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 > 

生活德育理念解读——学习小学德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

栏目: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14-06-26 08:54:18
文章:自带光芒 分享

《生活德育理念解读——学习小学德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大潮中,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运而生。这两门课程坚持用生活德育理论指导,用生活逻辑设计,取代了以知性理论指导,以知识逻辑设计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这是德育课程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在生活论德育旗帜指引下,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教学景象焕然一新。当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赢得德育课程改革更大成果,至关紧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守生活德育理念。

    生活德育理念,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陶行知先生1939年12月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所谓“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来教育。”这段话言简意骇,是洞悉和把握生活德育理念的一把钥匙。生活德育理念是德育课程的灵魂和支点。它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关系,其内蕴极为丰富。对于小学德育而言,生活德育理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第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第二,“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第三,德育课程要特别注重引领学生过更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活。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关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

    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单从文本所建构的观念世界去寻觅、追索道德结论,并将其视为德性生成之源,致使道德教育走入了舍本逐末的误区。实际上,道德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观念的道德,既不是上天神灵的赐予,也不是父母遗传基因的传承,而是起源于人们物质生活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活动。道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为人产生的,目的在于调节人的行为与外界的友好合作与交往,是人们在追求更和谐的生活中形成的。

    道德存在于生活中,生活是孕育任何一种道德的前提。一个英国学者曾把人的德性分为四类:①严肃的德性,如敬畏、虔诚等,其德性源于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所产生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②壮丽的德性,如忠义、侠义、勇敢、牺牲等,其德性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氏族战争;③温和的德性,如谦虚、仁慈、礼貌、善良等,其德性源于氏族内部协调人与人关系的需要;④实用的德性,如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其德性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和经济生活。马克思指出:“道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作为规则的道德,是人对其自身生活规则的总结。据此,道德教育应当正本清源,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之中。

    道德与儿童的实际生活不可分割。诸如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勇于进取、游戏时遵守规则等等,都寄寓着道德。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具体场景中。请看案例:小强的妈妈在工厂干活,晚上妈妈总要端一盆热水,给小强的奶奶泡脚,还叮嘱说:“泡脚对身体有好处。”此时,奶奶的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小强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陶冶、默化,从中感悟到做下辈的要孝敬长辈,于是他也端来一盆热水,硬要给妈妈洗脚。小强的道德感悟正是由生活所触发的。又如,冬天带给孩子们的是富有浓浓诗意的生活。除了聆听北风的呼啸,品赏雪花的纯洁柔美之外,奥妙无穷的银白世界还会对他们提醒许多有关人和事的问题。诸如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关照自己?如何关爱老人?如何关照弱势群体?如何关照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在直面冰雪世界时,冬天必然会教给孩子要勇敢地生活,要为别人付出更多的关爱,让生活中的你我他以及一切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能够享受到冬日阳光的温暖,体验挑战冬天的快乐和幸福。

    二、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良好品德的培养为什么要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又该如何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以下从必要性、实施路径和策略等三个层面逐一分析。

    (一)良好品德培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的必要性与价值分析

    良好品德的培养为什么一定要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因为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品德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一书中说:正如“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一样,“品德教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所谓“生活发出力量”,是指生活具有的重要价值。具体地说,学生生活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生生活是德育课程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资源;德育课程只有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才能引发学生的真实的认识、感悟、体验,并激励其认知与情感因素相协同的道德行为。

    1. 学生生活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生成性、生长性因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因和外因的总和,是展现课程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源头活水。德育课程最宝贵的资源在哪里?既不是教材,也不是多媒体课件,而是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生活,是学生在生活经历中所孕育、积累的经验。诚如《课程标准》所言:“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是《品德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的一句话,值得重视。

    其实,接近十岁或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已学到了一些生活常识,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在人生最初阶段所走过的生活轨迹,所认识的人和事,所经历的种种事件;他们亲身演绎的生活故事,亲手制作或创造的作品;亲自用过至今仍珍藏的物品,那些记录孩子成长的影像、视频和文字资料,那些定格在学生头脑中关于大千世界的表象以及有关自我的种种美好记忆,都是德育课程不可或缺的最宝贵资源。如果将这些充盈着诗意和灵性的东西、浸润着成长与回忆的故事,作为德育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和社会性发展,一定会产生磁石般的魅力。

    童年生活的价值还在于他本身就是一种寄寓在生命体中的课程资源,既是基础性资源,又是生成性资源。所谓基础性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智慧是他们学习得以进行的基础。而其他的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和教科书,只有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益。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活动状态、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等等,都有可能转化成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如果能引发并利用好这种生成性资源,就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无论对于“学”、还是对于“教”,都能达到开阔视野,顿生感悟,激发创新,升华学习境界和生存境界的效应。

    德育课程旨在让学生探寻生活的意义。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遭遇是他理解、体验生活意义不可缺少的最切近、最直接、最真实的基础,同样也是他理解他人的依据。鲁洁教授说:“生活的意义来自生活自身。”要激励学生“去打开生活这部大书”,引领他们“从自己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正是基于这一点,修订的《课程标准》才新增了“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这一精辟的论断。

    2. 品德课程只有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认识、感悟、体验,并激励其与认知、情感因素相协同的道德行为

    儿童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德育只有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有实效。反思以往的德育教学,其要害是与儿童的生活相剥离。一般从文本中的抽象概念出发,借助相应的故事情节对概念进行阐释、演绎,然后引出品德规范,最后运用道德判断练习对道德结论加以强固。像这样循着道德知识的逻辑所培养出来的“品德”,实际上隔着儿童的肚皮,并未进入学生的心灵,从而陷入“品德教育谈起来‘重要’,抓起来‘首要’,落实下来‘无效’的怪圈”。

    生活德育论认为:品德教育需要借助儿童生活的“田园”,才能滋润和提升学生的德性。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例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自始至终都紧扣学生的生活进行。学习前,学生头脑中的原初经验是:“现在,一般人的口袋里都不装手帕了。纸巾比手帕好,用起来方便。”为了触发学生的认识、感悟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世界进行深入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算了三笔帐。一笔是环保帐。制造一吨纸巾,要砍倒17棵树;如果使用纸巾越多,大地上的绿色就会越少;而生产手帕(无论丝织还是棉织的),都不存在影响环保的问题;第二笔是经济帐,每块手帕2元,可用2年,尽管纸巾每包只一元,但2天用一包,一年要花182.5元。三是健康帐。手帕勤洗勤换,闻起来还渗透有被太阳晒过所散发的香味;相比之下,纸巾要差一些,如果消毒不严,还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在算“三笔帐”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孕育了“使用手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节省开支,有利于人的健康”等方面认识、感悟和体验。真可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感悟生活始得深”。借助生活来激发认识、感悟和体验,是儿童良好品德建构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人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感悟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最终转化成奔流在血液中的物质一样——只有后者才是主体自身的东西。不通过感悟、外界的东西对主体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品德课程的实施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要培养儿童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行为,需要上课,而这种课应该由生活本身来讲授。”儿童的生活世界具有直观性、本真性,能为儿童的道德学习提供真实、具体、可感、可触的内容和情境。如果脱离儿童丰富的生活,撇开具体的生活情境,而从道德知识和道德概念出发,将道德教育变成纯粹的知识学习,要想培养学生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不折不扣是通过水外的动作教儿童游泳。杜威采用形象性、幽默性的反诘,深刻说明了品德教育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对于儿童生活的价值,张华教授曾归结说:“生活意味着日新月异的生长、变化与发展;生活意味着活生生的体验与交往;生活意味着意义的创造与提升。”看重儿童生活的特性和价值,正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相关内容
  •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返璞归真到这个课题研究的题目,我认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于小组合作的内容设计是否形式新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思考的。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同样小组合作学习也应做到因地制宜,具体案例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教后的反思、改进、再实施如此的良性循环才能对我们的研究有实在

  •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1、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思想教

  • 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
    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

    1、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

  •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1、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一、教学分析我所任教的五(1)共有学生45人,女20人,男25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从以往的情况看,本班学生缺乏创

  • 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

    1、小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xx市教研室、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反思和总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 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1、小学合唱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2-6年级,其中3-6年级的学生参加合唱队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时间。部分2年级学生是新进来的所以在声音的训练上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解决。二、活动

  •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格式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格式

    1、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格式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常规,对音乐的兴趣很强。尤其是对活泼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更加喜爱。学生的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学生音乐感觉很好,音准也不错,也有少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

    1、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部分

  •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1、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本学期,市教育局、教委办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使学校安全工作再创佳绩,实现了师生意外伤害零发生的可喜成效。现就具体工作进行总:1、突出“两个核心”的作用。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