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资源,透过生成彰显课堂活力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5-10-09 14:27:02

《挖掘资源,透过生成彰显课堂活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潜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生成信息,如何对待这些极其丰富的生成资源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合理巧妙地捕捉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1、抓精彩促生成
当学生发言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而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资源,通过即时引导,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例如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当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后,我问道:“作者是怎样满怀深情描写村子美的呢?”学生兴趣盎然,小手如林,他们马上抓住了文中的景物,如弯弯的月牙、粉红的桃花、清澈的河水等方面阐述了月亮湾的美丽之处。但有一位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实际景物出发,他说:“从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看出月亮湾村子很美。”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并以此为契机追问道:“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学生充满自信地说:“在这句话中,‘缓缓地’这个词语告诉我们河水流得比较慢,河水为什么流得慢呢?它是被两岸的美景吸引住了。河水缓缓地流着,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月亮湾的美景啊,所以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月亮湾很美丽!”可见这位学生思维多么富有灵性,对文本有了不一样的精彩解读,表达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和个性体验。在这位学生精彩发言的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全班孩子读好“缓缓地”这个词,并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放到课文里来,用心体会这美丽的田园风光。课堂上全班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朗读来描绘月亮湾的美景,表达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和个性体验。
2、抓错误促生成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出现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教师要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和理解,要善于利用教学智慧,巧借生成的错误资源化为有效资源,把错误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机会,课堂也因之而显得精彩灵动。
例如在教学生字“犁”时,有一个孩子组词“鸭犁”,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个孩子羞得满脸通红,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错了。这个字确实比较容易混淆。于是我决定“将错就对”。我走到那个孩子身边,递给他一支粉笔,微笑地对他说:“告诉他们‘鸭梨’怎么写?”那孩子战战兢兢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正确的“鸭梨”。我又让他写“犁田”,他也写正确了。我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看见不?人家会写!他刚才只是想提醒大家“鸭梨”的“梨”不是今天学得这个“犁”,谁知道人家还没说完,你们就迫不及待地了起来了。”大家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了,那个孩子也如释重负般回到自己的座位。我趁热打铁出示“犁”的图片说:“看,牛后面的这个就是‘犁’,是一种农民伯伯常用的耕田工具。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两个形近字吗?”同学们立刻回答:“鸭梨长在树上,所以是木字底;犁田要用牛,所以是牛字底。”我想经过此次学习,以后遇到这两个字时肯定不会出错了。
3、抓意外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时,文中多处描写不拘小节的大科学家的穿着打扮,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个性化的描写,远离千人一面的俗套。然而一位学生在欣赏他在进行科学实验时的严谨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我觉得爱因斯坦不是一个真正的伟人。”“哦,为什么呢?”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道。那个学生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外表都不注意,怎么称得上伟人?何况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还代表科学界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么一说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议论纷纷。见此情景,我鼓励学生开展辩论引导它们主动地达成共识:这正是爱因斯坦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的表现,正因为他的这种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才有这么大的科学成就。后来我对那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敢于提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同学们也为他鼓起了掌。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却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这种产生于教师预设之外的意外情况,虽然打乱了教师的预想,扰乱了教学程序,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是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互动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巧妙地诱导点化,使之成为点燃思维火花的“兴奋剂”,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老师口中的一个“又”字
    老师口中的一个“又”字

    谈又 某位老师喊道:你怎么又这样?!之后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心中却最在意那个又字,心中默念着数遍又,可惜了老师用心良苦的一番教育之词,大多未能入耳。 你若站在一旁,观之,也会不太关注孩子的错误,相反你会看到孩子的表情,眼神,小动作,尤其是那个又字。 又,表示重复或继续。故教师的这一句:你又,,,,,,则表示,至少对两次行为的讲述、批评,这一习惯用语也会导致孩子中个别第一次偶尔为之的孩子颇为抵触这个词,那结果嘛,可想而知,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教育之论,事倍而功半,换一角度思考,就一事论一事,避免让孩子活

    07-22
  • 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
    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

    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定律:一节课上下来,优秀的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熟练解题,而却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是跟不上老师节奏的,他们只会照老师的板书依样画葫芦地解题,停留在模仿阶段。简而言之,他们只会解那些跟老师的例题数字不一样而题目意思一点都不变的题目,只要稍微变化一下已知条件,他们便会束手无策。 作为老师,我们不可不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对新知识内化所需要的时间的确是不同的,因此,每授一个新知,我认为必须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哪怕是一分钟也好,甚至是短暂的几秒钟,让他们利用这段

    07-22
  • 三年级下册个案案例分析:一个“好学生”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个案案例分析:一个“好学生”的故事

    案例背景:小辉是班上一个聪明的男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他很独立,会照顾自己,也相当的有主见,甚至有些早熟。一开始接触小辉就发现他很能干,思维活跃,还练了一手漂亮的好字,很容易就让让老师把他定位在好学生的位置。可不久我就发现小辉只有在练字的时候才会认真写字,平时作业中的字连一般的学生都比不上,回答问题更是能省则省,有时一个答只有两三个字。他跟班上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并不融洽。下课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或坐在位子上看书,有时班队活动或其他课上表演节目,都是他拉几个人,命令他们怎么做,完全不给别人说话和发表

    07-22
  • 态度和压力的思考
    态度和压力的思考

    原来我只知道,态度和压力对于学习是很重要的,也许从来么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这次月考,我想自己真的应该静下心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总是觉得我陇海路的学生程度不好,学习起来也不是很快,所以每一次月考考的不太好,我很少去说他们什么,也从来都告诉他们分数不代表一切,我总会为他们的不好的分数找到理由,但是最近我自己的实验让我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 我们刚开始用这套模拟和真题试卷的时候我都是让他们做一部分然后讲解这一部分,但从来不提要求。有一天我突然给他们了一个要求,比如我说做填空题,我觉得不是太难,就给他们规

    07-22
  •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倾听与表达,一静一动,在课堂上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行为。但如果一定要让两者分出伯仲,你会选哪一个? 打个比方,倾听好比电脑录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信息被输入、分区保存,甚至旧有的东西被替换、重新合成。而表达则好比是输出,如果这台电脑确实存有了很多好东西,那输出的也可以是好东西,但如果这台电脑本身并没有多少好东西,输出的则只能是一些垃圾。 所以,对于一个在学习中的学生而言,他更重要的任务是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见解;如果能做得更好,就加上自己的理解、加工与整合。知识的习得,需要的是领悟,纸上得

    07-22
  • 构建学校校本标准 提升数学课程能力
    构建学校校本标准 提升数学课程能力

    【摘要】我校是本区域的窗口学校,立足于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挖掘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校学生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同时,成绩在本区域遥遥领先,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典范。这得益于多年来,我们坚持探索并构建了基于本校实际的学校校本标准,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字】校本标准 课程能力 可持续发展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数学教材一共经历了九次比较大的变化①。教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适应我国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每一次改革都是在前者基础上做了进步,

    07-22
  •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数学教学论文:“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

    建国初的小学数学课本就叫《小学算术》,这一叫法一直延续到1977年,由此可见,计算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现在的教材叫《小学数学》,但里面涉及到计算领域的内容还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每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卷中,与计算有关的分值至少要在90%以上,甚至更多。因此,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曾改变过,也不会真正会有大的改变。重视计算能力培养,应该从认数教学抓起,所以,我今天的讲座题目就叫:认数与计算教学漫谈。因为只有1个小时,所以不能面面俱到的谈,只能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观点,不成熟之处,请大家及时与

    07-22
  • 逐步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逐步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刚毕业的那一年,我第一次走进属于我自己的教室,心中的那份欣喜完全代替了那几天的所有疲劳,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是三年级。第一天的接触让我觉得有两三个孩子有问题,其中一个我从她的眼神中以及她的家长行为中知道很严重,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同学们掌握很快,做作业也很快,到中午等我去订正时,已经有很多本了。我很高兴,就问:还有哪一位小朋友没有交?一个声音从后面冒了出来还有我啊。我很好奇为什么这孩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不觉得惭愧呢?于是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周慧敏她笑着回答了我,我忽然觉得很不对劲,到底是什么地方当时我也说不清楚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