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读《名师的魅力课堂——教育的理念与信念》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8-10-19 10:56:25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读《名师的魅力课堂——教育的理念与信念》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章 萍,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理论学习、教育实践、专业引领和培训,自我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面,在《名师的魅力课堂》这本书中提到,良好的反思习惯很重要。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的我来说,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也努力尝试着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反思的前提是要学会观察,并勤于观察。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疑惑、每一个现象都需要我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才能够发现,只有细致、敏锐的观察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教育实践资料,而这是培养反思习惯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值得我们观察的点,比如游戏、生活环节、教学环节、自由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往等等,我们都有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在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反思和深思的问题,并尝试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当有了通过观察获得的一些客观记录之后,我们要善于深思。观察只是反思的第一步,观察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表面?例如,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争执现象?为什么有孩子会游离于游戏之外?为什么孩子对老师组织的游戏主题不感兴趣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刻的反思这些问题。接着,在反思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反思习惯的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乐于总结,形成文字性的内容材料,勤于笔耕会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的成熟,下面就举一个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案例。

例:小班音乐活动《跳跳糖》反思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和学员在节目中很多次提到“玩”音乐这个词,其实可以看出,喜欢音乐的人都是在“玩”音乐,而不是研究音乐、学音乐,也就是说音乐这门艺术需要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来感受才能真正进入音乐。那么,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天生喜欢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孩子都是爱“玩”音乐的,怎么带着孩子“玩”就决定着孩子喜不喜欢“玩”。对于刚入小班的孩子来说,听音乐、和音乐互动其实是比较难的,但如果在活动中增加一些情节性、趣味性,孩子也是能够和音乐互动起来,玩起来的。

在“甜甜蜜蜜”这一主题中,有一个音乐活动《跳跳糖》,这个活动一开始我们在听原有音乐的时候很困惑,音乐不仅声音轻,且没有节奏和规律,小班的孩子听到这样的音乐会感兴趣,能互动起来吗?后来,经过高老师的推荐,我们换了一段听起来乐句感比较强,且比较有趣味性的音乐,在活动的组织策略上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语言提示、动作启发、情景创设等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注重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引导幼儿在好玩的情境中和音乐互动。
首先,以不同味道的跳跳糖来激发幼儿主动回忆经验,并自然地融入音乐。我们所选的这段音乐有六个比较工整的乐句,且每个乐句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头,因此,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每个乐句开始的时候加入一个语言的提示:“**味的跳跳糖”然后再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跳四次,这样下来,音乐正好。因为幼儿生活中吃过不同味道的糖果,因此,在这里引发幼儿想象不同味道的跳跳糖,他们非常起劲,自然也就能够主动用动作去表示不同味道的跳跳糖,这样先加入一个“**味的跳跳糖”的语言提示,也就避免了幼儿一直处于跳的状态,也是让幼儿有一个安静听音乐的机会。

其次,运用座位的巧妙安排来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活动中听音乐来有节奏地跳动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先引导幼儿把小手当作跳跳糖,腿或者其他部位当作嘴巴,来听音乐玩跳跳糖的游戏。第二步是,把座位围成的大圆当作大嘴巴,把自己当作跳跳糖来听音乐玩跳跳糖的游戏,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时候,也是跳得最起劲的时候,当然这时也是幼儿最容易兴奋而不听音乐的时候。这两步走,第一步幼儿是有一个安静倾听音乐的机会的,幼儿在腿上玩了几次之后,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知,有了一定的节奏感之后再过渡到第二步在中间大圆圈里跳,这是一个层次的递进,也是比较适宜的,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够做到跟着音乐,跟着语言的提示跳动起来的。

再次,运用情境性的评价语言来提示幼儿听音乐,有控制地跳。在腿上跳的时候,幼儿基本都能够有节奏、有控制地跳,但一旦离开座位,走到中间跳的时候,难免有的孩子会出现无节奏地跳动,也就是忽视音乐,这时,老师的评价策略很重要,对于小班带孩子来说,在情景中评价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这颗跳跳糖跳得真好!轻轻地、有节奏。”“这颗跳跳糖小耳朵没有听好音乐要被老师吃掉的。”

整个活动,从老师一开始的语言提示幼儿有节奏地跳,到后面应该是有一个退位策略的,这样孩子才能主动地去听音乐,和音乐互动起来。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通过高老师的指点,我在对活动中的如何评价幼儿,如何机智地去引导孩子听音乐、和音乐互动起来有了很多收获。孩子都是喜欢“玩”音乐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孩子的这份天性保留住,并引导孩子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有兴趣地玩音乐,从而真正地爱上音乐。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读《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

    06-22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

    06-22
  • 寻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点,深化有效教学——读《融音乐于
    寻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点,深化有效教学——读《融音乐于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充满着情感及幻想。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虽然旋律多变,但都由七个音符组成,数字1~7在音乐中是神奇的数字;音乐中的节奏、强弱等都存在着数学中量的差异。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 西尔威斯特说过: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针对音乐与数学领域的互补作了研究,从三个视角反映多个镜头: 一、化静为动,以动激趣。 镜

    06-22
  •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我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成书背景] 周勇,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论语》一书是著者初到上海求学时,某一位教授让著者研读的第一本中国典籍,当时只是偶尔翻阅。随着著者对本土学术大师的认识,他渐渐喜欢上了《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他猛然回头。慢慢地,著者开始迷恋《论语》,在他看来,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喜怒哀乐,其中的许多教学场景,不是让人开怀大笑,就是让人豁然开朗,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多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

    06-22
  • 读“母亲的帐单”有感
    读“母亲的帐单”有感

    刚读母亲的帐单前半段的时候,我便在设想后面的结局:如果按小彼得的计算方法,那母亲得给小彼得开出一张天文数字的帐单。待我看到母亲的0帐单时,我震撼了,这对小彼得来说绝对是一剂绝妙的药方,这不他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发烫的脸藏在母亲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如今的孩子为家里做点所谓的家务活,向父母索取报酬的,或父母主动给予报酬奖励的现象日趋增多。父母的本意可能是:1、鼓动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3、培养孩子打理钱财的能力付出劳动,获得

    06-22
  •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作者运用了大量草根化的案例,通过呈现情景、描述过程、表达观念、传授经验,与我们分享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文中的各种研讨模式真真实实吸引了我。特别是关于游戏化研讨,看了不得不让我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说起研讨,可能是我们每个老师最最头疼的一件事,尤其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讲,更是无从说起,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老师来说,更是一种负担。每次要开展研讨活动,组长与老师就皱眉,要是轮到有上级领导要来参加,大家更是惶恐,大多数教师在活动中是一言不发,所以,研讨活动变了味,成了

    06-22
  • 教育的适宜性之随想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教育的适宜性之随想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在写作上以第一人称、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变,经历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书中的我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来很亲切,很有真实感。其次是以春夏秋冬四篇构成全书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分别喻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春,乃万物生长的初始阶段,是希望,是开始,是起步。夏,是万物的生长阶段,是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提升过程;秋,是一个成熟丰收的时段,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冬,是一个贮藏果实的阶段,完美收获、属

    06-22
  •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早就听说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本很好的书,终于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找到了那本书。今天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感触。没有一本书那么接近我们的实际,但是又不是那么古板,既讲的是我们的工作,又是那么亲切自然,好像一位睿智的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修养,他的理论,他的实践,他的思想,他的智慧都慢慢渗透着你,提升着你。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丰富的读书阅历,她只有看那么多的书,才能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自己写不出博客,说实在,这几天也正在为博客写什么烦恼呢,但是读读别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