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最成功的阅读课程到底什么样》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12-11 10:02:42

《读《美国最成功的阅读课程到底什么样》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美国最成功的阅读课程到底什么样》这篇文章中说:“SFA学校改进项目坚信,阅读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一个会阅读的学生不一定会在学业上成功,但是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其学业一定不会成功。”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
SFA项目学校的一年级阅读校本课程叫“阅读根”。这个阅读课程的设计初衷是确保学生在正式阅读学习中有一个好的开头,在一年级学习结束后能够成为一名自信、乐于阅读且有阅读策略的阅读者。当学生进入小学二年级后,SFA项目学校开始使用一个名为“阅读翼”的阅读校本课程,这是斯莱文研究团队早期研发的“读写一体化合作性学习”项目的改编版本。有关“读写一体化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已经证明,合作性学习策略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技能,并能够使学生参加对阅读理解有帮助的认知性活动时,提高详尽阐述、总结和复述等能力。
SFA学校改进项目已传播至美国49个州1800多所学校,使全美200万学生受益。这一项目阅读校本课程有三大核心特征,其中之一是“每天要进行一节90分钟的阅读大课,保证项目的连续性”。
结合学校的实际,反思我们的阅读课程,一周安排一节纯粹的阅读课,语文老师以自己班级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安排学生阅读;每天安排20分钟的学生自主阅读,由看班老师负责。前者往往借助语文老师的个人素质与阅读观念开展,各班的水平不一。语文老师大力推行大阅读的话,班级里的孩子阅读量会增加,阅读面会宽广,阅读能力会提升。语文老师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不够深刻,目光不够长远,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流于形式,甚至会不能坚持。而阅读这一充满个性与自主性的行为,还不能靠短期就能呈现出成果。能重视学生阅读,善于激励与指导的教师在身边并不太多,我们亟需这样的具有大阅读观念的语文老师的出现,来一起推动学校阅读课程的实施。
对于后者,每天20分钟的自主阅读,往往偏向于学生的自主性。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只要保持安安静静的阅读就可,学校需要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我们需要学生自己在这安静的20分钟里去品味文字带来的感受,去发现书籍中的秘密,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意义,去发现字里行间的温度与情怀。我已经发现,那些聪明的老师,往往在20分钟里保持沉默,自己也沉浸在书海中。我也发现,那些喋喋不休的老师,错失了良机,20分钟里还要缩减,希望多讲一题,却不知道得不偿失。我始终认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总不会差到哪里去的,真想告诉每一个老师:在那短短的20分钟里,请保持安静,与孩子一起阅读吧!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引子】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摘自《读书之乐》 【简介】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4位、亚洲历史上第1位亲善大使。 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

    07-22
  •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

    07-22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07-22
  •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第一次听到李镇西的名字,是在朱永新的教育在线论坛上。因为他是教育在线网站的总版主,潜意识里总以为他只是一位爱上网的网虫。看他的帖子多了,也通过其他网友的介绍,慢慢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很会教语文,文章也写得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 这次,学校组织到吴江考察,宿在苏州。因为景仰朱永新教授,所以还没到苏州,就早与沈敏强约好,到时要到苏州大学去选购几本教育类的书。等我们冒雨赶到书店时,差不多书店就要打烊了。总算在书店里一个热心的小姑娘的帮助下,我们比较顺利地买到了书。小姑娘在给我们找书的同时,手

    07-22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07-22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07-22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07-22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