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小学数学拓展课课时来源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25 16:56:15

《小学数学拓展课课时来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胡彬彬 ]  自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广大一线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上拓展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教师也想上拓展课,但他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课时太紧,没有多余课时上拓展课。目前很多学校每周数学教学时间只有4课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为例,教材中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一个学期按20周算,除掉节假日还剩约18周,共72课时,再除去单元测试、试卷讲评等,显然每周4课时的教学时间也是非常紧的。如果要增加拓展课,就要从58课时中要时间,而且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效率,因此,只能合理地整合一部分教材内容,以腾出教学时间来实施拓展课教学。

1. 对新授课地课时进行必要地整合。

教材以静态形式编排,它具有普适性,但缺乏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一定非得按照教材要求一个课时一个课时死板地进行教学,可以根据学情对部分相关内容进行压缩、整合。

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安排了以下例题。3/8+1/8=     。3/4-1/4=       。

其实,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数计算,且在前两单元又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显然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太简单了。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折纸、画图、举生活实例、用分数单位个数解释等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将之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整合,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再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安排的例题如下。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熟练地掌握了一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整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等知识。学习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时,教材提醒学生注意“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列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时,根本不存在小数点对不齐地现象。我认为只有整数与小数相加减或者小数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时,才会产生小数点对不齐的情况,由此才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怎样列竖式,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因此,我直接从第2课时开始教学,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与欲望,学生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中充分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了算法,学习效果更好。

2. 对练习课的课时进行整合。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教材在一定量的新课教学之后一般安排几节练习课进行巩固、提升,而且练习课的数量并不比新授课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单调、机械的重复练习,练到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练到学生讨厌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一些练习进行整合,让学习更具层次性、挑战性。

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在新课教学之后安排了练习一,该练习有7道题,它们都是填空、连线等题型,对五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偏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把它们整合到新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被当作巩固练习来处理,有的被当作家庭作业来完成。

再如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找一个数地因数和倍数”两节新课学习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练习二,该练习有8道题,它们也都是填空、判断之类地题型。因此再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它们整合到新课教学过程中。

总之,合理地整合教材能使相关知识之间地衔接更顺畅、更自然,能更突出其应用价值,这样就能使教学更加省时省力,更加高效,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数学上发展。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数学作业我优秀”――形成性评价的一点做法
    “数学作业我优秀”――形成性评价的一点做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觉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管是作业还是测试成绩,两极分化较明显。这固然与学生大脑反应的快慢,接受能力的高低有关,但是我觉得与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有着更大的关系。有的学生平时作业拖拉,细心、认真不够,上课不专心听讲等,是导致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我尝试开展了以数学作业我优秀数学作业我优秀了为主题的比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局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班级分四个小组,指定一个学习主动,习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当负责人,

    07-22
  • 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谈
    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谈

    在分数乘除应用题教学时经常通过画线段图或面积图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拓宽解题思路,能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一: 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1/8,现在汽车发出80分贝的声音,可降低多少分贝?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 (备注:本博客不支持线段图,图略) 学生从图中很快找到了许多数量关系: (1)可以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就是求800的1/8是多少,再用总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求出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2)从图上看出,先求出剩下的是总数的7/8,即(1-1/8),只要用

    07-22
  •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随笔

    由于学生已有了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故今天上乘法竖式计算,感觉非常轻松。 教学伊始,先从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12+29= 3519=,学生错误较多,有的忘记进位,有的忘了退位,并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为学习乘法竖式做好铺垫。 教学乘法竖式时,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出示情境图,围绕学习菜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我没有把乘法竖式的格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学生错误的做法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指出来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发现许多孩子

    07-22
  • 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多种策略,而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就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猜测、验证等方法找到最合理、最省时、最优的方法,进而感受到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

    07-22
  •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遇到不够减,总有学生会提醒:老师,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也已经学会了看温度计上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温度,对负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负数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本周三上午我们学校进行开学典礼和始业教育,没有上数学课。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回家作业,完成书本上的练习。虽大部分学生知道负数,会读负数,会做书上的练习。但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负数引入,把重点定为理解负数的意义,同时利用温度、生活中的负数、数轴来加深学生对负数意

    07-22
  • 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习“统计”
    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习“统计”

    今天学习了《统计》,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但如果对统计图表不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体会的,关于统计过程中的数据误导现象。 先出示课题统计,让学生说说你对统计有了哪些了解?接着出示一个数据清晰的表示各品牌冰箱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分析数据,明确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然后出示各品牌彩电在市场上销售的数据不全的图,让学生争论:A牌销售最好,正确吗?为什

    07-22
  • 把“根”留住——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的问题
    把“根”留住——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的问题

    多少脸孔,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这是香港著名歌星童安格经典歌曲《把根留

    07-22
  • 上半年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调研分析
    上半年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次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调研试卷是由嘉兴市教育研究院统一提供,8K双面印制。卷面共有五大试题,其中第五大题为发展题。总分为105分,发展题占5分。测试时间为70分钟。 参加本次检测的学生有4673人,其中中心校有3896人,村校有777人。从全县总体情况看,全县平均分为90.75,最高为94.5,最低为86.96,有10所小学在县平均以上;全县均量值为3.08,最高为3.67,最低为2.54,有9所小学在县平均以上。从中心校的情况看,全县中心校平均分为90.75,最高为94.5,最低为86.9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