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让我们学会倾听——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6-04-16 19:49:23

《让我们学会倾听——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就是那个忧伤的孩子,一直在黑夜里唱歌。我希望有人听见,并且在我耳边,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赶跑恐惧和惊慌。牵着我的手,轻轻地带我回家。”这是在我看完《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以后一首触动我心弦的小诗,诗名是“我希望”。在这首小诗中,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呼唤成人的温暖与呵护,呼唤成人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儿童给予支持与关爱。它告诉我们教师要积极倾听、支持幼儿,鼓励幼儿敢说、想说、勇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倾听”,从字面上理解狭义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述心声,这就是倾听。其主体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者是诉说者。在幼儿园中,听者应该是教师,诉说者则是幼儿。
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的悠悠路径。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是我们老师洞悉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心灵的有效途径;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前提,是幼儿汲取知识的必经之路。
在我们教师组织的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包揽了太多的话语,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使得师幼之间的对话变得十分的仓促。有时一个问题抛出,出现了冷场,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把答案用直接地“告诉”形式灌输给了孩子,整个教室只听得老师的声音,而听不见孩子们讨论、发表自己看法的声音了。一些举手积极的孩子,一个集体活动中还能有几次机会和教师进行对话,而一些比较内向、胆小的,从来都不举手,虽然偶尔也会被老师请到,但这样的机会真的太少了,有些孩子有时在一个活动、甚至好多活动中都没有一次和教师对话的机会。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我知道了教师的静心倾听,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在活动中尽量把声音放“轻”一点,让孩子的声音更“响”一点吧!
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学习的潜力。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与幼儿的对话,倾听他们的想法,与孩子们对话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带给他们什么?对话之后想想我们进行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除了师幼对话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在幼幼对话中,孩子们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引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乐意在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倾听自己,他们的想法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
倾听是和孩子沟通的前提,倾听是理解孩子的基础,倾听是学习的方式,是一个好的开始。倾听,更会带着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让我们学会倾听!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人生真谛——《萤窗小语》读后感
    人生真谛——《萤窗小语》读后感

    放假了,愉快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周围,一本让我看了发人深省的,振奋着我整个暑假,这就是莹窗小语是著名作家刘墉写的一部好书,喜欢这部书,我还因为喜欢这个作者:刘墉,喜欢刘墉,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萤窗小语》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虽篇幅简短,但词语精练。它所记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它虽然没有诗词的婉约豪放,没有散文的轻婉柔和,没有小说的曲折离奇,但它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文中的娓娓对话,给我以亲切、祥和的感觉。

    06-22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丽莲凯兹教授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作者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评价等问题,提出了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重幼儿良好个性、情感态度、社交能力和行为的形成。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幼儿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倍受关注的核心话题。书中的观点对目前我们幼

    06-22
  • 读虞永平老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读虞永平老师《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每读完一本好书心里不免会有种大彻大悟、感触颇丰的感觉。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忽然间觉得自己参加工作至今为止短短几个月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教育策略还是有很多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与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机械式的灌输让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本书读完后,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三个观点: 1.生活即

    06-22
  • 《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读后感
    《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放飞自己的心情,愉悦身心;读一本好书,可以提升内涵,增加更多的正能量,充实到工作生活中去。在园级好书漂流中,我阅读了一本《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通过阅读其中的内容,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我发现书中所说的内容真的很实际很有用,值得我细细品味!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游戏,最好的智能开发形式就是玩,而这本书就是向我们读者解密,聪明是玩出来的技巧。引导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挑战中,迈向天才之路。正巧,我即将带班的孩子正是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学前的暑期暑假班中,我已经见到了我可爱

    06-22
  •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暑期师德培训期间,在90课时培训的第二天下午,班主任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二个小时四十分钟的片长,有喜有泪,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个人认为在于融入了生活,发人深省,总能把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认真地观看着、慢慢地感悟着,影片中令我感悟着亲情、友情、爱情,对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穿插着丰富的感情,让人看了深入人心。刚开始主要由两个好朋友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展开回忆:讲述五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在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

    06-22
  •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第二次断奶》 题目: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第一篇:《牵着蜗牛去散步》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刚工作的自己,当时的我也是这样,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和他们沟通,仿佛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我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

    06-22
  • 我和儿子共成长——《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和儿子共成长——《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转眼间,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这个暑假起,才开始关注身边的这个小朋友:个子长高了不少,语言表达能力尚可,喜欢问为什么;能背诵几首唐诗,会唱几首儿歌,居然还会背诵26个英文字母,可是对数字和颜色却极其不敏感;对待同伴很友好,也很大方 和儿子相处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在对待这么一个家庭主体的过程中,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对待我将要迎接的那些小班孩子们,他们和儿子一样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主体,他们备受家人关注,可是到了幼儿园后,他们就成为了班级中的

    06-22
  • 《爸爸去哪》告诉我的
    《爸爸去哪》告诉我的

    《爸爸去哪》是最近很火的一部综艺节目,几乎是零差评。五个帅气的爸爸领着五个性格迥异、古灵精怪的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在一次一次的征程中,孩子们和爸爸们都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也在这些次旅途中不断学习、成长。 第四期的沙漠之行中孩子们的表现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护蛋行动让我看到和感受到孩子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尤其是天天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我;当我看到恬恬和田雨橙吵架到和好的过程时,不禁感叹,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单纯,很天真,没有那么多的因为所以;看到Kimi对奥特蛋的渴望时,我想起有一次我问伟祺《咏鹅》是谁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