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优化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8-04 16:17:27

《优化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主持人:任洪颖 ,学生在接触应用题时,往往不习惯它的表现形式,阅读题目后抓不住关键性的信息、隐含性的关系等,以致造成解决应用题不够正确、精确。而在数学课堂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学生未来数学学科核心素质的养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思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   问题的提出:(一)      问题的提出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习知识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发现学生对解决实际的能力越来越薄弱,阅读题目后抓不住关键性的信息、找不到数量关系和数量之间隐含性的关系等,造成解决应用题的正确偏低,为了改变我校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薄弱的现状,提出了本课题。

(二)      学生的现状

通过本课题的前期调查,总结状况如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概念、公式以及形如例题的标准类型的应用题的解答均很熟练,而对于稍微变化题或遇到现实中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因文字干扰因素很多,所以学生在接触应用题时,往往不习惯它的表现形式,阅读题目后抓不住关键性的信息、隐含性的关系等,以致造成解决应用题不够正确、精确。而在数学课堂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对应——逆向”的思维能力,便可以提高其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正确性、精确性!且有利于改进我校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薄弱的现状。

能够科学、合理、周密、巧妙的解决数学应用题是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且在新课标中,对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具体要求: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解决问题指出所采用的数量关系式;能从题中给出的信息与数量关系式一一对应;能从问题的答案出发逆向验证信息与数量关系。这对于学生未来数学学科核心素质的养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思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      课题的核心概念

1.对应思维能力:是一一对应的能力。在本课题中是指在利用应用题中准确找到数量关系与数字之间的对应,线段图与文字表达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2.逆向思维能力: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本课题中是指能从问题点出发,向前逆推形成逆向思维,从而正确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后逆向进行检验的能力。

3.小学数学应用题:指目前所采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叙述类型题。

4.研究对象:本校5年级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调查分析。

要想真正提高高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性、精确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就需要了解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了了解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各种类型应用题的测试,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性、精确性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对于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做精准的分析和研究,并探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我针对本班的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数据和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在研究中作为参考。

(二 )运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小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在此项研究中,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灵活运用“对应—逆向”思维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期间,针对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师的指导做了细致的探究。为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的培养“对应—逆向”思维能力做细致而有效的指导。

(三)运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小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的个案分析。

  此项内容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具体的运用数学应用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中,运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小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的个案分析,指导学生用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求的问题准确的找出所采用的数量关系式;能利用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与数量关系式一一对应;能从问题的答案出发逆向验证信息与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小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小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是让教师能够适时贴切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到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

三、   课题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访谈、调查、分析我校五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低效的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关于小学高效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

4.个案研究法。采取调查、测查法了解学生原有情况和前后差异。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学生的解题方法的不断指导,总结出“对应—逆向”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 (时间:2018.7—2018.8)

(1)调查我校五年级在数学应用题题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初步界定课题的研究内涵、形式及实施策略并付之实施。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验。

2.实施阶段 (时间:2018.9—2019.5)

(1)理论学习,积累材料,成立课题博客,定期撰写读书心得。不断充实课题资料,形成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内容。

(2)根据细化的课题方案,作实践研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适时上好课题研究课,并与专家牵手,进一步完善、充实课题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草稿,检查实验情况,总结经验、完善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时间:2019.6—2019.7)

(1)整理成果、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3)通过汇报活动让同行与专家了解课题的实施过程与初步结果,对课题的实施提出意见与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调查分析现状,寻找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正确性、灵活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应用题教学失去了活力,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我们五年级通过几次小检测,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失分率较高。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概念、公式以及形如例题的标准类型的应用题的解答均很熟练,而对于稍微变化题或遇到现实中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这一现象足以说明我校的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差,还停留在对应用题的模仿阶段,只会纸上谈兵。

针对这些现象我进行了反思:是怪我们教师的能力不够强?还是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呢?为此我走访了部分的教师,并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我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自主学习只留与形式。

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没有真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还不能真正把课堂交给孩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去自学,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2)没有真正关注到全体学生

到了高年级学生不愿意发言,优生举手次数多,老师只关注举手的孩子,不举的就不叫,叫来叫去就那几个孩子,在加上赶进度,特别是班级内的后进生发言机会少,教师也不能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擅言谈的学生越来越差。

(3)应用题教学中“说”的少

说数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应用题的说包括说数学信息,说问题,说数量之间的联系,说解题思路等。重点是解题思路,学生不会说,只部分学生的会说,关注度和参与度太低。

(4)教学中缺乏“写”数量关系

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了分析—理清思路----写解题过程。而忽视了写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题先进的理论支撑

在研究课题的初期,为了更好的研究本课题,我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并且搜集网上得的理论和信息,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课题先进的理论支撑。我阅读的书目主要有:《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江西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聪明人的思考习惯—逆向思维》等

3、立足课堂教学,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优化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往往凭着感觉走,一点不动脑子,在理解题意时只读一遍,读题后拿笔就写,根本不考虑在应用题中的有一些关键的数学信息点,例如利用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与数字之间的对应,线段图与文字表达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抓不住了这些数学信息点,就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导致做题的正确率低,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反复读题,且边读边思考。必须读三遍,第一遍要求大致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第二遍找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与数字之间的对应或线段图与文字表达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第三遍确定算法解答。

第二:体验自主适时的指导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听、多说、多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适当的指导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

以五下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7为例;

首先出示例题:

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

“请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找数量关系式并写下来吗?”

结果只有几个成绩优异快速找出数量关系,其余就特别的慢…….接下来我进行了如下的引导:关于这种题型,下面老师教给你一个能快速找到等量关系的方法,想知道吗?

生:“想”,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我笑了,继续引导:题中除了问句还有几句话?生:“两句”,读出来“ 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根据这句话,我们便可找出数量关系了。学生这时很愕然,于是我继续讲述:在这两句话中先找“比”字,比前的数量和比后的数量是相等的比的前面是大雁塔的高度,比的后面是小雁塔的2倍少22米,接着我又说将“比”看成“=”,将“的”看成“X”,多了就加,少了就减。这样我们便可得出关系式:“小雁塔高度X 2—22=大雁塔的高度” 。最后让孩子们独立解答,并检验。

在教学中我针对本题的特点以几倍量为等量关系来建立方程。让孩子先自己去理解题意,找数量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未知量可以参加计算,基于这一特点,我教给学生利用应用题的数学语言的描述找到数量关系,利用数量关系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在检验过程中我又利用了逆向思考让孩子检查作的是否正确,整个的解题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对应—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第三:训练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明确解决步骤,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困难时,能做到举一反三反,灵活解决问题。

以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为例:

题目如下:李红和张明开车同时从A地B地,1.3小时后李红比张明多行7.8千米,李红平均每小时行78千米,张明每分钟走多少米 ?

我们一般的做法是:

1、理解题意:读题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画图:启发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

3、分析: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

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题意,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先进行模拟表演,并记住演示的情况,以便作图解答。在此基础上再用线段图将所模拟的情境画下来,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这样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学生分析起来当然就容易多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教给孩子一定的学习策略在遇到困难时,能做到举一反三反,灵活解决问题。

第四:组建互助小组整体提高

及时帮助、指导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态度等非认知因素外,与中等生、优等生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他们与数学学科所需要的认知方式差距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提炼各类数学学习能力差学生的主要特征,及时地帮助、指导,因材施教。

在数学课堂上采取这样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应——逆向”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正确性、精确性!且有效改善了我校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薄弱的现状。

四、   研究的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题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绩显著,收获颇多。

(一)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研究,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逐渐探究出了运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学生的解答应用题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正确性、精确性也就是他们解题的正确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改变了过去学生见到应用题就头大,一做就错,没自信,他们不再畏惧应用题,相反却对解答数学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得积极了主动了。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读题,积极思考解题思路,自觉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应—逆向”的思维能力。

(二)      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读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江西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聪明人的思考习惯—逆向思维》。我是一位不太喜欢读书的人,更何况是这种枯燥无味的理论书籍,作为课题主持人,为了更好的完成课题研究,在阅读期间,拿起又放心,不断的逼着自己阅读,并结合网络上搜索的有关“对应—逆向”思维能力的教育论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完成了四篇阅读心得。积极认真对学生实施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的课题培训,我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视野开阔了,读书的态度改变了,教研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坚持边学习边反思,积极撰写课题博客。并把研究成果在学校推广。

五、   结论与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对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有了新的审视和提升。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有很多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但培养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任务。

由于第一次做课题,一路走来,实在是不容易。这一年中,其间经历了几次想放弃的念头,在教科室李东伟和李朝霞两位主任的鼓励和帮助下还是坚持了下来。本课题虽然已经申请解题,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坚持先去。因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研究和完善。

六、   附录:
(一)研究方案:
(二)读书笔记:

1、反其道而“思”-----读《聪明人的思考习惯—逆向思维》
2、《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感悟
3、横看成岭侧成峰---听《平移与旋转》的评析
4、课堂激励评价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三)研究论文: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对应---逆向”思维能力

(四)调查报告:
我校五年级学生数学解决应用题低效的现状调查报告

(五)      教学案例:
1、培养孩子一一对应的思想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课例分析

2、利用数学应用题的错题分析,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3、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应—逆向”思维能力

4、五年级学生的个案分析

5、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对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片段: 1、学习例1。 T:请问买3个3.5元的风筝要付多少钱?这个问题大家能解决吗?请独立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交流 S1:3.5+3.5+3.5=10.5(元)我用的是小数连加的方法。 S2:3元3=9元 0.5元3=1.5(元)9+1.5=10.5(元) T:0.5元3=1.5(元)怎么算的? S2:2个0.5是1元,再加上1个0.5元就是1.5元了。 T:你是转化成加法计算的,是吗? S2:是。 S3:老师我把3.53=10.5看成353=105,再把最后的得数缩小10倍,就是10.5

    07-22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一、 尊重学生认知起点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会写百分数(上日也已经布置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尊重学生这一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了教材的编排,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先学习百分数的读、写,再来重点研究它的意义。 二、 凸显百分数的作用和学习的必要性。 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之初,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一内容 的实际用处,从而产生学习它的兴趣。因此,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两组信息的对比,希望学生从中能初步感悟到百分数的作用,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

    07-22
  •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数学教学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而新课程向我们提出:学生要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

    07-22
  •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

    07-22
  • 复习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感
    复习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感

    四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南湖之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也如期而至。本届的主题是关注差异,均衡发展。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天的教学展示活动,听了六下总复习的课。上展示课的分别是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王逸卿、海宁市紫微小学徐丹红、海盐县向阳小学张晓东、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杨松老师,他们合理运用简单的材料,结构化地处理教材,通过理练结合,有效地执教了《式与方程(总复习)》、《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总复习)》、《立体图形(总复习)》和《圆柱和圆锥(单元复习)》,从多元的复习课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他们充分关注学生

    07-22
  • 关于数学共同体培训的几点想法
    关于数学共同体培训的几点想法

    1.数学基本功培训。培训内容:考虑我校数学教师比较熟悉数奥起跑线和冲刺这两套教材,故本学期的练习内容主要参考《奥数》(总主编:单墫和熊斌)。这套教材相对较难,所以由我根据每讲的主要思想做一定的筛选,以一周一练的方式给老师们训练。练习以自学为主,每个备课组以组长为核心(如果组长年纪偏大,已不在下次考试范围之内的,可另择他人),每周交流答案,要注意方法的选择,以真正实现结题能力的提高。学期期末,将以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为范围,组织校内的竞赛。此项活动应列为每学期的常规训练项目。 培训时间:贯穿整个学期 2.课

    07-22
  •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一、作业时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其它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二、作业种类及完成情况要求:1.口算本。建议能利用每节课课始完成,了解学生口算的速度;对于部分题目,要做好指导工作,降低计算的难度或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建议每周做好情况汇总,激励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练习本。要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格式、解答步骤,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留出完成的时间。 3.补充习题。建议作为回家作业使用。要求每题必做,对重点、难点题要做好讲评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4.周周练。根

    07-22
  • 追寻数学本质中凸显“数学味”——评金老师的“抽屉原理”
    追寻数学本质中凸显“数学味”——评金老师的“抽屉原理”

    很多年前,听说过抽屉原理这个奥数知识,从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去研究,真不知怎么上这个内容。所以这次听抽屉原理很盼望,听后确实学到了很多。金老师的课真是节好课,因为这节课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的课;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数学本质。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金老师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操作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