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游戏教案4的分解组成反思

栏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30 12:39:10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4的分解组成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数学游戏教案4的分解组成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2、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活动反思: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的分解和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3) 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 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不过不知道怎么分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有几种分法?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

  请幼儿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卡片]拿在手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另一个数字卡片,要求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换卡片重新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3、大班数学4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分解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分合操作是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互换、互补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对于数的分合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那个数,并能用语言表达分合结果。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5的分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那个数。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掌握5的4种分法,并能有序地进行数的分合。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合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5的分解式)、5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5的分式)。

  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引用诗歌《树妈妈写信》导入课题,并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刚去,秋天来了,树妈妈写信忙起来了。

  师:夏天走了,秋天来到,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通过观察图片:出示大挂图引出活动主题,《5的分合》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5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5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操作活动: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

  (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将每次分在两座房子里的小动物合起来,看几只和几只合起来是5,并记录。

  2、请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分合方法,教师记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几和几合起来是5。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

  (1)教师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形象可爱的教具,如:可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等,还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图。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5”的4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但大多数幼儿都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合,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分与合,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

5、大班数学4的分解和组成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3) 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 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不过不知道怎么分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有几种分法?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

  请幼儿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卡片]拿在手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另一个数字卡片,要求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换卡片重新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的分解和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 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 演示教具:两朵花

  2、 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 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

  (1) 教师(出示两朵花):“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漂亮花,如果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愿意怎么分?”

  (2) 幼儿自主操作。

  2、 基本部分

  (1) 教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

  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 写出分解式

  教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教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教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教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由上往下写)

  如图:

  2 2

  ∕ ↓ ∕ ↑

  1 1 1 1

  (3)演示合的过程:

  教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

  教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

  “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

  (4)记录和的过程:

  教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3、 幼儿操作:

  (1) 小朋友们拿2支蜡笔和2个瓶盖,自己动手试一试,并用卡片记录。

  (2)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小朋友上黑板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教师分花进行,每个教师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给教师分花并记录的过程中,找出了“2”的一种分法,并告诉幼儿分解符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过程,在第二次给记录和花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序的进行记录“2”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花的结果。

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

  10 10 10 10 10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0

  ∧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三) 、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10 10 10 4 □ □ 9

  ∧ ∧ ∧ ∨ ∨

  □ 8 7 □ 5 □ 10 10

  2、数学书第19页习题(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就用线连起来)。

  3、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游戏活动

  1、“找朋友”。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的分解与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学习了数字2—6的分解,知道数字如何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个别学生不会对数字进行分解,不会动手操作的现象。而且幼儿对分解数字这一活动好像不是很感兴趣。电视频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幼儿在平时都会谈论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在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按他们喜欢的羊羊不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羊羊队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字分解的兴趣。这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根据幼儿喜好把本班幼儿分成了六组。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字7的合成过程。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3的分解和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集中度不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准备

  桃子图片、孙悟空、猪八戒头饰、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记歌曲导入

  2、指名一名幼儿扮演孙悟空,老师扮演猪八戒,并戴上头饰。

  3、教师在树上贴桃子图片,并讲猪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4、指名幼儿填空

  5、让幼儿用手势比划2的分解和组成

  二、新授

  1、教师讲解并板书课题:3的分解和组成

  2、教师讲猪八戒和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儿用彩笔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师再指名两名幼儿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指名幼儿汇报分法,教师将桃子分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手里,并板书

  4、师生一起用手势比划3的分解和组成

  三、延伸活动:游戏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了几的分解?它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学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的组成及分解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数学活动中较重于记忆和训练,无趣味性,幼儿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在参加 “国培”后,学到“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于是决定调整教学思路,以游戏及操作取代以前的记忆和训练,以达到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操作,认识并熟悉6的组成及分解,掌握6的5种分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熟记6的5种分法

  活动准备

  1.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2.带磁铁鸡宝宝卡片若干。3.树的挂图4幅,可拆卸苹果卡片若干,篮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 老师和小朋友先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5.4.3.2数的组成及分解。

  如老师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

  小朋友答:5可以分成1和4。

  2. 学习6的组成及分解:

  出示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

  老师:今天鸭妈妈很高兴,因为它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家里做客,小朋友们,你们看一下鸭妈妈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做客呀?(老师出示6只鸡宝宝的卡片并和幼儿一起数数共6只)

  老师:鸭妈妈要把鸡宝宝安排住进两个房子里,是两个房子喔。但是它不知道要怎么样分配这6只鸡宝宝,有多少种办法可以让鸡宝宝住进去呢?办法是不能重复的,看一下哪几位小朋友能帮鸭妈妈把鸡宝宝安排房子住进去,好不好?

  请小朋友到讲台前把鸡宝宝的卡片粘到画有房子的黑板上。老师记录每一次分出来的结果。再把小朋友分出来的几种方法总结归纳得出5种分法。

  6 6 6 6 6

  / / / / /

  1 5 2 4 3 3 4 2 5 1

  3. 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令幼儿发现把一个数分为两个数,而这两个数合起来又等于这个数。分解出来的数,左边的数进1,右边的数就退1,还可以把分解出来的两个数调换过来,合起来还是得到这个数。

  4. 巩固练习游戏:摘苹果比赛

  老师:(出示苹果树的挂图)小朋友你们看,树上的苹果熟了,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呀?我们来进行摘苹果的比赛好不好?(把小朋友分为4个组进行)我们先讲一下比赛规则: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两个篮子里,两个篮子里的苹果加起来要等于6,每一组派一个小朋友上去摘,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看,看他把苹果摘下来放得对不对,有多少种方法放这些苹果,要两边加起来都是等于6喔。如果他放错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上去帮他重新放,注意放的方法不能重复。我们来比一下哪一组的小朋友放的方法最多,放得最快。

  教学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体,利用帮鸭妈妈安排鸡宝宝住下及摘苹果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并掌握6的组成及分解,与以往教学活动相比较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在游戏中学习的目的。在后面的摘苹果比赛中,充分的利用了小朋友喜欢竞争的心理,自已组里的小朋友可以讨论方法对不对,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在时间上掌握得不够好,到后面小朋友为了争第一都有点乱了,如果重新上一次的话,觉得应该设定好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哪一组的小朋友得出的方法最多获胜,可以更大的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6的分解与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学习完《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我知道了5的 分解与组成,可是我们马上就六岁了,你能告诉我们6的分解与组成吗?”,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6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 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 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6的分解组成”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6只)

  (2)、幼儿将6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12、大班数学3、4的组成和分解教案反思

  教育理念: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荷叶与蜻蜓的图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提问幼儿。 (2)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3、让幼儿指读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出示4片荷叶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

  (2)让幼儿把荷叶分成两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分糖果 ":3的组成3颗糖分成2份,4的组成4颗糖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好的方面是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比较好幼儿积极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儿造作较少应让幼儿多动手多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3、大班数学6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 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 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14、大班数学8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7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8的7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ppt。

  幼儿操作材料:水果图片八张、两只猴子图片、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拍手数数2、复习6的分解组成:游戏《碰球》

  二、基本部分1、导入: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老大和老二,老大和老二就要过生日了,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好吃的水果。

  (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八张水果图片)出示"8"的数字卡。

  师:8个水果两个猴宝宝怎样分,猴妈妈可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2、请幼儿帮助猴妈妈来分水果。幼儿观察将8个水果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8"的7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8"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8"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1、游戏:"我问你答"2、幼儿收拾操作材料放回到原处。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15、大班数学5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1颗草莓和4颗草莓4颗草莓和1颗草莓2颗草莓和3颗草莓3颗草莓和2颗草莓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五、交流小结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总结。

  3.师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材料六、活动延伸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习,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16、大班数学3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和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新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教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问问你,

  3可以分成几和几?

  ( )老师,我告诉您,

  3可以分成1和2,

  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

  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7、大班数学6的组成和分解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18、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5的4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

  (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习,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活动:《宝石博物馆》
    大班数学活动:《宝石博物馆》

    活动目标: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习10的减法运算。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活动过程简录:1.复习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习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 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 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正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正方体》

    目标:1. 感受、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2. 在操作中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准备:1. 大正方体一个(骰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财付通的废旧纸盒、玩具、积木、大筐等 4. 课件、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认识 正方体 出示正方形纸片 1. 你认识它吗?他是什么形状?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 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06-21
  •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4的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4的减法

    活动目标: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减法。2、进一步理解走了、跑掉、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3、学习按宽窄排序体验序列之间的可传递性和可逆性。 活动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难点: 尝试编不同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粗的记号笔2支。 活动过程: 一、复习4的组成。 1、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我先出一个数字,我们一起来拍手, 我拍手的次数和你拍手的次数合起来要是我出的数字。我出数字? 2、教师:小朋友我问你,我的手儿拍一次,你的手儿拍几次?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分类(小熊和小精灵)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分类(小熊和小精灵)

    执教教师:谢莉娜 指导教师:赖秀音 选送单位:新罗区红坊中心幼儿园 活动内容:分类(小熊和小精灵) 活动目标: 1. 认真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并按某一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的分类。 2. 尝试根据发现的特征来提问,用排除法逐步找到目标。 3. 积极参与猜找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情境图片、大操作板、礼物盒若干,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景,萌发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有一天,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去森林里游玩,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熊宝宝问:哇,这么漂亮的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小猴卖桃 (上学期)
    大班数学活动:小猴卖桃 (上学期)

    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运算。 2、对创编应用题感兴趣,学习创编减法应用题。 3、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一元人民币、购物篮、糖果、水果若干、算是卡片若干。 三、 活动重点: 知道减法应用题的结构,理解减法的含义。 四、 活动难点: 自编5以内数的减法应用题。 五、 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 2、问答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 1+1=? 2+2=? 2+3=? 1+4=? 教师小结:孩子们真厉害啊!刚刚我们算的都是加法题,今天于老师和

    06-21
  • 大班数学活动:小小设计师课后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小小设计师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行为跟进式的教学活动,经过陈莉老师的教学,我根据她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过程后生成了本次教学活动。在经过教学后老师们给我提出了以下的一些不足: 在活动中的一些用词不当,要有说改正。比如在问这个盘子上的花纹是有那些图案组成的?这句话中的盘子上的花纹不应该用这个词,去掉可能更好一点。 在活动中我没有对于两个盘子是的有规律的图案进行比较,以至于最后孩子们在操作时没有拓展自己的思维,仅仅包围在老师给予的范围之内。只有少数幼儿理解了本次活动,有了自己的想法。所排序的也是有规律的。 还有就是在检查排序的是否有规律

    06-21
  • 教学活动反思《左右我能分得清》
    教学活动反思《左右我能分得清》

    细节描述:这是一堂数学活动,内容是认识左右,是发展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一开始中,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身体部位的左右。有很多孩子只能说出部位,对于左右比较模糊。在听我指令做相应动作中,马佳洁小朋友很聪明,能跟上我的指令和节奏,还有好几个像高若涵、喻佳怡等,慢一点的能跟上,一快就不行了,要乱掉了。 在第二环节中,对于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孩子们都知道,但是对于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就不行了,大班年龄的不一知半解,更别说中班年龄段的了。 在第三环节中,让幼儿分辨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时,那就是一团

    10-19
  • 期中开课《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课后反思
    期中开课《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课后反思

    这次期中开课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的。我拿到的是《认识10以内的序数》,中班的孩子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量,上学期也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为此课前我查了相关的资料,同时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主要还是让孩子了解并掌握从不同的方向来辨别10以内的序数,知道方向不同,序数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的目标:1.认识10以内的序数,能用序数词第几表述物体所处的位置。2.学习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我制作PPT,选取了7个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以小动物们参加运动会的形式引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