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8-11-15 09:01:51

《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张玉珍 ]  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集中体现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产生一定的思考和感受,并能作用在他的生活,改变他的思想,指导他的行为,这无疑是高品质的阅读。这是理想的境界。如何培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露西•麦考密克•卡尔金斯,对学生的阅读做了大量的、系统的实验研究,她的著作《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对我的思考有了很大的启迪。

这里,我要说的是,教师善于启迪的智慧是多么的重要。

实际上,卡尔金斯教授在她的中学时代,在阅读中受到过极大的挫折。事情是这样的。她的国文老师问了一个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题:“码头尽头的光是什么意思?”然而中学时期的卡尔金斯没有答出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沉默过后,老师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了全班同学,这使得卡尔金斯认为她没有阅读的天赋,没有敏锐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这样的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卡尔金斯。由此看来,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影响真是“威力无穷”啊!

富有启迪智慧的教师,阅读的重点一定不是对标准答案的复述,而是对真相的探索。

学生需要的,不是老师对文本的高深解读,或者借此来证明自己的笨拙;学生需要的,是老师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思考和疑惑,那游走在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轨迹,矛盾与顿悟的要塞……它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焦点都引向了文本,落在某个人物身上,某件细小的情节之中,某个印象深刻的场景里面……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学生仿佛置身在文本世界里,忽又在现实生活的世界穿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文本进行探索,将自己的体验和疑惑与学生分享,激发学生探索文本,形成一条思维的生态链。在这条思维链上,师生都是独立的读者,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问题引领探索,以疑惑推进理解。这个探索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的关键,才是教师智慧的真正体现。

探索的过程,提问是一门艺术。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回应深浅不一,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我认为教师的问题指向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关于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第二层次是探索作者的生活、思想世界,第三层次是反思读者自己的生活、思想世界。这三个层次唇齿相依,又交互作用,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如果说,它们是学生解读文本的三个层次,而教师的提问就是层与层之间的台阶。

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设置问题可以按照以上三个层面,分别设计几个问题,例如:

“作品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品中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世界?”;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他是怎样想的?作者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如果是你,你认为这个故事将怎么发展?为什么?”

这些问题过后,让学生再次回归到作品中,思考“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主题或思想是什么?”我想,这些问题一定会在学生心里荡起很多涟漪。

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能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来认识世界,反思自己。这时,作品就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了印记,学生的阅读品质得到了提升。

当然,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不止在于教师的启迪,还在于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更在于学生研读文本、透析文字的思维品质……这种目光的敏锐,思维的活跃,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将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培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培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曾看到美国教育家华特的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来意味深长,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而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智障儿童的特殊性更需要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为此,在教学时,我们更注重学生与实际生活的适应

    07-22
  •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今天在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词填空:爱护 保护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 )它们。(2)我们要( )身边的一草一木。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另一种则反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与学科组的老师争论了一番,没有结果,因为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如何向学生们解释呢? 翻阅《词语手册》中发现: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叫保护;爱惜并保护叫爱护。个人认为对于动物应该是保护比较合适,使其不

    07-22
  • 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四至七自然段,既有耳闻,也有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与我有着相似的表现,就是对于书中所说的半信半疑。培育一棵树的费

    07-22
  •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随感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随感

    3月15日,又一次前往实小听课。每次的外出学习,都会给我带来不小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 上午听课两节,一节是龚老师的《三打白骨精》另外一节是范老师上的作文课《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同,上课的风格各异,但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严谨的课堂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龚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在龚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扫除了字词方面的障碍,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拓展了课外知识,习得了写作的基本知识,如此高效的课堂教学主要归功于龚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在设计中突出了三巧。

    07-22
  • 学做细心的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过程
    学做细心的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过程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但课前我组织学生预习时,发现孩子的生活积累很少,他们中有的对蒲公英,苍耳等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我先请学生学做细心的孩子,去大自然采集长有种子的各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 教学中,我把课堂先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交流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当直观的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

    07-22
  • 有“趣”真好——《爆米花》三分钟说课
    有“趣”真好——《爆米花》三分钟说课

    今天,我执教的这堂课《爆米花》得以比较成熟的呈现,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首先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研训中心和学校的领导们给予的引领和帮助,感谢周围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感谢家人的理解。 这堂课最成功之处,恐怕还是一个趣字。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要考虑孩子心理的可接受性,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找到他们可以接受的恰当的点之后,一切都会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被心里给牵一发动全身了。 于是我们找了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绘本《爆米花》,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读故

    07-22
  • 对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对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最近,我们载光明小学语文教研会议上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感触颇深。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上,结合《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10条建议》,我觉得在低年级教学中,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管是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及口语交际教学,只有孩子有学习兴趣,才能把学习内容更好的掌握。其次,在低段教学中,还得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端正,拓展课外阅读。但是这写习惯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结合教学实际反思,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的15、

    07-22
  •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些轻度、中度的智障学生,因智力损伤的限制,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处在被动的状态,完成作业时缺乏独立性,对于稍微难一点的作业他们就不完成。另一方面,智力损伤的限制使得他们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