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8-12-24 14:31:47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年七月我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为什么会做这个课题呢?因为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所存在的问题:1、问题设计层次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课堂问题,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或过于简单,学生听了小手林立,纷纷抢着回答;或过于深奥,没有一个坡度,使学生无从思考,置身事外。2、有时问题设计会面面俱到,过于琐碎。在课堂上学生跟着我所提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被动的回答,没有探究性,缺乏独立思考。3、单一的问题,忽略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4、问题的自主探究性不够。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预设的问题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是没有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于是我就在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习得智慧技能呢?所以我申报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非常有幸的是在10月9号和10月11号,刘杰老师在我们班上了两节课,能让我针对本班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情况有一个比较和探究。刘杰老师在我们班给学生上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黄山奇松》这两篇课文。下面就刘老师上《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开头部分来谈一谈。

上课伊始,刘老师先就课题中的“奇”这个字入手,让学生用“奇”组词。学生组奇怪、神奇、奇异,发现学生都组两个字的词,刘老师根据学生组词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组四个字的词。其实用“奇”字组词并不是刘老师随意所提的问题,而是通过给“奇”字组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奇”的意思。接着进入课文,“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过渡到第一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不直接写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从第一节中找答案、谈想法。在这过程中刘老师会用学生的语言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看来这个写法还不错,原来是这样的我还以为写得不好呢!”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黄山奇松》第一节开头的写法很值得学生学习,先抑后扬,突出要描写的主要对象,这个写法学会了可以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可怎么让学生面对学习习作写法不畏难呢?平时他们可是最怕这方面的训练的。这就要看老师设计的情境问题了。刘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设计了几个习作题目,让学生习作题目来说说文章的开头,如:《我的好朋友》、《说说家乡的美食》、《我的老师》。都和学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主动思考,乐于表达。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课下学生们纷纷议论,上刘老师的课真有意思。是呀!以前我总会说孩子们不爱发言,其实不然,是自己设计的问题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刘老师在课上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特点,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他们要习得什么。正是有了这个前提,刘老师设计的问题有其指向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在反思中促进养成教育
    在反思中促进养成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展示练习、课堂小结,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最近,学生在练习历年的期末检测卷时,碰到了这样一道题目: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的三位数有( )。我在分析时展示了两位学生的试卷,其中一位是按照规律写的,而另一位则没有按照规律写,并且漏写了一个。然后,请学生们讨论一下:你喜欢谁的写法,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按照规律写的一种,并说明了这样写的好处。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反思了:你是怎么写的呢?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你

    07-22
  • 五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有感
    五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有感

    28日下午起,有幸参加了嘉兴市五上数学新课程培训,观摩了两位平湖老师执教的公开课,聆听了来自嘉兴五县二区七位老师对七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对于第一次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我来说,感触较深,感想也较多,让我真真切切与新教材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一、老歌须新唱 新教材五上数学中,仍然沿用了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等知识。小数乘除法在编排上,与原教材大相径庭,最大的不同是淡化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将意义渗透在相关的习题中;老教材中的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在新教材中以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替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的法则。 简易方

    07-22
  • 有效整合 挖掘资源
    有效整合 挖掘资源

    我把数学教材的编排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例题、二是习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把题目确定为有效整合,即要用足用好例题,进行有效整合;挖掘资源是对习题进行习题开发,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资源。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陈述。 一、有效整合 以认识几百几十这一课为例,例题设计的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50这个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拨珠、写数和读数,紧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到450这个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认、读、写几百几十。接下去是试一试让学生边拨珠边十个十个数到420,几百九十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是学生比较难理

    07-22
  • 微格研练,促我成长
    微格研练,促我成长

    微格研练,曾经对这个课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它所讲何事,但通过一次次参加这个课题组的学习活动,让我对它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在教学上的不足,知道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本学期上了一堂教研课《算24点 》,这是一堂在教学完乘法口诀之后的活动课,通过玩牌这样一个活动,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说这是一堂让学生很感兴趣的课。 一、导入部分的研练 研练前的设计:老师举起扑克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扑克牌。你

    07-22
  •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记得n年前上六年级的比例尺这个教材,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麻烦,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会不懂,但是当初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法,导致学生对比例尺为什么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理解得不透彻,于是导致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学生有点混沌不清,有的甚至把比例尺的算法颠倒成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当教学完有的比例尺还可以是前项大后项小的时候,学生更是茫然,不然倒可以记住小的:大的,现在可好,一会儿是小的:大的,一会儿是大的:小的。显然,靠记住大比小还是小比大绝对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是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其

    07-22
  •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今天,我有幸来到黄河二小参加了公立学校的观摩课,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本次观摩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首先各位老师把自己要上的内容、课前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即我们所说的说课。 他们设计的每一节课都是基于课程目标、基于教材、基于教学参考、基于质量评价标准、基于学情分析来设计的,我感觉这样非常好! 我们上每一节课都是有目标的,有任务的,而我们要讲解内容的深浅、宽广也是要有个度的,因此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孩子们在生活能了解了多少,我们

    07-22
  • 聚焦真实的课堂案例——小组建设的本质追求
    聚焦真实的课堂案例——小组建设的本质追求

    一、聚焦真实的课堂 案例: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下册) 课前:下发练习纸一张,其中第一部分是关于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定义以及举例说明。第二部分为10道学生熟悉的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第一部分的梳理。 座位安排:课堂常态(2人一桌、4大组) 课堂实录(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与比有联系的一组概念来进行复习。请一个同学把自己已经梳理的概念以及举例说明展示给大家。注意下面的同学要提出改进意见,让我们大家都能得到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生1:比就是指两个数相除

    07-22
  • 追寻数学本质中凸显“数学味”——评金老师的“抽屉原理”
    追寻数学本质中凸显“数学味”——评金老师的“抽屉原理”

    很多年前,听说过抽屉原理这个奥数知识,从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去研究,真不知怎么上这个内容。所以这次听抽屉原理很盼望,听后确实学到了很多。金老师的课真是节好课,因为这节课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的课;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数学本质。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金老师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操作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