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十:清平乐教学设计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4-05 09:30:05
文章: 分享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十:清平乐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十:清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当堂实记。

2.掌握无行路、若、因等字的含义,根据声韵理解含义。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诵文本,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 听诵、领诵、跟诵全词。

2. 走近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人(今江西永修)。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三宗之一。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参与撰修《神宗实录》,元祐八年(1093)以修史失实的名义被贬为涪州别驾,徽宗即位,他被召还,流寓荆州,又因《承天院塔记》一文获罪,卒于流放地。

3. 了解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的伤春之作。黄庭坚因元祐党祸被贬至广西宜州,当时黄庭坚已经六十岁了,他对时局和个人前途已经深深失望,便作下这首词来寄予落寞无望的心情。作此词后数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

三、再吟文本,理解词意,明确声韵。

1. 理解词意。

[1]春:意喻青春、美好的生命。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3]黄鹂:意喻生命、活力。黄鹂是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有黄鹂处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4] 啭:鸟婉转地鸣叫。

[5]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6]蔷薇:意喻夏天。

2.明确声韵。

[1] 韵:这首词上片的韵字是路住,押的是去声遇韵,韵母是u,声情通透圆润、坚决明确。下片的韵字是知鹂薇,是平声支韵和薇韵通押,多有细腻之意。

[2]入声字: 上片寂寞两个入声字,读来顿挫有力,有痛苦之感。若字短读,强调这是一种假设的情境。下片百啭的百字是入声字,短读,强调黄鹂鸟鸣叫了很多次。

[3]格律:

上片:第一句,归字拖长,有种希望春天缓缓归去之感;处字拖长,有种寻寻觅觅之感。 第二句,行路二字拖长,好像有很多路的感觉,但加上表示否定的无字,就表示一条路都没有。 第三句,若有读高,强调一种假设的情境;知字拖长,有询问很多人之感;春去读高,强调对春的恋恋不舍;处字拖长,有寻觅了很多地方的感觉。第四句,唤取读高,强调急迫的心情;来字拖长,有长久的呼唤之感;住字拖长,感觉要将春天长久留住。

下片: 第一句,无字拖长,有种到处都没有的感觉;踪迹读高,强调一种倒装,突出是踪迹无人可知,而非其他;知字拖长,极言很多人都不知道。 第二句,非字拖长,有种非黄鹂不可的感觉;鹂字拖长,感觉问了很多只黄鹂。第三句,百啭读高,强调黄鹂鸣叫的次数很多;人字拖长,是说好多人都解不了;能解读高,强调解不了的事实。第四句,风字拖长,有风吹得很长的意思;飞过高音表强调;薇字拖长,有蔷薇很多之意。

四、明确主题,立德树人

1.明确主题。

这首词是作者以人生苦短为主题的伤春之作。

这首词从头到尾都是在说作者苦苦地寻找如老朋友一般的春天。春意喻青春,青春是美好的、纯洁的,但青春又是极短暂的、易逝去的。作者在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年过花甲,青春早已不再,所以作者此处的伤春表现在寻春上,这种表现的背后便是人生苦短的主题。

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到处寻春不得的绝望之感。词中四大句,前三句都说春,反复追寻,层层深入,第四句黄鹂不管不顾而飞走。而且蔷薇盛开,夏天已至,春天是不会回来了。这种绝望感非常沉痛,令人心伤。这首词几乎是作者的绝命之词,他一生的奋斗,到此即将结束,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彻底的痛心,也是一股巨大的生命力量,这是作者最后的表白,他永远属于象征生命与美好的春天。

2.立德树人。

人生苦短是传统文人的一种人生观。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去不返。作者此时被贬外放,生命也已接近尾声,他的毕生理想济世安民几近成空。黄庭坚一定清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但却依旧不放弃对春天的呼唤,希望自己还能像当年那样为国、为民、为天下,这是文人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刚毅和执着。

2、二年级下口语交际一: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口语交际一:注意说话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得体,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2.在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人物,能够通过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情境演练,进行口语交际锻炼,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话时,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得体,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用恰当的语气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视频《我不是故意的》

静静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写作业,小文擦完黑板后返回座位,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作业本。

①我不是故意的!(读出骄傲自大,不讲道理的语气。说这句话时语速快,语调持续上扬,音调高,音量大)

②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读出带着歉意的语气。语气弱,音量较小,配合表情、动作。)

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得知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得当有礼貌,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这样交流也就更愉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将学生自然带入课堂,明确学习目标。)

二.感知语气,体验效果。

1.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一句好。

(一)出示标题,读一读。

注意说话的语气!(严肃)

注意说话的语气。(亲和)

请注意说话的语气哦。(亲切)

学生评价,交流不同语气效果。

(设计意图:将标题变成例子,体会不同语气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也初步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理念。)

(二)公交车上,今天人特别多,而且路上还堵车了。眼看就要迟到了,小雨要下车了,可有一位阿姨挡住了她,她说:

①阿姨,请您让一下。

②阿姨,请您让一下好吗?

2.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演一演。

(设计意图:将书本中的例子设置为虚拟人物小雨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延展,也让课堂的内容更连贯,有整体性。)

三.模拟场景,学会说话。

(一)请帮小雨解决下面的问题。

小雨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她。小雨下课后找到了老师,说

如果你是小雨,你会怎样说?试一试,注意说话的语气。

(二)实战演练,分组表演。

请从下面的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和同学表演,想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什么,可以用到怎样的语气。

①小雨课间去上卫生间,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她会跟同学说

②小雨放学回家,妈妈要给她报一个钢琴兴趣班,可她更想学画画。她会跟妈妈说

学生分组表演后全班交流。生评价。

师小结: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境,我们语言表达要言之有物,有理有节,注意语气,才能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

(设计意图:在第二环节感知语气,体验效果中,学生明白了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也是书本中的例子告知他们的内容,这是在书本中学语文的阶段。第三环节则是进一步深化,教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置情境表演。

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情境,并试着说说应对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将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应该是这节课的真正教学目的。)

四.总结

孩子们,你们看,单单语文中的语气表达就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究学习。李老师经常说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有多宽广,语文世界就有多么精彩。我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多加运用,一定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体会到生活别样的美丽!

3、三年级下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稿

《一次科学小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4.懂得欣赏他人文章,为他人的文章出谋划策,避免在今后在自己的文章中犯相同错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题目可供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家自主挑选的余地比较大,在认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印象深、感兴趣的实验来写。

2.题目对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均没有任何限制。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做写作的材料。

3.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是本次作文的重点。写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把小实验重新做一遍;或仔细观察,请别人把小实验再演示一次,边看边记,记下实验的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写的时候,要分步分节写,先做的先写,后做的后写。

4.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是本次作文的难点。要注意穿插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散地写。如当实验进行到十分紧要的关头,当时自己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反应都可以适当地写一点。

二、初改探秘

1.明确做法

2.学生初改他人习作

3.分析修改结果

(1)分析全班这次习作修改的基本情况。

(2)分析全班同学的分数及排名情况,我们先来看看排前几名的是哪几位同学?

(3)看了排名,你最想看谁的文章,我们来看看评得准不准确。

4.小结:一个人评价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来评分,存在误差。

5.修正误差:看了两篇文章评分的比较之后,同学们对你刚修改的文章有没有觉得评分不准确呢?现在把刚才修改的文章抽调回去,再把分数调整一下。

三、再改求准

1.明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改三篇别人的作文,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来评分,先自己评分修改,再小组合作修改,把分数打在相应的扣分栏处,最后将结果保存到二改文文件夹。

2.学生合作修改

3.分析修改结果

(1)对比前后两次精细测评结果:我们来看一看两次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了?

(2)美文欣赏:

A.展示得分最高的学生习作,由评改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评分,有什么标准?

B.你在评改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同学也写得不错,请向同学们推荐一下?

(3)出谋划策:还有的同学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请给这些同学提提建议。

(4)有问必答:现在打开自己的文章,看一看同学是怎样给你的习作修改评分的,如果发现修改或评分不合理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有什么收获?

4、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天老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回家了。再见!

李响:再见!

四、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9】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板书: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五、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10】

这学期,我们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周末带你们到书店看看课外书,并买一本《弟子规》。今晚同学们把老师的要求转述给爸爸妈妈,并叫爸爸或妈妈把听到的内容写在你的家庭作业本。

板书设计

转述【出示课件11】

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多向、互动、交际,强调的是交际过程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在为学生设置情境时,我抓住了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事去设置,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乐于表达,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本课中的练习设置过多,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后期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把每个教学环节按比例分配好。

5、五年级下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有人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会被深深感动,有人读《红楼梦》会潸然泪下,有人读武松打虎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些都是同学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后感。(板书:写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4.什么是读后感

我们读书看报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

通过谈话交流,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谈话中使学生初步接触了读和感。

二、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呈现读后感例文。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边读边思考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交流:阅读范文,从写作方面来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板书:介绍篇目,点明感受)

②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板书:概括内容,紧扣感受)

③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板书:围绕感受,详谈体会)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板书: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⑤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2)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

②围绕着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1.选择材料。(1)简介文章内容

(2)选择一两个片段

(3)写出自己的感想。

2.命题指导。

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4.集体评议,说说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5.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

六、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或明白道理、或深受启发。今后,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读书时,请同学们时常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人。

6、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二:课文词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二:课文词句赏析

词句赏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耽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叹气一词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气泡鼓出的声音。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同时,这句话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因何而喜呢,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来写的。

4.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但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说明八儿进出的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好久说明等待的时间之长,表现出熬腊八粥破费功夫。

5.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里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八儿的追问突出了他想吃粥的急切心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馋猫的形象。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6.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言描写富有趣味,一个那字表现了八儿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

7.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叹气嘟囔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那浓浓的香味,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8.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展现了衣服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几句话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这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的美妙的猜想,既写出了粥的特点,又写出了八儿好奇、急切的心理和嘴馋的特点。

10.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跌字用得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12.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照应之前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1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描绘了八儿吃的十分饱的可爱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好吃。

14.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饱胀了。

7、六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话题导入:有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推荐一本喜欢的书,这就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 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出来。这次习作,就要求写作品梗概,注意把书的大意介绍清楚。让我们自由选择教材第 36 页中提供的三种情境中的一种,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思路导航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这些书籍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总结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连贯表达。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作品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要素归纳法。弄清楚记叙六要素,综合起来,再整理好语序,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内容合并法。先把作品分成几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再把几个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 作品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3. 摘录句段法。有些作品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体现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4. 取主舍次法。对写几件事的作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自由习作

1.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 并进行修改。

2.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 二 课 时

评改习作

1. 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 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 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处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全面。

(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4)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展示。

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了一个小狐仙而被其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后来,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不料被

雄鹅带上了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 8 个月才返回家乡。他骑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听了许多故事传说,也饱尝了不少风险和苦难。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当他重返家乡时,他不仅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且勤劳的好孩子。

(1)自由朗读。

(2)小组交流。

①范文运用了哪种方法展开作品内容?

②梗概概述了尼尔斯经历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梗概的几个要点,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关于细节的名句:

1.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8、六年级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 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2.习作提纲的要求: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板书

内容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9、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九: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浣溪沙》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的第九首。这是一首词。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学习之前,可建议学生阅读《品中国文人》中有关苏轼的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韵字用蓝色标注)

2、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3、通过吟咏,理解这首词的声韵含义。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

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人简介

1.孩子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文豪苏轼的作品。学习之前,先来说说你眼中的苏轼。

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2.师总结:看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苏轼是一位德才兼备,胸襟旷达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浣溪沙》

二、读题目

1.请孩子们一起读一读题目《浣溪沙》。

2.对照注释,孩子们应该都知道题目就是词牌名了。它规定了字数、平仄、押韵等。

3.这首词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词不大一样的地方是,正文前面有一段话,这叫词的序言,主要是简单介绍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事件之类的。

三、读诵诗歌

1.现在,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这首词,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读白、发两个入声字的短促。

(3)拖长韵字。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请齐诵一遍。

四、理解文意

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2.指名反馈,师补充理解典故唱黄鸡。

3.带着对文意的理解再次读诵《浣溪沙》。

五、感悟音义。

1.介绍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据《东坡志林》记载,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苏轼生病了,便去找一位叫庞安常的医生看病,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朋友。苏轼病愈后,与庞安常相约同游清泉寺,寺院紧邻兰溪,溪水向西流去,于是苏轼即兴作出了这首词。

2.学习上阙:

师:请孩子们仔细听一听这首词上阙的吟咏录音,说一说你从这首词的吟咏声里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象?能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变化?你从哪些字词的吟咏声里感受到的?在关键的字词下做上记号。

学生倾听感受,举手发言并吟咏,其他学生补充。

预设:

(1)我从这首词的上阙前两句吟咏得很轻快,体会到作者心情是比较愉悦的。但是最后一句吟咏得比较慢,我听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了,看到暮雨萧萧,听到子规鸟啼鸣,心中也生出了一丝凄凉。我想试着吟咏出自己的感觉。

(2)我从兰芽读长,反复看到了兰花浸在溪水里刚刚发出来的新绿嫩芽。(3)从松间拖长二字仿佛看到了松林间长长的沙路.

(4)我从无泥二字拖长,仿佛看到沙路被春雨淋湿之后洁净如洗的样子。

(学生边说边吟咏,能表达即可,不求全责备。有的地方教师可以稍作引导)

3.请孩子们自己吟咏,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4.学习下阙:

师:上阙主要讲述的是清泉寺四周的景致,请孩子们听一听下阙的吟咏录音,说说你能听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来?你从哪些字词的吟咏声里体会到的?在关键的字词下做上记号。

学生倾听感受,举手发言并吟咏,其他学生补充。

预设:

(1)我从下阙第一句反问句的谁道再少这两个开口音为主的高音里听出了作者的情感这时候是非常豪迈的。

(2)我从能西二字的长音里听出了溪水一直往西边流淌,也听出了作者情绪很是愉悦。

(3)我从白发两个顿挫有力的入声字,再加上休将二字在前将否定的意思拖长,体会到作者非常坚定。

(4)我从黄鸡二字拖长,结合唱黄鸡的典故,体会到唱黄鸡原本指的是对生命流逝的悲叹。在这里却被苏轼用休将白发的否定加入声字连用变成了不用悲叹的意味了。

5、请孩子们自由吟咏,表达自己的理解。

六、吟咏全诗

1、请孩子们跟着录音吟咏全词或者自己吟咏,说说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可以从文字的字面意思上来说,也可以从吟咏的声韵含义来说。

2、学生自由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3、带着你的理解,再次吟咏这首词。

七、作业

1、吟咏背记《浣溪沙》

10、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一: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体会通过景物表现情感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景物表现情感。

【教学准备】

学习纸:古诗两首及现代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读文字猜心情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抓关键词鉴赏)

(3)(出示《人间词话》: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经.采薇》中的经典名句(出示《采薇》(节选))

二.诵读,体会音律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诵读、正音。

2. 对比读,体会语气词的妙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离开,杨柳依依。今我归来,雨雪霏霏。

3. 诵读,体会叠词妙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拓展诗经中叠词诗句:

齐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小结:无论语气词,还是叠词的使用,都使诗句读起来更有韵律美。

三.品读,感悟情感

板块一:初读诗歌,感知情景交融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教师范读。杨柳依依让你想到什么画面?作者写杨柳依依,只是为了景吗?他还想借此表达什么呢?这种不舍中就包含了一种柳文化。(板书:杨柳 不舍)

(2)出示含柳诗句:生诵读师点评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点评读:心情舒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点评读:不忍离别)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点评读:无尽忧愁)

(3)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虽然同样的景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词汇,就能表现不同的情感。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战争几载,终于归来指名读。此情此景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说。

(2)寒冬,雪花纷纷。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遥想出征时青春年少,归来却已头发斑白,一时百感交集,悲从中来齐诵

3.体会情感:(对比两幅画)

上句是杨柳茂盛时节,下句是大学纷飞的寒冬。让我们感觉有点矛盾,是想表达快乐还是悲伤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总结:除了描写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反衬。有时候更能反衬人物内心的悲伤。这种反衬同样是景语。(板书:雨雪悲伤)

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称为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4.配图,带着情感齐背。

板块二:拓展诗歌,体会情景交融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背景:

《台城》: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秋词》: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这首诗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1.指名诵读

2.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鉴赏

板块三:欣赏现代文,理解情景交融

1、春,悄悄的来了。当春天的第一滴雨落在我的身上,我唱起了春天的第一首歌。雨悄悄停了,春天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春风扬扬,无数杨柳用它那细嫩的小手抚摸着我,春姑娘帮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让万物复苏!

2、还记得那个凄冷的夜晚,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因为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初中,我的哭声伴随着雨的响声,烦燥地在您耳边没有尽头。可是,您并不生气,而是在一旁拍着我的背,安慰我直到深夜。

问:这两段话,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结:都写了雨,却因作者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有的是喜悦,有的却是悲伤。

四.写作运用

图片

1.情境创作:请你选择一个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情景一:考试结束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情景二: 今早,我独自出了门

2.交流汇报,相机点评。

总结:一切景物,只因赋予了人的情感,才显得更有味道,更加与众不同。

【自我反思】

《采薇》全诗很长,课文节选的部分恰恰是其流传千古的名句。孩子们在诵读中想到的画面,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也在文段补充里,进一步感受理解了情景交融的妙处,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不过,由于我对高年级学情不了解,所以设计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挖掘内涵,情感体验比较浅显,没有品读出诗歌的味道,于是重点修改并完善这一部分。希望孩子们在理解情景交融基础上,能够在创作中巧妙运用,准确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11、六下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大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掌握辩论的流程。

2.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掌握辩论技巧,学会辩论。

2.通过演练,体会辩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辩论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掌握辩论技巧,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舌战江东群儒,战场骂死王朗不可谓不精彩。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练就一番好口才。  

二、交际指导

1.分组展开辩论,合理分配辩论小组。

2.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的理由。

3.辩论要紧扣以下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4.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

5.可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但应把握提出质疑的时机,注意质疑时的语气。

6.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双方应互相尊重,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交际示例  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  

【辩题一】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我方认为,逆境、顺境都可以让人成长,但相比而言,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理由有二:

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

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1.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

2.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的阻碍与挫折,造成了心理扭曲和病变。马加爵家境贫寒,衣服都是同学捐赠的。虽为当地的高考状元,但他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了花费较小的云南大学,家境的贫寒,同学的嘲笑,表白被拒的挫折,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遭遇了重重逆境,但逆境最终有使他成长吗?没有!逆境反而使他的心理产生病变,最终沦为杀害舍友的魔鬼。  

【辩题二】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正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1.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

2.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说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与谁合作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所以说,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不同分工之间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需要融合。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辩题三】

正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正方观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专业限制,将话语权交付到更广大的群众手中,其优势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相。主要理由如下:

1.自媒体能够承载更多信息,人们能接触到的事件越来越多,想要隐藏某些事实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

2.越来越多人参与互动,增加了观点,受众的思维不会被一个声音领导,而是从各种观点中进行选择,有利于人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接近真相。

3.网民的数目不断上升,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大,来自各地区、各行业的自媒体使用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会让忽悠者越来越少。  

所以说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观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时代具有平民化、私人化的特点,信息的发出者良莠不齐,且为了追求利益去争夺信息的时效性,缺乏考证,再加上事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自媒体时代下,平台上发布的接近真相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绝大部分自媒体并不需要用户实名,这就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言,因而出现了言论不负责的现象。  

在自媒体简单快捷的传播中,人们想要传递一个信息非常轻松,因而往往缺少思考。人们只是因为新闻的趣味性就选择转发,无心对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思考,因而一个虚假新闻只要够有爆点,往往就能被迅速传播。《新闻记者》每年都会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据其报导,假新闻的来源大多是自媒体平台。  

因此,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四、针对训练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

(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观点。  

正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反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

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示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的经验。  

示例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综合性学习活动。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才肯听唐僧的话吗?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该用什么样的话来有力地回击反方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

(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12、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略)

13、五年级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汉字溯源,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智慧和汉字中的文化;通过自造甲骨文,在实践中体会先人造字中象形、会意的原理和意趣;通过合作书法,感受和欣赏汉字演变之妙和字形之美;

2、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甲骨文绘成的山水人家图,体会汉字书画同源的妙趣,激发对汉字的热爱和文化探究的热情;

3、学会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和相互评价欣赏。

二、重难点

从活动中学习相关汉字文化知识,学会用追根溯源、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的方法识汉字。

三、教学准备

1、课前任务:班级按学号分三大组,分别搜集三个主题相关的古文字:家、建筑、交通,组员们提前制作成彩色字卡;

2、磁铁若干;

3、书法作品纸8张;每人一份学案纸:(1)空白的造字方框 (2)书法练习田字格;

4、ppt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汉字溯源

(有趣的汉字部分第3、4课)

(一)以书画创设情境导入

1、师讲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此地此时旭日当空,青山盈翠,山下绿水环绕,碧波潺潺,岸边绿树成荫(边用彩色铅笔在黑板用甲骨文字作画,画上日、山、木、川的古文字)

师: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说:看到了山水花草树木和河流,这些都是古文字。

2、师:这是汉字古老的样貌,我仿写的是甲骨文。中华汉字,书画同源。今天,我们不仅要一起讲述一个故事,我还要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书画最美汉字。

(二)活动一:探究汉字起源文化之美

1、活动导入:

师:谁知道汉字起源的故事?

生答:仓颉造字的故事。

师:汉字是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在人们生活的细致观察中、在劳动的体验中诞生,绝不是仅由一人创造的。仓颉其实可能是一个史官,他负责到民间收集人民在生活中造出的用于交流记事的文字,并加以整理、修改、推广,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刻在甲骨上的最早的古汉字。商周时期,甲骨文多用于祭祀和宫廷礼制,古汉字已进入成熟阶段,毛笔和竹简已经诞生,作为日常通信记事的工具,竹简也会记录经典文学和文字。

(1)给出册、典的古汉字及其演变过程,师简单解说其中的文化信息。(2)师:《三字经》里说:为学者,必有初(齐读),汉字中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学习汉字,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追根溯源,从源头和演变中探知文化乐趣。

2、 介绍课前探究的任务:班级按学号分三大组,分别搜集三个主题相关的古文字:家、建筑、 交通,做成字卡。

【活动方式】

(1)上课时打乱学号,坐8个小组,组内交流后,每个主题请几位学生上来并排轮流介绍;

(2)师点评补充完相关内容后,相机在板画中补充绘画甲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家主题相关的古文字和演变字形:家、父、母(女)、子等

(1)师生交流造字的智慧(联系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必备条件、父母的分工等)

(2)出示关于家的诗文,诵读、指导朗读

(3)师续说故事:先民生活的社会慢慢发展起来,人们告别了田猎、游牧的时代,在山清水秀之处安居乐业,建立了家园,有一户人家要在此定居啦,你们认为家应落户于哪一处呢?(请生结合生活常识提出构图建议,师画)

4、学生展示建筑主题相关的古文字和演变字形:宫、门、窗(向)

(1)师生交流:

最早的宫与室不分家,非指奢侈的宫殿,而是普通人居住的房屋(出示现代居家平面图,对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门为门,小门为户,门当户对;开门大吉,生:门字框的汉字补充;

窗户在以前用向来表示,坐北朝南,冬暖夏凉与房屋的朝向关系很大,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很有智慧。

(2)师续说故事:社会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对家里的房间布局、采光、防盗安全等都更加上心了,我们把家里的门窗装上吧。(师画门和窗户)

5、学生展示交通主题相关的古文字形及其演变字形:车、舟、马等

(1)师相机补充相关有趣的知识:

观察文字中的象形图案,古车实物图与古文字对照;

简单补充驷马驾车的驷马难追的来源;

出示辇的古文字:马拉车为车,多用于战争或富裕人家;人拉车为辇,是日常代步工具。

(2)补充成语:舟车劳顿;补充车、舟相关诗句,诵读

(3)师续说故事:生活条件渐渐变好了,小村庄里渐渐有了方便出行的小车、小舟(师画)

(4)通过师生互动问答补充汉字文化信息,将知识纵深、拓展到最大化,学有所得。

(三)活动二:体验先人造字智慧之美

1、活动导入:

师续说故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着,但小儿子有一天说:爹、娘!我不想吃青菜吃猪肉了,我想吃鱼!门前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鱼虾肥的很,这下父亲犯了难,是该尝试去给家人打几条鱼回来了,可应该怎么向在外串门的妻儿留个小纸条,把渔这个行动表达明白呢?请你们帮帮他!(出示渔夫打渔图)

2、本课小结:同学们,第一课快到点了,大家先私下想一想这个问题。咱们这节课一起了解了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下节课,我将邀请大家一起回到先民时代,在实践中继续探究汉字之美。下课!

第二课时

汉字之美

(我爱你,汉字部分第1、5、6课)

(一)回顾活动二:体验先人造字智慧之美

1、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你是这个美丽村庄的村民,同时也是仓颉。我们不仅要帮故事中的父亲造出渔字,还要做好对文字进行统一整理的工作,具体怎么做呢?请听要求!

2、出示:鱼的多种古文字,引出水、舟、网、手的古文字供参考。

【活动方式】

(1)限时10分钟,小组讨论,用学案纸写写画画,试造渔字;

(2)一个小组必须统一一个版本,推选一位代表上台陈述设计思路。

3、学生交流展示。

4、师出示渔的古文字,有与学生相契合的字形,引发惊喜与思考

5、师将渔的甲骨文画在板画相应位置;出示渔字的演变字形,欣赏

6、师总结:孩子们,你们和智慧勤劳的先民想到一块去了!如今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文字的象形、会意之意趣,现代识字也可以用以上方法:溯源、拆字会意。

(二)活动三:感受汉字演变书法之美

1、活动导入:

师: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字形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汉字书法是世界艺术领域里最独特的门类。

2、出示汉字的演变按时间线欣赏相应的书法作品,师简单介绍字形演变的历史文化原因,师生互动问答。

【活动方式】

(1)小组合作:每组一张作品纸,各组拿到不同的字:山、水、人、家、书、情、画、意;

(2)小组每个成员用学案纸练习该字的不同字体,写完后互评,各种字体推选一个写得最好的同学,在相应田字格内书写,并签名;必须每人都参与;

(3)每组代表上台展示书法作品,代表要一一报出组员的全名,组员起立亮相。

3、生在15分钟内完成活动,师将8张书法作品有序张贴在板画的一侧。学生书法作品山水人家,书情画意与老师手绘的甲骨文板画相映成趣。

(三)总结诵读

1、师:今天,我们共同徜徉在汉字世界里,由看似熟悉的现代汉字追根溯源,走近陌生而亲切的华夏先民安居乐业的时代,用他们创造的最美汉字,书情画意(齐读书法作品),绘成了一幅 山水人家图(齐读)。中华汉字,音美如歌,形美如画,意美如诗,传承千年,是我们中国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在课尾,让我们一起把《赞汉字》一文,美美地诵读一遍。

2、出示赞汉字节选,配乐齐读。

(四)课后探趣

1、用甲骨文或金文把成语、诗句的内容画出来,并用你喜欢的字体在一侧题字。后期在班级作业交流群内展览、互评互赏。

2、阅读推荐书目:《汉字王国(少儿版)》、《汉字的文化解读》,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探究汉字的文化意趣。

14、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反思优缺点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15、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教学反思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

16、四年级下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解读】

《故事新编》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主题。本次习作是写《故事新编》,重点是了解如何创编故事,如何设想故事的结局和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指导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材料组织讨论、交流,互相提建议后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真善美的特点。

2.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具体的情节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具体的情节写清楚。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真善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结局。

预设:乌龟和兔子都赢了。

乌龟和兔子都没赢。

兔子赢了。

乌龟又赢了。

2.比情节。

要让它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预设:河流挡道 撞上树桩 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跑反方向 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路过一片萝卜地,看到了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预设: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道变化)

借助滑板 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表现人物的真善美。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5.说写法

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片段,学生总结把情节写得生动的方法。

预设: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你的文章里可以怎么运用呢?以乌龟借助滑板为例。

学生交流。

预设:乌龟搬出自己的滑板,一只脚踩在滑板上,一只脚往后一蹬,立马飞速向前。一眨眼的功夫,乌龟就追上了兔子,笑着对他说:哈哈,看看我的高科技武器!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重点表现,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17、四年级下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科普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感受书中内容的有趣,表达的科学、准确、严谨。

能力目标: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重难点)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探索科学世界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米伊琳的《十万个为什么》、课件、生活中的实物、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借助实物,观察生活现象,引发思考

1、同学们,生活中有不少奇特的现象:你们看,这是老师昨晚做的面包,把它掰开,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小孔是从哪里来的?老师的毛巾上沾了一些墨汁,有什么办法能去除掉?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而不用别的液体呢?(出示实物)

2、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特的现象,你们能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吗?快来试一试吧。

3、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蕴藏着奇妙的科学道理。苏联科普作家米伊琳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写了许多生活中的科学,今天我们就来共读这本书。

二、指导阅读过程、阅读方法

1、指导读封面

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请你仔细看封面,你都读到了哪些信息?

(作者、译者,主要内容提要、出版社等)

2、指导读序言、作者。

请你仔细读一读序言和作者简介部分,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阅读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师生合作小结序言的作用:了解题材、主要内容、作者等基本信息。

3、指导读目录

请你浏览一下这本书的目录,和我们以前读过的书籍的目录有什么不同?(出示:整本书导读、每一站名称、每一站下有单独的目录)

阅读操作训练:根据每一站的题目寻找具体内容在哪些页?

(出示每一站名称及插图)

①请你从目录中找一下老师刚才遇到的问题(1)面包里的小孔从哪里来的?讲明这个科学道理的文章在目录第()站( )篇,具体内容应该在()页。

②请你从目录中找到老师刚才遇到的问题(2)毛巾上沾了墨汁怎么能去除?讲明这个科学道理的文章在目录第()站()篇,具体内容应该在()页。

③ 现在请你从以上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翻到正文,快速默读一下,用画出阐述这个问题的科学道理的句子。

4、阅读方法指导:遇到读不懂的科学术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

导学:在读到作者阐述科学道理的句子时,我们会遇到一些科学术语或阐述科学道理的语句,这些语句很难理解,怎么办呢?

(出示阅读方法指导课件:)

阅读方法指导课件

回顾一下,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来理解科学术语?

小结并板书:理解科学术语的一般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阅工具书、查阅相关书籍、网络查阅、请教他人、记录问题课堂交流。

三、感受趣味,激发阅读兴趣

1、谈话导学:(展示实物马铃薯)马铃薯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豆,是世界人民都爱吃的一种食物。喜欢吃烤马铃薯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喜欢吃蒸煮马铃薯的同学请站起来。为什么煮的确没有一层硬皮?让我们来开启快乐的阅读之旅,从书找找一找答案吧。(读后同桌2人交流)

师小结:像这样有趣的问题还有许多。请你仔细读一读教材33页这段节选,看看作者米伊琳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问题?

补充介绍《十万个为什么屋内环游记》:课本的这一段内容,就是这本书的开篇导读屋内环游记中的一段,针对屋内的自来水龙头、烟囱、炉子、煤油燃烧等生活现象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也来在屋内环游一翻,看看能产生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屋内器物用品设施等图片及第一篇文本,生自主阅读)

师小结:屋内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原来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学问呢?这本书中还有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看起来很平常的东西和常见的现象,都引起了作者的关注。作者在开篇语中引用了这样一句诗:

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卢吉卜琳(英国小说家、诗人)

3、师小结:疑问师思考的助力器,兴趣师最好的老师。

四、课堂阅读练习

模仿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出示学习表单并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并选择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2、导读结束语:我们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看看在《十万个为什》这本书中能不能找到答案。让我们跟着米伊琳的脚步,一起探索身边的科学吧!

五、课外阅读安排

课外继续阅读苏联作家米伊琳的《十万个为什么》,在书中圈画自己以前不知道的问题及其中的科学道理,对感兴趣的篇段制作阅读记录卡(阅读记录卡每周不少于3份)

18、四年级下口语交际:转述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口语交际:转述教学反思优缺点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鉴于此,在这节课中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乐说。在表演中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体现了生生、师生互动,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先利用游戏说悄悄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转述出错了,所以教师揭题,讲解什么是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话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接着练习转述。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转述。

一、体现情境性

练习转述环节,利用课件出示文本内容,让小组成员之间练习,然后老师扮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表演练习转述。创设情景让孩子表演,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二、体现互动性

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模拟生活场景,学习使用语言。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的表扬也成为学生练习转述的材料。

三、体验形式的多样性

在导入新课环节,传话游戏能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从活动中认识到了只有正确转述才能取得游戏的成功。从游戏中孩子们总结出了学会转述的要求。在交际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沟通。

四、体现评价的重要性

需要指出的是,口语交际课具有时效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及课堂表现给以准确、及时的评价,并且注重引导孩子互相评价。

19、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这两句尽管写得很平淡,却把一对白发翁媪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的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一个卧字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

20、六年级下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几篇文章,感受文章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无限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浓厚的感情。

2、回顾自己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学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学习者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40名,22个女生,18个男生,这个班相对来说比较活跃,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组织安排活动方面,有部分学生很有想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综合性学习,采用多种形式来感受过去的六年、表达感情、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与学校的道理。

制定活动计划

一、导入新课

渐渐地,渐渐地,告别母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到校园的每个地主去走一遭,都会引起你无限的思绪。在我们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向师友、母校告别。

二、阅读活动建议的内容,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浏览阅读材料的文章,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四、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商量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写难忘的事、师生的赠言、给学校的建议和倡议书、写给老师、同学的信都可整合到制作班级纪念册这一活动中。

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活动内容大致为:

1、制作班级纪念册(时间最多为一周半)

2、模拟小学毕业典礼(班级纪念册完成后)

3、毕业联欢会(考试结束,离校前)

活动一、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以活动的形式练习习作及一些常见的应用文。

教学过程:

1、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为了整合,内容定为:回忆往事(主要是写难忘的老师与同学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心里话(主要以信的形式写给老师、写给同学自己的心里话)校园明天更美好(主要写建议书、倡议书)美好祝愿(主要写赠言)、联系录(各自联系方式)以上内容可由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做补充或删减形式以书刊形式。

2、明确分工。由同学们投票决定编辑两到三名,负责审稿、选稿。美编两到三名负责设计封面及页面图案、分组按项目完成抄写任务。

3、阅读材料完成回忆往事部分

(1)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作文上的`红双圈》、《忘不了的笑声》。阅读以上文章可参照教材244页阅读材料解读给学生具体提出一些阅读要求。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重点以《难忘的启蒙》为范本,让学生在这篇文章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背诵下来,指导学生换个词语还进行运用,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好的开头和结尾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2)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到自己曾经呆过的教室,找寻记忆,回想难忘的找好朋友交流一下。然后在课堂上写一篇习作。(写以写老师、同学、或之间发生的事等)然后由编辑统一审稿,选出可用的成册,教师帮助完成。

4、完成心里话部分?阅读第二板块第一课《给老师的一封信》,理解内容,回忆写信。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序开展综合性专题学习。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组织、策划、协调、实施的能力。

4.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搜集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获奖证书、奖牌、照片等成长资料,加工处理,提炼精华,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活动内容

1.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记录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激发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

2.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搜集相关的作品、照片、寄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六年小学生活的精彩瞬间,唤起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3.展示活动成果,以联欢会的形式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依依惜别之情。

活动形式

1.搜集资料。

2.召开分享难忘回忆交流会。

3.开展活动,制作成长纪念册、写赠言、写策划书等。

4.举办毕业联欢会,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母校、老师、同学告别。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

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

(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21、六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次习作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有话可说。教学时,我通过交流谈话导入,让学生进入一个适宜敞开心扉,表达心愿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心愿。在此基础上书写心愿,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材料。

接着,我采用教材图示呈现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思路。并且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22、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写出作品梗概。

2.能用简练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把握书的要点,进行提炼概括。

2.能用简练的叙述性语言写出梗概。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使得自然过渡,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准备:

课前全班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简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习作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习作

1.亲爱的同学们,遇到下面的情境,我们该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语文课前三分钟老师要求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

(3)年级阅读沙龙活动中,老师要你代表班级介绍一下最近班级漂流的图书。

(4)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内容。

(5)学校举行的图书跳蚤市场,你需要为自己准备推销的书写一份简介。

2.议一议,应该怎样介绍或推荐一本书呢?

(二)揭示习作主题

小结:遇到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即写作品梗概。(板书)

【设计意图: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如向别人推荐、介绍、展示图书时,都要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写作品梗概,顺势揭示本次习作的主题。】

板块二 讨论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一)明确梗概特点

1.什么是梗概?

作品梗概又称内容大要内容摘要内容简介等,即简明扼要介绍作品的内容。写作品梗概就是就是概括作品主要内容,当你读过本书后,能用简练的语言把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将厚厚的书读薄,薄成一段话。除了书可以写梗概,文章、影视作品也可以写梗概。

2.梗概的特点

(1)对照《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的作品梗概,思考,梗概有哪些特点?

(语言简洁,篇幅比较短小。没有细节描写,但是情节非常完整。写作的顺序跟作品一致,一般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内容。)

3.梗概与缩写、读后感的区别

(1)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是在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保留其主要情节,把长文章缩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缩写要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原文体裁,缩写后的文章要有故事有情节,不随意添加自己的看法、感想和体会。

梗概就是把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记述下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了解其精彩内容。梗概一般只是对内容的概括,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可以有自己的评价或体会。

(2)读后感重在感,体现的更多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而梗概在把故事的完整情节介绍出来的基础上,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但这些感受是精炼、简明的,一般两三句话即可。

(二)明确习作要求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初次学习梗概,借助几本书的梗概展示,使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知,明白什么是梗概,梗概有什么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明白梗概与缩写、梗概与读后感的区别,便于学生找准写作方向,把握写作整体思路。】

板块三 提供支架,指导习作方法

(一)提供参考支架,讨论习作方法

1.写作品梗概一般可按照三字诀来完成读,筛,连。

(1)读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①认真阅读作品,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一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脉络。

②怎样把握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脉络呢?

可以用抓关键事件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和脉络。请你试一试这种方法,理清《鲁滨逊漂流记》作品的脉络。

(鲁滨逊立下邀游四海的雄心开始冒险遭遇强盗海上逃亡庄园主生活再次冒险流落荒岛建立营地经营农业和畜牧业造木船、开挖运河领地遭入侵救了星期五岛上有了新居民营救英国商船船长和大副离开海岛,回到家乡。)

(2)筛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①筛就是去除作品中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保留重要情节。就像一棵大树去其枝叶,只留下主干部分。

讨论:以《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章荒岛生活为例,说一说,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枝叶。

(同各种困难作斗争是主干,具体怎样摆脱强盗、海上逃亡,如何制作家具、设置城堡、种植农作物、救星期五、写日记等等是枝叶。)

②写梗概的时候还应该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对筛选出来的文段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概括浓缩。

什么是叙述性语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

A.1651年9月1日,鲁滨逊开始了冒险生涯。

B.1651年9月1日,鲁滨逊乘上了一艘前往伦敦的轮船,脑海里回放着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恳求,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冒险生涯。

对比小结,A句是叙述性语言,B句是描述性语言。

请用叙述性语言概括一下《鲁宾逊漂流记》荒岛生存部分的内容

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孙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

3.连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写作时还要反复揣摩,锤炼语言,根据不同题材的作品选择不同的方式过渡,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还可用自己的话适当补充内容,使语意清楚连贯。

请你运用读、筛、连的方法,试着概括一下《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

(1651年,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由于遭遇沉船,鲁滨逊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直到二十八年之后,鲁滨逊才搭乘一艘商船,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

【设计意图:以习作前学生阅读的《鲁宾逊漂流记》为例,引导学生借助读筛连三字诀,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括各部分大意,梳理连贯语句。通过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支架,让学生有章法可循,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讨论多元写法,丰富习作形式

讨论出示曹文轩部分作品的梗概提炼方法

1.出示《草房子》《根鸟》的梗概,读一读,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

《草房子》: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根鸟》: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一次次经历惊险而又刺激,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2.讨论、小结:写梗概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基调或情节发展或内在逻辑,以排比的手法、精炼的描述性语句进行概括提炼。

板块四 自主习作,书写作品梗概

(一)自主习作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按照三字诀写梗概。写完后,认真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和字词,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

1.写完之后同桌交换作品,认真读一读,按照如下星级评分表给同桌的作品进行评分,也在文中和文末批注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或写法。

2.请你真诚地给同桌提一提修改意见。

3.借鉴、整合同桌提出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三字诀完成故事梗概后,同桌之间对照星级评分表相互评改,既是对写梗概方法的回顾整理与验证,学生也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互助合作与习作的能力。】

板块五 成果展示,共享作品梗概

(一)班级举行好书推介沙龙,每个同学作一次好书推介分享,特别优秀的

誊抄或打印出来,张贴展示在班级好书推介园地。

(二)我们除了可以给读过的书写梗概,还可以为影视作品写梗概,同学们

课下尝试运用三字诀为你看过的影视作品写一写梗概。

【设计意图:通过习作成果展示,学生有了公开言说的平台,获得开放性学习的机会,体验了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习作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课堂,还应通过课外习作活动延续学生的习作行为,实现习作的交际功能,落实大语文观。】

23、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围绕让真情自然流露,引导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习作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习作后,和同学分享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并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经历,唤醒情感

1.回顾小学生活,唤醒情感体验。

2.围绕情感体验,绘制思维导图。

二、明确要求,选择事例

1.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要点。

(1)写什么: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印象最深的感受。

(2)怎么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2.借助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内容。

3.教师总结,点明选材的重要性。

三、课文典例,回顾写法

1.回顾表达情感的方法: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出示课文片段,感悟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例文赏析,运用写法

1.出示例文,播放录音。

2.师生赏析例文。

重点分析:小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

五、总结写法,完成习作

同学们在习作中可以情将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完成后,请对照习作评价单自我评价,或请他人为你评价。

24、六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在人生的道路上,前方必定会有石碎阻挡你前进的方向,但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便会在你的道路上描绘出最精彩的人生!

被着称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便是如此。即使是在59岁高龄了,但他仍然不放弃自己的职业作家。在高龄时期创造出惊世传奇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提到梦想,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年轻的少年双手抱脑,坐在椅子上,肩膀一抽一抽地,眉毛因愤怒而皱了起来,脸上涨地通红通红的。而在他旁边,有两位中年人正交谈些什么,其中一位中年人直接站了起来,食指指着那位年轻的少年,正在咒骂着什么,因他的激动,头上银白的发丝也跟着一颤一颤的,而那位少年也因他的咒骂将头低地更低了。渐渐地,我似乎听清楚了他们的对话。

鲁滨逊,我不允许你出去航海,我只希望你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中,安安分分,不要再让我和你母亲着急了!说话的是刚刚那个愤怒的中年人,他看似是少年的父亲,而另一位应该便是他的母亲了。另一位中年人坐下来,用手轻轻拍着少年的背,也在安慰着。不!父亲,母亲,我的梦想便是航海,即便有危险,我也要去,因为这是我的梦想,我的信念!少年突然站起来,暴吼一声,随后便消失在屋子里。

画面又一转,一个身穿羊皮衣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眼前,他坐在一块礁石上,远远地望着澎湃的海浪,嘀咕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我不放弃,我从未后悔。仔细一瞧,这不是刚刚出现的那位少年么。时间在他脸上留下了刻印: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雪白的胡须随着风一飘一飘的。时间在他脸上留下了刻印,却没有在他心上留下。他的心仍旧和年轻时一般,有着远大的梦想,他从未放弃过这个梦想,从未后悔过这个决定。

画面继续转动,再一瞧,海上行驶着一搜大船,里面坐着一个老年人,嘴角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哦,是鲁滨逊!他在无人岛上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了,他航海的梦想终于成功了!人老,心未老,即使,鲁滨逊已经是高老年龄了,但是,他航海的梦想还在继续,梦想,永远不会结束!

在人生的道路上,前方必定会有石碎阻挡你前进的方向,但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便会在你的道路上描绘出最精彩的人生!

25、六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通过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了解作品背景、做阅读规划、边读边批注、摘抄句段、遇见主人公、发现作品主题。

2.激发学生阅读游历、冒险类世界经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心灵成长的乐趣。

教学过程:

阅读前:选择书籍 做好规划

一、选书籍

⒈ 看书名

这个单元,我们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接触了三本冒险、游历类的名著。其中,《鲁滨逊漂流记》被称为冒险小说的鼻祖,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流传甚广。这本书,市场上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大家看,这是主人公的名字被翻译成鲁滨逊的版本:(课件出示第一组版本)

主人公的名字被翻译成鲁滨孙的版本:(课件出示第二组版本)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飘流记》

外国人名翻译成中文,译者不同,用字可能稍有差异,书名中的漂流和飘流也表达同样的意思,这并不影响我们阅读,我们只需要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图书即可。

⒉ 看书评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这样评价它:(课件出示)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法国]卢梭

意大利重要的小说家卡尔维诺这样评价它:(课件出示)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行重读的小说。

--[意大利]卡尔维诺

同学们,关注名人书评,是我们了解名著的一个窗口。卡尔维诺的评价,让我们了解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文学价值。而卢梭的评价,却吸引着我们想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来读。

【设计意图:笛福的这本冒险小说,书名中是鲁滨逊?还是鲁滨孙?是漂?还是飘?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第一个困惑。直面问题,说清缘由,揭开谜底,入课第一锤就轻轻敲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要成为一名阅读者,怎样选择书籍,也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看书评是非常便捷的选书途径。】

二、做规划

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阅读规划,便于持续阅读。我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5月北京第1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后面均参考此书),这本书大约18万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订阅读计划。

⒉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规划表。发放规划表,课后阅读时使用。

阅读时:了解背景 及时批注 摘抄句段

阅读进行时一:了解作品背景

⒈ 作为外国名著,我们刚开始读起来会感觉比较难,因为它们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过,如果从了解作品背景入手,就会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⒉ 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微课:

《鲁滨逊漂流记》作品背景 微课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该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是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冲突,结果被船长流放到大西洋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四年后,一条路过的英国轮船发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英国。

这件事披露后,给年近六旬的笛福带来了灵感,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18世纪的西方,热衷于去海外冒险,航海成为一种时尚。1719年,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一经发表,即在英国文坛引起轰动。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凭借着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300多年来,这部小说已经出了几百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享誉世界。

⒊ 小结:我们从微课中得知,亚历山大的经历,正是鲁滨逊漂流的原型。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阅读之前,关注小说的前言或者序导读,可以为我们顺利阅读名著提供有效的帮助。

阅读进行时二:及时批注

⒈ 这次快乐读书吧的小伙伴,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些阅读名著的好方法,大家默读语文书第40页下面的阅读提示。

⒉ 读后交流,梳理出四个提示要点:做批注,摘抄喜欢的段落,画人物图谱,梳理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的想法。

⒊ 同学们,阅读一部小说的时候,小说中的某一处用词、修辞手法、主人公的行为等等,可能会让你产生感想或疑问。这时候,我们一边默读,同时提笔,在空白处及时批注,这是批注中的批语法。接下来,我们实践一下,用这种方法读《鲁滨逊漂流记》第87页由于缺乏工具至第94页可惜认识到这点已太晚。开始吧!

⒋ 学生先进行7分钟默读批注。

⒌ 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读《鲁滨逊漂流记》这类世界名著,写批语时,可以设身处地与主人公对话,可以评点人物、剖析写法,还可以质疑问难等等。

边读边批注,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专注阅读,一旦专注,阅读的速度也会得到相应提升,真是一举双得!

阅读进行时三:摘抄句段

⒈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触动我们的句子、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句子,我们不妨摘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当练字呢!

⒉ 我们欣赏一下这位同学的阅读摘录卡。

⒊ 发放摘记卡,给学生课后阅读时使用。

⒋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喜好,把你的阅读摘记卡设计得更加适用、美观!只要持之以恒,小小的卡片,会带来大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阅读量的积累,未必就是阅读力。阅读力怎么养成?有赖于针对性的阅读策略指导。了解作品背景,及时批注,这些阅读辅助行为,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注意力,亲密接触作品,与作品频繁互动。边读边摘记,犹如蜜蜂采蜜,学生边阅读边采集信息,实现量的积累。学生阅读中读与写相结合,有助于阅读力的培养。】

阅读后:遇见主人公 发现主题

一、遇见主人公

⒈《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精彩的冒险小说,我们从课文的梗概中已经了解了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主人公鲁滨逊,更因为他超强的生存能力,令我们折服。我们再次花3分钟浏览刚才阅读的片段,梳理一下,鲁滨逊在绝境中为了求生,做了哪些努力?

⒉ 小组讨论:从鲁滨逊的求生行为,可以推断出他具有怎样的个性?并从片段中找出具体的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⒊ 给书中的主人公做人物形象分析。

出示两份人物形象分析阅读单。

课后阅读的时候,或者阅读完小说之后,大家选择其中一种阅读单做一个人物形象分析。阅读单1既适用于书中的主人公,也适用于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阅读单1:

二、发现主题

⒈ 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以及书中精彩的片段,你的脑海中对这本书一定有一些自己的初步印象和判断,如果让你用一些词概括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呢?

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自由表达。

课件出示:这本书的主题是

预设:冒险 探险 成长 生存 改变 征服 勇气

⒉ 如果你是作者笛福,你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给读者什么样的内容?是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对世界的观察?还是给予我们成长的某些建议?我们可以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试着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还可以运用下面的阅读单,发现书中的主题。

我从这些内容发现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阅读番外篇:持续阅读 不期而遇

⒈ 课件出示: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行重读的小说。

--[意大利]卡尔维诺

⒉ 总结:正如卡尔维诺所言,儿童文学名著花园里,像《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精彩的小说还有很多。比如《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等。

课件出示其他三本游历、冒险小说图片。

阅读前我们选择经典,做好阅读规划;阅读时,了解作品背景,边读边动笔;阅读后,静静地与书中的主人公进行一番对话,想一想自己在这本书中的收获。漫步名著花园,你一定会与你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获得心灵的成长。

26、六年级下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学反思优缺点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后,经反思获得的启示主要有:  

1、探究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出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5条基本要求:①有共同的交谈话题;②兴致高、表达快、感染人;③体态自然大方,用姿势辅助说话;④倾听耐心、专注,应答及时、切题;⑤相互促进话题的继续。这较好地把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即兴讲话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整合为一体。这既是本课特定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本课教学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2、发挥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在新课开始后经充分探讨,清楚地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即兴发言前又安排了分小组讨论演讲的话题、内容、方法等,所以在举行班级小小即兴演讲会的口语交际时,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较好地处理了训和练的关系。本课教学做到了先训后练,训练结合,训中有练,练中有训,以练为主。在学生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后,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每两人自选一个话题进行自主独立构思并练说,然后先在小组交流、评议、修改,最后每组推荐一个即兴演讲得最好的学生到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在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并对修改好的部分进行再次展示、评议、演说。这样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口语交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27、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意见。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了谁?(我的同桌,我的邻居小伙伴,舞蹈班的同学)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四五年,两三年,几个月)

2.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一起玩的,有共同爱好的,有困难出手相助的,彼此信任的,能讲心里话的,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

3.在讲起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是什么浇开了友谊之花呢?也许是共同的喜好,也许是知心的交流,也许是彼此的欣赏,也许是困难时的温暖相助那么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楚。当前面有同学表达了和自己相同的观点时可以表示赞同后,再说其他观点。

(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视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怎样。

预设:

(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示他对同学的赞同,同伴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交流。

(2)有同学在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时提醒,询问他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友善提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

(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容,体现合作交流。

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记录简要,关键词记录,姓名代号)

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根据要求,师生评价。

要求:

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

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共同的喜好收获了友谊,是诚信和热心稳固了友谊,是分享和交流促进了友谊,是信任和互助加深了友谊。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表观点,根据讨论主题提出意见,并能认真倾听,把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做复述或记录,还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那么在以后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要做到什么呢?(彼此信任、乐于分享、互相帮助)

板书设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28、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掌握辩论的流程。

2.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掌握辩论技巧,学会辩论。

2.通过演练,体会辩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辩论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掌握辩论技巧,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舌战江东群儒,战场骂死王朗不可谓不精彩。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练就一番好口才。  

二、交际指导

1.分组展开辩论,合理分配辩论小组。

2.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的理由。

3.辩论要紧扣以下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4.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

5.可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但应把握提出质疑的时机,注意质疑时的语气。

6.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双方应互相尊重,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交际示例  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  

【辩题一】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我方认为,逆境、顺境都可以让人成长,但相比而言,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理由有二:

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

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1.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

2.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的阻碍与挫折,造成了心理扭曲和病变。马加爵家境贫寒,衣服都是同学捐赠的。虽为当地的高考状元,但他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了花费较小的云南大学,家境的贫寒,同学的嘲笑,表白被拒的挫折,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遭遇了重重逆境,但逆境最终有使他成长吗?没有!逆境反而使他的心理产生病变,最终沦为杀害舍友的魔鬼。  

【辩题二】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正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1.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

2.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说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与谁合作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所以说,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不同分工之间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需要融合。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辩题三】

正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正方观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专业限制,将话语权交付到更广大的群众手中,其优势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相。主要理由如下:

1.自媒体能够承载更多信息,人们能接触到的事件越来越多,想要隐藏某些事实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

2.越来越多人参与互动,增加了观点,受众的思维不会被一个声音领导,而是从各种观点中进行选择,有利于人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接近真相。

3.网民的数目不断上升,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大,来自各地区、各行业的自媒体使用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会让忽悠者越来越少。  

所以说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观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时代具有平民化、私人化的特点,信息的发出者良莠不齐,且为了追求利益去争夺信息的时效性,缺乏考证,再加上事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自媒体时代下,平台上发布的接近真相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绝大部分自媒体并不需要用户实名,这就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言,因而出现了言论不负责的现象。  

在自媒体简单快捷的传播中,人们想要传递一个信息非常轻松,因而往往缺少思考。人们只是因为新闻的趣味性就选择转发,无心对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思考,因而一个虚假新闻只要够有爆点,往往就能被迅速传播。《新闻记者》每年都会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据其报导,假新闻的来源大多是自媒体平台。  

因此,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四、针对训练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

(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观点。  

正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反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

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示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的经验。  

示例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综合性学习活动。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才肯听唐僧的话吗?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该用什么样的话来有力地回击反方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

(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相关内容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词80首优选
    古诗词80首优选

    第1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第2首、买花(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

  • 古诗词300首经典
    古诗词300首经典

    第1首、凉州词(唐代-薛逢)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第2首、古剑篇(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hè)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龙

  • 古诗词100首原文
    古诗词100首原文

    第1首、郭处士击瓯歌(唐代-温庭筠)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晴碧烟滋重

  •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词语造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词语造句

    1、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词语造句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

  • 古诗词80首简短
    古诗词80首简短

    第1首、赠郭季鹰(唐代-李白)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第2首、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唐代-李白)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

  • 古诗词大全100首二年级
    古诗词大全100首二年级

    第1首、听颖师弹琴(唐代-韩愈) 昵(nì)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dì),天地阔远随飞扬。喧(xuān)啾(jiū)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一作凤凰)跻(jī)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

  • 古诗词300首锦集
    古诗词300首锦集

    第1首、山中(唐代-王维) 荆(jīng)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第2首、送人游岭南(唐代-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sǔn)是行路,纵有啼(tí)猿(yuán)听却幽。 第3首、梅花

  • 六年级语文a版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a版教学计划

    1、六年级语文a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研

  •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1、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同学的数学成绩,并对同学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