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享受读书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愉悦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12-29 13:57:39

《让孩子享受读书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愉悦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学期订阅2011年的杂志,我给孩子们推荐了《我们爱科学》和《中国少年文摘》,学生的热情挺高,我当然也很高兴,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热爱看书的良好氛围,成为“书香班级”,那么这个班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高雅,越来越有思想。除了经常给他们推荐书,每周上一节阅读课,坚持给他们读书,我也在学校的图书馆给他们借书,每次他们都激动地围上来,拿到书以后如获至宝。更让我感动的是,上周要还书了,全班同学都把图书带来,没有一个落在家里的,真好!

也想到,有一天中午我从小区出来去上班,路过家门口“胡大祥”送水处,看到一个送水员闲呆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估计是武打之类的;再往前骑,饮料批发处,看店的四十多岁的女售货员,手里拿着本杂志在读。那天我特别感慨,在午后的阳光下,让我看到这么美好的一幕!虽然他们读的是很浅显的书,但是闲来就读书,比闲聊、打牌、发愣强多了吧。读书,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如果能够形成“书香社会”,人的素质会更高,人的思想观点、价值追求就会有所不同,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爱人上个月出差,回来告诉我,那个地方不行,何以见得?他说:“我想找找报亭,买些报纸杂志看看,一条街走完了,也没见到。又走一条街,还是没有。从报亭书刊的普及能看出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平。”有几分道理,如果我们要是到农村、远乡去,就更见不到书的影子了。我女儿3岁的时候,我带她路过菜场买鸡蛋,女儿就在一边看《东方宝宝》,卖鸡蛋的妇女带着她的小孩,也就是4、5岁的样子,对女儿的书很感兴趣,我看她那么喜欢,就让她看,她的眼神就是混沌懵懂的,我请她找长颈鹿等小动物,她根本不知道,看来都不认识。这个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农村,“读书从娃娃抓起”真是不容易啊。

我朋友有一天带孩子到我家来玩,对我说:“哟,你家的书可真多。“然后惭愧地说:“不瞒你说,刘杰,从中专毕了业,我就没有拿过书了,家里基本也没有书。”我对她说:“你不一定看多深的书,有的杂志办得很不错,你可以看看。”她说自己的孩子也不爱看书,很苦恼,让看都不看,我就笑了:“看书是个享受,也是需要,又不是个任务。你夫妻俩都不读书,不能体会读书的快乐,没有这个氛围,孩子怎么可能爱读书呢?”我们小区,也算是文化层次比较高了吧,上个月,邮局来小区订阅书刊,用了“赠送色拉油”的方式,反过来求着客户订阅,可是订阅的人仍是寥寥无几。我一下子订了800元的杂志,书刊号、书名、价钱都列得很清晰,邮局的感到好惊讶。邮局的到我们学校订杂志,老师们订的也挺多,邮局的大姐说:“你们学校好,别的学校都没有人订。”中国人的读书情况曾被统计是每年5本,犹太人每年60本,差距何其大?关键是这5本的数字都不一定真实啊。

每当看到班里的孩子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课堂上偷看课外书的我很少批评,只是引导一下),我都倍感欣慰,读书的孩子吸收营养的速度是以立方来计算的,他们的大脑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人,日积月累,量的积累必然发生质的飞跃!而当我看到班上有的孩子不爱读书,手里有书却东张西望,看着看着书就被别人吸引过去了,我也倍感焦急,他们的眼神不是深邃的,而是无知的,眼睛虽然很漂亮,却没有内容,一张嘴就显得“没有文化”。我希望通过建立“书香班级”让这些孩子逐渐亲近书籍、享受读书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愉悦感!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着急,潜移默化,让他们慢慢受“熏染”,一定能不断改变。

期盼着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07-22
  •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无意间同事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小小的我》。看时眼泪一次次情不自禁地留下来,看后让我为之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一个伤残儿童栗欣短短的一生,人物微小,如沙海中的一粒,但却给人留下无限深思。为什么?影片从童心这个角度,做了大大的开掘。是童心焕发出的光彩,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久久未被触动的地方。 一场车祸,让一个如花儿童栗欣成了残疾人,让她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但小小的她却坦然面对,不被任何困难打倒。 她要上学。为了能上学,栗欣咬牙学走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拼命爬起,终于学会走路了,当她艰难地走到

    07-22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07-22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暑假期间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让我的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触动。《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想课堂的真谛,这本专著全面的诠释了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自由,实现幸福的教师生活,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理想课堂获得到的。在理想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知识的浩淼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让课堂的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我们必须

    07-22
  •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

    07-22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07-22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07-22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