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1-24 14:27:17

《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相对于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杨大宇的《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非常浅显易懂,读完此书,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但同时,自感书中有很多论述并不是很严密,读完之后,我查找了关于此书的一些资料,恰巧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些见解不同的评论,正好给了自己一些参考,这些也会在下面对本书的收获与感想中提及。

首先,作者花了很长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不够好,很多观点都是大家熟知的,但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的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还是让我耳目一新。书中说到无氧信息就是那些教材上难以理解的话,习题中难以理解的叙述。而有氧信息则指极少消耗大脑氧气,可以让大脑在有氧状态下轻松接受的信息。无氧信息转变成有氧信息的三个关键点是:简单、有趣、实用。而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灵魂特征,化繁为简,灵活有趣,特别实用。

接着,作者给出了非常简单的思维导图定义——一种以图像化的方式表达想法的思维工具。该工具应该具备的四大基本要素:图像、颜色、分支线、关键词。这四大基本要素使思维导图将左右脑的功能加以联系,促进左右脑的合作,从而产生高效的学习,如图:
关于大脑的功能我了解甚少,原本是非常相信书中所说的,但豆瓣上网友的一篇评论却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下图:

这个评论站在的科学角度比较高,我理解的意思是脑功能的其他区域无法促进大脑的思考和理解区域,下面跟帖的人非常多,赞同或反对,很多人举例说明各种实验,我认真去看,但感觉受限于专业性,并没有真的看懂。但这却引起了我很久的思考,我想重点并不是我看没看懂,而在于这些评论撼动了我长期以来知识权威的思维惰性,选择《画出好成绩》这本书作为课题的必读书目,心里早已确认了此书的权威性,即使拿到书后感觉封皮和前言的一些言语有些夸大其词(比如轻轻松松一年提升几百分),对书中的一些内容尤其英语方面感觉有点片面,但从没想过去质疑作者,这就是思维的惰性。回过来再看看书中这部分内容,关于脑科学无论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以非专业的理解程度我无法判断。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确实在教学和获取知识上都有所帮助。但正如我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的感想一样,这对老师来说好像就是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记忆归类的工具。这种方法和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研究思维导图,推广思维导图的原因。但教师如果有更得心应手的方法,学生有更适用自己的记忆手段,也未必一定要去接受思维导图,否则,实际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过了上面这段让读者和我产生质疑的内容之后,就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也是对我指导意义最大的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和绘制规则。绘制步骤分为画主题,找关键,理分支,画图,上色。绘制规则为1、顺时针方向,从1点钟方向开始。2、思维压缩,多用图,有图不用字,有字不用词。3、词线分布,词在线上,词长等于线长。4、布局合理,用曲线、内粗外细。5、分支数量控制,字线分开。6、多使用符号。

之前画思维导图时,步骤规则并不是很清楚,经常是课讲到哪就顺手画到哪,缺乏整体的布局,所以这部分内容对我帮助非常大,让我清晰的明白了绘制的思路,以及如何点缀,如何最能有利理解和记忆,是此书我收获最大的部分。

此书余下的部分写了关于各学科的导图方法分析和做题方法。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觉得比较浅显,每一个学科都博大精深,作者仅用几页叙述就想阐述如何用思维导图将各学科的精髓展示出来,必定难以达到。以英语为例,作者提及用思维导图画单词,画语法,画课文,看似全面,但说的都比较模糊,但至少给了读者比较明确的指示方向,需要读者自己仔细琢磨,好好研究。这里,作者说到了“语感”一词,这是学英语的人最想到达的境界,而文中作者说的多背课文来提升语感,在中国缺乏语用环境的前提下,也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总的来说,《画出好成绩》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不仅让我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质疑,让我学会了不同的思考,让我在思维方面发生了改变,这对第一次做课题的我来说意义重大!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07-22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简介此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中的第一本。作者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信奉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信念,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全书分三个专辑: 第一辑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以24个小故事阐述了她作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第二辑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以15篇文章亮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点和主张等; 第三辑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以

    07-22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07-22
  •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无意间同事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小小的我》。看时眼泪一次次情不自禁地留下来,看后让我为之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一个伤残儿童栗欣短短的一生,人物微小,如沙海中的一粒,但却给人留下无限深思。为什么?影片从童心这个角度,做了大大的开掘。是童心焕发出的光彩,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久久未被触动的地方。 一场车祸,让一个如花儿童栗欣成了残疾人,让她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但小小的她却坦然面对,不被任何困难打倒。 她要上学。为了能上学,栗欣咬牙学走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拼命爬起,终于学会走路了,当她艰难地走到

    07-22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07-22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07-22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07-22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