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年妈妈的孩子反思

栏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06 17:48:16

《大班数学教案年妈妈的孩子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数学教案年妈妈的孩子反思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源于生活。年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是比较常见的,在年历中蕴涵着很多知识,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2、学习使用年历查找日期。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已观察过年历,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自己的生日,认识汉字年、月、日。

  2、房子年历卡片、数字卡(12、365、31、30、28)、汉字卡(大月、小月、平月)

活动过程:

  一、出示房子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呀?(12)每座房子里面住着一些数字宝宝,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座房子里住的数字宝宝一样多吗?奇怪。怎么有的住了31个、有的住了30个、有的又是28个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听个故事,答案就在故事里。”

  二、欣赏故事,加深理解。(边讲边出示数字卡)

  1、师:“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有多少个?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几座房子?”

  2、师:“这12座房子连起来就是1年,每座房子代表1个月,那一年共有几个月呢?”

  小结:原来一年有12个月把所有的天数加起来总共有365天呢。

  三、了解大月小月。

  出示数字卡(31、30、28)

  1、师:“刚才我们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还有的是28天,是哪几个月呢?请三个小朋友来找一找、排一排。”

  2、师:“谁能将这几个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3、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排31天的这几个月和下面一排30天的这几个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所有是31天的月叫大月,是30天的月叫小月。

  4、师:“还剩几月了?有几天?二月是这一年中天数最少的一个月,我们叫它平月。”

  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只有28天。

  四、了解练习查找日期。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呢?我们来找找在哪?”(请个别幼儿来找)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原来先要找几月,然后在它下面找几号。

  2、集体练习“找生日”。

  师:“前几天请小朋友回去了解了自己的生日,想不想来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在哪?”“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生日在哪是几月几日?”笔圈。

  3、个别操作,巩固练习。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是哪一年的年历?在一年中要过很多节日模拟知道这是什么节吗?能把这些节日9从年历上找出来吗?”(幼儿互相说说,请个别幼儿上来说。)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节日,回去可以帮爸爸、妈妈找找他们的生日,还有其他的一些节日。”

活动反思:

  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年妈妈的孩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源于生活。年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是比较常见的,在年历中蕴涵着很多知识,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2、学习使用年历查找日期。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已观察过年历,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自己的生日,认识汉字年、月、日。

  2、房子年历卡片、数字卡(12、365、31、30、28)、汉字卡(大月、小月、平月)

  活动过程:

  一、出示房子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呀?(12)每座房子里面住着一些数字宝宝,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座房子里住的数字宝宝一样多吗?奇怪。怎么有的住了31个、有的住了30个、有的又是28个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听个故事,答案就在故事里。”

  二、欣赏故事,加深理解。(边讲边出示数字卡)

  1、师:“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有多少个?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几座房子?”

  2、师:“这12座房子连起来就是1年,每座房子代表1个月,那一年共有几个月呢?”

  小结:原来一年有12个月把所有的天数加起来总共有365天呢。

  三、了解大月小月。

  出示数字卡(31、30、28)

  1、师:“刚才我们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还有的是28天,是哪几个月呢?请三个小朋友来找一找、排一排。”

  2、师:“谁能将这几个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3、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排31天的这几个月和下面一排30天的这几个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所有是31天的月叫大月,是30天的月叫小月。

  4、师:“还剩几月了?有几天?二月是这一年中天数最少的一个月,我们叫它平月。”

  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只有28天。

  四、了解练习查找日期。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呢?我们来找找在哪?”(请个别幼儿来找)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原来先要找几月,然后在它下面找几号。

  2、集体练习“找生日”。

  师:“前几天请小朋友回去了解了自己的生日,想不想来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在哪?”“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生日在哪是几月几日?”笔圈。

  3、个别操作,巩固练习。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是哪一年的年历?在一年中要过很www.qinzibuy.com多节日模拟知道这是什么节吗?能把这些节日9从年历上找出来吗?”(幼儿互相说说,请个别幼儿上来说。)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节日,回去可以帮爸爸、妈妈找找他们的生日,还有其他的一些节日。”

  活动反思:

  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3、大班数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们即将上小学了,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幼小衔接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年是多久呀?几个月是多长时间啊?有多少天呢?”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积极设计了“年妈妈的一家”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展示12个月、大月、小月、365个日娃娃,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通过游戏,知道挂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4、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图卡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日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笔人手一份;

  3、2011年日历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3、幼儿尝试在日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进行的,在环节设计中我结合幼儿的疑问,运用故事、数字卡游戏、情景展示日娃娃的家等形式,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积极与老师互动;教具准备充分,活动既有面向全体,也有个体展示的机会。“年”的概念很大,对孩子来说单用语言描述是不够深刻的,所以重点了采用边讲故事边用教具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很快的进入了活动中,并领悟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习得知识后并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理解,于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幼儿在年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节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儿表现地很积极很认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提升。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妈妈的生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有规律的排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美。孩子们在生活中也会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妈妈的生日》。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目标:

  1、用AAB排序规律为妈妈设计项链。

  2、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用AAB排序规律为妈妈设计项链。

  活动准备:

  1、知道妈妈的生日。

  2、挂历一份、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妈妈生日

  幼儿交流,说说自己妈妈生日是几月几日?

  小结:通过交流,每个人不但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生日,还知道了其他小朋友妈妈的生日。

  二、送妈妈礼物

  1、妈妈过生日了,你会送妈妈什么礼物?

  小结:过生日可以送给妈妈很多很多礼物,可以自己折花、也可以给妈妈买蛋糕唱生日快乐歌、还可以抱抱亲亲妈妈。

  过渡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要生日了,她为妈妈亲手串了一根项链。

  2、项链美吗,为什么?

  小结:项链很美,因为项链上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排列的很整齐,是有规律排列的。又是小朋友自己亲手制作。

  3、幼儿观察讨论项链是如何有规律的排列。

  小结:要想让项链上漂亮,一定要有规律。

  三、设计项链

  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根项链,要求项链一定要有规律。

  1、幼儿用AAB的排序规律为妈妈设计项链。

  2、你是怎么样给项链排列的?

  活动延伸:

  1、妈妈生日除了送项链,还可以送什么礼物?

  2、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AAB的排序规律给妈妈设计蛋糕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给妈妈制作生日礼物,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大班数学公开课妈妈的一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班上有部分孩子再过几个月之后就即将升到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小学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几个月是多久啊?有多少天呢?”面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着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设计了这个“年妈妈的一家”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了12个月、大月、小月、365个日娃娃等场面,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更好地理解“年、月、日”这一抽象概念。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外型似房子关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铅笔、人手一份;

  3、2007年年历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T: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3、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五?一、六?一)。

  附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上点儿,每座有30个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人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明家的摆设让幼儿能够点清楚相应物品的.数量。在点数的过程中我们利用相应的CD的相应的功能丰富幼儿的整个活动,幼儿对活动比较感兴趣,同时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1. 先进的教具。在我们这个活动中,配套的教具对辅助我们整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边点数一边写下相应的数量。在写数字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小朋友已有经验比较丰富。于是,我一起带领幼儿边说边写下,比如5,幼儿会跟着说弯钩之类的话,能力强的幼儿对于这一次的点数是一次巩固,而能力弱的幼儿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于简单的数字,我还请个别幼儿进行书写,拿着鼠标书写的乐趣,幼儿既好奇又感兴趣。虽然机会不多,但是有了很好的尝试。所以,在活动中有趣的道具为幼儿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在《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的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所以,教具就给了幼儿很好的探究欲望。

  2. 操作的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是传统的个人操作和集体操作。先通过问答的形式分别以个人和集体的形式进行操作。而两者有利有弊,所以借着这一次的活动,我也分别就不同的利弊对两种方式进行了改正。比如在个人回答的时候,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请能力强的幼儿先进行示范。再请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并解决,这也有利于幼儿在下次操作的时候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在集体操作的时候,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如独立完成。这很重要,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能及时对幼儿进行个人指导,让幼儿掌握相应的知识。所以,“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要把好关,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6、大班数学动物妈妈和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

  ◎《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与指导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教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屈,老师.教,案,网"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操作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活动建议

  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充满了热情,教学中幼儿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几乎成了一个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 还了解了什么是卵生动物,什么是胎生动物,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7、大班数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图片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 4+1=5

  鱼 5-1=4 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幼儿喜爱。本课程用这个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贯穿始终,用故事设置了游戏情景,借助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来逐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8、大班数学熊妈妈几点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2、理解故事情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改编不同的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可移动的磁性教具,幼儿用图画《愚蠢的熊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出示单个的熊妈妈、小熊、马蜂磁性教具,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等看完图片后你们就知道了。"

  (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教师不按顺序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后,找到图片顺序,并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讨论,"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呢?"

  2、在幼儿初步了解图中内容后,教师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角色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熊妈妈看见马蜂在叮咬小熊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脸上露出怎样的表情?又是怎样做的?小熊后来怎样了?熊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表情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三)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让幼儿进行结伴讲述。幼儿讲述时,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大胆而清楚地讲述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细致描述熊妈妈和小熊的表情、动态及心理活动。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进行连贯讲述。

  (四)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并引导幼儿指出教师讲的与刚才小朋友讲的哪里不一样,重点帮助幼儿理解熊妈妈看见马蜂叮咬小熊时的心理感受,讲述熊妈妈采用什么办法去赶跑马蜂?结果怎样?

  (五)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教师提出新的问题:"熊妈妈怎样做才能既赶走马蜂,又不会伤着小熊呢?"

  让幼儿思考,然后让幼儿将思考的结果大胆运用已获得的讲述经验讲述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除了出现常见的用奶粉瓶喂娃娃喝奶的镜头,我还提醒他们在未娃娃喝奶前,还需用手背试试温度,适宜的温度才能让宝宝喝,孩子们很快都掌握了这一动作,然后我创设娃娃哭了的情境,询问幼儿娃娃怎么了?孩子们说:“饿了”我说:“奶粉已经喝饱了,猜猜看还会是什么原因?”很快他们就猜到了尿尿了,我说:“对呀,娃娃不仅尿尿了还拉臭臭,好臭啊,怎么办?”“给他换尿布。”“谁来?”结果上来一男一女,男孩子在宝宝的屁股上抹了几下,我问“这是干嘛?”“洗屁股”,我笑了,可定了爸爸的细心照顾,接着轮到女孩了,女孩拿起尿不湿放在娃娃的屁股下面,接着折上来,把宝宝两腿边的可伸缩的皮筋刺毛毡粘好 ,像一个真正的育婴师,了不起。大家一起给这对爸爸妈妈鼓掌。接着我又从孩子们收集物品的框里找出用布做的尿布,问,“这是什么?”“围兜、尿布”“这是尿布,谁会给娃娃用,换上。”答案是喜悦的,真有一女孩上来,给娃娃换好了,同时也把尿布固定好。说实话,我是以为孩子们肯定不会的,就这样一说,打算打算自己示范给孩子看的,岂料他们出乎我的意料,给我大大的惊喜。

  通过这样的体验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更能激发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自己的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更是让我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小孩不小”。相信孩子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可以自己学习和创造的。

9、大班数学教案:年妈妈的孩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年妈妈的孩子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源于生活。年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是比较常见的,在年历中蕴涵着很多知识,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2、学习使用年历查找日期。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已观察过年历,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自己的生日,认识汉字年、月、日。

  2、房子年历卡片、数字卡(12、365、31、30、28)、汉字卡(大月、小月、平月)

  活动过程:

  一、出示房子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呀?(12)每座房子里面住着一些数字宝宝,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座房子里住的数字宝宝一样多吗?奇怪。怎么有的住了31个、有的住了30个、有的又是28个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听个故事,答案就在故事里。”

  二、欣赏故事,加深理解。(边讲边出示数字卡)

  1、师:“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有多少个?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几座房子?”

  2、师:“这12座房子连起来就是1年,每座房子代表1个月,那一年共有几个月呢?”

  小结:原来一年有12个月把所有的天数加起来总共有365天呢。

  三、了解大月小月。

  出示数字卡(31、30、28)

  1、师:“刚才我们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还有的是28天,是哪几个月呢?请三个小朋友来找一找、排一排。”

  2、师:“谁能将这几个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3、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排31天的这几个月和下面一排30天的这几个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所有是31天的月叫大月,是30天的月叫小月。

  4、师:“还剩几月了?有几天?二月是这一年中天数最少的一个月,我们叫它平月。”

  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只有28天。

  四、了解练习查找日期。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呢?我们来找找在哪?”(请个别幼儿来找)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原来先要找几月,然后在它下面找几号。

  2、集体练习“找生日”。

  师:“前几天请小朋友回去了解了自己的生日,想不想来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在哪?”“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生日在哪是几月几日?”笔圈。

  3、个别操作,巩固练习。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是哪一年的年历?在一年中要过很www.qinzibuy.com多节日模拟知道这是什么节吗?能把这些节日9从年历上找出来吗?”(幼儿互相说说,请个别幼儿上来说。)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节日,回去可以帮爸爸、妈妈找找他们的生日,还有其他的一些节日。”

  活动反思: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3、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11、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反思

  目标:

  1.调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知道一些标准用具的作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流调查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交流调查情况。

  大组交流调查情况,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2)小结: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了解统一标准计量工具的作用。

  (1)幼儿测量桌面。

  (2)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拓展经验。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准的计量工具?

  3幼儿操作。

  幼儿结成小组,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看结果是否一样。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2、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数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房子卡的月历(大月,小月,二月的区分)小字卡,数字卡(28 30 31 365)人手一份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 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 年龄 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 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活动反思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感受数字的有趣。

  2. 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字。

  3. 能发挥想象给数字变出更多的造型。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两组数字卡片

  2. 三张卡纸,上面有10种颜色的小方形。

  3.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巩固数字0—9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上面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方格,我请小朋友说 说上面有几个格子。(请小朋友说完之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 师:小朋友,橙色的格子上是数字几?(1)每个不同颜色的格子上都有不 一样的数字宝宝,我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3. 师: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都猜出来了,考验下朋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点到一个数字小朋友要快速得把它念出来。

  二、数字的队形

  1. 师:这10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如果让你来给这10个数字排队你会怎么排?(引导小朋友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 师:数字宝宝除了可以像刚才一样有规律的进行排队之外,它还有很多种排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生活中的数字

  1. 师:我想小朋友对这些数字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过数字宝宝,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播放PPT,日历、药瓶、体温计、目录)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时间,有的是告诉我们力量、温度或者是长度。生活中出现不同的数字都有不一样的用处。

  四、数字变变变

  1. 师:现在数字宝宝要跟你玩一个数字变变变的游戏,小朋友的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这是数字几?数字变变变。(PPT播放数字3,根据变变变的口令出现3的三次变形,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 师:现在数字3藏在一副画里,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把它们找出来。

  3. 师: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数字3,如果我把10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幅画你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两幅图)

  4. 师:如果让你也用数字变一变,你会把数字几变成什么?下一次老师请小朋友把你想变的数字都画下来。这次活动就到这了。

  活动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按这个顺序排的,圆形和方形小朋友的响应最激烈,说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这些顺序小朋友就很难说出来,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第四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数字组成的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并把它贴在图画的下面。小朋友的操作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以上是我对这次数字活动的一个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非常感谢组内其它老师对我这节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1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的加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在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次我用游戏开始这节课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1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的组成教学中,由于受内容局限,教学形式与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幼儿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学习5的组成》的活动方案产生了。从活动教学原则出发,改变以往的习惯教法,充分运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5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掌握5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4的组成。并有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苹果学具),数字胸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1.师出示数字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进行部分

  1.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起兴趣,并交代要求。

  秋天到了,小兔家的苹果成熟了。有一天,小兔摘了几个苹果回来(出示苹果),我们来帮小兔数数看有几个苹果?(5个)小兔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它想把苹果分给好朋友小猪和小熊分享,该怎么分呢?可以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忙想办法,

  试一试,要求分一次就在记录纸上记一次。(为幼儿提供苹果学具,记录单,铅笔。)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 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三种不同分法的幼儿说说。)

  幼儿1:按顺序分的;

  幼儿2:没按顺序,随意分的;但分法正确。

  4.给各种分法写上相应的数字。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师:请你仔细看看,你觉得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又快又不会漏分。

  6、幼儿集体朗读5的四种分合式。

  7.老师讲解归纳小结:

  (一)、5的分合得出分成两份有4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关系:总数不变,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就越来越小,这种规律叫递增递减。

  (二)、交换关系:如1和4、4和1、等。小结:象这样的数字相同,位置交换,总数不变,这种规律叫交换律。

  三、游戏“找朋友”

  1.交代游戏规则。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帮小兔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兔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佩带数卡,我们要找的朋友要合起来是5。找对的小朋友跟我去做客。)

  2.幼儿从椅子下一张数字胸卡,挂在胸前。

  3.幼儿根据数字胸卡,寻找相应的数做朋友。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查。

  5.互换数卡继续游戏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找对了,我们一起去帮小兔分苹果吧。

  (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菜场、游乐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超市里,要用5元买两种物品,必须使两种物品合起来的价钱刚好是5元,不能多也不能少。)

  教学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1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一门科学。《纲要》指出:教师要在生活中,多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并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能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我班幼儿已经在接触和练习了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因此我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在操作中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即将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操作活动、乐意操作,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3种分法,学会记录

  难点:会运用4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8根萝卜图片、黑板图一幅。

  幼儿用具:两人一小篮操作材料(瓶盖和纽扣若干)、每人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文具盒、每人练习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分分乐”。复习3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出示3个小兔胸饰),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3只)请3只小兔在一起做“分分乐”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可以分成1和2,幼儿听到后立即分开……

  2、幼儿操作:“分瓶盖”,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示幼儿操作时轻拿轻放材料,认真作好记录)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

  13 22 31

  3、巩固游戏:“分萝卜”。

  小兔拔了4棵萝卜,分别装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老师把幼儿的分法用圆点和数字做记录。小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4、巩固练习:幼儿作业纸一张,提示传作业时轻、安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写出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2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案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一幅大型的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挂图。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2:可以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第一: 寻找图案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第二:找出图案的不同点。

  活动准备

  第一: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第二:对称极不对称图片若干。

  第三:操作纸一张,画出对称的图案。

  活动过程

  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途径。

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活动目标:1. 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2. 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3.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 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
    大班数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2、知道年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2009年年历人手一张;铅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看课件说一说,这个朋友的家特别在哪里?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

    06-21
  • 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小青蛙过河
    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小青蛙过河

    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3.积极参与排序操作,对数量的排序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一片荷叶、两朵荷叶、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110的数字卡片;幼儿用笔;荷叶点数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内容 教师策略:出示小青蛙 指导语: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它有许多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都有谁呢? 二、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策略:1.逐一出示十张卡片

    06-21
  • 大班上期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测量长度)
    大班上期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测量长度)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 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层级分类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层级分类

    执教教师:郭 玫 指导教师:温爱莲 选送单位:万安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的: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能明确地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2.学习用数字对物体进行分类统计。 3.能有序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常规。 活动准备: 1.红、蓝两色水笔各一支; 2.分衣服材料:大

    06-21
  • 大班数学:辨认位置
    大班数学:辨认位置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2.理解序数的意义,在观察、分析、交流中学习用第几准确表示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准备: 楼房(一幢)图示、小朋友照片(或动物图卡)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呈现基础经验。 情境设计: 现场请三位小朋友站成横向一排,辨别他们的位置。 甲乙丙 师:看看乙小朋友站在什么位置? 师:你是怎么确定她在第2个位置的? 二、 二次设疑,引发新经验。 1. 情境设计: 现场再请一位小朋友加入队伍站成横向一排,辨别他

    06-21
  • 《我的家在哪里》活动反思
    《我的家在哪里》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的预设目标是这样的:1.感受门牌号与单元、房间之间的关系;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为了达到目标,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我觉得此次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由易到难。先从一幢6层2间的房子开始,将单元设定在2之内,避免幼儿搞混。在幼儿熟悉后出示一幢8层4间的房子;最后出示10层6间的房子作为延伸,难度层层递进。 2.以游戏贯穿活动。以帮助邮递员叔叔送信为线索,让孩子们寻找相对应的房间,让孩子们体验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3.以留空让幼儿明确生活中家的地址的细微变化。在活动中,我故意不写楼房

    10-29
  •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测量工具:回形针、火柴、吸管。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狗、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他们已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