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日本幼儿食育研究》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8-11-18 13:34:49

《读《日本幼儿食育研究》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读了《日本幼儿食育研究》一文,文中全面介绍了日本幼儿食育发展的过程与现状,日本食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开着有着莫大的启示。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世界上最为丰富和复杂的烹饪体系之一。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情节更是伴随终身。前两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火,家乡的味道勾起了人们的共同记忆。中国绝对不缺乏饮食文化的积淀,但是“食育”这一概念却在全社会范围内知之甚少。反观我们的邻邦日本于2005年6月由政府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并且将其作为一场全民性运动。首先便以学校和幼儿园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紧接着在次年3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与颁布了《食育推广基本计划》加速食育在日本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食育”一词在该法案中被解释为“所谓食育,是可以让人们习得与食物有关的知识,掌握如何选择食物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计划和饮食教育的总称。”
目前国内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开展“食育”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也为“食育”课程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为我个人认为日本幼儿园食育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三色”活动

日本幼儿园中将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这三种营养元素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划分,并且表示一定功能和含义。

   绿色——维生素——可以调整身体状态

   红色——蛋白质——可以变成血液和肌肉

   黄色——碳水化合物——可以变为热量和体力

这种简单有趣的表达方式更加贴近幼儿的认知发展,对于幼儿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从这一理念延伸出的活动除了让幼儿更加了解热爱食物之外还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二、运用“五感”感受食物,减少偏食、挑食
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感能够帮助幼儿多感官的了解感受食物特性。有很多幼儿挑食、不吃某一种食材,其原因是在之前对某一食物产生过不好的印象(味道、口感、手感、外观等)。正是这种不愉快的体验造成了幼儿的挑食现象。因此如果想要减少挑食现象的发生便应该帮助幼儿寻找美好的食物体验,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正确的认识食材,喜欢多样的食材。
三、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学会与人交谈

良好的就餐环境能够让幼儿放松心情,增进食欲。在幼儿园中良好的就餐环境应该是温馨的、像家一样的就餐环境。窗帘、浅色桌布、花瓶等饰品都能够帮助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另外一个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就餐的心理环境。中国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话。但是显然当代的中国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社会上形成了“饭局”这一特殊现象。在进餐中交流似乎成为了最高效的沟通方式之一。在家庭中吃饭时的聊天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伴随着温馨愉快的体验。但是在幼儿园中,绝大部分老师却要求孩子在进餐时不能讲话和发出声音。这样无形中会给幼儿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进餐又怎么可能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呢?进餐环境的创造其目的是给幼儿提供愉快的进餐体验,因此个人认为进餐时的愉快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幼儿可以分享对食物的感觉,放大就餐的愉悦感。

日本“食育”活动的开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们有着不一样的饮食文化,烹饪传统。在当下多元的饮食文化中,我们的传统饮食逐渐受到冲击。在每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地域特征明显。在幼儿园中开展食育活动,当地特色饮食将是一个优秀的课程资源。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阅读分享:美国的早期学习标准
    阅读分享:美国的早期学习标准

    2005年起,全美学前教育研究会(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在其每年的发布的全国及各州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年度报告中,开始用早期学习标准代替课程标准作为评估学前教育质量的十大标准之一。 美国早期学习标准化运动源于中小学标准化运动的延伸。理论基础宽泛、形式多样、追求不同于正式学校教育的特色,一直是美国学前教育的传统,但由中小学延伸而来的早期学习标准化的做法究竟是否适合学前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全美幼教协会和美国国家教育部幼教专家协会于200

    06-22
  • 在观看电影中思索和感悟
    在观看电影中思索和感悟

    前几天,我们小博士幼儿园的老师利用午休时间,特别观看了一部电影《热血教师》,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没有特别令我吸引的地方,但渐渐的,直到最后,却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热血教师》描写了那些被社会、学校、老师、同学甚至家人所放弃的孩子,在克拉克这位老师的教导下,从劣等生转变成优等生的过程。描写一个有热情和耐心的老师的故事,。克拉克老师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美国纽约的一所学校,他所带的班级居然是全校最差的。很喜欢电影中的主角克拉克老师,他为了改变班里的坏学生,一切从零开始。首先,从班

    06-22
  • <让心灵充满爱>读后感
    <让心灵充满爱>读后感

    快乐是生活中最优美的旋律,是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拥有了快乐,也就拥有了一个美好的人生。《让心灵充满快乐》这本书就将生命中的一次次感动,汇集成美丽的浪花,轻轻叩击那沉睡的心灵,使我们在饱含温情的爱抚下,心中充满快乐。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快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让心灵充满快乐》这本书,给自己的心灵好好的洗个澡!翻开目录,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笑对生活这四个字,然后我慢慢的开始品读书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很有哲理,也都表达了每一种处事的方法及态度。这里有体会幸福的人生感悟,有摇荡心灵的历练

    06-22
  •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教师感动中国》读后感

    5.12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一周年了,网络、电视、单位的援助工作一桩桩一件件把我们拉回了一年前,惨烈的一幕又一幕让人心有余悸,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不断出现在脑海,禁不住翻开了《教师感动中国》一书。谭千秋、袁文婷、吴忠洪、王敏、张米亚、周汝兰一个个原本也和我们一样如此平凡的人物,在这次大地震中,他们用行动和生命来诠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这一光荣的职业,他们崇高的师德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虽然书中的描述已不陌生,因为在网

    06-22
  • 专业书籍阅读体会——读《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探索与研究》
    专业书籍阅读体会——读《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探索与研究》

    这本书是我在逛书店时无意中发现的,由于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正在研究科学方面的课题,所以就想看看有什么可值得学习和借鉴。本书为《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之一。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探索与研究》讲述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本书包括 目录 上篇 研究报告 让幼儿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而有意义数学教育融入科学

    06-22
  • 教师培养儿童社会性的智囊 读《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后感
    教师培养儿童社会性的智囊 读《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后感

    这本书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起的,但它改变了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一直以来,我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所关注,但都是站在河边看风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天边的彩虹,美好而遥不可及。直到手捧这本《互动游戏与心理教育》时,才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俯首即是。即使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人,也能很好地利用很多种方法来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本书包括前言和互动游戏两部分(其中的互动游戏又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为群体篇,包括七小章。第二篇章为个体篇,包括八小章。每一章都有

    06-22
  •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研讨也快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作者运用了大量草根化的案例,通过呈现情景、描述过程、表达观念、传授经验,与我们分享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文中的各种研讨模式真真实实吸引了我。特别是关于游戏化研讨,看了不得不让我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说起研讨,可能是我们每个老师最最头疼的一件事,尤其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讲,更是无从说起,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老师来说,更是一种负担。每次要开展研讨活动,组长与老师就皱眉,要是轮到有上级领导要来参加,大家更是惶恐,大多数教师在活动中是一言不发,所以,研讨活动变了味,成了

    06-22
  • 我的创意设计思路《一个人扫地》读后感
    我的创意设计思路《一个人扫地》读后感

    上个星期一中午,领导给我们阅读分享了《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一书中的《一个人扫地》一文。读后令我感触颇多。之前领导就说过今年的专题论文是关于创意设计的。但当时不明白何为创意设计?又如何创意设计?针对大家困惑和疑问。园里特意给我们每位教师买了一本书,就是《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这次又特意开展了专题阅读活动,目的就是让我们对创意设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说实话,之前对创意设计这个概念真的是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就是自己看书,也是看得懂但写不来。但这次,经过这样的集体阅读,还有沈园长的具体解释,好像豁然开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