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巧选切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8-12-26 16:13:32

《巧选切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地对教材讲解的太过繁琐、细碎,使教学内容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弱,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巧选切入点,找准一个丝头,就如同抽丝剥茧般,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带来清晰、简约、严谨、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浓厚,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字】:阅读教学  巧选切入点  学习主人

【正文】:

语文教学,过于繁琐细碎的问题设计,使课堂教学变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学生学习热情减弱,课堂模糊低效。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巧选切入点,找准一个丝头,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课堂清晰、简约、高效,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一、切入点及作用

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钱梦龙先生说:“努力在每一篇文章中找到合适的一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词……作为分析的‘口子’ ,由此入手,带动全篇。”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著名语文教师张祖彤先生认为,凡是一流的教学方案,都应该是一个严谨的向心结构。所谓向心结构,首先是教学设计应该有一个中心,它内隐为教师的教学意蕴,外显为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所有其他关于教学设计的相关因素,包括内容整合、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无不围绕这一中心。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设计出一堂阅读课,最重要的是找准这一中心,也就是要找准切入点。”这是余细兰在《找准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文章中,对切入点地位精湛描述。【1】

恰当的切入点,能够激起学生迫不及待探究文本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拎出主线,取舍文章内容,确立教学重点;能够使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氛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好的切入点应当是课文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的聚散点。由这一点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2】

阅读教学中准确切入,为教学起一个好的开端,可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准确切入,教师能对教学内容恰当取舍,重难点突出,使教学主线清晰明了。

二、有效切入的方法

如何选择最佳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方法。

1、从课题切入,窥斑见豹

人们常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窗口,看到文题,几乎就能洞悉全文内容。教师要善于从打开的这扇窗,引领学生洞悉文章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我就先板书“天游峰”,图片展示天游峰美景,明白登上天游峰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先获得的感性认识。然后找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象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天游峰高与险。接着板书“扫路人”,让学生找出对扫路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然后对着课题发问,题目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何要用很多笔墨写天游峰?这样写多余吗?为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天游峰的高与险是为了衬托老人的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本节课围绕课题切入,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向课文的纵深。

2、从兴趣点切入,单刀直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学习任务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讲述了几个小动物滑稽可笑的命运,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很多学生都对这个成语感兴趣。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我就采用“借趣直入”的方法,先学“螳螂捕蝉”的故事。于是我就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从文中找到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的句子,并说说这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听了少年的故事,吴王恍然大悟,你知道吴王明白了什么?联系事件的起因说说。为什么大臣的劝与少年的劝有不同的结果?

由兴趣点切入,直奔主题,理出文章主旨,水到渠成,从而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3、从关键段切入,抽丝剥茧

文章中的关键段,有的位于开头,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有的位于中间,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有的位于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或者总结全文的作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隐藏在文中的关键段,它往往是开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莫泊桑拜师》这一课,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其中有一句是“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可以从这句话切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次思考:莫泊桑几次向老师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每次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找到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求教时福楼拜说的最关键的话:“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怎么说没有什么东西好些呢?”“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把这三次拜访作为三个教学模块,分别说说福楼拜说这些话的原因,他如何具体指点莫泊桑写作的呢?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莫泊桑写作成功的经历,你明白了什么?由于文章布局紧凑,人物性格鲜明,教师把主问题一抛,学生积极探究,顺理成章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关键段切入,抽丝剥茧,纲举目张,抓住了它,整篇文章都“拎”起来了。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总是含而不漏,把主题思想隐藏的很深,只有揭掉课文的重重帷幔,拨云见日,学生才能轻而易举的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课文主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从悬念切入,柳暗花明

教材中好多文章,精心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些悬念在结构上,形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文势;在故事情节上带有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学生心理上,疑团顿生,产生追根究底的情绪。这些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从悬念切入,成为教学这一类型课文的一种方法。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进行切入教学。学生依次找出文章出现的人物: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叔叔、梨花,理出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雷锋精神遍地开。由于悬念的设置,文章波澜起伏,学生读来兴味盎然。教师以此突破,可以诱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思考探究,找出谜底。

5、从线索切入,顺藤摸瓜

线索就像贯穿在文章中的一根线,串起文中的人、事、景、物。线索清晰,文章就会井然有序,一目了然。线索不清,文章就会杂乱无章。文章的线索呈现的方式有很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摸清线索,才有利于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如《背影》一课,文章以“背影”开头,又以“背影”结束,“背影”贯穿文章始终。于是我就从这条线索入手,进行切入。“背影”在文中出现几次?分别可以概括为什么样的背影?详细刻画的背影讲述什么事?由此展开“望父买橘”这一段的研读赏析,体会父亲无微不至照顾儿子的舐犊之情。《观潮》一课,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这条线索进行教学。在作者生花妙笔下,钱塘江潮的声、形、色刻画的栩栩如生,水军演练、弄潮儿表演精彩纷呈,师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从课文的线索切入,顺藤摸瓜展开教学,课堂环节紧凑、清晰明了。

6、从情感切入,一线串珠

诗歌,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咏物、怀古,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通常借常见的意象,传达内心的情感。诗歌教学,注重朗读,学生在反复诵读诗词后,从诗词中的人、事、景、物往往能够悟出思想情感。因此从思想感情切入,溯本求源、一线串珠,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温庭筠的《忆江南》简短凝练,不到30字,却将女子愁怨写得肝肠寸断。几轮朗读之后,问问学生这首词你读出了词中女子内心什么情感?学生很快回答,哀怨。这种“哀怨”作者在词中是怎样表现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学生从时间变化, 早晨到黄昏谈起;从景物变换,楼头、千帆、斜晖、江水、白频洲谈论;从人物内心希望、失望、以致肝肠寸断进行交流。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节课从情感“愁怨”切入,学生从字词句,人事景物等方面全篇搜索,多角度品析,体味、表达。从而增强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权换给了学生,成分体现学讲理念:教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

三、有效切入的注意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文本,对教材通透阅读,才能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抛出的问题,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外,切入角度要准确,直中要点,否则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统领全文。最后,随着教材的变化,切入点都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要常教常新,习以为常学生就会生厌。

阅读教学,只有准确把握好教材的脉搏,有效切入,才能带来清晰、简约、严谨、高效的语文课堂。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一年级学生天性是好动的。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尊重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其喜欢的方式让课堂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也会越来越浓厚。《蚂蚁和蝈蝈》一课,就能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感美! 进入场景,发挥想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的语言。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语言非常生动。特别是情态描写栩栩如生,比如:蚂蚁十分勤劳,他们冒着炎炎夏日搬运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而蝈蝈们不仅不劳动,反而嘲笑蚂蚁是傻瓜,他们有的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把蚂蚁和蝈蝈的形态表现得形象生

    07-22
  • 通过教学细节的设计来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通过教学细节的设计来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细节设计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看到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精彩的细节设计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最佳选择,细节与细节上下贯通,前呼后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恰如其分,构成和谐的教学整体,细节与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注课堂有效的教学细节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

    07-22
  • 第八册语文园地六习作(人教社新课标版)
    第八册语文园地六习作(人教社新课标版)

    【航向标】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指指点点】 1.注意这次习作的环境与范围。 2.注意用好积累的优美词句。 3.展开适当的联想,抒发真实的感情。 【指点江山】 乡村生活是妙趣横生的,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是令人陶醉的。

    07-22
  •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一次比赛。于是,在作文课之前,我班就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邀请体育老师作裁判,并组织其他班的学生来观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拉来了序幕。由于学生自己就是主角,所以感受尤为真切,激战的过程更是体验深刻。之后,我还将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拍成照片,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展示。而此时此刻的学生,看到自己上了镜,乐开了花

    07-22
  •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在快乐的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顾老师上的这堂课从始至终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激趣,创设了有趣快乐的识字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愉快的情境贯穿课文 《识字6》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四个数量词,构成了四同幅不同的图画。顾老师别出心裁,找来了一辆玩具旅游车,摸透了孩子们爱旅行的心情,创设了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的情境,让儿童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认识事物,认识汉字,

    07-22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07-22
  •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而金老师所教授的《犬

    07-22
  • 理想课堂属于你——有效课堂教育研讨会
    理想课堂属于你——有效课堂教育研讨会

    构建理想课堂,探讨有效教学,我觉得课堂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单位时间里学生知识的增量,保底讲,是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有所得。怎样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精当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今天,我听了同题异构的《黄河的主人》三堂精彩的展示课,我首先关注的是教师的魅力。教者的文化涵养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召唤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三位美丽的老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 王雪晴老师的课,不愧是大家磨出来的,从新知的探索、共建,到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