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有效构建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6-02-12 15:10:2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有效构建》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实践中,不少教师开始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在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途径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多元的、立体的构建,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活学语文,学活语文。

第一种途径是:丰富生活储备,引发学习期待

生本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要基于学生,教师必须首先备好学生这一头。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生活储备,会直接影响到他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关注和热情,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1. 体验先行,拉近情感距离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的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将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

对于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积累相关的感受,为课文学习做积极的准备。如学习《海伦凯勒》一文。

2. 资料搜集,填补经验空白

在语文教材中,有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隔较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看不到,感受不到。缺乏背景知识,很难深入理解文本,走进文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课前收集、查找相关图片、声像资料,填补学生的经验空白。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所描写的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背景,《孙中山破陋习》中缠足给女性的身心带来的危害等。通过课前的体验感受及资料查找,学生对文中的人或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激起了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期待。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第二种途径是:打造生活课堂,感受学习快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一要营造氛围,唤发学习热情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必须与生活、与自然界相互融合,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自然界中去获取真知、获取智慧。如果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搬到大自然中,这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如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去观赏广玉兰,闻一闻空气中“荡漾”的幽香,这种真切的感受,更能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此外,营造和谐融洽、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能让孩子们感觉身心愉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理相容,情感相通。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是课堂的生机所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会被点燃,智慧的火花才会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闪现。

二要创设情境,丰富活动形式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

(1)学当小导游。介绍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类的课文,学了之后可以让学生来当一回小导游,向前来游玩的客人作介绍。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2)学演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些剧本之类适合表演的篇目,如《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等,文本语言的动作性强,适合让学生来表演。在学演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进一步把握文本内涵,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3)学开辩论赛。在言语实践中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辩论,并初步掌握辩论的要领。

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来自真实的生活,而“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更需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应以生活为情境,回归生活,以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为课堂增添生趣和活力,强化学生的感受,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第三种途径是:激活生活体验,加深理解感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注重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生本教育论指出:无论何种教育或教学,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完成人格的建树或知识的获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曾经的生活感受,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一可以借助生活体验,理解文本内容

低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制约,抽象思维尚欠佳,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更要联系生活,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让知识与之发生意义的关联。

如理解“粗糙”一词,老师问学生:“粗糙的小板凳会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摸摸它的面会有什么感觉?它的腿会是怎样的?坐上去会怎么样?”通过这样三个问题,引导低年级孩子联系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孩子们说,用手摸摸这个板凳的面肯定是毛毛的,它的腿可能有高有低,坐上去说不定会摔个跟头呢!通过这样一联系,孩子们把“粗糙”这个词语读活了,原来粗糙的小板凳就是这个样子的呀!

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将之与要学习的新知识建立可感知的联系,使新知识变得可以触摸,容易理解。同时也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来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第二可以基于生活经验,想象文本画面

古人写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我们描绘了夏日西湖上一场骤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其画面之美、遣词之妙、用情之深,耐人寻味。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夏天下雷阵雨前刮起的那种大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诗句中的画面读丰满,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真实而鲜明的印象,增强对古诗画面之美、遣词之妙的感受。

第三可以调动生活经历,强化情感体验

对于阅读一篇新的文章,学生在心理上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共鸣程度。我们的教学,不能就课文教课文,就知识教知识,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情境、融入到生活当中来进行。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用“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这个具有思维张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文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学生大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想哭”“流泪”“心里酸溜溜的”,特定的情境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那种酸涩感同身受。再联系生活引出问题: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更读出了问题,激发了思考,于是再次深入课文,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第四种途径是:融入现实生活,拓展课外学习

语文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第一要课堂内外多沟通

新课程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究中解决,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留下了很多可供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研究的空间,如学了《剪枝的学问》:剪枝还有什么学问?启发学生去读生活这一本教科书。学了《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了解一些中药的名称及其它们的药效。课堂内外的有效沟通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要做一个留心生活,主动探究的人。

第二,生活无处不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的奥秘,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如低年级的识字,可鼓励学生借助生活环境来进行,同学、家人、朋友的姓名,一些电视节目的片名,商店名,广告用语等,容量大,反复多,趣味性强,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料。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有效建构首先要有针对性,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实际,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共鸣;其次要有开放性,除课堂教学外,还须向课前、课后延伸,形成多元的、立体的生活化网络,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即生活,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提升,正是检验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有效性的标志。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结合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结合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有趣的精读课文。它描写的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 神话故事的学习,除了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的特点之外,还应利用文本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也不例外。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句也不难理解,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需要教师充分预设,利用想象来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饱

    07-22
  • 有感于《生活通过写作》
    有感于《生活通过写作》

    近日有幸参加了全国生活作文现场教学研讨会,并有幸聆听了朱建人先生的《生活通过写作》的报告,自觉感慨颇多。 时常在自己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诸如帮妈妈杀鱼,帮邻居看小孩,为教室擦玻璃,在春天放风筝等情节。这些文章是合乎规范的,但是你往往会发现其中似乎缺少了一丝灵动,缺少了一股真情。而朱建人先生所提倡的生活通过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当下生活的真实需要,正是寻到了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 曾经一直在追求学生作文语言的精美。于是,学生累,老师也累。如今一直想要塑造有文学气质的学生的我才渐渐感到:与其要学生写难写之文,不如让他

    07-22
  • 教学五上第一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有感
    教学五上第一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有感

    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写《二十年后回故乡》。这样的作文 题,对于有过离开家乡多年的生活经历的学生才能写得更加真切。 我们班学生的自身实际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嘉兴本地人,他们几乎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经历。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外地,他们有多年随父母离开家乡客居嘉兴的生活经历。结合这一有利的自身资源优势,我在作文指导课前把学生按照家乡分成了若干组。老乡们坐在了一起,同学们都感到了分外的亲切和激动。这就为写作的成功奠定了情感的基

    07-22
  •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

    07-22
  • 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近来浏览一些教育类的杂志发现教育家与其他在教育上颇有建树的学者,都把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自主、合作、探究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也被积极倡导,成了时下比较流行时尚的教育流行元素。 在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也尝试采用让学生们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再共同讨论交流的方式,几节课下来,稍有奏效,某些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课堂上得以施展,创新的意识也开始渗透。课堂由些出现了不少亮点,讨论也异彩纷呈,滔滔不绝起来。如前天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时,学生

    07-22
  •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顾老师上的这堂课从始至终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激趣,创设了有趣快乐的识字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愉快的情境贯穿课文 《识字6》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四个数量词,构成了四同幅不同的图画。顾老师别出心裁,找来了一辆玩具旅游车,摸透了孩子们爱旅行的心情,创设了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的情境,让儿童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认识事物,认识汉字,

    07-22
  • 小议农村语文教学劣势
    小议农村语文教学劣势

    劣势一:语文学习场所缺失。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博物馆、大型图书馆、新华书店、青少年活动中心、书画院等文化场所都集中于此,给城里学生提供了学语文的硬件设施,方便了城市学生看书、买书、查阅资料来扩大知识面。且近年来,各文化场馆还加大了软件建设力度,不定期地请专家来举办文学、艺术、学习等各类讲座,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丰富了城里孩子的语文生活。无形中,也拉开了城乡语文差距。相比之下,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就惨不忍睹了。除了熟视无睹的田野外,就是供打工青年消遣的言情武侠书店,学校的藏书捉襟见肘,远远无法满足学

    07-22
  •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些轻度、中度的智障学生,因智力损伤的限制,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处在被动的状态,完成作业时缺乏独立性,对于稍微难一点的作业他们就不完成。另一方面,智力损伤的限制使得他们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