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教师形象的转换——读《课程与教师》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8-07-25 11:20:16

《教师形象的转换——读《课程与教师》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书中第二篇,教师形象的转换——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性学识一章中说道“在美国律师的培养中,熟悉书本电话簿之多的判例被组织在课程之中,然而,在教师的案例研究中,不存在必须之典型范例的案例,精通大量的案例之后,并不能保障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其实,在教师进行教学临床研究中,重要的不是精通大量的案例,而在于精通诊断、评析案例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的临床研究的场合,大量地研究他人的时间案例也是重要的,此外,反思性地研究自身的案例往往也是有效的。”

这个学期我们的角色游戏观察记录表有一些改变,分为“观察实录”“行为分析”“我的思考”这三大块。观察实录:李子萱是欢欢家的妈妈,她来到医院挂好妈妈的项链,就拿着奶瓶走到小床边抱起宝宝,喂奶给她吃。喂好奶后,她抱着宝宝去了超市,买了虾和蘑菇。然后又去点心店买了一个包子就回家了。回到家后,她将宝宝交给奶奶常煜源,她说:“我要做饭,你抱一会儿宝宝。”奶奶点点头答应了。妈妈先将虾和蘑菇洗了一下放到锅里,用杯子往锅里加了些水,打开煤气灶,然后用勺子在锅里搅拌。过了一会儿,她将锅里的食物放到碗里,她把碗放到桌上说:“吃饭啦!”爷爷出去了还没有回来,奶奶和爸爸放下手里的东西一起吃了起来。大家吃完饭后,妈妈将窗户关上,一边将宝宝放到床上一边说:“天黑了,宝宝要睡觉了。”奶奶说:“吃点奶,睡觉了。”边说边拿着奶瓶给躺在床上的宝宝吃……行为分析:小班的孩子很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李子萱就喜欢与同伴交往。在这次的娃娃家游戏中,她有较强的角色意识,能和妈妈常煜源进行简单的分工,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指南社会领域第三条目标中说道“3-4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在今天的活动中,李子萱小朋友能积极地承担照顾娃娃、买菜、煮饭等事情,并能较好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游戏。从这次游戏中可以看出她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在合作方面的能力较强,超过了3-4岁孩子的平均水平。

我的思考:从观察到的游戏过程来看,李子萱对妈妈这个角色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可以请她来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将她的游戏经验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妈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如何照顾娃娃等。游戏中的材料投放比较有效,如妈妈的项链、奶奶的包包、爸爸的领带、爷爷的眼镜,都能帮助幼儿进行角色定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有白天黑夜之分的窗户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有隐形的指导作用,能帮助他们区分白天和夜晚,丰富游戏的内容。在娃娃家还有一些材料,如洗衣机、娃娃的洗澡盆,砧板等,在今天的游戏中幼儿都没有用到,在以后的游戏中可以提醒他们使用。

从这本书的理论知识来看,现在的观察记录更有利于教师提高诊断、评析幼儿游戏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指导角色游戏的能力。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心中装满爱,眼中盛满情——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
    心中装满爱,眼中盛满情——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最近,我读了他晚年的封笔之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凝聚着老人一生执着于教育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读来耐人寻味。其中有一篇文章《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读后感触特别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 他还认为:人的精

    06-22
  • 读《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读《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长假八天,终于有空闲静静地坐下来,翻开《早期教育》教师版,细细领略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收获颇丰,特别是《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更是让我茅塞顿开。 其一,绍兴柯岩阮社幼儿园改革例会制度,压缩事务性会议,把教研的主动权还给老师,每半月聘请园内的一位教师轮流坐庄式进行专题讲座,讲完后大家研讨。 我的思考:让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做专家,在给老师们压力的同时也是给了她们无限的动力。 其二,幼儿园对于老师们遇到的苦难提供帮助,如老教师不会做PPT,就由教研组长帮忙做并且帮忙操作;新教师的讲座内容不够深入,年级段主任帮助

    06-22
  • 《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读后感
    《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教师,带班二十多年,也召开了多次的家长会。可是,如何真正发挥家长会的有效的作用?我看了一本《儿童与健康》杂志2012年10版,里面有一篇透析幼儿园家长会之怪现象一文,它阐述了在幼儿园里看到的一些家长会的怪现象那么,我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师如何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特别是新生的家长工作,教师如何在第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给家长留下好的印象,是我们今后顺利开展和保证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本人多年的经验,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06-22
  • 读“白纸黑字”有感
    读“白纸黑字”有感

    看完白纸黑字的案例,感触很大。许多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某些孩子,我们往往只注意他们的黑点:招惹同伴,操作能力差等等,经常会引来我们对他们的训斥。从而使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遮眼。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片段:一个人不小心在一副国画上滴了一点墨汁,旁人叹息:多美的一副画给破坏了。可是画家却没有责备,而是拿起毛笔在墨点上装饰了一番,一艘有着水波纹倒影的渔船行驶于国画水面上,旁人惊叹:画活了!如果我们在教学生活中能淡化、装饰这样的黑点,看到的又会是怎样的一副图画呢? 阳阳是个很少说话、不爱操作、爸爸晚来接

    06-22
  • 拥抱大自然——《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拥抱大自然——《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比较高深的理论内容联系实际,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并且通过真实的案例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生动的例子让我对此书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每一篇文章中,作者都流露出了快乐又真实的心情,在她看来,和孩子相处是那样的简单、自然。 大自然给人一种无尽的力量,成人喜欢大自然,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喜欢聆听清脆的鸟叫声,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就是一个大课堂。书中第41封信中也说到,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拥抱中快乐成长。文中一开始就提到向自然性

    06-22
  • 与孩子一起成长!——《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与孩子一起成长!——《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在拿起放下,放下拿起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着《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深刻道理。文中提到了蒙台梭利的观点,她认为:与儿童接近能够表现我们最高尚的一面,儿童唤醒了成人的观念、牺牲的观念、无私的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我们做教师的都要善于向孩子学习,教学相长,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儿童手牵手,心连心,为他们提供符合其本性的食粮,让他们在成长中体验到自由和快乐。 记得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佳佳,6岁的她乖巧懂事。有一次和她妈妈闲聊中,她妈妈说:在培养和教育佳佳的过程中,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个学习成长的过

    06-22
  • 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有感
    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有感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表扬,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生存需要。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赞美,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廪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收到别人的赞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孩子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表扬,会使孩子的思想、行为受到鼓舞,因而变得自信起来,从而生活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恰当的表扬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还会使孩子变得受不住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那么,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

    06-22
  • 雕琢完美的幼教生涯——《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雕琢完美的幼教生涯——《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读书已经成为了假期的必备生活,虽然今年的寒假因为身体的原因几乎一直与床为伴,但是,依然惦记着读书写心得一事。《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对于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平凡教师而言,确实有一种魔力,想一探究竟,想了解成就名师的沟沟与坎坎。 朱静怡一个熟悉的名字,浙江省特级教师,但本人对朱老师的经历并不了解,这次通过本书,我才看到了朱老师从工作到成名所经历的种种努力,朱老师在最后告诉大家,她还将进入自己的教育生涯的雕琢期,她说: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思维就会僵化,智慧就会枯竭。所以她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反思,退休以后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