封信叹气:这个自私的小鬼,不是要东西就是要钱。
(不自由的孩子、自由的孩子、爱与赞许、恐惧与伤害、自卑感与幻想、孩子的破坏行为与价值观、说谎≠不诚实、责任感与义务感、服从与纪律、奖励与处罚、大小便问题、饮食的习惯、健康与睡眠、清洁与服装、玩具与创造性、不吵才怪、礼貌与礼节、金钱与爱、幽默与玩笑)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把戏炫耀。称赞和责骂必须同样小心,在人前当面捧她是不高明的。被称赞太多的鸭子,,会像天鹅一般把脖子伸得长长的,自鸣得意起来,这让小孩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你不应该鼓励孩子脱离现实,营造空中楼阁。但另一方面,假如你的孩子失败了,绝对不要落井下石,即使成绩单上都是红字,也不要作声。更重要的是:如果比利因为打架输了而哭着回家,千万别说他没出息。
尼尔认为:宽容这个词正好形容自由学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校里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学生,这些有的是学习上的,有的是行为上的,有的是思想上的,还有的是性格上的,他们的表现有时是让大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可是,尼尔认为,对待他们的教育,一个字的话还是“爱”,两个字的话就是“宽容”。在西方的一个寓言故事《蜗牛散步》中,也是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当你大吼大叫,当你气急败坏,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你突然间停下来,放慢你的脚步,你恍然间警觉:也许,上帝是叫蜗牛带着你散步,欣赏一路的风景。
    世间还有哪个词语能和“宽容”相媲美,能让我们领略更为美好的风景。
第三章“小孩从哪里来?”:
假如孩子自然的好奇心都被坦白而不感情用事的回答满足了,性就不会变成一种必须开导的东西。因为我们并不教孩子消化器官或排泄器官的功能是什么,性教育一词实际上已经暗示了性行为是被抑制而且富有神秘性的东西。
(“危险”的游戏、不能回避的问题、最初的探索、光着身子、“黄段子”、同性恋、滥交、私生子与堕胎)
第四章孩子应该遵从什么:
我问过许多孩子:“你祈祷的时候心里想些什么?”每个人答的都一样,他永远在想别的事。孩子不得不想别的事,因为祈祷是强迫性的,对他没有意义。
(无须教孩子信仰宗教、无须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说脏话并不可怕、无须审查孩子的读物)
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影响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知道孩子应该有什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对此,我并不同意。我从不试着让孩子采纳我的信念和偏见。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对孩子从没有说过反对宗教、反对酷法、反对歧视犹太人或者反对帝国主义的话。我绝不会故意影响孩子,使他变成和平主义者、素食主义者或任何其他的主义者。
在《夏山学校》里,尼尔面对那些孩子,其实一直在顺其自然的引导,你说没有引导,不是的,只是他不强行实施,不强加落实,他的想法是他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孩子的想法,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可以不伤害他们而自由的存在。这样对一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宽容的空间,让他们不再恐惧,因为没有恐惧,他们就不会感到被别人强迫,不会想去反抗,不会去破坏,所以他们也不会去伤害到别人。当心态慢慢平和下来,他们自己就想着,我要学点儿什么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那样的情景,他们成了某一领域里的出色的一员。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是不可能全部理解大人的想法的,大人也无法全部理解孩子的想法。
第五章孩子的问题:
每个小霸王的生命都在某些方面受过伤害,通常他只不过是重复人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没一顿打都使孩子产生打人的愿望,并付诸行动。
(孩子的残忍来自大人、孩子犯罪是因为缺乏爱、孩子偷窃是情感上不满足、少年犯是社会的问题、医治孩子要用爱、让孩子做他自己)
爱是和对方在一起,爱就是赞许。我知道孩子很难理解“自由与放纵迥然不同”这个道理,但是他们确实会学,也学得会。最后,几乎每一次,他们都懂了。
说到现在,我们要理解尼尔说的两个概念 “自由” 与“放纵”。确实,在读的过程中,好像尼尔对夏山学校里的孩子都是一味的给予自由,到达了放纵的地步,其实不是的。细细读“医治孩子要用爱”这一章节的内容,你会发现,尼尔是这样的机智,他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揭露,因为他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放弃,因为他懂得如何治疗。他充分运用心理学,找出他们行为的深层动机,然后和对方在一起,让他们明白,爱就是赞许,赞许就是爱。
第六章家长的问题:
一个真心要改进她和孩子间不良关系的家长,可以诚实地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对孩子生气是不是因为今天早晨与丈夫吵架了?是不是昨天晚上的性生活没有给我足够的快乐?或者是隔壁那位太太说我把乳臭未干的孩子宠坏了?或是因为我的婚姻是失败的?或是在办公室被上司责骂?
(恨生恨,爱生爱、被宠坏的孩子、权力与权威、嫉妒与占有、没有爱的婚姻、焦虑的父母、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总而言之,孩子都觉得处罚是恨,这当然是真的。每次处罚都使孩子的恨越来越深。假如你研究一个相信体罚的老顽固,你永远会发现他是一个仇恨的人。恨生恨,爱生爱,无论如何强调,都不嫌夸张。只有爱才能将孩子的恨治好。
爱的教育是我们整个教育的灵魂。
高放在《陈芝美教育思想的精华》中说:“爱是人类教育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的高度结合,更确切地说,爱是物质化或物质性的人类精神创造力升华的结晶。”
日本哲学家今道友信也说:“爱当然是思想的东西,然而却表现为行为。”
弗洛姆在《爱的教育》中提出:“爱最核心的要素是给予,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当我们明白了爱生爱,恨生恨之后,我们就该审视自己的言行,面对孩子,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所谓的爱,还是自己无法宣泄的恨呢?
第七章问题与答案:
夏山学校以教育自由儿童闻名于世,许多卫道士却斥之为“放任学校”,对尼尔的教育成果持怀疑、否定的态度。
在最后一章中,尼尔针对人们的种种疑问,一一作答,语气坚决而诚恳,从他的回答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自由发展”对孩子的重要。
(一般性问题、关于夏山的问题、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关于性的问题、关于宗教的问题、关于学习的问题)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07-22
  •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引言】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语】出自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节选);摘自《活着就是幸福》一书 【书香】《活着就是幸福》是这个暑假校长赠与大家的精神食粮,分上、下两册,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主编,是继《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之后的又一生命读本。 简洁、淡雅,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面给人以清爽之感,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舞动,淡墨妆点的写意画使人浮想联

    07-22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07-22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07-22
  •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书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提到了吃甘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喻指不同的人生方式和态度。并且鼓励第一种方式,即:先苦后甜。这让我联想到了这样一些语句:只要你继续努力,学习上刻苦勤奋,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有收获。加油啊,成功在等着我们。No pains , No gains.我们平时也经常用先苦后甜教育和激励学生。这样的方法也的确使学生在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了进步。 但不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甜味而怀疑甘蔗不是甜的,最终选择了放弃。因此就会有学

    07-22
  • 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有感
    学习《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有感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整个建议30条分为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部分,学了以后还是颇有收获的,现结合《建议》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建议》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这就是说,我们在平时备课时,不能把每一节课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应把它放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段和整册教材中来

    07-22
  • 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总结
    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总结

    学习目标:1.加强学习。在假期中认真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智慧锦囊》、《细节决定成败》和《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这五本书。 2.通过读书,了解最新教育动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通过读书,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4.积极撰写读书心得,积累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内容: 1.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开展暑假学习。 2.坚持读书促进思考,思考促进成长的原则,将精

    07-22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