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捕捉教材资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5-12-27 16:45:38

《捕捉教材资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用极富灵性的语言,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构筑了一个个静致、完整、丰富、生动的美妙世界。教师应充分捕捉教材资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进入角色,移情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与文本灵犀相通,产生共鸣,激发兴趣,挖掘潜力,让他们畅所欲言,在实际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口语能力。
1、利用插图,扩展说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乌鸦喝不到水,它是怎样想办法的?最后有没有喝到水?孩子们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2、利用留白,补充说
留白,让学生用创造的才智为“艺术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现在的许多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某些情节就不作细微地叙述,但文章“词尽而意无穷”,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搭建的很好平台。如在《会走路的树》一课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两个“许多”是小鸟和驯鹿纯真友谊的再现,同时也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利用文本的空白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鸟会跟驯鹿去哪些地方?看见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有的孩子说:“小鸟会跟驯鹿去了茂密的树林,看到树木是绿油油的。”有的孩子说:“小鸟会跟驯鹿去了开满鲜花的草地,看到五彩缤纷的花儿。”还有的孩子说:“小鸟会跟驯鹿去了一望无边的大海,看到成群的海鸥在海面上翱翔。”等等。教学中,抓住了文本的空白处许多地方、许多有趣的事情进行拓展,为孩子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不仅使文本在孩子的脑海中丰厚起来,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
3、利用发散点,讨论说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灵活,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并确立自己的观点,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互动中训练说话。例如在教学《司马光》后,我引导孩子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出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把竹竿伸进缸里,让小朋友抓住爬上来”;有的同学说:“搬块石头垫在脚下,伸手把小朋友拉上来”;还有的同学认为:“应该找根绳子把他拽上来”。到底哪种方法最好?我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说清自己的方法和这种方法的好处,增强了学生表达的条理性。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司马光的方法又省时又有效,他的办法最好。在讨论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加争论的意识和习惯。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习作教学中评改的艺术
    习作教学中评改的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讲评课上,教师可拿出已批改好的典型文章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习作,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质疑、讨论环节在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感悟后,让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叶圣陶先生在《把稿子念几遍》

    07-22
  •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课文比较长,有些句子读起来还挺拗口,文中还涉及了有关的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他们的学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两样道具一个地球仪,七块拼图。(地球仪是向科学老师借来的,而拼图是儿子小时候的玩具,没舍得扔掉保留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两个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在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

    07-22
  • 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 突破难点——《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 突破难点——《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潘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一课,给人的感觉就如同秋雨般诗情画意!潘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期这一特点,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推进 图文并茂来突破课文教学的难点。 我认为,潘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地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为她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的过程中,总是先让孩子们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然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潘老师还总是辅以与重点词句相关的图片来让学生有一个感官、形象的认识。最后,她再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了读这些重点句。此时,孩子们总能声情并茂地

    07-22
  • 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简笔画,理解课文内容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工程技术难度大,詹天佑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如:修筑了两条隧道,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在修筑时采用两端同时凿进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就采用中部凿进法。还有当铁路经过青龙桥时,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在讲解时,我要求学

    07-22
  • 学习《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的体会
    学习《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的体会

    周三下午,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和《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深有感触,课改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避短。我们的短是什么呢?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1、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

    07-22
  • 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随感
    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随感

    5月25日,我校的许雅娟、胡矿云两老师为我们当小的全体教师呈上了两堂定位于中年教师课堂展示的优质课。我听的是许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许老师上的是从课外选定的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也许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非无可挑剔,也许师生文三者的互动也未能臻于理想化的佳境。但是,40分钟听下来,我依然觉得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教师,能以如此恬然淡然的心态,能以如此素朴的家常课的上法来执教这样一节阅读指导课,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到自己,同为中年教师,却毫无疑问在教学追求和境界上显然存有高下之分,可真是汗颜哪! 在许老师的这节课

    07-22
  • 指导学生作文的三结合
    指导学生作文的三结合

    原在教学中,一谈到作文,就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愁眉苦脸,不愿上作文课,巴望教师改为其它课,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更无感情抒发了。就算强迫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人手亦手,或是无中心的流水帐。 如何让学生越过作文关,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作文课和语文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较为系统地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可行的有效办法。语文课重点讲什么,就让学生在作文课练习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时,好像画画有了标本儿,修房子有了图样,写作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语文

    07-22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上略读课文,说是尝试,确切的说是仅此一课,别无选择。上就上吧!打开书本,反反复复读文本,不下十遍,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阿德的梦》,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阿德所梦见的一些未来世界中发生的趣事,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科普知识,就是这些科普知识,让我茫然无措。介绍的多了,我怕上的像品社课,没有语文味;不讲,这篇课文就缺少了最大的乐趣,孩子会觉得没劲在讲与不讲之间,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要讲,就是尽量少牵涉到。 也许是我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让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