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效率意识《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25 13:35:37

《教师要有效率意识《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早听说魏书生,还是来自于我的徒弟袁涛,他喜欢买书看书,偶然一次跟我谈起过魏书生,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对我而言不过是个符号罢了,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前几年到矿业大学参加“魏书生、钱梦龙教学思想研讨会”,才真正认识他,并通过不断读他的书走近他,熟悉他,直到现在,逐渐在我心目中已成为一个大写的立体的“魏书生”。

坐在矿大的会议大厅里,我看到魏书生(以下称为魏老师)稳步走上主席台,第一感觉就是他其貌不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等到他展示了一堂课,课上得轻松高效;又做了一个报告,报告会上思考深刻、妙语连珠,我就对他“刮目相看”了,他的确是一个有思想的优秀的教育家。于是我当即就买了魏书生三本书认真阅读,读后豁然开朗,改变了我很多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次,在学校的号召下,我再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再次引起我很多的思考。

一、 教师要有效率意识。

魏老师常年在外讲学,工作繁忙,有时长时间不在学校,但是他的学生总是自己管理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魏书生特别强调“效率”二字,他能够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从繁杂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真谛。他注意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注意力是高效学习的前提;他利用大脑的记忆规律,扶植起一个强大的有良好记忆的自我;他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

我印象最深的是魏书生为了让提高学生效率,让学生制订学年、学期、月学习计划,甚至双休日、学习计划,明确目标意识是提高学习的重要因素。他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了“控制三闲”、“巧用时间边角料”的好办法,让学生能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奴隶。其中“巧用时间边角料”,我已用在工作中,让学生懂得“同样零碎的时间一分一秒加起来,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只有珍惜零碎时间的人,才会真正珍惜大段的时间。

二、 教师要树立方法意识。

高明的教师要交给学生方法。学生掌握方法了,有了点“金”的手指,就会获得丰富的知识财富,所以,老师应该把功夫下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上。

魏书生特别强调学校要掌握学习技巧,他从“统筹时间”、“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做好作业”“系统复习”、“从容考试”六个方面交给学生许多具体可行、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统筹时间”这一章里,他提出让学生制订细致的计划、参照生物钟规划学习时间,最佳时间要多安排任务,提出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学习。在“认真预习”时,他教学生画“知识树”,做读书笔记时注意在原书空白处画符号、摘录、列提纲等。他教会学生四遍八步读书法。在“专心听课”方面,他提出上课先定向(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三类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五到听课法,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多种感官并用,多种身体部分参与,加强大脑不同部位参与上课的积极性。魏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要点听课,积极参与讨论,适应老师。在“课后及时总结”中,提出四化复习法,即消化、简化、序化、系统化、,还提出三段复习法、编写错题等。

受魏书生的启发,我这学期尝试布置“自主作业”,要求每日200字,内容自选,不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是前提是“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发现孩子的潜力很大。我再穿插一些小指导,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增强了。

三、 教师要有系统意识。

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是“系统思考”,读了魏书生的书,觉得最可贵的是魏书生的善于思考、系统思维。从学生习惯的培养、心态的引导、学习方法的训练以及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他都有非常系统。

我们学习魏书生,一定要学习他系统思考的品质。不光要思索,更要联系前后、纵横思考,只有这样,思考才会有深度,才会具有整体性、完整性。而不是一盘散沙、星星点点、随手捞起、毫无计划。如果说我们的思考是一个个的珠子,那么系统思考就是把一个个珠子串起来的完美的珠链。

感谢学校推荐的这本书,再读魏书生,我受益匪浅,思考了很多……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诚信教育——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诚信教育——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我想从看到的一个故事说起。 《一张床垫》讲述了美国人汤姆搬家时,准备换一张床垫。他去了一家名为蓝森林的家具店买床垫。汤姆买的床垫出自美国一家最知名的家具厂美像厂。床垫的质量与价格都是美国一流的,在社会上很有声誉。不幸的是汤姆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送到医院时已经人事不醒。家具店如期将床垫送到定货地点,可开门的人对此事一无所知。家具店只好将床垫拉回商店,并在店门口和报纸上登出广告,寻找汤姆。这样一等等了7年,其间商店换了2个老板。7年后,植物人汤姆奇迹般苏醒了,他已经不记得从前的事了,可最近的事他能想起来,

    07-22
  •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明当下的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真正学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吗?如何去正确理解学生的话语?读了《赢在校园》中的《善于倾听》一节,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倾听是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愿过程。只有倾听才能获得重要信息、只有倾听才能善言、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书中指出,平时我们一些不自觉的行为,或是习惯性的动作会引起学生认为你没有认真在倾听:1)目光交流不得体:转移视线,锁定一处,眼神飘忽不定2)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

    07-22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07-22
  • 高度尊重学生——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高度尊重学生——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结合自我实践中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使我对生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只是能熟练地说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产生偏离。 学校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们,发展学生的智慧与能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校更应该肩负起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职责。荆老师的生本便能起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共生,在他生本实验班中的学生每一个都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发言,课后更能充满自信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整个集体呈现给人一种良性竞争的和谐氛围。 在

    07-22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07-22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07-22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07-22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