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旅行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6-02-11 15:15:06

《旅行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写一种自然现象,这样的习作要在平时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写好。从习作情况看,学生的选题较为多样,有写日出的,有写春雨的,有写云、写雾、写雷雨的等,但存在的问题是部分习作言之无物,有的学生把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拼凑在一起,感觉生硬。如写春雨:春雨是彩色的,染红了花苞,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不少学生会用书中学过的这样一段诗句写春雨,很美,很概括,但没有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文章显得不生动。
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让孩子讲一滴水旅行的故事,他发现孩子们说的都是一些死记下来的、生硬笨拙的词组和句子,它们的含义连孩子自己也是模糊不清的。为什么儿童的思想这么贫乏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因为当教师的没有教会儿童思考。“从最初入学起,我们就把儿童眼前通往大自然这个迷人世界的大门关闭了,他们再也无法倾听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倾听春天融雪的滴水声,倾听云雀的歌唱,他们只是背诵描写这些美妙事物的枯燥乏味、苍白无力的词句。”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花园里、树林里、河岸旁、田野中去。他带领孩子们开始学习用词语表达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极细微的差别。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种自然现象呢?观察是基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我以生活中的一次日出过程为例,用五幅画面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刚下过一场雨,天空中布满厚厚的云层,只有一缕霞光从云层的缝隙中穿透出来;霞光越来越亮,太阳从云层的缝隙中探出头来,旁边的云也被镶上了一道金边;天空中的云渐渐散开,呈现出千姿百态;太阳升起来了,把周围的云染成了五颜六色,但它前面还有一片乌云挡着,像蒙着一层面纱;最后,太阳终于冲破云层,放射出万道光芒。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这一次日出的经过有了较为清楚的整体的感受,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叙述起来也言之有物了。
“大自然是思维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发展智力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上课,“蔚蓝色的天空中,云雀在歌唱,一望无际的麦田中,风儿掀起层层波浪……”引导学生确切、优美地说出所看到的这一切,进行词汇教学,发展儿童的言语,他把这种在自然界里上的课叫做“到生动的思想源泉去旅游”。
带孩子们到生动的思想源泉去旅游吧,春的绚丽、夏的葱郁、秋的丰硕、冬的萧瑟,追随季节的脚步,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夏虫啾啾,触摸细雨缠绵,闲看云卷云舒,细数叶落飘飘……从习作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切实提高习作能力,就应该经常带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在真实的观察、参观、旅行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今天在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词填空:爱护 保护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 )它们。(2)我们要( )身边的一草一木。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另一种则反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与学科组的老师争论了一番,没有结果,因为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如何向学生们解释呢? 翻阅《词语手册》中发现: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叫保护;爱惜并保护叫爱护。个人认为对于动物应该是保护比较合适,使其不

    07-22
  • 校本课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课 我给妈妈洗脚
    校本课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课 我给妈妈洗脚

    第一课 我给妈妈洗脚 我叫田云峰,妈妈是农民,天天忙着农活,忙着家务,很 辛苦的。给妈妈洗洗脚,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我做得不够好。你们的妈妈是做什么的,她们一定很辛苦吧,你给妈妈洗过脚吗?请你搜集一些关于你给妈妈爸爸或他人给爸爸妈妈洗脚的事儿,准备课上交流。 吃完晚饭,妈妈收拾好碗筷,坐在炕沿织毛衣。这时电视里播放一则广告:一个小孩给妈妈端洗脚水的画面。妈妈看见了,一个劲儿地夸着这个懂事的孩子。我看到了这个画面,也听到了妈妈的夸赞声。我 心里酸溜溜的,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却从来没有给妈妈端过洗脚水,

    07-22
  •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从花生开花,到小松鼠像摘花生果过冬,到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到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到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全文的脉络,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分小节试着说说每小节的意思,然后概括进行板书,再读一读,明白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在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上下了点功夫: 说话训练。第一自然段中有ABB形式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

    07-22
  •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10月中旬,我们听了三年级的一节教研课《秋天的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把秋天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堂教学中,在初读课文后,老师大胆地设疑:小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把描写小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全文中有统领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线穿起了个个珍珠。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后,交流反馈时,学生从文中读懂了秋天的雨 ,是

    07-22
  • 面对段落时,我怎么办?
    面对段落时,我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都对语文课中的作文课十分害怕。真不知该如何上才好。暑假里,有一个亲戚的孩子让我帮他辅导一下作文,可我还真害怕。我该怎么给他辅导呢?于是,我只好实话实说,推了这个辅导之名,只让他每天到我家来,我监督着他看看作文书之类的,并且时不时的摘抄些好词好句,写点读后感或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辅导评价。 暑假里是这样推了,可是现在上班了,总不能再推了。总不好把语文课里的作文课放开不上,请另外一位老师来上吧? 就是这样一个怕上作文课,怕辅导作文的老师,接到的班级学生作文水平却是在一个写作文不分段落的基础上。 第

    07-22
  • 走进文本 触动心灵
    走进文本 触动心灵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文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核心。怎样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在《平平搭积木》这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走进文本的情感。如 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

    07-22
  •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灌南县新教育实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活动,这次上课的老师是镇中小学的辜静、实验小学的王雪晴、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哓莉,他们执教的都是《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她们的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辜静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扎实特点、王雪晴老师的课体现了人文性的风格、杨哓莉老师的课凸现了工具性的功能。三节课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有效。 我想有效的课堂是该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简单地说就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有多少。我想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

    07-22
  • 探寻特级教师课堂魅力,感受略读课文的丰盈世界
    探寻特级教师课堂魅力,感受略读课文的丰盈世界

    几年前,虞大明老师来我校讲学,他的《猫和战争》使我大开眼界,那种高不可攀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回味了很久。这次又听说虞特要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不知虞老师会送来怎样的课?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的虞老师大气、从容、智慧的风采依旧,还多了一份平易近人,让所有聆听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哎,我怎么没想到,这篇课文还可以这样上,下次我也要去试一试。如果说与几年前的虞特比,现在的虞特在教学上应该是更加的实在和游刃有余。 这次他为我们送来的两堂课都是人教版五下的略读课文《金钱的魔力》和《梦想的力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