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探索和构建适宜儿童的语文课程学习体系——大马路小学语文特色课程简介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8-12-03 15:12:00

《探索和构建适宜儿童的语文课程学习体系——大马路小学语文特色课程简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大马路小学一直以来以“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引,基于儿童的言语生活,指向儿童的精神成长,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努力探索和构建适宜儿童的、丰富开放的语文课程学习体系。

敬爱的于永正老师曾说:“生活是花,语文是根”,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畅游浩瀚的书海,感受厚重的文化……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点亮了每一位学生的童年时光。本次活动展示的20节各具特色的语文活动课是我们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选取了一起游学探秘、我们的阅读时间、有趣的故事世界、创意表演时空等主题活动,以学生自主展示的方式,呈现本学期学校的语文主题活动课程的阶段性成果。

一(8)班研学活动《行走徐州—— “秋天,你好!”》(指导老师:李惠)本次活动是我校“行走徐州”系列研学活动之一,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秋天,你好!”为研学主题,以徐州植物园为学习延展空间,创设了“秋之初体验”“秋之深探究”“秋之再品味”三个活动板块。通过观察、探究、游戏等多元学习方式,融通各个学科,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欣赏秋之景,感受秋之韵。本节课是对前期体验活动的交流总结,学生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研学活动过程中搜集的图片或实物,并围绕亲手制作的秋叶作品,表达对秋天的独特理解。

二(1)班经典诵读课程《趣味对对碰》(指导老师:王茜)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了对韵歌,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语言形式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鲜活而简洁的文字与优美的韵律,能够让儿童在诵读与吟唱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本学期班级经典诵读课程以《笠翁对韵》为主要内容,学生诵读积累,吟唱表演,目前已经完成“一东”“九青”部分的背诵。本节课是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将通过同桌互对、小组竞技等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回顾已经掌握的内容。

二(6)班课本剧表演课程《课本剧表演——狐狸专题》(指导老师:王静)课本剧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本学期我们将教材中与狐狸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狐狸的故事进行拓展阅读,感受狐狸丰富的形象。本次的狐狸专题表演活动,首先引导学生从狐狸的性格入手进行分类,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不同的狐狸故事。学生们演出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演出了对人物特点的把握,演出了啼笑皆非背后的深刻道理。同学们评选出的最受欢迎的狐狸故事将在本节课进行年度大戏表演。
二(8)班研学课程《行走徐州——走近彭祖》(指导老师:闫红岩)金秋十月,大马路小学二年级开展了“行走徐州——走近彭祖”研学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实地参观,能够简要介绍彭城的来历,讲讲关于彭祖的故事。本节课围绕“彭祖真的活了800岁吗?”“彭祖与彭城”、“彭祖与美食”以及“彭祖与传统武术”四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通过现场交流、讲故事、演一演的方式表达对上述问题的发现,学习。

大马教育集团北辰小学二(1)班研学活动《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九里山下”研学活动》(指导老师:张俊)江山如画里,秋色望晴空。本次研学活动北辰小学聚焦身边的风景,以“九里山下”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怀古的研学之旅。整个研学活动分为:“确立主题,查找资料”、“研学现场,聚焦兴趣”、“研学总结,学有所得”三个板块,活动注重各学科的整合,尊重各学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每一个儿童看到成长的自己。本节课学生将以“九里山的历史与现在”为话题,呈现研学活动成果。

三(1)班经典诵读课程《在最美的诗词里,遇见最美的秋天》(指导老师:范妍妍)儿童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本学期我班的“诗词之旅”以秋季为主题展开,围绕着节气、节日、秋天的景物等主题积累相关古诗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探究,以读、写、绘的方式,丰富文学积累,感受诗人眼中秋天的美好,受到情感熏陶。本课将在回顾秋天诗词的基础上,聚焦“秋菊”的诗篇,通过对诗竞赛,交流 “菊花”作品,吟诵菊之诗词的形式开展“赏菊”“赞菊”的交流活动。

三(7)班中华意象课程《中华意象:黄河》(指导老师:晁颖)意象思维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中华意象课程精选儿童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文化意象,通过场景建构、探究体验、自主建构唤醒儿童的文化意识。本次意象课的内容为“黄河”。黄河哺育着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本节课学生将在模拟场景中交流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如与黄河相关的童谣、古诗词、歌曲等,通过讲述、诵读、演唱等形式,丰富对黄河的感受,形成对黄河意象的初步认识。

三(8)班研学活动《行走徐州——“走近汉画像石,品味两汉文化”》(指导老师:席海婷)今年的研学活动,三年级以“行走徐州之走进汉画像石馆”为主题。学生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石刻图案,上网查阅资料,提出疑惑,再走进博物馆请教讲解员,通过小组间讨论、交流、分享,了解汉画像石的相关知识,尝试对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和赏析。本节课是对前期研学活动的总结与延伸,学生将通过图片讲解、知识问答、舞蹈展示等形式进行集体交流,创意表达对徐州两汉文化的理解。
四(1)班经典名著阅读课程《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指导老师:张堃)名著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好途径之一。经典名著阅读课程旨在通过书目选择,阅读形式,交流分享等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的教育》是本学期班级师生共读的一本经典名著。在教师导读推荐,学生自主阅读,读中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本次读后交流会。学生将通过书中一个个充满童年情趣的小故事,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交流读书感受,感受人间的多种真爱,抒发对爱的理解。

四(2)班研学活动《行走徐州之“博物馆奇幻日” 研学交流会》(指导老师:张娇)本学期四年级研学活动走进了徐州博物馆。博物馆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一所开放性的课堂。我们利用博物馆丰富的资源,在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基础上反复研讨,分别设计了五个话题的导学单。导学单将研究主题细化,分解成三个小的探究话题,由易到难。从直接在场馆中找到藏品,到分析、综合,形成推论再验证,层层递进,实现了思维的进阶。本节课是研学活动后的交流分享,五个话题小组的同学将呈现自己的研学发现。

四(8)班“遇见最美古诗词”课程——《走进苏轼》之四——彭城寻苏轼足迹(指导老师:李满菊)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诵读中华经典诗词,能学习语言、启迪智慧,在孩子心里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遇见最美古诗词”整合儿童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通过诗词的形式感受语言之美,生活之美。本课是《走进苏轼》专题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积累、品读、吟诵苏轼经典诗词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地域文化,通过探访、搜集、交流、积累相关诗词,寻找苏轼在徐州留下的足迹。学生在美丽的彭城大地发现苏轼,了解苏轼,吟诵苏轼,诗词拉近了苏轼和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6)班辩论课程:《辩论会:遭遇逆境时是勇往直前还是另辟蹊径》(指导老师:王银娣)“辩”黑白曲折之理,“论”古今中外之事。我们班级开设的辩论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作为语文学习的丰富与拓展,学生在一次次的主题辩论活动中变得能言善辩,好思擅书。本次辩论的主题来源于课堂学习。第六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学生在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一组文章之后,懂得了在逆境中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需持之以恒;可同时也产生了困惑,目标是否合理,困难能否跨越,遭遇逆境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吗?基于以上学生的困惑与成长需要,开展本次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自己、对目标、对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1)班“我的课本剧”课程《推敲》(指导老师:吴爱东)课本剧综合音乐、文学、表演等综合学科的特点。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延伸与拓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特别喜欢“我的课本剧”课程。学完课文,他们喜欢改编课本剧,并且自导自演,自评自述。课文《推敲》情节动人,人物形象丰满。学生在编、排、演、评的过程中,再现贾岛痴情吟哦、反复琢磨的形象,感受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8)班经典诗词诵读课程《我们班的“诗词大会”》(指导老师:朱文珊)我们班的“诗词大会”是班本课程——《经典诗词诵读》的拓展活动。学生在记诵、积累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文的基础上,以诗词大会的形式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活动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本节课是最后的决赛环节。学生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前期的复习成果,优胜小组推选代表参加总决赛——飞花令。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复习巩固前期积累,由多多积累到真心热爱,爱诗词、爱生活、爱国家,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五(7)班研学活动《“行走徐州之家乡的味道”研学交流会》(指导老师:殷文娟)今年的秋季研学活动中,五年级开展了“行走徐州之家乡的味道”活动。我们以徐州百年老字号——万通酿造园为活动基地,通过调研学生的研究需求,开展了家庭访谈、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现场参观,实践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了解家乡的传统调味品,感受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丰富了健康生活常识。本节课将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情境,以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所得为素材,进行交流展示。

五(4)班趣味成语课程《走进三国品成语》(指导老师:王丽娜)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和丰厚的人文内涵。本学期,我们开发了“趣味成语”的班本课程,希望学生在记忆发展的黄金期接触经典,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感受成语中传达的价值观。近期,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发现其中的成语数量很多,内容丰富,于是围绕“三国”里成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本节课,我们将展示学生自主确立的研究内容,并通过竞赛、表演、讲故事等儿童喜欢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下积累更多的成语知识。
六(3)班经典名著阅读课程《我心中的鲁滨逊》(指导老师:刘维维)经典名著阅读课程是大马路小学一直坚持的语文学习的补充课程,学生在亲子阅读,自主阅读,师生同读,班级共读的过程中汲取名著的营养,丰盈精神世界。《鲁滨逊漂流记》为本学期的班级共读书目。前期我们通过“走近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诞生”、“如何去读《鲁滨逊漂流记》”等一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走进这本书,阅读整本书。本节课的主题是《我心中的鲁滨逊》,学生通过自编剧本演出,漫画创作,创编座右铭,吟诵赞诗,自编自唱歌曲等形式来展现对主人公鲁滨逊的认识,感悟生存之道。

六(5)班中华民间故事课程《揽彭城风光讲民间故事》(指导老师:程兴翠)民间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道德取向、善恶态度,能看到某个地域的风俗人情、精神气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本学期“行走徐州之探访快哉亭”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对家乡的民间故事产生了兴趣,学生们利用节假日揽家乡风光,探家乡故事,感受彭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把小组合作搜集的家乡民间故事,自制道具,自己排练,自己演绎,将在这节课精彩呈现。

六(6)班研学活动《行走徐州之寻觅快哉亭的文化符号》(指导老师:杜庆束)本学期的研学活动,六年级学生走进历史悠久的“快哉亭”,寻觅快哉亭的文化符号。作为徐州人的共同记忆,快哉亭拥有着许多徐州的文化符号。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自主确立了四个研究主题,通过寻访、探究、实地参观等活动了解徐州历史,感受彭城文化,完成了各自的研学报告,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自创诗文等,大家将在本节课进行交流展示。

六(7)班“说文道字”课程《十二生肖的汉字之美——汉字之“豕”》(指导老师:陈秀梅)汉字,兼具音、形、意之美,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有趣的画。“说文道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和对祖国文字的审美能力,加强对汉字音形义的综合学习。本次活动将在“豕”字的学习中拉开“十二生肖”汉字之美的探索学习。学生从字形的起源演变,追本溯源对比古今意义联系等方面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讲述和诵读等活动中发展自主识字能力,感受汉字的丰富文化内涵,发现汉字之美,追寻文化之根,在发现和共鸣中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四年级语文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四年级语文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套试题共四个部分9个大题,第一部分为书写乐园(4分),分成2小题,第1题是工整地抄写诗句,第2小题是教师对学生卷面的整洁,字迹端正的评价;第二部分是积累运用(35分),总共有五个大题组成,对字词积累和运用,课文内容积累和理解等进行考查,;第三部分是阅读茶馆(35),由课内外阅读短文组成,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部分是真情表达,由文明交际和和真情习作两部分组成。试卷满分为100分,90分钟内完成。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本次检测的试卷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

    07-22
  •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为了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进而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和他的质朴、善良。 在交流句子时,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下来,并想象当时少年的心理活动。就在我们交流句子: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那孩子满脸的疑惑:老师,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不是在上学,而是在

    07-22
  • 多媒体让抽象变形象
    多媒体让抽象变形象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正在睡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 杨老师把这节课把侧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动物爪(蹄)的形状。出示图片后,老师首先以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在交流后又出示了句式: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和 。固定的句式帮助一年级孩子更好的把话说完整了,为后面的理解课文作好的铺垫。有了这个基础,杨老师又让学生想想他们画了什么呢?这个内容对于我们来说

    07-22
  • 对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对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通过认真学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体会颇深,其中第18、19条,对如何教学和组织实施口语交际课提出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这些建议。但联系当前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的情况看,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口语不规范、流畅度欠缺、不能认真倾听等问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相对于中高段学生培养口语能力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因此我觉得在具体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07-22
  •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顾老师上的这堂课从始至终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激趣,创设了有趣快乐的识字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愉快的情境贯穿课文 《识字6》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四个数量词,构成了四同幅不同的图画。顾老师别出心裁,找来了一辆玩具旅游车,摸透了孩子们爱旅行的心情,创设了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的情境,让儿童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认识事物,认识汉字,

    07-22
  • 语文教学理念——我读《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语文教学理念——我读《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经陈校介绍,很早就向校图书管借了《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但由于时间以及本人读书速度等问题,一直没能够好好地读这本书,于是利用暑假这段时间,仔细地将它看了一遍,领略了大师的一些教学思想,感受了其如诗意一般的课堂教学。 此书包含了一些在我看来是很深奥而又很能体现新课改思想的语文教学理念、王老师那诗意一般让人陶醉的课堂实录以及一些专家教师深入而精辟的点评。 对于书中谈及的一些语文教学的理念,虽然是一知半解的,但也有所感触。什么是语文?以前总认为就是语言文化,语文课,只要学生认识这些字、能读通课文、大致

    07-22
  • 让神笔在孩子们的手中挥舞
    让神笔在孩子们的手中挥舞

    《假如》是一首童趣味浓厚的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小作者对小树、小鸟 、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字里行间,无不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 为此,我紧扣文本,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诗歌内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着写诗歌。 文本中小树的可怜,小鸟的可怜,西西的可怜,是学生较难体验的。于是,我借助图片(观看寒冷冬天中孤零零的,光秃秃的图片)(小鸟们张着小嘴饥饿难耐的场面)(坐在轮椅上面朝窗外的西西)、声音(寒冷的北风

    07-22
  •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精致语文追求语文味、审美味,生本味。在阅读语文文字同时,要学生能体验形象,感受文字意蕴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在《望月》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建构朗读意象,引领学生深入文字包含的意境中,走近月夜的美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 《望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画面,看看有哪些景物?(生自读第2小节后交流各自想象到的景物。) 生:我好象看到江里都是水在流动,月光照在水面上,亮闪闪的。 生:我看到有许多的树,在江的两岸,还有许多的芦苇随风摆动。 生:我看到天上有一轮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