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育的灵魂 ——读《走向教育家》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4-24 10:12:20

《唤醒教育的灵魂 ——读《走向教育家》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走向教育家》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张伯苓的“三点半”政策:下午三点半后,所有学生不许留在教室里,必须出去运动,出去玩。张伯苓本人就常和学生一起打球。张伯苓常念叨一句话:“孩子们就像一群野马,哪能关在笼子里?”

反观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课间十分钟,八成的学生是不离开教室的,这些孩子往往被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人称之为“好学生”。什么是好学生?在老师眼中,应该就是爱学习,学习好。这些学生把自己活动的时间挤出来学习,确实是自觉、自律、好学的孩子。

而那些一下课就窜出教室的学生往往是淘气包,他们会在走廊上轻打,会在操场上撒欢,会在水龙头边上伺机以待,——把早已准备好的水泼洒到同学身上,他们让学校变得有些“乱糟糟”,而老师往往是不喜欢这样“没有学生样”的学生的。

再来说“三点半政策”。学校大多会在三点半后要么让学生放学,要么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要么教师进行“培优补差”。让学生在每个星期里能参加三四次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的学校是中国教育界的“大咖”,比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能让学生在“三点半后”出教室“玩得很嗨”的学校,在中国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几乎不多见。

为什么?

因为校长不敢,老师不敢。

因为全中国人民都在向学校、向老师、向孩子要成绩!

学生每日背着沉重的书包胆战心惊地行走在求学之路上,身心俱疲,无法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

家长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大多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学校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大多是为了校长的位子。

这样想来,不管是家长还是校长都把孩子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只要学习好、成绩好,一切条件都不在话下,满足物质需求,奖励奖励再奖励,只为分数。

这不免让我想起去年我在一所学校支教的情景。一群家长找到我的办公室质问我,——你为什么给学生布置那么少的作业?

少吗?中午写半页词语,晚上要么写一课练习题,要么写一篇日记,要么写一张卷子,要么做一张手抄报。

家长继续质问我,这么少的作业能一直让班级语文成绩保持在前三名吗?

我自信地说,可以。我的决定和思想最终没有被家长挟持,我依旧“我行我素”。我不仅给学生布置很少的作业,我还领着学生“玩学习”。元旦节和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家长都会被我邀请到音乐教室,看学生的演出。唱歌、跳舞、小品、相声、课本剧、钢琴、吉他……

在这个有着50个班,四五千人的学校里,只有我带着这个班的孩子们这样做了。

所以,支教时间就要结束时,家长写了联名信要挽留我。

我确信自己是一位好老师,但我不是教育家。

我也在课间时教会了学生打乒乓球,从此,我的学生在课间就都在乒乓球案旁边了;我会在每周五的下午带着我的学生去树林里爬树、找蘑菇、挖野菜,认识中药材;我会经常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只是觉得他们很累很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我好像也不怎么训斥批评学生……

我对照着“教育家”的定义来认识自己: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我读书太少,孤陋寡闻,读教育家的书籍似懂非懂,更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来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我只是喜欢做教师,只是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只是喜欢每天给学生讲故事听,只是向着深沉的理想去纯粹的奔忙。

教育家具有坚定的使命感和激情。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当教师22年的我,还从未敢厌倦了这份神圣的职业,因为有一群学生在仰头看着你,让你从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去应付学生的美好未来。每一堂课,你都是激情无限,因为你是语文老师,语文,多么美好的名字,好像整个民族的文化魂就都在这“语文”的世界里了。你更不能懈怠了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所以,你虽然不是“语文”,但你是教语文的,终有一天你就会成为“语文”的影子。那时,你就可以成为半个或一个教育家了。
教育家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每天都会看到老师在中午放学或者是下午放学把一部分学生留下,要么胁迫学生背书,要么强迫学生完成昨日未完成的家庭作业。即使家长恳求老师千万遍,一些老师还是会铁石心肠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直到每个孩子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止。
就在今日下午,年轻的张老师把五年级的四个学生和六年级的两个学生留下背书。五年级的孩子们胆小,他们很努力地在背。他们即使不会读,却还是装出了一副努力学习的样子;可是六年级的这两个学生却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来。只见张老师气急败坏地从教室里走出来向我告状,说必须把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叫来说说他们到底是怎么啦!

这样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还不是因为教师关注太少,批评太多造成的。只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平日里被家长和老师泼洒的毒药太多,身中剧毒,所以才有了自身免疫力,所以才练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武艺。

我是从来不留学生的,22年里一直不忘初心。因为,每当我看到留学生的老师歇斯底里地用刻薄的话来羞辱学生,我就会为这些可怜的孩子难过。

我才不要做这样的教师,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学生好。

这样埋头苦干的教书匠我实在是不喜欢。

我喜欢让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安全和快乐之中。

所以,我才会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变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诱惑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里找寻适合自己的锦绣前程和高尚心灵。

于是,“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豪迈理想就这样诞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唤醒它的是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是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是卓越的教育成就,是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我爱学生,我爱语文,我爱课堂,我爱独立,我爱自由,我爱我自己,——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雅思贝尔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了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了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了另一个灵魂。

《走向教育家》这本书正在唤醒我的灵魂,如果它是一棵树,那我就做一棵树;如果它是一朵云,那我就做一朵云;如果它是一个高贵的灵魂,那我就是拥有了另一个高贵灵魂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读了巴金先生的“四句话”有感
    读了巴金先生的“四句话”有感

    巴金先生曾经给他的侄子写过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这四句话真是巴老的经典之作。 对于一个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这是何等重要的习惯和方法。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死读书,读死书,不会玩,不会耍,但是学习成绩并非尽如人意,所以有人把这群孩子称之为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同样,我们还看到很多另一种孩子,他们很会读书,很会玩耍,学习成绩却一直令人满意,所以也有人称他们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其实,我则认为,这不

    07-22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07-22
  • 读赢在校园有感
    读赢在校园有感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果抓不

    07-22
  •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从“构建优先原则”说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最近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现就对本书第四章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第三节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学生合作教学谈点浅显的体会。 当前的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构建优先原则,即基于行动、生成和构建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p225页),我在教学中采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学生分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可将班级按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立组长,有组长负责,根据组

    07-22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07-22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暑假期间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让我的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触动。《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想课堂的真谛,这本专著全面的诠释了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自由,实现幸福的教师生活,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理想课堂获得到的。在理想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知识的浩淼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让课堂的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我们必须

    07-22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07-22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