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浅谈如何编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8-11-14 13:56:54

《浅谈如何编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是活的,是缤纷多彩的,是学生自己经历,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课本剧恰恰迎合了这一规律。课本剧,将课文改编成剧。学生读懂课文,改编剧本,排练成剧,上台演出,这套课本剧诞生的“组合拳”不就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组构和养护吗?

关键词:课本剧  立足文本  大胆创新

真正走进语文课堂,我发现语文教学还是同20年前我上小学时一样,生涩呆板。注重老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感悟;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注重卷面分数的多少,忽视学生体验的过程。难道语文的学习真的只有这一种途径吗?不!不是!“花开不只在春天”,语文教学应该是活的,是缤纷多彩的,是学生自己经历,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

几经摸索,我找到了课本剧这一语文教学的金钥匙。课本剧,将课文改编成剧。学生读懂课文,改编剧本,排练成剧,上台演出,这套课本剧诞生的“组合拳”不就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组构和养护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就在此得以锻炼和提高吗?

那么,课本剧该如何设计呢?怎样才能将课本剧这一鲜活的血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思想,遵循规律

长期以来,语文学习的功利性太强,我们总是习惯用卷面上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课堂上少不了字词解释,段落划分,中心思想等繁琐枯燥的条分缕析。一篇好的文章之所以“好”,不仅仅是字词精妙,思想高深,还和它完整的写作结构有关。就像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这篇课文少了哪一节都是缺憾,学生少了哪一份感受都不能体会到这株柳的顽强与坚韧。所以,阅读教学不需要过分地去分析,而应该整合的去看,让学生去整篇读,读了再度,整体地把握文中的“美”。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综合地去看。学生通过读课文,品味文中语言,再通过自主体验,将文本改编成剧表演出来。这是学生自主加工的“产品”,就像牛吃青草,经过反复的咀嚼再咀嚼,鲜嫩多汁的青草变成精细的营养物划入胃中,这才是最好的吸收。

所以,要想激活语文教学,转变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势在必行。语文老师要目光长远,深谋远虑,把学生的长足发展放在首位。学语文,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不变的规律。语文老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给学生的“所学”留出自由的“所用”空间,课本剧的编演就是这一规律的衍生物。
二、立足文本,创新开发,一提到创新语文课堂,编演课本剧,老师们就会抱怨连连,认为现有教材里根本没有或者很少适合编演的文章。其实“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老师要有这双“眼睛”,要有善于开发教材的敏感和能力。用好教材,开发教材,本就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是编演课本剧的第一手资料。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适合编演课本剧的文章。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三顾茅庐》、《负荆请罪》、《嫦娥奔月》、《半截蜡烛》、《望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等等。这些课文有的是剧本题材,编演起来更容易。有的是历史故事或记叙文,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编剧”,了解编剧的相关内容,把课文编写成适合舞台演出的剧本。

例如《嫦娥奔月》一文,其中书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只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这段文字没有一句人物语言和一个动作,若是生搬硬套,直接演出,就会被完全忽略,失去文本编写的价值。因此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编写剧本的挑战,经过改写之后,呈现出来的剧本是这样的:

画外音:远古时代,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照的大地干裂,寸草不生。人们叫苦连连,民不聊生。村民们天天跪地求雨,祈求上苍

忧伤的音乐起(众村民叫苦连连,有的跪地祈祷,有的躺在地上,有的摊在墙角……)音乐停
天阳妖:(肆无忌惮地嘲笑)哈哈哈,我们要晒死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从此天上人间都是我们的地盘。
嫦娥:(满面愁容)夫君,这可如何是好,你看,百姓们都快撑不住了,在这样下去,咱们都没有活路了,你快快拿个主意才好。

后裔:(焦急不堪)哎,这可怎么办,我也没了主意

嫦娥:(灵机一动)夫君,听说南山之巅有一块巨石,那大石中间有一把神弓,据说是上古神器,可以射杀一切妖灵,你不妨去试一试,拿取神功,救百姓于水火

后裔:(郑重地说)好,我拼了命也要把它取回来

嫦娥:(担心地)夫君,路上一定要当心,我等你回来!

通过改编之后,课文语言变成了适合编演的剧本台词,其中众百姓,太阳妖,主人公的对话等都是书本没有的,这全是学生自主创造的成果。这些内容没有天马行空,完完全全由文而生,却更深入主题,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剧情更加紧凑。所以说编演课本剧,要立足文本,深入的研读教材,创新的开发文本,让每一篇适合的课文都成为一个个鲜活靓丽的剧本。
三、适时引导,合作探究,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一提编演课本剧,学生立刻热情高涨,但两三遍排练之后,就会叫苦连连,散漫嬉戏。这时,我们就要化身为一名导演,从技术、情感等多层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鼓励他们动脑解决遇到的难题(道具、服装、场景等),调动他们的表演欲望,使他们对课本剧的热情犹如涨潮海水一般,波涛汹涌。

例如编演古装剧《三顾茅庐》,学生的最大不足就是台词和动作没有古人的风范。我要求学生们的编剧、表演都要符合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台词也要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学生们群里群策,纷纷发挥己长。有的回家翻阅古籍,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的观看相关视频,还有几个学生竟然拿起了《三国演义》进行通读……是这次课本剧带给他的动力,想要去了解当时的故事,这不得不说是编演课本剧的意外收获了。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经过合作探究,几天后,学生们在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时,就能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了。对当时的礼仪风俗,人物动作等许多细节拿捏得十分准确,文中张飞的大声嚷道,刘备恭恭敬敬的站着,诸葛亮的卧榻而睡,被学生们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课堂上无法传授讲解的内容,而课本剧却做到了。

这就是课本剧的魔力,学生通过深入地解读文本,大胆的创新剧情,巧妙地融合元素,一出好剧就这样新鲜出炉了。在整个准备、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课本剧如同涓涓细流,正悄悄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有了这个元气淋漓的力量,定能在语文课堂中掀起层层碧波,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乐趣,更有温度。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让库伯先生亲自来取车——《中彩那天》课文分析与研究
    让库伯先生亲自来取车——《中彩那天》课文分析与研究

    《中彩那天》一文现为人教版四下二单以诚待人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这对家庭经济拮据,而对汽车又梦寐以求的父亲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可我却发现他神情严肃,没有一丝中彩带来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

    07-22
  • 结合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结合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有趣的精读课文。它描写的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 神话故事的学习,除了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的特点之外,还应利用文本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也不例外。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句也不难理解,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需要教师充分预设,利用想象来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饱

    07-22
  •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前半部分,让学生去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一部分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在朴实的语言,平凡的内容中感悟真情,也是为了下节课最终学生能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

    07-22
  • 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沈琦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紧紧抓住了课文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最感人的部分理解、感悟得十分深刻、透彻! 这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沈老师在说课时所谈 到的: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具体而言之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无形中得到启示。最终使我们的阅读课也能为写作教学服务。 我把沈老师的做法称之为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因为阅读教学的第一重效了解、感知文本的内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主线。但是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在阅读教

    07-22
  •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为了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进而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和他的质朴、善良。 在交流句子时,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下来,并想象当时少年的心理活动。就在我们交流句子: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那孩子满脸的疑惑:老师,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不是在上学,而是在

    07-22
  • 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风筝》反思
    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风筝》反思

    《风筝》这一课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展开,在教学放风筝这一部分内容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当时放风筝的是你,放得正开心时,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慢慢地飞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很难过,我要去找风筝;有的说:我会大声喊:幸福鸟,你在哪里? 正当同学们都在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时,有个学生说:我不会去找的,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让妈妈给我买一个新的。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当时楞了一下,但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

    07-22
  • 抓住重点 学习字词
    抓住重点 学习字词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共6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学习后学生交流。经过了学生的交流,我就知道哪些生字

    07-22
  •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完郭教授的这本书,心动的是扩张时空。适逢新春佳节,读完了《庄子》心得的电子书又洗耳恭听了几期于丹的讲座,顿觉书中自古就有一个需要读者自己开启的逍遥无垠的天地。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扩张小语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倘徉文学的瀚海星空,领略学科的魅力,无疑是离不开生本的天纵之教这一妙招的。 案例一、王崧舟《望月》第二课时 关键词:写作本位、文本组块 王老师在追求千江流水千江月的个性解读的第一课时之后,不遗余力推行着读写结合。先是点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写作视角,接着润物无声地将望月只是月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