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9-06 16:27:17

《读《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者:宁雪婷 ]  暑假闲暇时间,我拜读了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初读此书,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只觉得理论太多,内容乏味。静下心来,第二次拜读之后,才发现简单的才是最实用的。全书都围绕着“教学过程最优化”来展开,什么是“最优化”?说的直白点,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细细品味,从古至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在庞杂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人们所追求的不就是“最优化”嘛,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学习最优化,教学资源最优化。

“最优化”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追求,在教育教学中,人们也在大力追求“最优化”,江苏省的高考不断在改革创新,为了就是找出最优化的高考方案,实现人才的最优化培养。同样对于我个人,一个普通的高中教师,“最优化的教学”也是我一直的追求的方向。那么如何到达“最优化”教学呢,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最优化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本质

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的概念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版本的教材所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要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仔细专研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剥茧抽丝,从每一条的要求中领会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将学生要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高频考点,一般考点和低频考点。将研读后的结果付诸于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最重要的知识,减少课堂的浪费,真正的做到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技能方面的教学,教师更要加强课标的研读,一定要明确教什么,决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该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2.深入分析研读教材内容

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苏教版在呈现氯气时,先介绍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又介绍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人教版中的“氯”开篇就介绍了氯气的性质,并没有氯气制法的相关内容,最后还增加了氯离子的检验。不同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带来教学方向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另外,现在的教材都非常简洁,对于知识点的表述,教材上可能只是一句话,但是课标要求的等级却很高,教师要学会判断教材是否全面,要不要增加其他教辅资料,以全面的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方法最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涌入课堂,从最初的黑板、投影仪,模型、挂图,到现在的白板,一体机、flash动画等等,这些教学工具极大丰富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生动化。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得现代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高效,这也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信息时代,信息课堂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已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一种方法可能适用于这种情况,但是放到另一个情境中却不适用。因此,在大力发掘信息课堂的同时,我们教师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学情的不同,学段的不同,考试要求的不同,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时间最优化

巴班斯基旗帜鲜明的提出“教学最优化就是要使教师摆脱某些十分普遍的,不合情理的时间消耗”。我必须为这种观点点赞,非常同意这种说法。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备课、出试卷、批改作业,做题课搞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等等,这些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如果再有一些其他不属于教学范畴内的活动,教师的精力和体力可能真的无法应付。因此,我个人认为,教育就应该简单些,教师就应该本本分分做本职工作,减少一些外来事物带来的时间消耗,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充电读书,争取为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学习效果,也为自己营造出最优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07-22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简介此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中的第一本。作者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信奉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信念,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全书分三个专辑: 第一辑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以24个小故事阐述了她作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第二辑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以15篇文章亮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点和主张等; 第三辑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以

    07-22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07-22
  • 猫的魔法 ——评《小猫杜威》
    猫的魔法 ——评《小猫杜威》

    和同事们去鼓浪屿的时候,看到路边悠闲躺着或偶尔经过的猫猫狗狗时,我总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然后和身边的同事一起拿起相机拍照是的,只留下它的身影,不去打扰它。我喜欢猫猫狗狗。 也许是自己家里也养了一只狗的关系,我特别喜欢猫狗。在我的书架上,总会有一些以它们为主角的书。《小猫杜威》就是其中的一本。 ************************************************************** 《猫的魔法》。以此为题,并不是说这只叫杜威的猫有什么特异的魔法在身,而是,当它来到美国一

    07-22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07-22
  • 《凤眼菩提》读后感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07-22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最近拜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又一次重温阅读教学的理念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时每一个人学会求知、达到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相处的基本渠道,是人们搜集、处理与传递信息而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激活思维进行创新而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

    07-22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