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应做些什么

栏目: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5-06-10 09:25:56

《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应做些什么》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为什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被作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伪科学,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学校没有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更是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把它看成是思想问题,有时看成是道德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心理学才受到重视,学校逐步开始注意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事实上,心理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有的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但是他在学校生活中经常担心同学们瞧不起他,怀疑有人背后议论他;有的学生***前心情紧张、焦虑,***时心里恐慌;有的学生心情常常不愉快,自卑、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等。据调查,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学生已占中学生的13-16%。

  心理不健康会给孩子人格,情绪、智力发展等方面造成影响,还会给父母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忧愁,甚至是痛苦和不幸。

  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自行转化为心理健康的,特别是自觉地学会心理调适,一般会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如果我们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孩子心理问题视而不见,有可能使他心理失调加重,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因此,我们要高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像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以及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的经验,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七条:

第一、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重要心理健康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1)具备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2)具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3)具备能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二、性格健全、人格完整

  健全的性格对自己、对稳步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范,是协调和稳定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既不狂妄自傲,也不妄自菲薄;在行为上能独立自主;不盲从,不轻信,能明辨是非,经得住诱惑,能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

第三、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胸开朗、愉快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自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具有自制、自控,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第四、智力正常

  智力是大脑活动的整体性功能表现。智力正常就是能进行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学习时心不在焉、经常发呆、丢三落四、神情异常,心理健康上就出现了问题。

第五、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优点能作恰当的估计,对自己的缺点能努力克服和改正。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确对待。取得成绩时不忘乎所以,受到挫折时自暴自弃。

  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不自知大多有两种表现:要么过分自信,要么过分自卑。

第六、人际关系和谐

  对人热情、诚恳、富有同情心,乐于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与人友好相处。 第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果一个的心理特点严重地偏离他的年龄阶段,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比如,儿童本来是天真活泼,幼稚可爱,而他变成老气横秋,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方面,有生理上的,有家庭、学生、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孩子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起来的,父母的教养态度、教育方法,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1、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居住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贫困、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的心理发展。健全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作用。相反,不完整家庭(离异或丧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在父母双全的完整家庭中,如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家庭教养态度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态度会对孩子的心理品格有不同的影响。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工作者将常见的教养态度概括为四种类型:(1)过分保护(也称溺爱型)。(2)专制型。(3)放任型。(4)民主型。

  前三种类型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心理健康都产生不利影响。

3、家长教育方法的影响

  教育方法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起到负面效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三、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

  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按发生率的高低排列依次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及少年违法。

1、各种原因所致的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一般是指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形成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或因此而留级。这类孩子一般无智力缺陷。

2、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指发生在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强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情绪障碍的少年儿童,女孩多于男孩,约为2.2:1。常见的少年情绪障碍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3、品行障碍及少年违法

  品行障碍是指少年时期,以反复持续性存在的、反社会行为为特点的一类行为障碍。反社会行为可表现为逃学、离家出走、说谎、偷盗、违纪、争吵斗殴、破坏物品、放火、械斗、抢劫、反抗教师或家长(反抗权威)、淫乱的性活动及严重的暴力犯罪。触及法律禁令时称为少年违法。

  品行障碍及少年违法的形成原因是非单一性的,它是生理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往往还是几种消极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应做些什么。

1、要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父母言行要庄重得体,家庭成员间亲密和睦,彼此信任尊重,家庭气氛要团结向上。父母要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孩子,努力营造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

2、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有明确而适当的要求,不要期望过高,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管教时,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既不娇惯溺爱,也不简单粗暴。家长要有理智,能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感情冲动。

3、鼓励孩子参加文娱活动。参加健康的文娱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身心得到松弛,获得愉悦,缓解紧张情绪,调节压抑的心理。

4、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善于与人友好相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体现。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公益劳动。

5、家长可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家长懂得如何对待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指导孩子控制不良情绪,如何宣泄、迁移、升华等。遇到孩子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门诊。
推荐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
    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

    音乐吧里的表演开始了,爱表现的小朋友上台做了小演员,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做小观众,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对上台表演也很感兴趣。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不自觉地想给予更多的帮助,来帮他们完成,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家长访谈的时候,我在和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这样的孩

    07-21
  • 诗意地成长——浅谈童话的心理疗效
    诗意地成长——浅谈童话的心理疗效

    摘要:童话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表达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生动地折射着现实生活。自弗洛伊德开始,童话就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童话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童话;心理健康;心理治疗 一、童话与儿童天性的契合 童话是什么?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认为童话是一种儿童自己未必编得出来,但是符合他们的精神,在白天的梦里,或者夜晚的梦里,可能看见过,能够为他们所相信的情形和故事。 童话讲的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善与恶、穷与富、强与弱、爱与恨童话

    07-21
  • 许卓娅谈儿童心理成长
    许卓娅谈儿童心理成长

    编者按:教育者,不可忽视进行心理研究,还有社会学等等。在此分享许卓娅教授多年来研究的心理学专著。作为幼教界的现今首航者,让我们一起来研读之。文章非常长,确是精华,请耐心读完哦~ 幸福是可以由父母向孩子赠与或奉献的吗?孩子将来的幸福是靠牺牲父母以及孩子现在的幸福来换取的吗?幼儿心理成长系列,将从现代心理科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经验宝库中的一些金玉良言,并从中证实一种现代教育信念: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靠个人在一生中不断努力争取而不断收获而得的。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引导幼儿成长为更高水

    07-21
  • 细节决定成败(五)戳穿诺言:叫我怎能相信你?
    细节决定成败(五)戳穿诺言:叫我怎能相信你?

    今天,心笛编辑呈现给大家的是生活中的一组小侧影,作者身份不同、场景不同、角度也不尽相同。这些细碎的小事,也许你经历过,或从未听说过,可透过这些小片断,我们会愈来愈清晰地触及到它的实质人文与尊重。微不足道却震憾人心。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应该讲究诚实、互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完美的。突然有如此的想法,这是因为我近来发现一件小事情,对我影响很大。 那一天,我刚走近办公室,听到里面很吵闹,原来是某老师正在训斥学生。已经司空见惯,我没有在意,就倒了一杯水,坐下,悄悄地喝了起来。你以为你是

    07-21
  •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挥舞拳头去打父母,张开嘴巴去咬小朋友,高举玩具愤然摔下这些在0-6岁的幼儿中都是常见的行为,虽然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对此界定为临床心理中的攻击行为,但是这也毕竟让我们联想到这些行为的发展趋势。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去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却发现攻击是出自对爱不同的体验。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镜头一:因溺爱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6岁的小牛,天不怕地不怕,比他小的,他会欺负;比他大的,他也敢斗。邻居们见到他只能咂咂嘴,而小牛的奶奶却逢人便夸:瞧我那小孙子多勇敢,打得过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呢。小牛的妈妈也主张让他在外面凶点

    07-21
  • 面对黏人宝宝的九大规则
    面对黏人宝宝的九大规则

    妈妈,别走 当妈妈正忙乱着要赶去上班或者出门时,原本安静听话的宝宝会突然勾着妈妈的脖子,紧紧搂住妈妈,哭泣着不让妈妈离开,任何其他家人都替代不了。这样的一幕也许很多妈妈都遇到过,可能妈妈会觉得很奇怪,原本可以独自玩耍的宝宝为什么会突然变得黏人起来呢? 宝宝为什么黏人 宝宝初生的几个月,他对于任何人向他伸展开的手臂都表示欢快,并不在意亲爱的妈妈是否一直在自己身边。宝宝渐渐地长大,当他大约8个月的时候,开始明白,妈妈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可以离开自己、四处活动的独立个体。同时,他变得害怕陌生人。伦敦Sou

    07-21
  • 构成虐待儿童的四类行为
    构成虐待儿童的四类行为

    生理伤害:蓄意制造生理上的损伤。例如:过分殴打孩童、强力摇摆婴幼儿、烧伤、窒息、捆绑或掌掴幼童。 心理创伤:重复性的行为,令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人爱护。这包括把孩子放到危险的环境中;教导孩子偷窃,叫孩子贩卖非法物品;重复性的忽略、责备、不公平对待、恐吓吓轻视孩子、不友善对待、过分强迫孩子作超过本身极限的事情。例如:过度学前教育、给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 性虐待:强迫幼童或未成年少年发生性行为,或给他们看禁书等。例如:故意触摸孩童私处、蓄意对未成年少年暴露自身私处。 忽略:蓄意不供给孩童基本需求,例如:衣

    07-21
  • 孩子聪明十要素
    孩子聪明十要素

    (1)对孩子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别出心裁的玩法,要给予称赞和鼓励。 (2)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发问,把发问看成教育的手段之一。 (3)创造一种新气氛,使孩子在集体中受到重视。 (4)使孩子懂得自尊,提出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 (5)培养孩子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6)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7)尽量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停留在已经认知的事物上。 (8)避免孩子的惧怕心理,不要恐吓孩子,防止禁锢孩子智力的活动。 (9)倾听孩子的话,捉摸他的内心世界,掌握积极向上的因素。 (10)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