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备课——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1-26 15:43:22

《该如何备课——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和备课打交道。开学初,领导就一再强调要超前一周备课,上课要带备课;上课要按照备课上;备课要认真反思……老师们就像被上了“紧箍咒”一样听到备课就头疼,那到底我们该如何备课呢?

第一,要抓好课标

课程标准是我们备课的依据,要常看。课程标准既有总的教学目标,也有各个学段的教学要求。对它既要有宏观的把控,也要有微观的智慧。即在明白课标对自己学段的具体要求时,也要统筹兼顾上下学段的要求。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就安排了写话,为第二学段(3~4年级)做铺垫。但是有些低年级教师就不重视对学生写话的训练,认为学生年龄小,认字不多,没法练不用写。这就导致学生到三年级才真正开始写话,许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写,写什么等问题。

课程标准要“常看常新”。经常翻看课程标准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比如,看到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句话最初想到的是要怎样教会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随后在读到这句话时,会带着疑惑“正确、流利”学生会很容易做到,但什么样才能算“有感情”呢?于是就练自己的本领,自己学尝试着读不同的文体,尝试着运用不同的语气,甚至着了魔似的反复的去听一些音频材料。这样再看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就心中有数了。但是,教师会了,学生就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必须把读的本领教给学生,必要时教师要范读,实在不行教师就要领读。

第二,抓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想让一堂课出彩和打动学生就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里特征,思维特点等。而且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后进生本身就是一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再不关注他们,对他们置之不理,那他们对学习就更没有兴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提前预设哪里问题可以留给他们,适当的多给给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也要想到哪些问题可能讲过了他们也不太懂,还需要课后巩固······

第三,研读教材

语文老师要拥有“一眼看穿”“一语道破”的阅读功夫,要有咬文嚼字的本领。能抓住重点,能看出关键,能点拨迷津。

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磨”。记得有一次集体备课,有一位老师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好,可是好在哪里就是说不出来”,全场人都笑了。如果教师都不知道好在哪里,该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呢?可是随着大家在一起慢慢的研读讨论,30分钟过后,通过两组主备人的交流,我们从“细节”和“语言”两个方面把那篇文章的好找了出来。就得这样“磨”,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思维碰撞,也可以是夜深独坐窗台放声朗读的豪情,亦或是喧嚣独坐静思的情怀。

第四,真实反思

一堂课下来,不可能没有一点收获,不论是成功或失败。只是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有时会觉得麻烦,有时会觉得事太小,也有时可能是挫叹而羞愧于下笔……熟不知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真实记录自己课堂上学生的或精彩或难堪的一幕,让我们在真实的记录中成长,真实反思,“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教学专家来”。

最后还想说,要备好课上好课,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任重而道远”,从一点一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一个幸福的小语人。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07-22
  • “奖状”和“小雁”——观电影《心灵的小河》有感
    “奖状”和“小雁”——观电影《心灵的小河》有感

    周五(10月22日)上午,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心灵的小河》。虽然看之前儿子一直给我灌输:这是一部很不好看的电影,很没劲,我们的同学都说不好看。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于是,从头至尾,看得非常认真。 【电影内容概述】: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毛勇的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一般,从来没有得过奖状,老师不怎么喜欢他。他的爸爸是一个获得过很多荣誉和一等奖章的优秀转业军人,一直期盼着儿子能拿回一张奖状。可是,虽然毛勇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却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对小雁倾注了自己深深的爱。最后,小雁展翅飞翔,越飞越高,

    07-22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07-22
  •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窗外,喧嚣的都市正经受着夏日高温的炙烤;窗内的我轻轻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扉页,阵阵墨香犹如清风吹进我的心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吴非用朴素与平实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哲理,它们不高深却因为作者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显得那么的隽永与深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参加工作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

    07-22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帕克.帕尔默坦诚写道:我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好像我逼他们去背叛他们的朋友;每当我感到似乎失控,诸如给难题难

    07-22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