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有感(二)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6-03-13 17:20:07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有感(二)》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闲时,我随手拿起吴放老师写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一书阅读起来,书中讲述的鲜活、生动事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些故事不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嘛,它是多么的真实贴切,仿佛是一位长者在向我们年轻的教师现身说法,传授她的教育工作经验,于是我一口气拜读完了这50封信,真是感触很深,觉得受益非浅。
    为了让读者各取所需,吴放老师首先将这50封信分为“童心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教师发展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7个部分,然后针对每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她在国内外工作的实践教学经验,分享她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让我们读者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原来可以这样的巧妙,教育于无痕。
在这么多封信中,我对“幼儿常规培养与行为自由度”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班级常规是我们常挂嘴边也是班级管理中最基础的部分,一个班的常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究竟该如何让孩子们既活泼自由又能遵守一定的常规,做到“活而不乱”呢?下面我针对信中所提及的解决策略结合我们班级的实际谈谈给我的启示。
1、符合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适度”的刺激是关键: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往往会利用新奇的事物来刺激他们,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能够长些,但物极必反,如果一直不断的给予他们新鲜刺激,那么也会造成幼儿的行为问题的。比如我曾经就尝试过在早上桌面游戏时,不断的变出新的玩具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刚开始他们也许会觉得很好玩,转移了他们依恋家长的情绪,但是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变得不爱护玩具了,有的玩着玩着就会用力的砸玩具或者弄得满桌满地到处都是玩具,或者满教室跑,一会儿在这边玩一会儿在那边玩,完全没有耐心搭建出一个事物来,这也许就是刺激过度造成的,于是我改变方式,早上给他们提供固定的玩具,让他们慢慢熟悉每个玩具的玩法并能发挥想象搭建出不同的事物来,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再提供新的玩具,这样,小朋友一方面能掌握不同玩具的玩法另一方面也不会产生厌倦心理,“适度”的刺激真的很关键很重要。
2、让幼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老师的控制变成“隐形”:教学活动中教师都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够和自己进行有效的互动,上出一节出彩的课,但是有时为了让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老师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主动性、参与性,而是一股脑的按照教学设计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这往往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当然就更不能让孩子投入到学习中去了。比如我有一节科学活动叫《看雨》,在上课那天由于没有下雨,所以我只好利用之前准备好的有关雨的图片,FLASH动画让幼儿欣赏观察,然后再调动孩子回忆有关雨的知识经验,整节课上的不是很理想,给我的感觉比较的沉闷,孩子的积极性不高,说的欲望不强,表现很机械,这主要是因为活动形式的单一,让孩子始终处于“静”的状态中,没有激起孩子的兴趣,所以这节课一直让我觉得有遗憾,于是我又选择在下雨天重温这节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自由的到雨中体验一下,“用手接雨、用脚踩踩小水洼、用眼睛观察雨的形状颜色、闭上眼睛用鼻子闻闻雨的味道、用耳朵听听雨落下时的声音”,孩子们在“动态”的体验过程中还会相互的交流讨论,接着我让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带到教室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刚进教室小朋友就唧唧喳喳的说了起来,于是我从不同的感官感受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因为有了活动开始时的体验,小朋友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有关雨的不同感受,所以教室的气氛特别的活跃,小朋友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整个活动“活”了起来。这也就是吴放老师信中所说的当孩子全身心都投入到老师设计的活动中去时,老师对孩子们的控制就变成“隐形”的了,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动静结合”,让孩子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范围内有规则的活动。
3、根据幼儿的行为水平,确定常规“活”的程度与范围的标准:小班刚开学时,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特别的差,他们不能合理的调配自己的行为,所以老师的提醒显得特别的重要,比如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去上厕所,什么时候去喝水,什么时候该午睡等等,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朋友已经熟悉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了,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水平,提高“活”的标准,就拿我们班为例,刚开始老师为主,时时提醒孩子们该做什么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适时给予帮助,如帮忙穿脱衣服、鞋子,上厕所,洗手,认识毛巾杯子等等,慢慢的孩子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了解了一日活动的流程,我们就过渡到老师孩子并重,老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技能,然后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实践掌握它们,如教他们学折衣服,学会整理玩具、书籍,学着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等,渐渐的孩子们大多数学会了这些基本的技能,他们渴望更加多的“自由”, 想让自己做主,于是我们老师首先对于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让他们能够更加有自信的挑战自己,接着用行动支持他们,在教室里,我们给孩子提供一块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的地方,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学着管理好自己,我们请家长配合给小朋友准备一个鞋盒作为自己的“收纳盒”,自己的东西放到收纳盒里自己收拾、管理,很自然在老师适度的“自由”下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就这样根据孩子不同层次的行为水平,确定不同“活”的常规程度,让孩子得到最全面最有效的发展。
4、形成行为习惯的“自动化”,自动执行常规:常规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习惯的形成,如果习惯形成了,行为就“自动化”了,不需要我们提醒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做该做的事情,所以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尤其的重要。那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了?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就告诉我们只要形成相应的条件链,就自然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比如信中提到的,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也经常使用的——“音乐信号”,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的表示安静、有的表示座位的调整、有的表示回到座位上等等,当这些音乐和一定的含义建立起连接之后,孩子只要听到这个声音,就会做出相应的条件反射,这在实际的教学中十分的方便实用;还有我们针对小班幼儿采用的形象安全教育法,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不断对孩子的提醒,“慢慢走”“不要推”,但有时孩子听到了提醒却不知该怎样进行调整、纠正,于是我们在教室、走廊、盥洗室里贴上“小脚印”,来回的脚印方向位置是不同的,这样就避免了孩子们之间不必要的碰撞摩擦,让孩子的行动更加的安全,同时我们还加上一句很可爱的口号:“慢慢走,像小花猫一样”,就这样孩子知道走的路线、走的力度、走的方式,形成了习惯后自然就提高了安全的系数。
    当然,要想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形,就要不断加强日常的巩固,要持之以恒,同时,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年龄及心理特点,确定不同的常规要求,要“适度”;另一方面还要让幼儿成为行动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遵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形成行为习惯的“自动化”, 最终这两方面相互融合达到“活而不乱”的境界。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幼儿绘本《小老鼠,分果果》有感
    读幼儿绘本《小老鼠,分果果》有感

    每天晚上,女儿总是缠着我给她讲故事,而我也是不厌其烦的顺应她的要求,什么格林啦,安徒生啦、101个经典童话啦,只要是故事我都会讲给她听,而女儿也是非常的爱听,从故事中她学到了很多东西。最近,她迷上了幼儿绘本,漂亮的图画,鲜艳的色彩,很快吸引了她的目光,而昨晚给她讲的故事《小老鼠,分果果》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故事讲的是:蓝天、白云、绿草、鲜花、大红果树,多么惬意的天气啊,小老鼠坐在树下沉思,昸一个大红果掉下来了,她惊喜万分,想一个人独自美美的饱餐一顿!不过小老鼠在运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大红果不是掉到

    06-22
  • 读《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读《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

    06-22
  • 读书笔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读书笔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

    06-22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视频有感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视频有感

    开学初幼儿园的领导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师德培训内容,其方式多样,让教师们增长了不少见识。尤其是那天,朱园长给我们看了一个简单的视频,讲述了一个PPT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老师,我可以不爱吗?一开始看到标题,我感到十分困惑:这个学生不爱什么?他为什么不爱?带着许多问题,我认真看完了这个视频。 故事里的我,是一位小学教师,他即将进入教室上一堂大型公开课,美术老师气呼呼跑过来说:市里举行儿童绘画大赛,主题是我最爱的人,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刚才去找 他竟然拒绝修改。 安锐的画:画上的妈妈

    06-22
  • 有这样一种精神——读《风中的美丽》读后感
    有这样一种精神——读《风中的美丽》读后感

    什么叫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这只是对精神的大体解释。而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呢?拜读了朱园长的《风中的美丽》。感觉对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教师职业精神在她的 专业学习一章中,让人看了豁然开朗起来。她把教师职业精神分为责任、敬业、奉献三个方面,很详实地为大家阐述了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从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一种对教育的奉献精神。 作为行知人,传扬这样的精神也是一种责任。每一个教育者都用心担起好自己的责任,敬业守岗,用我们的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与其把教师

    06-22
  • 记幼教期刊阅读后感
    记幼教期刊阅读后感

    第一篇:《家园共育靠三心》孩子快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师生之间的关爱,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只有家园共育,才能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一、暖心服务,拉近家园之间距离。可采取家访的形式,尊重家长的意愿,了解幼儿情况,使家长对园里工作给予了解并予以肯定。 二、舒心沟通,引导家长参与共育。可通过视频解析,让家长认同共育的职责,也可进行亲子同乐,感受参与的意义,促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 三、细心帮扶,提升家长教养水平。进行案例品评,渗透育儿道理,针对个别幼儿,可进行个别指导。 对于班里的幼儿,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经了

    06-22
  •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为梦想而奋斗——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 程显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梦想做明星、警察、老板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可是我却当了一名人人尊敬的幼儿教师。虽然工作琐碎、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为了时时给自己充电,加油,让自己更胜任这一工作。而今,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 本书,为之倾倒,也更坚定了我的梦想。 这是黄蓓佳的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叫肖晓,是一个满怀英雄梦想的孩子。他敢作敢为,热情浪漫,奇想迭出;他想当一名升旗手,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一个人去过北京,和三个偷猴子的坏人进行智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06-22
  •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读幼儿教育导读是我每天的大餐,这本书栏目精彩纷呈,有特别关注栏目,有张学门学前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立志、求是、转变有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及启示,有陈鹤琴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还有专业成长,家园合作,心灵之窗,鉴于大观园等栏目,其中教育大观园栏目中的一篇文章:好院长什么样我读了好几遍,印象最深,这篇文章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且听专家说:园长是一园之长,首先应该明白有快乐的幼儿园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孩子好园长应该懂得为教师创设有益于他们快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工作起来既有适度的紧张感,又有给他们带来成功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