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探索与生成的“问题场”》读后感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08 10:12:10

《《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探索与生成的“问题场”》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数学课堂中努力促成儿童的数学思考,提升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理应是每一节数学课的最终追求,而“问题引领”与“问题驱动”就必然成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我亦是努力给孩子创造数学学习的“问题场”,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从这些数学问题中梳理和整理出一两个能逼近本节课知识本质的核心问题,实现真问题,真分享,真学习。

今天读到崔雪梅老师发在《江苏教育》“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探索与生成的“问题场””这篇文章,真是眼前一亮。崔老师对促成真学习的“问题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她提出:课堂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的场所,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在“问题场”中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生成的过程。

带着她的观点,再自行检索自己的课堂教学,固然把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放在的首位,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如果能像崔老师这样通过一是问题引领达成目标,二是问题质疑生成知识,使得儿童的数学思维从无序变有序,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是儿童数学思维生长的前提,这样下的“问题场”,才能更加接近数学学习的本质,才能使儿童在数学学习的关键点上实现精准发力。这样看来,儿童数学思维的无序变有序,其实质是对数学学习的本质化思考,那就要首先让孩子的数学问题从无序到有序,要强化孩子对问题的梳理能力,在梳理中思考、交流、辨析,找到获得数学知识的关键问题,以此促使儿童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

要实现儿童数学学习的真学习,就要努力使得儿童能在自主探索、主动实践、自我发现的前提下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崔老师提出,正是我们对儿童数学问题的重视和不断探索,使得儿童的数学“再创造”得以成为可能,才使得儿童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真实的发展。那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一是在学习出现困难时提出问题。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困难是必然的,这是因为新知的学习无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出现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儿童大胆质疑,对出现的困难充分交流,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崔老师举了“认识乘法”的例子,从摆小棒一堆、两堆到二十堆,以致更多,让学生大胆说出列式困难的原因,积极组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不可以不用加法的想法自然而来,乘法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二是鼓励儿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儿童的学习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每一位教师就要给与孩子们充足的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能在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思考问题,不断生发出新的问题,并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实践过程,满载着儿童发现、思维的创生、方法的启迪,路虽稍长,但意义重大。三是帮助儿童在问题判断中建构知识体系。儿童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弄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要努力帮助儿童在学习中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更要做到举三反一,触摸到知识的核心要素。
要实现这一点,就如崔老师所说,要借助问题判断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对接”。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判断活动,让儿童逐步认识到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需要从边、角上来认识,并以此展开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判断,这才能实现知识学习背后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那就是平面图形认识的本质,即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儿童数学学习的“问题场”,是儿童数学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数学思考,提升数学思维的关键一翼。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明确问题引领的重要意义,更要努力实现问题引领下的数学真学习。只有做到这一点,儿童的数学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儿童的数学素养才会实实在在的落地生根。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形式要求。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呈现在课堂上有时就是一个问题教学,在教学中经常设置问题串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释疑、解惑过程。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中授课老师就出示了:(1)财主让阿凡提测量河宽?(2)财主大儿子跑来为难阿凡提提出问题;(3)小儿子过来又提出问题;(4)财主不服气提出问题;(5)最后国王提出问题。这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串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课堂就是呈现

    07-22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教材的本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计算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买早餐为背景展开教学,从观察早餐价格表,收集信息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买的早餐花了多少钱算一算自己选择的早餐要花多少钱比较两样早餐相差多少钱算一算自己购买的两样早点相差多少钱

    07-22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形不离,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1)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朱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1/2、1/4时,让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纸折一折,进行平均分,说一说1/2、1/4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其意义。 (2) 在分数比大小时,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抽象,很难理解,于是朱老师 让小朋友再次用圆形纸折一折,找到1/2、1/4的部分。然后进行重叠比大小,使分数的大小从无形到有形,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在整节课中,朱老师为了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在无形

    07-22
  • 认识“吨”教学后记
    认识“吨”教学后记

    1吨有多重是非常抽象的,让学生正确地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

    07-22
  •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新课程也向我们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同时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

    07-22
  • 数学反思:分数应用题的体会
    数学反思:分数应用题的体会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分数应用题,就要熟悉和掌握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进而提高解答各类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在分数应用题中,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如何找准单位1的量是分数应用题这个难点中的难点。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乘、除法时,只要找准单位1的量,就能很熟练的解

    07-22
  •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合《认识图形》谈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网培训聆听了王文英校长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正好当天上了一堂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复习课,设计时考虑了巩固和拓展,也考虑了一年级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增加交流机会共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课具体谈谈我的想法: 1.在练习中巩固。 学生对一些图形认识得不够深入,经常把椭圆混入圆形,把梯形、宝石形状等混入平行四边形,也会把放歪的正方形、长方形当成平行四边形,为此,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别,椭圆不属于圆,梯形

    07-22
  • 课堂在“变”中精彩 ——听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课堂在“变”中精彩 ——听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本周二,我走进了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听了陶雪芬老师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课教学。整节课,陶老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画面,温柔的话语,带领孩子们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中,陶老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进行引导。 变式练习中构建新知 陶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第一行摆了2盆花,第二行的盆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该摆几盆呢?第一行摆了2盆花,现在有10盆花,可以放这样的几堆?陶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