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由几则案例引起的思考——听张明红教授讲座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7-08-03 17:42:01

《由几则案例引起的思考——听张明红教授讲座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星期六,到苏州工业园区新馨幼儿园参加了“苏州市贯彻纲要精神,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收获很大,感想颇多,特别是下午华师大张明红教授所作的讲座“幼儿园整合课程及其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所举的一些真实案例,让人思索。
一、“要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常常会鼓励幼儿“要和别人说得不一样”,当某个孩子说的和别人的相同时,老师会如何反应呢?好多老师会失望地说:“这个某个体某某已经说过了,你坐下吧!”“别人说过了就不要说了。”想想自己不也常常会这么做吗?而且从来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可张教授却提醒我们:这样的应答缺少尊重孩子的观念,没有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因为有的孩子只能模仿,有的孩子可以再造和创造。有教育智慧的老师会同样用欣赏的语气说:“原来你的想法是和某某一样的。”而当别的孩子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有趣的想法时,老师会作强调,从而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和别人说的(想的)不一样”。
二、“我画的是夕阳”
在绘画活动中,老师经常会要求小朋友大胆想象,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张教授就举了这么一个案例:有一次张教授到某个幼儿园去听课,那天的活动是画各种各样的太阳。小朋友们画好了都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到谁的太阳画得很有创意时就大加赞赏,当看到比较“平常的太阳”时就以“和别人画的一样的,放一边吧”反馈给幼儿,有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很生气。……后来,张教授问那个孩子:“你画的是什么?”那个孩子告诉她:“我画的是夕阳!”而且还告诉她什么是夕阳:“我是早晨的太阳,爸爸妈妈是中午的太阳,爷爷奶奶就是夕阳。”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没有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体差异,以至错过了许多走进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的机会。
三、点名时间
点名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一件事,点名时,老师会把幼儿集中起来,然后报到一个孩子的名字,这个孩子就要站起来,并大声地说“到”。这样的点名方法我们很熟悉,也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然而,张教授却认为,这种点名方式是大学里的点名方式,在幼儿园完全可以采取另外一种富有个性化的方式:老师不一定要让所有的幼儿停止一切活动集中过来,可以这样来问:
师:“某某某,你在哪里呀?”
幼:“我在窗帘的旁边。”
师:“什么颜色的窗帘旁边?”
幼:“我在绿色的窗帘旁边。”
师:“某某某,你来了吗?”
幼:“我来啦!”
师:“伸出你的手臂挥两挥。”……
这样的点名,不仅能让幼儿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感到亲切,而且把许多的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可能我们面对那么多的孩子一个一个对话有点难度,但点名的方式的确是可以多样的,只要我们老师是一个聪明的有心人。
四、“汤团给谁吃?”
这是张教授讲的托班的一个案例:在托班“品尝汤团”活动中,老师煮好了汤团,盛出了一碗碗好吃的汤团,问幼儿:“这么好吃的汤团给谁吃呀?”(老师希望进行分享教育)可所有的幼儿都说:“给宝宝吃!”老师又说:“你们看旁边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该怎么办呀?”幼儿还是说:“给宝宝吃!”……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托班的孩子,情感非常直接和真实,在这么好吃的汤团面前他们哪里能想到(愿意)分享呢?相反,如果老师这么说:“你们快尝尝汤团好吃不好吃,如果好吃的话就给客人老师尝尝。”就比较合适和有效。是呀,许多时候我们要求幼儿要这样做、要那样做,可就是没有考虑到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没有理解他们的发展特点。
反思以上的案例,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常常会发生,只是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从来没有去思考这样做是否符合《纲要》精神;又有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会做得更好、更有创意,可我们就没认真地想过、思考过,于是就错过了许多能让自己做得更好的机会。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集体教学活动给孩子的是什么——《教育小语》读后感
    集体教学活动给孩子的是什么——《教育小语》读后感

    《教育小语》一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轻轻地诵读这些教育格言,细细品味这些教育格言,不难发现,它们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新颖独创,有的寓意精深,有的耐人寻味,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一本世界教育思想的宝典。 在第四编向我们阐述了学会如何学习和读书,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从,就不应该使他

    06-22
  • 多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空间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有感
    多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空间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有感

    我利用暑假的时间阅读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这本书。《和孩子一起跳舞》和其他枯燥的教育理论不同,作者以一种闲谈的方式,谈到了很多方面,提到了幼儿园工作中切切实实的问题和她的处理方式,从她的书里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50封信,每一封都非常的精彩,细细读来,回味无穷,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处理许多突发的事件的能力和适当的方式.我也将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地和孩子一起跳舞! 其中给我映像深刻的是行为管理篇里的第28封信多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空间,信中提到有这样一个叫爱文的孩子,这个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要求每

    06-22
  • 寻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点,深化有效教学——读《融音乐于
    寻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点,深化有效教学——读《融音乐于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充满着情感及幻想。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虽然旋律多变,但都由七个音符组成,数字1~7在音乐中是神奇的数字;音乐中的节奏、强弱等都存在着数学中量的差异。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 西尔威斯特说过: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针对音乐与数学领域的互补作了研究,从三个视角反映多个镜头: 一、化静为动,以动激趣。 镜

    06-22
  •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

    业务学习的读书时间,我翻开《儿童与健康》这本杂志,细细品味着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一、误区 1.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规则行为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般都是老师要求的,要求幼儿照着做,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觉得规则和他们没有关系,孩子们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教师一般为了班级常规,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处处防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可是这种高控也促成了孩子们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始终处于他律的阶段。 2.规则教育缺少持之以恒。 应该说规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活动和学习中潜移

    06-22
  •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双休日,应朋友邀约小聚,路经青少年活动中心,堵车厉害,原因不说也明白,是因为兴趣班的超前火爆。和朋友说:这些赶着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真的因为感兴趣?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流着眼泪来参加的?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好辛苦!没有快乐的童年好可悲! 记得刘晓东博士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必须立根于儿童的天性,从而有可能高于和超越儿童的自然状态的生活。是的,天性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教育要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天性。作为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有别于成年人。因此,我们要

    06-22
  •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这是一部印度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有幸在90课时培训中观看了这部电影,感觉非常不错。电影中充斥着许多幽默搞笑的镜头,但是在一片嬉笑怒骂中却充斥着我们的神经,怎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适合的。法兰、拉杜与兰乔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 看完整部电影,我们欣赏男主角兰乔的特立独行,不走常规模式,感叹他伟大的成就,

    06-22
  • 以人为本 实现价值——读《幼儿教育导读》有感
    以人为本 实现价值——读《幼儿教育导读》有感

    读《幼儿导读的教育大观园栏目中重庆市南川区示范幼儿园黄学林写的幼儿园管理要以人为本,我受益匪浅。黄老师说: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对待教师的人本是幼儿园人本观念最根本的内涵,教师是幼儿园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的责任心,教师能力的发挥,教师如同教育战线上的操作工,很难使教师建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他从四点阐述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必须信任教师,2、以人为本必须与教师沟通,3、以人为本必须为教师提供灵活的教学空间,4、以人为本必须给于教师支持与服务,从这四方面看,再结

    06-22
  • 观看《放牛般的春天》电影有感
    观看《放牛般的春天》电影有感

    周六中午,我园青年团员趁着休息时间,一起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般的春天》,我曾在《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中刘良华博士用了电影中的人物做论据,在这其中就说到过这部电影,他称里面的马修老师象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这更是激发我看这部电影,虽然电影中的人物说的都是英语,但是我光看着字屏,让我已经非常享受。一种柔和的、温婉的、诙谐的生活故事同样可以给我以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这就是影片给予我的最直接的启示。 马修老师可能是一位平凡不能再平凡的老师,就像电影中的情景中校长对马修说的一句话你没有成功的成为音乐家,你是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