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于学,用之于学——前测成为点亮教学的金手指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6-04-10 16:35:51

《取之于学,用之于学——前测成为点亮教学的金手指》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可能较多关注了教材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的研究。解读教材和设计教案时,我们经常考虑自己怎样上比较顺,比较容易达成教学任务,完成知识目标。而实际效果也是不怎么理想的,往往又累又不讨好,甚至使学生觉得学数学麻烦。我一直谴责自己这非人道的做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日常教学中必须关注“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也就是课前、课中、课后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做学生研究。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一直在关注以下几个点:

1、      前测的价值。

前测题能更真实暴露学生的现实起点,更能清楚定位学生的真实难点。(这里所讲的真实难点有别于教师根据教参和自我想象选定的难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试教下来学生的实际与教案设计有时有较大出入。

所以必须在解读好教材后,正式设计教案前,对学生进行前测。比如《用字母表示数》我们知道很重要的内容,是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型课。所以我们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如一二年级出现过的5+口=12、6X口=18等练习,或运算定律、字母公式、计量单位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发现、归纳的过程中感悟新知。我们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似乎很尊重学生了,设计得也层层递进。但一位老师试教下来却发现,学生要么嫌简单,要么做不来,作业本上关于数量关系的表达错误率很高。为什么呢?课堂内热热闹闹、从易到难,看起来很完整,实效却很低。

于是作了前测。第一、生活中,你见过用字母来表示的现象吗?第二、数学中有使用过用字母来表示的情况吗?第三、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a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和书本上得到相同的结果,很多学生写了“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或“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也就是说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难点是表示数量关系,同时这也成为了后面方程解决问题的最大难点。所以在后面方程解决问题时,这一难点其实在用字母表示数时就应直面。

所以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用字母表示数)当然这样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是否过多关注了数量关系,这也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2、      课内的关注

做了前测,不一定能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过程。本书中一直提到,在前测之后必须有一个教师的再思考。怎么样把前测中出现的情况能很好地在课堂有序中展开,也是不容易的。我上过一节《小数加减法单元复习》,由于是自己班,所以平时每天的作业已经反映出学生的情况。那么在这节单元复习课中该做些什么呢?不应该是机械练习,机械练习哪怕学生出现小数点不对齐的错误又有什么锻炼价值呢?我想,已经到单元结束了,学生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所以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小数加减法单元复习》

学生在添小数点的观察、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中,既避免了机械复习,又解决了易错点。

3、      全体与个体

前测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总体情况,但还是要关注到个体,特别是前20%和后20%学生的差异。这也是我比较纠结的地方。因为经常发现,前20%很多都会了,难点比较高深,后20%呢,问题比较大,连简单的也不会做。对于公开课来说,有时掩盖了很多真实的情况。但对于日常教学来说,该怎么办?就比如我上面的用字母表示数。我上下来后发现,有两三个学生基本什么都没有学会,不仅数量关系仍然不会,连基础的也没有学会,只能再补习。

让我想到”基于独立预学的分享式学习“的优势,更能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差异。

4、      多种方式并用

前测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但还可以结合访谈或二次前测进行深入了解,使得到的情况更真实。让我想起上次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遇到的情况,虽然经过前测,还经过试教,但到一个新的班进行试教,学生出现的情况仍然令人手足无措。急于分析、急于追求结果,阻碍了学生的研究。说明没有做好前期分析。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分析后,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归类,这样一来再次进行课堂展开,就能有的放矢了,尽量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其实仅仅进行前测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二次分析整理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研究。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孩子喜欢学校了
    孩子喜欢学校了

    女儿在7岁时随我到德国生活一年。我最担心的是她的上学问题,没有任何德语基础,而且要在学期中间插班,天性活泼好动的她将怎样面对这样一个人造的无声世界?她会不会因此而不喜欢上学,甚或要求提前回国呢? 让我宽心的是,第一次去学校参观时,女儿就大叫:我喜欢学校!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参观那天是校长亲自接待和陪同的。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典型的社区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德国孩子,另外还有来自五六个国家的外国学生,所以他们有教外国孩子的经验。女儿对我们的谈话不感兴趣(她听不懂),但一进教室

    07-22
  • 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
    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

    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定律:一节课上下来,优秀的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熟练解题,而却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是跟不上老师节奏的,他们只会照老师的板书依样画葫芦地解题,停留在模仿阶段。简而言之,他们只会解那些跟老师的例题数字不一样而题目意思一点都不变的题目,只要稍微变化一下已知条件,他们便会束手无策。 作为老师,我们不可不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对新知识内化所需要的时间的确是不同的,因此,每授一个新知,我认为必须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哪怕是一分钟也好,甚至是短暂的几秒钟,让他们利用这段

    07-22
  • 努力改掉孩子们的粗心
    努力改掉孩子们的粗心

    每个班级当中总有一些孩子作业粗心、考试粗心,使得家长痛心、老师操心、孩子没有信心,所以今天特地写下这一博文,寥表寸心。 粗心,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粗心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一些同学平时总认为粗心是小毛病,题目都会做了,由于粗心出了点错误没什么了不起。而且不只是学生自己这样认为,一些家长教师也常常这样说:这个孩子挺聪明,就是总马虎,孩子们听了大人的话之后,更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甚至还把粗心和聪明连在一起。 2、平时缺乏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有一些同学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

    07-22
  • 真诚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真诚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前两天起,响应有关文件精神,我和顾佳佳、诸立两位老师开始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说实话,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想:我是六年级的老师,要我到一年级的新生家中家访,不认识孩子,不认识家长,说什么好呢?另外,一年级已经开过家长会,而且我们也一直在使用家校路路通、QQ群、电话等联系方式,彼此之间的联系已经够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吗?我为没有什么聊而担心着。 可是,随着家访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和家长之间话题很多,我们的到来让家长很感谢,也许,我们真的给家长带来了一点帮助。另外,家访也给了我一点思考和感触。 进入小

    07-22
  • 打造“全优课堂”需要人文关怀
    打造“全优课堂”需要人文关怀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各地学习杜郎口的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杜郎口的教改飓风之所以如此强劲,那是因为他们的理念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他们的教学方法得到教育同仁的认可,并且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他们的改革,不但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对杜郎口课堂教学的方法十分欣赏,希望能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他们的课堂教学,洞悉他们的教改思想。后来有机会观摩了灌南县新知学校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杜郎口学校的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2009年4月12日,我又很

    07-22
  • 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存在的问题
    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尽管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过重,但是全校教师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深刻领会减负精神,非常支持减负工作,严格实施减负措施 。尤其是一二年级老师,坚绝做到不留书面作业回家。 二、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一二年级语文学科中没有要求会写的词语范围。期末考试都有看拼音写词语,尽管这些词语所组合的字都已经学过,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这个词语没抄写过,他就往往会写错字。希望一二年级学生会写的词语能够像中高年级一样给一个范围,可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负担。 2、中年级考试科目太多,学生很辛苦。刚刚从

    07-22
  • 巧用情境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充满活力
    巧用情境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充满活力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362200 江诗茂(15906039476)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体育课的情境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教学场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合理巧妙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

    07-22
  • 一线老师对“有效教学”的解读
    一线老师对“有效教学”的解读

    上周五,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第4次例会,学习了各位老师对有效教学的解读。有一点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总感觉忙忙碌碌于日常的琐事,一刻不得闲,如果辛苦的付出只换得个无效,那岂不冤? 但要有效,容易不? 首先是有个评价问题。在沙龙时,有一个物理老师说得大家都觉得很直接。他问在场的有体育老师么?他想问问体育老师,是不是每一个练体育的人通过练习都会有好的体育成绩?比如说长跑,不可能每人到最后都是世界冠军吧?练体育的是要先考察身体素质的,比如说肌肉比如说骨骼。否则。但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