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1-26 15:28:14

《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于老师的课堂就非常注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注重积累。他的这堂《考试》习作课就充分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他设置一场特殊考试,本来学生对考试都有感受,再通过这么一场特殊的体验就更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有了较深的感受,这时即便是教师不让学生倾吐,他们也得倾吐,真的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种情景的创设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一、“食不甘味”创情境

于老师说,“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很大心血的,常常达到“食不甘味”“‘卧不安席”的程度”。写到这里我也回想了一下自己平时的教学。在教学中,有时会很苦恼学生怎么就不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步骤走,学生怎么就不能和我共情呢?现在想来,大抵是情境的创设不到位,学生没能进入我心中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创设,创设,不开动脑筋,是很“创”出来的。如果真达到于老师说的那样“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必也不会像攀登珠穆朗玛峰那样艰难。

二、随机面批学生受益面积大、效益高

再说说于老师习作教学中的课堂随机点评,这是于老师作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这一形式受益面积大,效益高。给学生提供了修改的范本,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炼词炼句。另外,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总是很吝啬自己的分数,真是“分、分、分教师的命根”而于老师却截然相反,他的最低起步分就是100分,一句富含诗意的话,一个恰当的词、一个歇后语的运用,于老师就会慷慨的再加5分,再给加5分。这样一个一个的5分给学生增加了学生习作的信心,使他们越写越想写。

   三、思想情感的教育

   于老师的课是语文课,是作文课,更是师生心灵的调剂课,我们在于老师的课堂上,随时能看到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的收获绝不仅仅是习作能力的提升,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升华。好教师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还教会学生做人。

   四、支招课堂

    “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语)于老师对“念”作出了解释,念就是出声读作文,出声读能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我们不能理解为只读三遍,而是反复念。在这样反复的念诵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语文老师都能知道这个概念,也希望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能认真的修改,毕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问题是“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修改。教师不知道该从那点入手指导,学生更不知道如何修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试试于老师给我们支的招,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五、教学民主

   真正的教学民主绝不是教师简单形式上的的“蹲下来”。“蹲下来”很容易,尊重、平等、民主却很难。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保持民主、平等。但是出了课堂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样学生潜能也难以得到开发,个性也难以得到张扬,课改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于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展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每一步都踏实,每一步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关注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放下架子,跟学生打成一片,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07-22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07-22
  •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阿荣旗王杰小学 史金凤 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近日,我在工作之余,拜读了内蒙古教育新视角栏目:作者高波写的一篇文章让双脚落在地上看到这个题目,我感到很好奇,怀着好奇读了下去。原来是作者偶然翻阅入学新生的未来展望,不禁被他们的一、雄心壮志深深吸引,他们憧憬着自己能成为商界巨子、政界精英、学界翘楚,以及各个领域的接触人物。几十份展望中,作者看到了志存高远的自信,却很少看到脚踏实地的态度,看到了对成功者的仰慕,却很少看到对如何成功的思考,一些不易出彩而有为社会必需的平常职业,更是完全不

    07-22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07-22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07-22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07-22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07-22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