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反思

栏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30 13:40:07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9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4、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 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 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 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爸爸妈妈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5、大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6、大班数学优质课学习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内容:数学 《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 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内容:数学 《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7、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

  (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的组成教学中,由于受内容局限,教学形式与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幼儿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学习5的组成》的活动方案产生了。从活动教学原则出发,改变以往的习惯教法,充分运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5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掌握5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4的组成。并有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苹果学具),数字胸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1.师出示数字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进行部分

  1.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起兴趣,并交代要求。

  秋天到了,小兔家的苹果成熟了。有一天,小兔摘了几个苹果回来(出示苹果),我们来帮小兔数数看有几个苹果?(5个)小兔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它想把苹果分给好朋友小猪和小熊分享,该怎么分呢?可以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忙想办法,

  试一试,要求分一次就在记录纸上记一次。(为幼儿提供苹果学具,记录单,铅笔。)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 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三种不同分法的幼儿说说。)

  幼儿1:按顺序分的;

  幼儿2:没按顺序,随意分的;但分法正确。

  4.给各种分法写上相应的数字。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师:请你仔细看看,你觉得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又快又不会漏分。

  6、幼儿集体朗读5的四种分合式。

  7.老师讲解归纳小结:

  (一)、5的分合得出分成两份有4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关系:总数不变,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就越来越小,这种规律叫递增递减。

  (二)、交换关系:如1和4、4和1、等。小结:象这样的数字相同,位置交换,总数不变,这种规律叫交换律。

  三、游戏“找朋友”

  1.交代游戏规则。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帮小兔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兔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佩带数卡,我们要找的朋友要合起来是5。找对的小朋友跟我去做客。)

  2.幼儿从椅子下一张数字胸卡,挂在胸前。

  3.幼儿根据数字胸卡,寻找相应的数做朋友。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查。

  5.互换数卡继续游戏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找对了,我们一起去帮小兔分苹果吧。

  (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菜场、游乐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超市里,要用5元买两种物品,必须使两种物品合起来的价钱刚好是5元,不能多也不能少。)

  教学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一门科学。《纲要》指出:教师要在生活中,多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并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能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我班幼儿已经在接触和练习了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因此我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在操作中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即将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操作活动、乐意操作,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3种分法,学会记录

  难点:会运用4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8根萝卜图片、黑板图一幅。

  幼儿用具:两人一小篮操作材料(瓶盖和纽扣若干)、每人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文具盒、每人练习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分分乐”。复习3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出示3个小兔胸饰),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3只)请3只小兔在一起做“分分乐”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可以分成1和2,幼儿听到后立即分开……

  2、幼儿操作:“分瓶盖”,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示幼儿操作时轻拿轻放材料,认真作好记录)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

  13 22 31

  3、巩固游戏:“分萝卜”。

  小兔拔了4棵萝卜,分别装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老师把幼儿的分法用圆点和数字做记录。小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4、巩固练习:幼儿作业纸一张,提示传作业时轻、安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写出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优点: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不足:

  在刚开始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数量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老师将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幼儿答案:蓝蝴蝶有几只,黄蝴蝶有几只,天空中飞的有几只,落在花上的有几只。在幼儿操作圆点卡片的时候,部分幼儿直接将8的组成式摆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操作圆点卡片的步骤进行摆出。

1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5、6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2、通过操作活动感受数字增减的规律。

  3、探究数学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6个小皮球

  数字卡片1——7

  小汽车模型若干

  笔本人手1份

  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6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和幼儿做《碰碰碰》游戏。

  如师:小朋友我的2球碰几球?幼:老师你的2球碰3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小汽车要停进两个停车场,现在把小汽车分成两份,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尝试着分一分,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分,把结果你记录下来。

  3、教师把7的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对照,看看自己的分法对不对?

  三、探究数学

  1、让幼儿想想组成有什么规律。

  2、自己动手数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3、教师启发幼儿找出小汽车数量一样,位子却不一样的数量组合。

  四、操作练习

  1、出示幼儿用书,打开看一看。

  2、让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答一答。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分解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分合操作是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互换、互补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对于数的分合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那个数,并能用语言表达分合结果。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5的分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那个数。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掌握5的4种分法,并能有序地进行数的分合。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合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5的分解式)、5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5的分式)。

  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引用诗歌《树妈妈写信》导入课题,并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刚去,秋天来了,树妈妈写信忙起来了。

  师:夏天走了,秋天来到,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通过观察图片:出示大挂图引出活动主题,《5的分合》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5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5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操作活动: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

  (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将每次分在两座房子里的小动物合起来,看几只和几只合起来是5,并记录。

  2、请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分合方法,教师记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几和几合起来是5。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

  (1)教师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形象可爱的教具,如:可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等,还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图。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5”的4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但大多数幼儿都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合,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分与合,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

1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1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8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7以下的个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对于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使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对于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小朋友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小朋友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学校种植园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学生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再做课本练习时,应范例一题做一题,因为学生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3、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的组成教学中,由于受内容局限,教学形式与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和程式化,幼儿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学习5的组成》的活动方案产生了。从活动教学原则出发,改变以往的习惯教法,充分运用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5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掌握5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4的组成。并有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苹果学具),数字胸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1.师出示数字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进行部分

  1.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起兴趣,并交代要求。

  秋天到了,小兔家的苹果成熟了。有一天,小兔摘了几个苹果回来(出示苹果),我们来帮小兔数数看有几个苹果?(5个)小兔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它想把苹果分给好朋友小猪和小熊分享,该怎么分呢?可以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忙想办法,

  试一试,要求分一次就在记录纸上记一次。(为幼儿提供苹果学具,记录单,铅笔。)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 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三种不同分法的幼儿说说。)

  幼儿1:按顺序分的;

  幼儿2:没按顺序,随意分的;但分法正确。

  4.给各种分法写上相应的数字。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师:请你仔细看看,你觉得哪种分法好?为什么?

  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又快又不会漏分。

  6、幼儿集体朗读5的四种分合式。

  7.老师讲解归纳小结:

  (一)、5的分合得出分成两份有4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关系:总数不变,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就越来越小,这种规律叫递增递减。

  (二)、交换关系:如1和4、4和1、等。小结:象这样的数字相同,位置交换,总数不变,这种规律叫交换律。

  三、游戏“找朋友”

  1.交代游戏规则。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好,帮小兔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兔要和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佩带数卡,我们要找的朋友要合起来是5。找对的小朋友跟我去做客。)

  2.幼儿从椅子下一张数字胸卡,挂在胸前。

  3.幼儿根据数字胸卡,寻找相应的数做朋友。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查。

  5.互换数卡继续游戏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找对了,我们一起去帮小兔分苹果吧。

  (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菜场、游乐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超市里,要用5元买两种物品,必须使两种物品合起来的价钱刚好是5元,不能多也不能少。)

  教学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6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 学习正确书写数字6。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难点:学习用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

  活动准备:

  六面小旗,两团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数字卡片,笔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数。

  1、出示6面小旗和两团橡皮泥,把这6面小旗插在两团橡皮泥上,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请幼儿个别演示,并根据分成的两个部分数量,说出6面小旗分成了几面和几面。然后教师指两团橡皮泥上的小旗,让幼儿说出6面小旗分成了几面和几面,可以用数字几和几来表示,全体小朋友找出相应的数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分合式。

  2、教师把一块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块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来,几面和几面合起来是6面?

  3、教师把一团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团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换位置,并写出分合式,请幼儿找一找,两个分合式什么地方相同和不同。

  小结: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4、同上形式,练习其他几种分的方法。

  二、练习6的组成和书写数字6。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18、大班数学有趣的小圆圆(学习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小圆片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 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的分解和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 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 演示教具:两朵花

  2、 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 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

  (1) 教师(出示两朵花):“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漂亮花,如果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愿意怎么分?”

  (2) 幼儿自主操作。

  2、 基本部分

  (1) 教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

  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 写出分解式

  教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教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教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教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由上往下写)

  如图:

  2 2

  ∕ ↓ ∕ ↑

  1 1 1 1

  (3)演示合的过程:

  教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

  教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

  “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

  (4)记录和的过程:

  教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3、 幼儿操作:

  (1) 小朋友们拿2支蜡笔和2个瓶盖,自己动手试一试,并用卡片记录。

  (2)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小朋友上黑板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教师分花进行,每个教师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给教师分花并记录的过程中,找出了“2”的一种分法,并告诉幼儿分解符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过程,在第二次给记录和花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序的进行记录“2”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花的结果。

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分成一样多(大班数学——数量等分)——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教案
    分成一样多(大班数学——数量等分)——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数等分的方法,知道6可以2等分、3等分、6等分,感知数等分中等量和包含的关系。2、愿意尝试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活动,勇于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教具:娃娃家餐具6个,托盘3个,磁性黑板1块,大记号笔1支,记录单3张。学具:6的实物卡片操作单8张,小实物卡片若干;6的点卡操作单10张,记号笔6支,抹布2块;6的数卡操作单10张,数卡若干;8、9、10的实物操作单各2张,实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由组成游戏引出等分的话题 1、碰球游戏(复习3、4、5的组成) 2、讨论:组成是把一个数

    06-21
  • 大班上册数学活动:它们一样重
    大班上册数学活动:它们一样重

    活动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们选择了数量较少的西瓜、菠萝、苹果这套教具。在学具的使用上,幼儿活动材料与教师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议使用。积木教具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 1、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1、羊猫鸡图各一张;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积木的幼儿操作图人手一份。 3、幼儿活动材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我会看时钟
    大班数学活动:我会看时钟

    目标:1、仔细观察钟面,探索发现整点和半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学会辨认整点和半点。2、初步感知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准备:1、每人一个活动的钟面。2、实物钟人手一个,五角星若干。 过程:(一)、认识整点: 1、讲述故事《小明的秋游》。 小明去秋游了吗?怎么没去成?他应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起床的?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2、探索发现整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 (1)观察四个钟面,找一找它们的秘密。 (2)与幼儿一起归纳小结:分针指向阳花12时时针指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学习8的组成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学习8的组成

    活动名称: 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七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互换的方式找出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重点: 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的其中不同的分法。 活动难点: 幼儿能较熟练、较快地进行8的分合活动。 活动准备: 小狗磁性教具8只 小圆片人手8片 作业本、铅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组成 1、对数游戏: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对数游戏,就是老师先报一个数,然后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报的两

    06-21
  • 大班下学期教学活动《玫瑰花》案例与反思
    大班下学期教学活动《玫瑰花》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由于大班幼儿比较好动且动手能力强。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并能理解劳动的辛苦、伟大。特别是对父母的付出的体会。由于我园幼儿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让她们能体会活动意境。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主要是让幼儿养成知恩、感恩得的优秀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剪刀制作玫瑰花,体验动手活动的快乐。 2、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动手做的过程。体验意义和品质的培养。 活动准备 1、剪刀、色卡纸若干。 2、 教师用剪刀制作的玫瑰纸花一朵。

    06-21
  • 大班下册教学活动《魔力一分钟》案例与反思
    大班下册教学活动《魔力一分钟》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背景:《魔力一分钟》 活动目标 1、在娱乐赛场的气氛中,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很短暂的,但许多事情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 2、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 3、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懂得只有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在娱乐赛场的气氛中,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很短暂的,但许多事情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本次活动的难点为: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懂得只有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分好老虎队和狮子队,大

    06-21
  • 大班计算活动:《数学宫》反思
    大班计算活动:《数学宫》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课。其重点放在: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2.提高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游戏秩序。《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整个活动以去《数学宫》的情境贯穿,分成了三个环节:停车,闯关,找礼物。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每个环节的要求都不同,注意到了

    12-16
  • 测量竹子(大班计算领域)
    测量竹子(大班计算领域)

    活动目标:1、了解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初步掌握用自然物进行测量。2、具有对测量方法进行探索的品质。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科常区里幼儿尝试自然物测量。2、环境材料准备:各种测量工具(绳子、纸条、布条、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价值分析:交流巩固竹子的用途,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竹林图片 2、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小结:竹林种植了许多的竹子,竹子可以做工艺品、纺织品、家具,竹笋还可以吃。 二、学习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价值分析:了解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竹子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