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师要关注、关心每一位同学,用我们的真心去包容,去暖化孩子们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20-07-04 17:42:03

《我们教师要关注、关心每一位同学,用我们的真心去包容,去暖化孩子们》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是一名平凡的初中人民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了13个春秋了。回首这十几年来的教育之路。懵懂有之,迷惑有之,不解亦有之。这其中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大作为,但一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满腔激情、热情付与课堂,给与学生。给与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

从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初二、初三毕业班均有带过。从学生刚进初中校园时的新鲜,到初二时的跳脱、叛逆,再到初三时的成长懂事,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慢慢长大的脸,心中溢出的是满足。自己理想中的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老师和蔼可亲,学生们懂事听话,可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们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哥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个班的学生总存在那么几个不能认真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教学的宗旨在与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关心每一位同学,用我们的真心去包容,去暖化孩子们。

今年我代的是两个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课。其中大部分的学生们都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仍存在部分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九(4)班的李涛(化名)就是这样的一名学生。还记得初三刚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坐在最后一排,身子倾斜着,眼睛眯着,一副没睡醒的懵懂样子,桌子上什么也没有,课本都没有拿出来。我让他坐好,课本拿出来,准备上课。但坚持了有2分钟,又趴下了。其他同学都说,老师他一直都这样,不用管他,初一、初二就这样过来的。说实话,听了孩子们的话第一感觉是想发火。但忍住了。我随即就说了,以前是以前,什么情况已经过去了,但现在、以后是我在上课,就必须按照我的课堂要求来做。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同学在我眼里都一样,一视同仁。一节可很快就结束了。下课后,我把李涛叫了出来和他聊聊天,他说自己小学时候成绩还好,没有那么差。六年级时,他有了个小妹妹,家里人只顾着照顾刚出生的妹妹了,把他给忽略了。而他自己又控制不了自己,就这样成绩直线下滑,导致后来就考不及格了。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加重,成绩更跟不上,再加上爸妈的放任不管,慢慢就这样了,导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算想学也学不会了。我问他等初三毕业了,有什么想法。他说不知道,没想过,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家里人也没有沟通、交流过。针对他的情况,我跟他说不急,咱初三刚开始,还有1年,有时间思考,想清楚。而眼下要做的是不管以后如何,我们要充实的度过现在的每一天,不能在虚度光阴,无所事事。上课认真听,认真学,学一点得一点,慢慢来。不会的,老师来帮你。他很愉快的答应了。就这样,我每节课给他一个小知识点以及相应的针对性题目,他这届节课的目标就是把这些完成弄会即可。从刚开始的吃力,到后来的熟练,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他高兴的说,老师这类题我都会了,并且都能够给别的同学讲解了。看的出来,他很开心。这样他的学习兴趣更高,上课再也不睡觉了。老师们都看到了他的进步。当然,看到学生的进步,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事情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作为我们的学生成绩再差,我们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拥有无私大爱的真心,给与学生们最真切的关怀和爱护,给与他们最宽厚的包容和接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用我们的行动来表示我们的想法,让我们在工作中不遗余力,不留遗憾。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07-22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07-22
  • 浮华的背后——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
    浮华的背后——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

    早几天前,我就听说了由张艺谋导演,巩俐、周润发和周杰伦主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场面极其奢华,特别是那场在满地菊花上的厮杀,给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故事的情节,我也知道了一点点(从广告中了解到的),总想一睹为快。 记得还在读师范的时候,曾经连着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当时看过后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悬乎!难懂!所以对张和巩并没有留下很好的记忆。虽然中间也看过几部他们的片子,可能是自己的认知水平偏低吧,总觉得不是很明白,也就一直没有喜欢上。现在听说又有了新的电

    07-22
  • 读《致史老师》后感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07-22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07-22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最近拜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又一次重温阅读教学的理念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时每一个人学会求知、达到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相处的基本渠道,是人们搜集、处理与传递信息而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激活思维进行创新而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

    07-22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07-22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