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解决“读懂”的问题

栏目: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0-09-12 16:29:51

《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解决“读懂”的问题》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目前无效教学普遍存在,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死气沉沉,学生苦学、厌学,教师苦教、厌教。无效教学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发展和身心健康,它是教学领地的天敌。

能消灭“无效教学”这个“天敌”的勇士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呢?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不解决“读懂”问题,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语言积累无从谈起,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解决读懂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王国里收获丰硕的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乐学、好学,身心得到发展呢?本人谈谈如下观点和做法,与同行和专家商讨。

一、衡量读懂的标准。

读懂文章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第一个指标,怎样才是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一)学生的心灵是否感受到了关键词的含意。

词语是构成课文的“砖”,抓住生动的、富有价值的词语,充分运用上下文和语境去理解,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如《鸟的天堂》一课有一句话“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在课文里让学生抓住“应接不暇”这个词语,去体会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知道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从而理解了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学生的心灵意会了“应接不暇”在文中的含意,学生的语感就更加敏锐、独特了。

(二)学生的思维是否能紧扣重点词句品味文章的含意。

“重点词句是文章的主脉。”如果学生找准了切入点,紧紧围绕重点词句来品味,就能领会文章的旨意了。如《桂花雨》一课中“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因为树多,显得更浓郁。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家乡院子里的这颗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的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代替他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感情在体味他们。从这字里行间体会母亲热爱家乡、思想家乡的感情,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学生的心灵版图是否留存有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应该有对整篇课文的整体感悟,这个整体的感悟就是立体的懂。周振甫先生在《立体的懂》一文中曾如阐述: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这些都是平面的懂。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结构里会具有不同的用法,记住了一个字的一个解释和一种用法,碰到了这个字的解释和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四)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对学过的知识实行迁移。

有一句话这样说:“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学习课文,就是从中去揣摩语言,积累语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我们衡量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就要思考一下:学生从课文中究竟学到了什么?他能够运用这些语言文字吗?所以,有的课文如《搭石》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就是让学生学了课文以后,学会迁移,学习写作,才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读中悟法,读写结合”

二、怎样让学生读懂

(一)激发想象、联想,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读懂。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且有较强的想象力,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从学生的经历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和知识的形成联系起来,理解文本。具体做法如下:

1、用生活经验去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不忘记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词句,如课文《两只小狮子》中有一句话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只要让学生上台做滚、扑、撕、咬动作,学生就领会了小狮子是如何刻苦练习本领的了。

2、用生活经验去再现。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景的描述,虽然这些情景学生多数末亲身经历过,但类似的画面,相近的意境,却还是有很多。比如《秋天的雨》一文,描述的是秋雨给大地带来的丰收景象。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秋雨已非常熟悉,看到过秋雨之形,听到过秋雨之声,感受过秋雨之质。这为他们从课文语言中感受秋雨的美妙提供了先决条件;而《秋天的雨》的生动描述,又为其唤起回忆、加深感受提供了依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你觉得秋天的雨有趣吗”引导,让学生回忆秋雨,叙述有趣。这样,往日获取的关于秋雨的画面,就可以化作带有学生情感色彩的言语。然后,我们可以以“秋雨给大地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来引发学生对秋雨的回忆,但此时的回忆已不是简单的回忆,也不是对形象的简单再现,它具有学生自己的新的感受,这些新的感受是他们对生活的新的加工,对生活的新的体验。。

3、用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所叙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遥远,反差巨大,比如,《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让文章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⑴类比法——将学生的生活与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体会情感,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

⑵讲述法——讲述自己生活的感受去感悟人物的内心,如《她是我的朋友 》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如果感觉自己的血快要被抽干,快要死了的那种恐惧,,然后再去感受阮恒为了救自己的同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那种精神。

⑶情景再现法——一展示一些与课文有关了的情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如一位教师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播放纹川大地震的救灾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灾难中亲人重逢的激动,从而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当前,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效率不高的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不善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没能做到很好激发学生想象、联想。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知识的主体建构者。只有唤醒他们的体验,才能点燃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精心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读懂。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教学要引起学生真正思维,才算“进入情境”。具体做法是:

1、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什么,只要学生有兴趣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巧妙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如教《找春天》一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来了,树木吐出嫩芽,小草从地上钻出来,小溪丁丁冬冬……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春天多美啊,我们一起来找春天吧。”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课堂对话自然充满活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追问兴趣。

爱因斯坦总结数十年科学生涯的经验后,感叹道“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入文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精心设疑,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其次,以趣激疑,如教《纸船和风筝》一课,有位老师这样提问学生,纸船和风筝有什么关系呢?里面有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最后是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能不能积极参与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用心和学生交流、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用“说错了也没关系”的态度去宽容学生,让学生情趣增长,信心增加。

3、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感悟,加深学生与文本对话。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要做繁琐的分析,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如:看一看,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夸一夸;想一想,连一连,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三)抓住契机,适时开拓,维系对话,让学生读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中,对话无处不在,提升对话质量关键是教师抓住对话契机,引导学生不断开拓对话真度、深度、让课堂“对话”展现生命的精彩。

1、紧扣疑点,适当点拨,实现对话的真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实的课堂对话从学生质疑、寻疑、解疑开始。课堂上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学习中即时生成的疑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体味语言文字的精妙,提升课堂对话的真实度,彰显生命的主体意识。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有学生问:课文最后一句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里用了两个“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弄清了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则是作者身临其境后对大榕树的赞美,这句话的意思是,那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的确称得上是鸟的乐园啊!可见通过对课文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各种句式的用处。         这里,教师抓住了学生疑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从而使学生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中,并通过不同角度的再读、再解,思维从疑点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对话提升了真实性。

2、巧抓浅点,引导感悟,开掘对话的深度

学生解读文本因生活、阅历、知识的有限,其阅读对话质量有时肯定与文本真正含义有所差距。此时教师应持着“珍视孩子内心独特感受”的原则,及时抓住学生理解上的浅点,适当引导感悟,让学生的感悟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提高语文能力,开掘对话的深度。

阅读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间进行的真诚互动的教学方式,是生命灵性理解、融合、丰富、展现的一种美好境界。教学中,教师若能规范教学,有机地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借助情境,引发学生对话;捕捉对话中生成的疑难点、语言点、思维点;尊重个性,开放对话,阅读对话必将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高效。提升对话品质,绽放生命活力。 “对话”让阅读教学更精彩,让语文教学更绚丽,让我们一起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读懂”的问题解决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没有它,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语言积累无法实现。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读懂”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奔向阅读王国,解决“读懂”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吧!
推荐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 期待成长的心看孩子孩子就会成长
    期待成长的心看孩子孩子就会成长

    这两天来了很多杂志,《我们爱科学》、《少年文摘》,暑假里的两期加上9月份的,堆得高高的。爱看书的同学不停地问:什么时候发下来呀?下午第一节课,两个图书管理员忙开了,杂志种类多、数量大,还要保证不出错,让同学满意,小朱和小张马不停蹄,发了半个小时才算完成任务,天气很热,发杂志的时候,小张因为体态丰腴一些,就不停地擦汗,这边没有擦完,那边汗珠就滑落下来,可是他却很负责任、兢兢业业。杂志发完了,我走到小张的

    05-18
  • 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一转眼,见习期马上就要到尾声了,回顾这大半年,收获颇多,感概也颇多。接下来我想分别来说说教学、培训和学习这三块。 首先是教学这一块,刚踏进工作岗位,我就当上了一年级的班主任,让我这个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新老师亚历山大。当我踏上这个三尺讲台,拿着九尺教鞭,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突然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神圣,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就都在自己肩膀上了。 由于实践经验比较少,我经常向同办公室的数学老师请教,对着教师

    05-26
  • 让艺术绽放青春之花
    让艺术绽放青春之花

    那日,那处,上演着浓浓青春。 天上白云倒不似平时一样暗淡平滑,反而透露着临近夏日的生动、立体,在湛蓝的天空色调下显得格外让人喜爱。地上一个个意气风发的班级在唱着属于自己的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理想志向以及昂扬的气魄。坐在台下的,我此刻心里触动,许多记得那次政治课政治老师与我们交谈中说真的很好,仔细想一想,一个班齐心协力地去做一件事,去寻找自己时代积极向上的歌去演唱,这是青

    06-02
  • 勤奋浇灌出来的花,即使不是异常美丽也会格外动人
    勤奋浇灌出来的花,即使不是异常美丽也会格外动人

    (张萍)小雨考上高中已经一年了。用她同学们的说法是,她依旧像上初中一样,那么用功踏实。她依旧像上初中一样,那么倔强坚强。她也依旧像上初中一样,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识她。但是和初中不一样的是,她的成绩不再像初中一样名列前茅。 七八年级时候的小雨,成绩无人能及。两年一直居于年级第一。进入九年级虽然成绩有所下滑,但也总是年级前十,但是说实在的,因为九年级没有保持住年级第一的位置,小雨状态整个一年并不算好。她似

    06-11
  • 学生带给我的感动
    学生带给我的感动

    作者:刘杰,临近暑假,收获了很多感动,让我感到为师之乐。 暑假,我们再开设园地吧! 临近考试,小张跑来跟我聊天,很期待地看着我:刘老师,咱们暑假接着在网上写作文,再开设园地吧!旁边一个女孩也随声附和着,我挺高兴,看看,多有热情! 考完试,我给学生布置假期任务,告诉他们暑假日记园地已经开设好,大家暑假就可以上传日记了。一位小王对另一位小王说:我明天就上传!另一位小王一听,拉着他不甘落后地说:我今天就传!两

    06-11
  • 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
    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

    发布者:崔璐 所属单位:太仓市新区二小, 其实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对佐藤学教授说的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感受颇深,一直以来,几乎百分之99的老师都更喜欢学习成绩好的、上课积极举手的好学生,这些学生难道没有缺点吗?显然不是,只不过被老师主观的忽略掉了。那些成绩并不理想,处处捣乱的后进生难道没有优点吗?显然也不是,也只不过是被老师主观的忽略掉了。确实,在应试教育当道的如今,在老师和家长眼里除了成绩还是成绩,我们看

    07-03
  • 你真好,真好,老师,你对孩子不放弃
    你真好,真好,老师,你对孩子不放弃

    放完学,应女儿的要求,我带她照大头贴。老板是个四十岁不到的和善妇女,非常朴实善良,一点也不像个做生意的人,听说她的女儿在泉山区某小学上四年级,我就和闲聊起来。 老师,你们班也有不做作业的吗? 也有,但是偶尔,我会让他补上。 老师,你们班也有家长离异的吗?是不是学习很差? 有,但是几个孩子学习都还挺好。 老师,对于那些特别差的孩子,你是不是放弃呢? 听到这里,我的眉毛扬了起来:放弃?为什么?怎么可能? 她笑了笑

    08-26
  • 教师与课堂的重新定位
    教师与课堂的重新定位

    学校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读懂课堂,是每一个是教师成长的标识。回归主题,遍看现实,钟启泉教授提炼出教师与课堂这对范畴。教师作为与学生相知相伴,与课堂相生相随的群体,无论是大的教育体制改革,还是小的课堂改进,具体的执行者或者说改革的成效都是由教师决定。正如钟教授所言,尽管课堂教学的世界受到若干体制与计划的制约,但毕竟是活生生的教师引领活生生的儿童所经营的生命的世界。如何解读并创造这个小小课堂的大千世界,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