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构建县域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的意义与策略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5-07-16 09:18:22

《刍议构建县域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的意义与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严乃超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在国家、省市等各个层面都做了一些实践探索。我市在县域层面制定了家校社三方合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在学校层面形成了研学活动、家教课程系列、家长团队辅导、祖辈学堂等特色合作项目,建立了一批社会德育基地,并开展了星级家长学校、优秀家教案例等评比活动,对优秀成果进行了推广,但目前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还存在着合作形色雷同、合作层次低、合作效率差,特别是与社会合作的制度不完善、参与部门少等问题。本文在我市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的前期实践基础上,以特色项目为生长点,以现有问题为突破点,重新认识构建三结合德育网络的意义,并探讨构建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具体策略,使家校社三方合作从学校零散活动走向县域统一部署,从单向告知走向互动对话,从实务活动走向民主参与,引领县域德育向内涵式系统建设的纵深发展。
 
一、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兼具社会性、个体性、教育性等特点。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是德教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主流道德文化,培养学生理性、科学价值观,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其特点是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集体教育。家庭德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性格与道德倾向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特点是耳濡目染为主,是具启蒙性与富亲情味的个性化教育。社区德育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形势,适应社会多元环境,培养具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其特点是相对开放、繁杂,形式灵活多样,主要通过宣传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的公共教育。三者是德育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但三者之间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各有侧重,相互之间不可替代,并随青少年的成长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其地位和作用呈动态消长趋势。总的来说,学校德育是主导,家庭德育是基础,社会德育是补充和扩展。本文不是简单地阐述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三个方面,更主要的是探讨如何使三者有机融合,发挥更大的德育效能。
 
二、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的时代特征及其发展需求
网络是为达到特定目的,相关的人员、机构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关系网。它基本上是由结点和联系两部分构成。结点是网络中的人员或机构,联系则是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德育网络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育人这一共同目的,组成的学校、家庭、社会相关机构及相关人员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实施德育的教育网。其基本结点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其联系方式有交流、活动、资助、决策和其它一些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联系密切的教育共同体,在各项德育工作中三者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享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责任。
1.德育网络建设是我国及地方开展大德育建设的基本方向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是大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与目标之一。这不仅有助于学校完成其职责,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有助于家庭与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意见肯定了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结合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特别指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意见直接提出了网络建设的要求。因此,德育网络建设既是响应并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德育建设意见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我市大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我国和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与社会稳定、繁荣与发展有重要价值。
2.构建德育信息网络是网络时代实现德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当前社会已进入微信息时代,远程网络平台、QQ、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型的沟通联系方式与电视、平媒等一起为三结合德育提供了极为便捷的交流合作通道,同时为县域层面与学校层面德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构建有效、多样化的三结合德育网络现代信息平台,将使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更趋通畅,是步入信息网络时代的德育改革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县域德育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因此,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信息网络是本地区率先实现德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德育网络建设可凝聚多方力量促进德育内涵创新发展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德育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挑战,德育网络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以学校德育作为主渠道,带动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实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体系,共同协作来应对这一挑战,让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起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我市作为我国教育发达地区之一,已经有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建设的基本架构,需要依托德育网络建设,凝聚多方力量,在完善德育的运行机制,引入研学活动、开发课程课程,创新德育形式、充实德育内容等内涵建设层面深入研究探索。因此德育网络建设是三结合德育从外部架构走向内涵提升的必由之路。
 
三、县域德育网络建设的主要方向与建设路径
县域是构建德育网络的基本区域,县域在各个层面的德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次,德育涉及的资金统筹、资源调整、教育管理等在县域层面最容易得到有效落实和推进实施。县域是面向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最直接的层面,县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似,教育条件差异较小,较易形成区域性的德育网络,以县域为主建设三结合德育网络更具现实意义与可操作性。本文的德育网络是指在县域行政的推动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通过组织网络、信息网络、资源网络、活动网络等多种联系方式建立起的德育网络体系,其特点是条块交织,点线面结合的网络,是联系紧密、有序编织的网络,是互动互补,合作共建、整合提效的网络。具体主要从以下三个路径开展建设:
1.三结合德育网络的组织网络建设
一是在县域层面建立德育三方联席会。联席会由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学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民间组织参加。通过完善县域德育工作网络的组织架构、明确三方的基本职能和具体分工,建立联席会的协调统筹规程与日常运作机制,使与德育相关的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学校、乡镇文教科、街道社区居委、文化局、人事局、文明办、关工委、妇联、团委和红十字会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民间组织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的形式开展三方德育的紧密合作。联席会也是德育网络的部调度室,通过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完善相关制度与监督检查规程,开展过程管理与总结考评,并为德育网络的高效畅通运行提供人财物的基本保障。
二是在学校层面建立校务委员会、班级管理委员会。明确校务委员会、班级管理委员会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功能定位,制定《工作章程》等制度。建立校务委员会、班级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民主审议机制与人际对话机制、内部辅助机制与外部协调机制,弥补现行管理体制中的不足,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保证家长、社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建立全员德育导师制,利用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及其他社会德育导师共同构建立体式德育网络,让一些有偏差的困难生及时得到关注与鼓励,让全体教师与三方人士强化育人责任,使全员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2. 三结合德育网络的信息平台建设
一是网络联系平台的建设。在县域层面可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平台、网上家长学校、家校社德育信息资源库等信息平台,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指导与服务。在学校层面可通过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实时交互平台,并将校园网、班级网延伸到家庭与社会中,让社会、家庭更清晰地了解学校动态,让学校实时把握社会、家庭信息。
二是媒介联系平台的建设。可以建设学校广播、电视台,学校校报、班报等多种传播媒介联系平台,并建立学校社团与社会民间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包括学校广播、电视台,学校校报、班报向社会延伸,文学社、美术馆、创意园、艺术家工作室等社会民间社团的创意作品可以向校园推介等多种机制,从而形成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交融发展的形势。可以开发创新家长漂流日记、学生教育记录手册,家社评校信箱等多种信息媒介联系平台,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帮助学生参与家庭活动,体验社会生活、规划人生理想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能够有效平衡好花费在家务、家庭作业和其它社会活动的时间。
3.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内涵建设
一是家、校、社德育课程建设。例如家长课程、校社共建课程、学生节假日研学实践课程建设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还是侧重在校内课程、学科课程的建设,德育课程建设相对不够成熟,通过三结合德育网络,可以发动更多的课程开发主体,整合更多的德育课程资源,建设多样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对三方德育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与指导。要提高德育课程的品质关键是形成课程规划、课程开发建设、课程审议、课程实施评价等规范操作流程,构建课程的家长评估、学生评估、社区评估等三方评估机制,并做好德育课程基地等相关课程资源建设。通过三结合德育网络在建设德育基地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使新农村、企业、文化服务业等产业合作基地,法、军、警等政府合作基地,交通、消防队、保险行业、人防单位等安全合作基地,环保、气象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研学合作基地等多部门合作的综合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变得可能。
二是三结合德育活动平台的建设。例如三方合作开展成人礼、毕业礼等经典仪式,通过三结合德育网络加大学校大型主题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等宣传与开放力度,通过创新家访形式、开展社区实践服务、德育成果进社区等深度合作活动,让社区、家庭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德育教育成果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总之,通过构建县域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可以有效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使学生德育工作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途径、全方位转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和谐的、多向互动的、相互渗透的立体德育网络,从而有利于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开创德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努力改掉孩子们的粗心
    努力改掉孩子们的粗心

    每个班级当中总有一些孩子作业粗心、考试粗心,使得家长痛心、老师操心、孩子没有信心,所以今天特地写下这一博文,寥表寸心。 粗心,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粗心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一些同学平时总认为粗心是小毛病,题目都会做了,由于粗心出了点错误没什么了不起。而且不只是学生自己这样认为,一些家长教师也常常这样说:这个孩子挺聪明,就是总马虎,孩子们听了大人的话之后,更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甚至还把粗心和聪明连在一起。 2、平时缺乏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有一些同学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

    07-22
  • 唤醒孩子心灵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欲望和需求
    唤醒孩子心灵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欲望和需求

    一定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坚信人性的力量,坚信所有现在活着的人心灵深处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欲望和需求这是铁的法则。 魏书生 看到魏老师的这段话时,我心里总有一份莫名的感动。再回头看看班里那些问题孩子,不禁这样问自己:你是否珍视过他们内心那份向善、向真、向美?除指责与失望之外,你给过他们肯定与赞扬吗? 班里有这么一个孩子:不太懂事,总是用消极与极端的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平时学习极不努力,作业质量极差。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礼貌待人,帮助同学。用他父母的话说:我们已经和他一起做了十几年的差生了,什么办法都

    07-22
  • 王老师教给我们的评卷技巧
    王老师教给我们的评卷技巧

    紧张而紧凑的五升六选拔终于告一段落,接踵而至的便是严峻的评卷工作。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关乎着下届招生的人数。去年、前年的评卷我也是按自己的想法,把试卷逐题讲完就算结束。直到今天经过王老师的点拨,才觉得豁然开朗。说实话,这是几个月以来我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从内心感激王老师。 今天的教研,我第一个展示了自己的评卷课。说实在的,讲完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可是也说不清缺少什么。随后便是王老师的查漏补缺。在此我就言简意赅地总结如下: 1、介绍题型和出题意图。此次试题优点在:开放性题目、考察孩子的综

    07-22
  • 前置性作业实施中困境与对策——《第二学段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与
    前置性作业实施中困境与对策——《第二学段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与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本教育就是注重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激扬学生生命的一种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生本课堂思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这就让教师在课前应先认真考虑以下方面: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么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因此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

    07-22
  • “走进孩子的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走进孩子的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或是拆迁户。大部分家长都在服装长里上班,孩子由老人照顾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让孩子多参加劳动,总是怕孩子吃苦,说现在家务又不多,他们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何必让他们受累;要么就是认为孩子在学校累了,心疼孩子,不让他们干。造成孩子事事依赖,任性,能力缺乏。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关心孩子快不快乐,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分数与成绩是否理想。一见孩子没事或玩一会,心里就发火,光知道玩,看你能有多大出息!就脱口而出,逼着孩子加班加点,马不停

    07-22
  • 教师论文——《“游戏”课堂   寓教于乐》
    教师论文——《“游戏”课堂 寓教于乐》

    【摘要】 游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采用有趣好玩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出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本文将对游戏教学的意义、游戏教学的运用与游戏运用时注意的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使游戏更好的运用于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 游戏教学 音乐教学 运用 兴趣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使得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

    07-22
  • 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策略的探讨——情景创设可以服务于感情朗
    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策略的探讨——情景创设可以服务于感情朗

    青川县孔溪小学:赵翠荣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彻底的向我们说再见了,现在的阅读教学特别重视感情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中也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的确很难,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的有感情,那未免就太牵强附会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呢?感情朗读前如果能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内容之中,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等资料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我听过一位姓于的老

    07-22
  • 让学生汲取终身受益的教学“营养素”
    让学生汲取终身受益的教学“营养素”

    生物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段生物课程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情感,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初一生物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