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我的读书成长与分享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8-12-08 11:00:44

《我的读书成长与分享》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徐州市刘湾小学   张玉,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耿直的人,自身也没有多少内涵,感觉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少。年少时,作为学生的我学习成绩很棒,但那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学得好,学习以外的书读得很少。刚毕业那几年也曾做过语文老师,感觉自己语文老师当得很惭愧,没能像自己印象中的语文老师那样出口成章、饱腹诗书,从那时起就知道自身的修为不够,应该多看书了。
看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不容易,除了坚持以外,起初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我的想法是,先看起来,不管从什么看起,于是自己先从一些小说看了起来,  《酥油》《假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华胥引》《老生》《白夜行》《莫言文集》《教父》央视主持人柴静的《看见》……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以外的真实世界,感觉生活并不是我所生活的那样,于是就更想把眼光走出去,了解更多真实世界不为我所知的一切。因此,书从此再也搁不下了。
随着自己对书的喜欢,渐渐开始翻看专业知识的书籍与杂志,看得最多的是学校订阅的《小学数学教师》,起初是学校为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订,按月领取,自己也就有意无意翻一翻,到现在受我们六年级几位老师的影响,每天读书打卡,才感觉到这份杂志不够我看得,于是开始到处打听学校的杂志储备在哪里,打算把以前的旧杂志找来,为我所读。文章既然能被刊登出来,一定是有它的价值所在,怀着一颗探寻的心,游走在别人的经验里,我认为是自己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我们老师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听课,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听课,每次都能从别人那里摄取到为自己所用的点,所以我很珍惜每次聆听的机会,但这样好的机会一年也没有几次,因此我觉得看书也是学习他人教学经验的好方法。世界那么大,专家那么多,只要有书在,我就会get到它。还有一个就是微信,我的微信公众号里就有几位聆听过他讲课的大师级的人物,像徐长青老师、张齐华老师、顾志能老师,我还有一个叫《师之蕴工作室》的语文教学公众号,科技、信息越是发达,我认为自己学习的途径就越多。
介绍自己读过的一些书:
先来谈一本对我自身影响最大的书: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当走进书中,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我们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我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读书
她说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的教学技巧:上课声音小而柔和。
薛老师称其为“修炼”,我们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现实往往相反,越是大声嚷着要孩子们“安静”,这些孩子们也就越是不能心平气和地静下来,反而我们的“静静等待”会使他们不知情况,眼睛主动看向这边,“咦,老师怎么不说话啦?”教室里的吵闹会慢慢消失。
其三、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反省、思考
在这本原生态的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看完书,写完读后感,下面一项任务是最为重要的:我开始摸起笔(更多是用电脑打字)真正记录自己每天的教学反思,真正走近孩子们的心灵,不再与他们反着干,能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后进生,他们也真是尽力了,就是学不会,那么我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能让他听会呢!把自己上课的声音调低,我们都在一种安静中学习与思考,数学思维也需要这样的安静才会有思考。记得当时有一段时间,我的课堂上充满了轻柔的风琴曲等音乐,当我们都不会说话时,隐约有音乐的存在!效果还真得好。我觉得教学就应该有一种敢闯敢拼的试验精神,方法好继续研究、采用下去,方法不好立即停手就是了,课堂上教学也是这样,现在教的六(1)六(2)班根本就是两个层次不同的班级,那么我就采取两种不同教学方法是了,我更多的是愿意先上六(1)班的课,这样我就能够get到孩子们出现的问题,然后课间立刻修正,再走进(2)班,让课堂效率更高效。

我昨天刚刚读到,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这本书中写到一篇文章《对学困生的观察与思考》。
感悟一:补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困生,我们老师倾注的关注度是很高的:课上多提问,不让他们走神;课中多指导,不让他们掉队太多;课后多补课,尽量讲懂当天学的东西。力气花了十分,总算能考个及格送上初中。可是进了初中之后,往往这些孩子依然是差生,依然是不学习,不及格。俞老师开始认为补课不是改变学困生的正确选择。 此时,大家都想问的是“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什么呢?”
感悟二:学习的改变缘于心的改变。补课应该是帮助学生的辅助方法,而不是主要方法。《圣经》中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也许师生之间一点心的沟通,就像俗话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至少可以先做到不去大量的批评、指责,对于学困生,不再急躁,心的改变是需要条件的,慢慢来,等待也是一种好办法。

静待花开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自从从朋友圈看到这句话以后,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因为我是一个母亲,我想把同样的话送给自己的儿子;我是一位老师,也同样想把这些话说给自己的学生听,这句话出自作家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子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是那么吸引着我,什么样的一个人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在等待?满怀着这样的疑问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旅。
作者陪伴孩子一起长大,从孩子呀呀学语,从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新奇,孩子逐渐成长过程中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以“宽容与等待”静待花开。作为一个母亲,我可以看懂作者所言意图,也身有体会,但是这种等待需要坚持,需要更温柔的坚持。
我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每年的工作小结上都写到“要像母亲般看着自己的学生”,看完龙应台老师的书,我反思着这句话,对待自己的儿子尚且都没有耐心,何谈对待别人的孩子呢?想想班里的那些后进生,我拿出了多少耐心?想想那么调皮闯祸的学生,我拿出了多少耐心?想想那些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我拿出了多少耐心?……《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从那时我就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让自己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不能打折扣,要增加自己“等待”的定力。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在学生身旁陪伴他静静成长。

读完《听,学生在说》这本书,我写了《做“匠人”一样的父母与老师》的读后感,在这本书中收到了意外之喜,因为我所选择的书籍,都和自己的专业有很强的联系,这本书中却写到了有关于如何做一个优秀家长-“父母之道篇”。做优秀的父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教养,这恐怕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职业要求都更复杂,更需要倾尽心力。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并力求做到最好,在每一个细微处给我自己孩子以关照和关怀,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宁、安全、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他自由成长空间的同时又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可能我也是一位老师,每天为我教得孩子们也在辛勤的忙碌着,但是对于“匠人”这个词,我觉得对我自己的孩子我可能称之为一个“匠人”,但是对于班里的孩子们,似乎还差了些。因为孩子们良莠不齐,对于优生我去关注他们思维的发展,可是对于后进生呢?也许过多的是怨言、批评,也会去分析孩子出错的原因,差的原因,那有时会以必竟“那不是我的孩子”“他们父母都不管不问,我何必呢?”这样的思想充斥着我,没能像一个“匠人”一样把老师做好,所以我要坚持把这80个孩子与自己的儿子等同起来,他们会体会到我的用心,会加倍努力的。这也如同前面所说的,“学习的改变缘于心的改变”。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觉应该先从思想上改变自己,对于我教的学生呈现出我的虔诚、庄重的态度与信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帮孩子们会感受到我的良苦用心的,让他们的改变缘于心的改变。

读书还有一个最大的受益就是我的儿子,我的行为感染到了孩子。与学生交流,更多倾听到的是,“我在写作业,我妈我爸在那儿玩手机、打游戏,凭什么我在努力学习,而他们在玩,我也想玩。”这是孩子的心声,于是当孩子学习的时候,我就在旁边默默地陪着看书,所以他现在也特别爱看书,我说“你把作业写完,就可以看书了;写好些,不用翻工,可以看更多的书”,每次看到儿子陪在我身边看书的样子,感觉生活静好!
曾有一位儿童作家这样说,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制作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让孩子在下面玩耍;可以让鸟鸣唱;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万代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希望我对学生所付出的一切都缘于心,这样我会很幸福!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科研和成长之有感
    科研和成长之有感

    幼儿园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成长,特在三八节活动中赠给每位教师一本书。我非常幸运的拿到了是一本名为《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的书,就对于还走在教育科研初级阶段的我来说犹如雨伞的支架。虽然到今天为止我只不过看了这本书的两个部分,但是收获和感想颇多 此书对中小学教师可能更加适合,但是对于我们也是不错的选择。作者从方方面面诠释了教育科研的有关问题。它讲了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对自身的意义、从那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以及教育思路。从看的几章中我了解了只要善于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有了问题就会有研究,有了研究就会又科

    06-22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

    06-22
  • 养育事件事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养育事件事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竹节的力量》这一书,让我深受启发,下面就谈一下我对本书的理解:养育子女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会作出的人生选择,随之而来的困难与挑战也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研究者在对经历养育事件的教师和园长进行访谈时发现,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若能掌握必要的自我发展策略则完全可能使养育事件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自我认识寻找自我发展的精神动力个体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才能合理地设计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事实上建立积极准确的自我认识并不是每位幼儿园教师都能做好的事情,有些教师一直机

    06-22
  • 激活乐智,游戏成长《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读后感
    激活乐智,游戏成长《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读后感

    玩是孩子的天性,尽管孩子之间玩的一些游戏难等大雅之堂,但他们却能在不断的游戏中,激发创造的欲望和想象空间,使其沉睡的大脑被迅速地激活,在走上天才的道路上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在书店购买图书时,我毫不犹豫得选择了《培养孩子越玩越聪明的80高招》这本书。 这本书一共分十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从游戏角度阐述了对孩子发展的各方面好处,并且也有举例说明名人小时候是怎样的顽皮,然后长大后有了如何的成就,可以说是让读者更加信服玩真的可以成材! 在阅读中,让我很有感触的章节是第三章与第六八章以及第九章。在第

    06-22
  • 《幼儿教师的苦恼》读后感
    《幼儿教师的苦恼》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网上有一篇文章《幼儿教师的苦恼》,细读之后,心里长时不能平静。是的,我从教二十多年来,见过了各种性格,个性和素质的家长,每个家长有每个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手段。作为教师,我们真的不是神人和菩萨,有时总会在工作中有失误和差错,也不能面面俱到,做好所有的事情,教师也有家庭、有丈夫和孩子、有家人,也需要在心理上得到大家的安慰、关爱、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心理得到健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事业,以减少当今出现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文章内容介绍:(网上下载) 闲暇的时候,几位老师聚到了一起

    06-22
  • 教育的适宜性之随想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教育的适宜性之随想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后感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在写作上以第一人称、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变,经历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书中的我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来很亲切,很有真实感。其次是以春夏秋冬四篇构成全书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分别喻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春,乃万物生长的初始阶段,是希望,是开始,是起步。夏,是万物的生长阶段,是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提升过程;秋,是一个成熟丰收的时段,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冬,是一个贮藏果实的阶段,完美收获、属

    06-22
  •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早就听说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本很好的书,终于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找到了那本书。今天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感触。没有一本书那么接近我们的实际,但是又不是那么古板,既讲的是我们的工作,又是那么亲切自然,好像一位睿智的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修养,他的理论,他的实践,他的思想,他的智慧都慢慢渗透着你,提升着你。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己丰富的读书阅历,她只有看那么多的书,才能有那么丰厚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自己写不出博客,说实在,这几天也正在为博客写什么烦恼呢,但是读读别

    06-22
  • 多形式的快乐阅读
    多形式的快乐阅读

    校园是一个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也是老师们学习的地方,我园一只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如:本学期把乡土.生活.阅读作为了特色活动,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 世界阅读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 4月23日定为 世界阅读日 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为何会把世界阅读日定在4月23日?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是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別具意义。因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