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从“有效”到“有意义”建构

栏目: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时间:2017-05-05 19:48:27

《课堂观察:从“有效”到“有意义”建构》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堂是世界的缩影。课堂就其字面意义说是一种物理空间。不过,在社会建构主义的语境下,课堂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与关系的生成”的意涵:课堂是制度化的场域;是知识建构的场域;是形成并维系多重社会关系的场域。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最近读了《燃荻》第22期中课堂的观察感受颇多。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收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明确目标,被观察者也要清楚,课堂教学有丰富的认知冲突,因而,依据收集的资料作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如下:
一、课堂观察:从“有效”到“有意义”建构
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乃是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也是成为一位具有“有效性”教师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以学习中心的课堂观察,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更直接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好从借鉴好的课堂发展学生的学。当然,无论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研究,并非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出发点进行的研究,最终都将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服务。教师具有课堂观察能力不仅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关注、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织部分,教和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观察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发展,由学生的输出结果来检验,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
二、课堂观察:从“示范”到“自主引领”设想
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节点处设立观察点,按部就班地、有意识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而教师最重要得是自己良好的示范,引导学生的自主引领,而“示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这一本质特点就决定它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指导性,教师通过课堂的观察示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对知识学习逐渐由迷惑变得清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就地取材:教师先让学生分粉笔:有6粉笔,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粉笔盒?这个知识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7粉笔,还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盒?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后还剩下1枝粉笔,这时有的学生拿着剩下的1粉笔不知往哪里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笔盒里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放1个粉笔盒吧,又不够3枝,怎么办?从而产生了问题。这时教师提问题:“你知道这1枝粉笔叫什么数?”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喊道:“余数。”这节课通过教师事先示范到学生得自主探索,让课堂进入高潮,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能把握课堂。
三、课堂观察:从“科学性”到“艺术性”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盲目的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或对有价值的学生反馈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将观察到的有效信息束之高阁,甚至不知所措,不做任何反应。这就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让学生想学的三个环节”:1、热爱学生是让学生想学的前提。2、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是让学生想学的条件。3、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是学生想学的关键。其次,要给学生充裕的自学教材的时间,及时指导和点拨,使学生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就读——知道是什么,再读——知道为什么,三读——知道规律和方法。再次,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1、在读书中明理。2、在操作中理解。3、在练习中悟理。4、在分析中找规律。5、在比教中找异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出“我想学”——“我能学”——“我会学”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这些,数学课堂才能成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
四、课堂观察:从“教”到“学”相渗透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以便及时地、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掌握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采用正确地措施和方法有效地加速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再次,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有学习的动机,使学习成为他们的需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们,如在教学《元、角、分》认识的时候,例题2,几张1元可以换一张5元?几枚5分的可以换一枚1角的?开始学生们都毫无头绪,学生们平时没有遇见过几分的硬币,我让他们组成小组,分发给各小组我平时收集的样品,让学生们亲自体验,我在旁协助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问题,面对问题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们增加信心,信心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学习的过程有多么的不顺利,都应该面对问题,解决困难。总之,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注重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观察,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教师还要学会参与体验,教师要在参与中观察,教师的观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学生的创造,参与学生的发展,参与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推荐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 品行应当从小抓起--读《赢在校园》有感
    品行应当从小抓起--读《赢在校园》有感

    当孩子们刚踏入小学时,他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很多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也都需要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中慢慢的形成和确立。所以作为置身其中的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作好长期的育人工作。学生的操行万不可忽略,学生的素质需要培养。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自身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因为只有从根基抓起,一棵小树苗才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数。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品行教育不能忽视。 一、从教师自身做起 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同时他自身也就成为了学习者学

    07-22
  • 从阅读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从阅读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从阅读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在工作的第一年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学到的,我一步步,带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我也坚信学生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很多次提到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个性就没有了核心,而理想的东西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

    07-22
  • 三年级下册个案案例分析:一个“好学生”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个案案例分析:一个“好学生”的故事

    案例背景:小辉是班上一个聪明的男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他很独立,会照顾自己,也相当的有主见,甚至有些早熟。一开始接触小辉就发现他很能干,思维活跃,还练了一手漂亮的好字,很容易就让让老师把他定位在好学生的位置。可不久我就发现小辉只有在练字的时候才会认真写字,平时作业中的字连一般的学生都比不上,回答问题更是能省则省,有时一个答只有两三个字。他跟班上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并不融洽。下课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或坐在位子上看书,有时班队活动或其他课上表演节目,都是他拉几个人,命令他们怎么做,完全不给别人说话和发表

    07-22
  • 小学教育案例: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以小见大
    小学教育案例: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以小见大

    大清早,刚一迈进教室,小组长就来汇报:老师,王春健今天没写作业。这不是第一次了,批评教育成了他的老常菜,他的作业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凭心情。刚坐下,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大队干部来检查卫生了,常哲铭又给班级添彩,往我脸上抹黑扣分了,没戴红领巾、名签,指甲又黑又长。中午,又有人举报王一雪开小差,不值日,在下操场玩哪没解决完这事,又出了那事,就是哪吒三头六臂也得累得喘不过来气,甭说我这凡人了。哎,累!费力不见效,费力不讨好。我可不想这样过。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思想在一天天成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时他们也

    07-22
  •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进行。难怪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 用游戏激发倾听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例

    07-22
  • 充分发挥语言功能课内外结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充分发挥语言功能课内外结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思维功能、情感功能、审美功能等。而语言的人际交往功能是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21世纪是个急剧变化,充满竞争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因此,新课程改革将语文教学中原来的说话课改为口语交际,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面对口语交际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一定要正确把握

    07-22
  • 论文:合作探究的话题设计初探
    论文:合作探究的话题设计初探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一书,几度讨论研究,提出3+1的学导模式(即自主初学,探究合作,拓展延伸,加多元评价),拿什么去探究合作,是这种模式成败的关键,这些年我们一直注重合作探究话题设计的探索。 一、 把三维目标融于话题之中 话题是学生合作探究做的事情,学习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是让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学习最主要的方式不是记知识,而是做事情。通过做事情学习(即合作探究话题)可将价值观确立,能力培养,知识习得的三维目标融于不可分割的做事过程中,真正回归学习的本来面

    07-22
  • 逐步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逐步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刚毕业的那一年,我第一次走进属于我自己的教室,心中的那份欣喜完全代替了那几天的所有疲劳,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是三年级。第一天的接触让我觉得有两三个孩子有问题,其中一个我从她的眼神中以及她的家长行为中知道很严重,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同学们掌握很快,做作业也很快,到中午等我去订正时,已经有很多本了。我很高兴,就问:还有哪一位小朋友没有交?一个声音从后面冒了出来还有我啊。我很好奇为什么这孩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不觉得惭愧呢?于是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周慧敏她笑着回答了我,我忽然觉得很不对劲,到底是什么地方当时我也说不清楚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