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的古诗20首简单》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风入松 赠鹤巢练师(元代-沈禧)
葺茅编苇结行窝。四壁蔓烟萝。风棂月牖通幽爽,斗来宽、地促无多。高接上清真境,雄吞万象森罗。道人星夜起玄科。飞佩振鸣珂。剑光灼烁冲牛斗,斩妖精、降伏邪魔。赤壁坡仙复起,华亭丁令重过。
第2首、风入松 题城西草屋(元代-沈禧)
隐君家住郭西*。清政总堪论。身居尘市心丘壑,四时将、风月平分。座有洪儒谈笑,门多长者蹄轮。数椽草屋仅容身。别是一乾坤。小山花木饶佳趣,势崭岩、气压昆仑。兴到自弹绿绮,闲来时倒金樽。
第3首、冬至前一日到游源及归知元善亦自彼回途中遇风不得相近偶成(元代-岑安卿)
夜醉重峰酒,晓行游径霜。急风来广漠,初日在微茫。
交臂恨相失,思君还自伤。翛然鹓鹭质,鸡
第4首、晓解糁潭追和张文潜白沙阻风(宋代-王之道)
江上惊风夜穿屋,扁舟正舣沙头宿。
灯寒屡剔短檠青。酒暖孤斟老贫绿。
更阑艇子催人起,泥汊而今趁朝市。
报衣踉蹲出马门,凌波逐浪来江豚。
鸣橹呕哑溅飞雨,静听依稀似人语。
月城百里指顾中,只好张帆使风去。
第5首、重阳前一日过欧崙山馆中谈西樵之胜分韵得风字(明代-潘光统)
华馆淹留歌伐木,孤城砧杵度新鸿。客谈半夜当筵月,谁共明朝落帽风。
云谷秋深泉更白,天湖霜冷叶初红。烟霞十里期难赴,雅约何年得再同。
第6首、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唐代-包佶)
旨酒告絜,青蘋应候。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弹弦自昔,解冻惟旧。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第7首、无调名 赠风翔酒郎中(元代-马钰)
杜康造底。昔日文君,当垆沽底。蓦想古业毕卓,亲曾偷底。
是刘伶,十分偏爱底。帝前李白曾吐底。栾巴起慈,救火遥噀底。
司马相公,常常专专诫底。又争知,是郎中贵姓底。
第8首、酹江月 赋济南风景,和东坡韵(元代-张之翰)
南山北济,算难尽、十二全齐风物。平地华峰天一柱,鹊倚岩岩青壁。金线横波,真珠出水,趵突喷寒雪。无穷潇洒,品题宜有才杰。遥忆工部来时,谪仙游处,兴自云间发。翠琰高名千古在,不逐兵尘磨灭。细嚼遗篇,高歌雅句,风动萧萧发。英灵何许,画船独醉月。
第9首、大孤山是日至湖口风利未泊(清代-冯誉骥)
楚天云雨太迷离,台殿参差动羽旗。自绾髻鬟矜绝色,却教履舄入微词。
迎神有待陈兰藉,过客无因谒蕙帷。仿佛婵娟余叹息,上清沦谪得归期。
第10首、江行阻风(宋代-黎廷瑞)
远涉仍多病,那堪正蕴隆。
黄沙吹白浪,赤日照青枫。
天地支颐内,江山散发中。
一凉端足快,莫恨打头风。
第11首、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清代 顾大申)
一剑收秦鹿,秋风万里心。悲歌谁掩泣,壮士已成禽。
井邑新丰旧,龙蛇大泽深。残碑埋野戍,雪后此登临。
第12首、歌风台【明代:朱朴】
酒阑歌彻大风词,不是鸿门舞剑时。万里中原皆汉土,高王犹有故乡思。
第13首、过沛县登歌风台口号一绝戏之十四年【明代:曹义】
少年曾诵大风歌,此日登临感慨多。千载英雄何处去,空馀碑石对寒波。
第14首、千周风歌【宋代:程公许】
华清舞徹霓裳散,五音繁会宵达旦。
人间何限失意人,西商凄切离骚乱。
我所思兮在东周,小雅尽废心之忧。
更堪羌调日嘈杂,径俗洗耳寒江流。
那君十指含清风,家无卓锥心愿丰。
仙翁赏音那易得,水流益浚山益崇。
疲氓望翁惟翠,萍轮加璧幸可致。
请君抱琴往从之,解愠阜财皇有有意。
第15首、太平三山值风【元代:贡师泰】
天堑东南地,长江日夜流。大风吹水立,骤雨挟山浮。
浩荡掀黄鹄,攲倾舞《白鸥》。莫怜舟似叶,此亦壮哉游。
第16首、白纻辞二首(前首一作《香风词》)【朝代:唐代|作者:崔国辅】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
坐惜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
董贤女弟在椒风,窈窕繁华贵后宫。
璧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
第17首、渡杨子江遇颠风和霍希文韵三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袁说友】
危樯恰恰傍金山,风送船回势莫攀。
忘却波涛望金碧,无边阁上几层栏。
第18首、大历寺遇风【朝代:宋代|作者:朱翌】
舟绝清江系老榕,杖藜小住翠阴中。
萦青缭白千山日,骇绿纷红万窍风。
足倦要休怜地僻,心闲无事见春工。
回塘大有田田叶,索酒来倾碧玉筒。
第19首、使风船【朝代:宋代|作者:梅尧臣】
清淮直上水连天,坐看高帆后复前。
自是乘风有迟速,不由人力爱争先。
第20首、江口阻风寄琅山衷老【朝代:宋代|作者:姜特立】
人间有净境,咫尺不易通。
今朝解尘缚,始到天人宫。
叠嶂拥崔嵬,夏木郁青葱。
白鸟巢半山,掩映画图中。
高低辟窗牖,绿阴翳芳丛。
境寂意自佳,坐久心弥空。
更兹主人贤,晤语禅味融。
归途若有得,便欲超樊笼。
奈此尘缘深,踪迹如惊鸿。
驱车出兰若,俯首坐疏篷。
连日滞江干,风雨渺冥蒙。
缅怀支道林,此会何时逢。
第21首、豆叶黄/忆王孙·玉萧风外一声清【朝代:宋代|作者:吕渭老】
玉箫风外一声清。粉面婵娟月对明。
紫府楼台夜不扃。羽衣轻。稳驾双鸾谒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