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心灵家园 ——读《没有围墙的教室》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15 17:00:13

《给学生一个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心灵家园 ——读《没有围墙的教室》》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读了美国女老师弗朗西斯·库嘎瓦写的《没有围墙的教室》。此书被誉为“美国当代版《爱的教育》”。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法,写了自己从教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动人的小故事。读着读着,好多次我都停下来,慢慢咀嚼、细细反思。

弗朗西斯老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心灵家园:和学生在一起时,她从未提高过嗓门。在她的心中,学生的需要比校规重要!她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她认为,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诗人,于是,她注重激发每个孩子写诗的潜能。对于班上的特殊孩子,她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们,用真情和爱心感染他们。当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后,她会从孩子内心的想法、需要、家庭因素等各个方面寻找原因,她的出发点永远是帮助孩子。她三十年如一日,对学生永远满怀着激情,走进教师休息室,她永远都是满面红光,无法掩饰她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因此,她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许多孩子在长大后还都记着老师对他的帮助,成年后,还与她保持着联系。

弗朗西斯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在她面前,我感到很羞愧。我平时一旦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出发,对孩子加以责问、批评,而不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做决定。比如班上的一个女生,一年级刚开学时,天天迟到。为了不让她给孩子做坏榜样,也为了让她下决心改正毛病,每次迟到了,我总是让她站在门口反思,还埋怨她“屡教不改”。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她的父母在大学城食堂工作,每天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而她家里没有其他人,家长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于是就天天跟着爸爸妈妈在食堂,到很晚才回家睡觉。所以,早上总是不能按时起床。

可以说,我们的教室都是有“围墙”的,这围墙就是我们现有的评价标准。学校、家长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往往不外乎两条,一是你班上的孩子是否听话,二是成绩如何。他们一次次地对你进行考评,并以此作为评价你教学质量的标准,你能不在乎吗?于是,我们将此压力转嫁给学生,要求他们遵守纪律,要求他们努力学习,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个性各异的孩子。尽管我们都讨厌这样的教育生态。可慢慢地,我们会服从它,遵循它,然后离不开它,以致于我们成了围墙的一部分,甚至我们自身就是围墙,乌黑破旧,陈腐不堪,沾满平庸无奇的恶。我们中的一些人,每天都在发泄着对教室里发生事情的不满,无论孩子们犯了什么错误,都只会斥责那些“该死的孩子”。因为,与孩子的成长相比,我们在意更多的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优秀的教师总是不教书,他们只教孩子。其实,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我们也可以像弗朗西斯老师一样,尽量给学生一个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心灵家园,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学生拥有相同的语言密码,成为和孩子尺码相同的人,做他们的铺路人、引路人、同路人!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什么呢?我心中不是很明了,而且还说不出个定义来。特意翻阅了字典,它上面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会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身的好习惯,而不粘有坏习惯。不管过去如何,习惯怎样,但做了老师,就要有教师的风范和表率,你的举手投足可能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像。 这几天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触颇深。照书上的100条好习惯检察自己,发觉

    07-22
  •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读余映潮——课型设计的艺术

    课型,按余映潮老师的看法,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地,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什么课型。 余映潮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第3章《课型设计的艺术》中,本着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本章共分这样八讲,这里重点介绍学法指导课。 在读《听余映潮讲课时》时,我就有一种

    07-22
  •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最近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现就对本书第四章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第三节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学生合作教学谈点浅显的体会。 当前的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构建优先原则,即基于行动、生成和构建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p225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学生分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可将班级按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立组长,有组长负责,根据组

    07-22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07-22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07-22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07-22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07-22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