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

栏目: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7 10:03:42
文章:黑白年代 分享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学工作计划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影响:西晋走向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

3、影响: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4、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探究二:八王之乱

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探究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

提示:(1)时间:4世纪后期。(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③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④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淝水之战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东晋与北魏

B.东晋与前秦

C.西晋与北魏

D.西晋与前秦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丝织技术高超

B.社会经济繁荣

C.统治阶级腐朽

D.制糖技术发达

5、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是( )

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陈、梁、宋、齐

6、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7、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8、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

A.氐族

B.羌族

C.匈奴族

D.羯族

9、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 北魏

B. 西晋

C. 东晋

D.前秦

参考答案:1.B 2.B 3.B 4.C 5.C 6.D 7.A 8.A 9.B 10.B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3、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用在西晋时期正确吗?

【自主预习】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二.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合作探究】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温馨提示

4、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晋的建立、西晋统一全国以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2)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在进一步的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篇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影响;西晋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以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两则材料

教师出示一幅地图

教师: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顺序是怎样的?

(2)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西晋建立后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一、西晋的建立

1、三国灭亡顺序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西晋建立,魏国灭亡;

(3)280年,西晋灭吴,吴国亡。

成语典故:乐不思蜀(后主刘禅)

教师讲解: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教师出示图片《三国尽归司马氏》

2、西晋的建立

(1)时 间:266年,

(2)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

(3)国 号:国号晋,史称西晋

(4)都 城:洛阳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教师讲解:

4、统治措施:西晋时期盛行豪门政治,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教师讲解:石崇、王恺斗富故事

石崇王恺比富,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石崇、王恺相互攀比财富奢侈程度,令人张目!

二、八王之乱

教师: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八王之乱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八王之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什么?

(3)思考一下,西晋才建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为何会发生八王之乱?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背景:

(1)西晋初年,晋武帝大肆分封同姓诸王,导致诸王势力强大,争夺中央政权。

(2)西晋统治腐朽残暴,激起内迁各族的反抗。

八王: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2、八王之乱的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教师:西晋为何是短暂统一的?

提示:

原因:“八王之乱”耗竭国力,西晋衰落;

统治集团奢侈腐朽、缺少雄才大略;

西晋残暴统治,激起内迁各族反抗。

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过渡:教师出示《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2)内迁的少数民族对后来的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五胡: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教师讲解: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指在西晋末期游牧民族趁西晋衰弱之际进入中原地区这一历史事件。“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东晋建立时,中原已沦丧于胡人之手。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河淮地区为南北交战的主战场。

3、东晋十六国的更迭

教师出示一幅地图

(1)4世纪初—5世纪前期,北方地区陷入战乱,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前秦统一北方与淝水之战

教师讲解: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统一北方。370年,前秦灭掉了北方最具实力的强敌前燕,前秦统一北方。

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知识拓展】北朝(439年—581年)

教师讲解: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七年级上册 历史优化设计 第17课 单项选择题

【板书设计】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三国的灭亡

2、西晋的建立

二、八王之乱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五胡

2、概况

【教学反思】

5、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 【学习重点】

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 方法指导一: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

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

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西晋的建立

1

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 八王之乱

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原因、目的、后果等)

(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 (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1)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八王之乱); (3)内迁民族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知识模块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自主阅读课本P80~81内容完成第5题。 5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2

1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2北方人口南迁的相关情况(从原因和影响介绍)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C 曹魏 B.东晋 西晋D.前秦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 匈奴 B.鲜卑 羯 D.氐

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 魏蜀吴 B.蜀魏吴 吴蜀魏 D.蜀吴魏

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C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 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阶级矛盾的尖锐 民族矛盾的激化 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 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闽西历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

3

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

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6、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会准确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

2.难点:准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

3.关键: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次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课堂引入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单项式?举例说明。

2.怎样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系数、次数分别是多少?

3.列式表示下列问题:

(1)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____.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________元。

(3)如图1,三角尺的面积为________.

(4)如图2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7、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掌握去括号法则。

(2)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去括号法则。 教学

难点 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减少运算中的符号错误。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游戏:把我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我家的人口数,结果为133

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2、猜数游戏的数学原理常常与代数式的运算有关

3、知识梳理

-2x+3y-4z 共有 项,其中第三项是: 。

1、写出 2a2b 的一个同类项:

2、已知4a2b3与a2mbn-1是同类项,则m= ____,n=_____.

(二)实践应用, 拓展延

如图4-7,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计算结果。

2、用分配律计算:

(1) +(a-b+c)

(2) -(a-b+c)

3、代数式运算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4、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5、辩一辩: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原因.

(1) a-(b-c+d) = a-b+c+d

(2) -(a-b)+(-c+d)= a+b-c-d

(3) a-3(b-2c)=a-3b+2c

(4) x-2(-y-3z+1)=x-2y+6z

6.注意:(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面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2)要注意括号前面是 -号时,去掉括号后, 括号里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某几项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3)若括号前面是数字因数时,.应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7:练一练

(三)作业

8、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

整式的加减是承续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进行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习,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9、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0、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学过这首诗歌吗?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的民歌,原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汉语。它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豪放雄浑的风格。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一度十分强大。你知道他们在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

当时黄河流域有许多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你想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北魏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接受汉族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呢?在改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阻力?又是怎样冲破这些阻力的?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自主预习】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以及“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课文、插图《北魏骑马俑》、《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了解

4世纪后期,东北鲜卑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北魏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回答: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A.北魏原来的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僻,一方面容易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对广大中地区的统治、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B.当时洛阳已很繁荣,北魏孝文帝要通过建都洛阳取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同时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2、为什么有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为什么他们无法阻挡迁都?

(他们抱残守缺,观念落后。迁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迁都洛阳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他进一步实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指导学生阅读“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文和插图《汉族服饰俑》、《鲜卑族服饰俑》、“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文献资料·《魏书》摘录”等。了解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定都洛阳后,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改穿汉装、禁鲜卑服。按着,孝文帝规定汉语为北魏通行语言,禁鲜卑语。。之后,孝文帝下令把鲜卑复姓,改成汉文的单姓。孝文帝还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还有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种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的改革家。

3、北朝的分裂

北魏以后,北方又经历过东魏和西魏并存、北齐和北周对立的局面。历史上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总称为北朝。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北齐,统一北方。这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判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1、北魏孝文帝在民族的大融合能够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什么?

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2、黄河流域的统一

3、民族的大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2、作用

相关内容
  •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

    1、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为丰富初二学生学校文娱生活,提高初二年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为能有效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术,拟定以下几点教学训练计划:.训练时间: 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至7:35分每周训练活动一次兴趣活动地

  •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

    1、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完成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科教学要求、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努力提高课

  •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例范文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例范文

    1、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例范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美。2.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3.能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1.用自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的朗

  •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1、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以大爱之心,关注学生发展的细节”的办学宗旨、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安全工作为重点,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加速培

  • 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范文

    1、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范文【教学要求】1. 知识: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2. 能力: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3. 情感: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育改革的需要,认真落实学校的工作 计划,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教师做好服务, 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政治思想方面: 严格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 初中新学期美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新学期美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1、初中新学期美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初一的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如下: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现状分析: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当时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

  • 初中学校校长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初中学校校长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1、初中学校校长工作总结最新范文岁月悠悠,时光飞逝。转眼间,本年度已接近尾声。立足年末,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成绩与问题同在,荣誉与不足并存。本年度,我校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 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1、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初中英语教研组,这是一个团结和谐的群众,是一个底气十足的团队,全组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努力,提升全组的同时,构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点。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探索有效备课,聚焦课堂,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