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数学教育的真谛《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读后感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1-22 10:40:38

《数学教育的真谛《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总有一个深深的疑问,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呢?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更有数学文化的味道?怎样才能把数学课上成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呢?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由四川大学出版吴立宝、赵思林两位老师编写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明白了数学教育的真谛,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从钻研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方法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中文章简练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希望得到太多假大空的理论,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离一线老师的距离太远,虽然对于教育教学方向有一定指引但是对于一线老师的操作指导程度不够,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些,它指导老师们如何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哪些方面入手,在教学设计上应该强调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掌握教学中的一些技巧。书中的案例点评中肯、教学设计新颖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指导。

在文章第二章教学设计这一章节中,首先介绍了常用小学数学设计的几点做法,详细的介绍了教学艺术中的教学设计。文中强调设计要简洁明了、富有针对性。凡是与教学内容牵连不大的旧知识没必要可以去复习,否则过多的复习容易使学生疲惫不堪,舍本求末。其次,设计要有针对性,在四年级下册解决最多(少)的问题时,难点是理解“什么情况下卖的票最多(少)”这种问题与生活中买东西有着相似之处,此时设计一个同样多的钱买最多的东西的情景来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钱买(卖)的数量越多,只需选择买(卖)单价最低的东西。教学设计还要化繁为简,多途径思考。教师要思考如何把繁琐的知识明了化,化繁为简,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局限于知识,就知识讲知识,而要有一种多探索、多发现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多项思维、发散思维。这对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求同思维都有好处。教学中,还应多层对比——有效地选择课例。这里的对比主要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版本的例题的对比;同一教学内容中课堂活动的对比;同一教学内容的其他练习题的对比等。通过对比,进一步弄清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困惑是什么、怎样组织安排教学更适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与苏教版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发现苏教版采用分不同东西的呈现方式,容易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感受数学生活化,而西师版的处理只是分13个圆片,形式单一。通过例题的对比,取长补短,合理分配使教学设计更加富有逻辑性。在做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学会找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预设或课前铺设,使学生在理解上更容易,是教师在知识呈现讲解上更加自然有序。在教学时,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适当有效的进行拓展,可培养学生的多样思维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力从教学效果上考虑,多角度考虑,用心发现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片段:师:(出示2个羽毛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但光看外表看不出来,只知道次品较轻。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们可以掂一掂。马上有人反驳:太轻了,掂不出来怎么办? 生2:可以称一称。 师:用什么称呢? 生2:用天平秤啊 师:出示天平秤图片。问:怎么称? 生解释如何称,师用学具帮助表达。 小结: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我们只需要称一次就保证能找出来。 教学反思: 以在2个球中找次品入手,起点较低。之所以起点这么低,是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回顾和认识天平的工作原理,以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

    07-22
  •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为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语)有效的成功的智力活动,不仅锻炼乐意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伴随意志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精神。 基于此,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教学实录:(《圆锥的体积》课堂片段实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通过操作,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导。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操作。拿出事先做好的已标明底面直径

    07-22
  •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题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题反思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在朱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朱老师就创设了分蛋糕这一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从一开始的将4块蛋糕分给2人,怎么分?逐渐过渡到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很自然地引出了分数1/2这个新知识。但到了这里。朱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趁热打铁请学生用一个圆形来折出它的1/2,从而将抽象的1/2这个分数通过形象的折叠展示了出

    07-22
  • 如何让前后知识更好的衔接
    如何让前后知识更好的衔接

    本单元教学了乘法,其中第一课时不进位乘法中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学生根据题意能够想到203,可以用20+20+20=60,也有学生想到因为23=6,所以想到203=60,能想到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学生未必说得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对这样做的道理进行了解释,是由于2个十乘3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所以只要想23=6,就可以知道203等于多少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反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准确率比较高。 接下来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

    07-22
  •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网培训聆听了王文英校长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正好当天上了一堂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复习课,设计时考虑了巩固和拓展,也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增加交流机会共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课具体谈谈我的想法: 1.在练习中巩固。 学生对一些图形认识得不够深入,经常把椭圆混入圆形,把梯形、宝石形状等混入平行四边形,也会把放歪的正方形、长方形当成平行四边形,为此,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别,椭圆不属于圆,梯形

    07-22
  • 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对于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质量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在追寻和构建心中的理想课堂;探究着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成了每一位老师不断地追求。在新课改下,课堂已经变得丰富多采,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想营造一个理想课堂,让我的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至因学习而苦恼,是我不断追求的。 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偏差使得我们的一些数学课堂中组织了大量的没有思维的活动。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

    07-22
  • 数学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数学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计算课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介绍,而是应该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情景,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上课时能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1.1元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4斤卖不卖?你说卖吗?将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事例,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

    07-22
  •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应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数学阅读的起点。同时,以多种策略提高解读教材能力、掌握方法提高审题能力的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为主线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典型现象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