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8-07-02 15:44:4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而我也有幸参加了生本学科工作组的活动,我知道,要想“以生为本”首先就是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于是,我尝试着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自己的教学,希望能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做法似乎有些片面,我一味的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己提问,自己制作课件……教师则成了旁观者。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是提高了,能力也增强了,但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常常不够用,而学生自己的交流也经常从课文引申开来,跑到十万八千里去了,***成绩也不尽人意。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我终于明白作为生本课堂的教师,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该如何定位。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过程。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为主体是指在语文学习中他们是认识和实践的行为者,不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主要、谁次要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又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教师主要是在积极地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教学中,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才刚刚起步,今后我将引领孩子们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乐园,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07-22
  •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前半部分,让学生去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一部分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在朴实的语言,平凡的内容中感悟真情,也是为了下节课最终学生能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

    07-22
  •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在五年级上册中的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非常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加强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要去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还是需要老师再进行深入地引导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资料。一开始,我觉得非常适合在本课的结尾拓展处,把这份资料补充进来。但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当我给学生讲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句子时

    07-22
  •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

    07-22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07-22
  • 抓住重点 学习字词
    抓住重点 学习字词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共6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学习后学生交流。经过了学生的交流,我就知道哪些生字

    07-22
  • 依托课内自读课,分解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
    依托课内自读课,分解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的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

    07-22
  •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少的阅读链接内容,不经意地分布在课后、拓展平台等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阅读观。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也刷新了学生孤立单一、缺乏联系与整合的阅读方式。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料,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阅读教学从过度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共同思考并实践着的话题。在这次的与天妃小学教学联谊的五年级组的课堂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毛老师还是韩老师都在教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