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2、二年级数学上册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习题及答案
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124=3
答: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3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45=20
答:笔筒里有20支铅笔。
(3)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4+12+20=36(支)
答:这三种笔一共有36支。
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1)填一埴。 (2)博物馆到电影院一共990米,公园到电影院有多少米? (3)学校到博物馆和学校到电影院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1)填一填。
371+215=586(米)
586+230=816(米)
(2)博物馆到电影院一共990米,公园到电影院有多少米?
990-816=174(米)
答:公园到电影院有174米。
(3)学校到博物馆和学校到电影院哪段路程长?长多少米?
学校到博物馆:586米
学校到电影院:230+174=404(米)
586-404=182(米)
答:学校到博物馆长,长182米。
4、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生字拼音组词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泻:xi(倾泻、奔泻、一泻千里)
潜:qin(潜水、潜力、潜伏)
试:sh(试卷、尝试、试验)
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
皇:hung(皇帝、皇宫、皇权)
履:lǚ(履行、履约、履任)
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
5、少年中国说(节选)生字组词拼音
少年中国说(节选)生字组词拼音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泻:xi(倾泻、奔泻、一泻千里)
潜:qin(潜水、潜力、潜伏)
试:sh(试卷、尝试、试验)
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
皇:hung(皇帝、皇宫、皇权)
履:lǚ(履行、履约、履任)
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
6、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生字组词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生字组词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泻:xi(倾泻、奔泻、一泻千里)
潜:qin(潜水、潜力、潜伏)
试:sh(试卷、尝试、试验)
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
皇:hung(皇帝、皇宫、皇权)
履:lǚ(履行、履约、履任)
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
7、19小英雄雨来(节选)生字组词
19小英雄雨来(节选)生字组词
jn 晋 十画 秦晋之好、晋级、后晋
kng 炕 八画 热炕头、火炕、热炕
qiān 铅 十画 铅笔、铅华、洗净铅华
mi 迈 六画 迈步、迈开、豪迈
wū 呜 七画 一命呜呼、呜嚎、呜呼哀哉
shuān 栓 十画 拴住、拴马、门栓
gē 胳 十画 胳膊、胳膊肘子、胳窝
b 膊 十四画 胳膊、赤膊、臂膊
ji 劫 七画 打劫、抢劫、劫持
chu 绸 十一画 丝绸、丝绸之路、绸缎
bā 扒 五画 扒开、扒拉、扒皮
d 敌 十画 敌人、宿敌、死敌
shī 尸 三画 尸体、僵尸、曝尸荒野
chn 趁 十二画 趁火打劫、趁机、趁早
huāng 慌 十二画 慌张、惊慌、慌忙
8、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重难点笔记
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重难点笔记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其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2.第24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鬼子的?表现了鬼子怎样的特点?
这一段是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鬼子的,表现了鬼子凶狠、可怕的特点。
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3.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他身上具有哪些品质?
(1)雨来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父母都是抗日积极分子,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从小就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2)雨来在夜校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思想基础。(3)雨来机智勇敢,游泳本领高超,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客观条件。(4)日本鬼子侵略他的家乡,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雨来具有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4.文中共有几次写到游泳?对表现小英雄雨来的性格有何作用?
共三次写到游泳。第一次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写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为下文写雨来从敌人的枪口下脱险作了铺垫。第二次在第45自然段,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鬼子做斗争的重要条件。第三次在第53自然段,这里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赞扬了雨来确实是一位小英雄。
9、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10、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11、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好词好句
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好词好句
少年中国说(节选)好词
①字词解释
硎:磨刀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干将:古代宝剑名。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②词语搭配
③课内词语
干将 八荒 矞矞皇皇 鹰隼试翼 天戴其苍
少年中国说(节选)翻译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12、少年中国说(节选)好词好句
少年中国说(节选)好词好句
少年中国说(节选)好词
①字词解释
硎:磨刀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干将:古代宝剑名。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②词语搭配
③课内词语
干将 八荒 矞矞皇皇 鹰隼试翼 天戴其苍
少年中国说(节选)翻译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13、牛郎织女(一)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 : 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讲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部分(9-21)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的经过。
14、13、少年中国说(节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这篇课文要把握语言特点,课文语言高度凝练,多为四字句,朗读时要把握节奏和语气。朗读时还要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情感。
背诵指导:背诵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的层次:课文第一层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层用排比句讴歌少年中国,第三层总结全文。对课文分层次理解,这样有利于背诵。
15、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后练习及答案
选做
和同学集体朗诵课文。
老师指导:朗诵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时体会作者赞美少年中国时澎湃的爱国之情。
16、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词句赏析: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这句话是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写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悲痛、绝望的心情。
3.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在内容上形成一致。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小镇人们听闻孩子获救消息后的兴奋,也折射出他们的善良。
4.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夸张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看到孩子们历险归来后激动的心情。
5.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里运用了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6.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7.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她也愿意死掉。
从贝琪的想法可以看出她对出去已经失去了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为他俩出洞后在家休养了很多天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汤姆的勇敢和坚强。
8.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
整整两天一直卧床不起说明汤姆和贝琪在这次历险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劳累过度,一时难以恢复。
9.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都没让他进去。
汤姆已经十分疲劳了,但听说哈克病了,还是坚持这要去探望哈克。由此可见,汤姆是一个有爱心,重义气的孩子。
10.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认为汤姆在经历这次历险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他还想再去走一趟,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
1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虽然乔埃是凶恶的杀人犯,但是听说他被封在洞里以后,汤姆还是很惊愕的。这说明汤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因为乔埃是恶人就对他的不幸毫无同情之心。
17、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分段及段落大意笔记
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分段及段落大意笔记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18、六年级下册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教具准备
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2、3插图】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
【出示课件4、5、6】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那么,鲁滨逊究竟是怎样在荒岛上独自生存28年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7】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8】(1)出示词语,读一读。
畏惧、 凄凉、 寂寞、宴会、缺乏、书籍、
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
【出示课件9】(2)词语解释。
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寂寞:①冷清孤单;清静。②静寂无声。
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贷方: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稍稍:逐渐;渐渐。
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课件10】1.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的语句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出示课件11】4.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出示课件12】5. 小组交流: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尝试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
流落荒岛
6.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出示课件13】7.教师总结。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板书)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笛福一道来到了荒岛,认识了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了他28年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岛上他还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走近他!
下课后同学们也可以阅读这本书,更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畏惧、 凄凉、 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
2.板书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故事。回忆并互相说说: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默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14】1.浏览精彩片段,快速默读,详细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分别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揣摩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努力改善生活。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并汇总。
【出示课件15】遇到困难:1.生存:陷入荒岛,与世隔绝
2.生活:缺乏必备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3.生命意义: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解决办法:1.用刻痕记录时间,进行记录。
2.节约现有的工具和用品、靠自身智慧来创造工具。
3.分析目前处境,排列自己的幸与不幸。
心态变化: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板书:面临困难:生存 生活 生命意义
心态变化: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出示课件16】2.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
(1)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我的幸与不幸
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生活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出示课件17、18】出示并齐读: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好处与坏处让鲁滨逊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让鲁滨逊不再为自己的处境消极悲观,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并努力克服困难。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板书:勇敢坚毅 乐观积极 靠智慧解决困难)
(3)除了鲁滨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逊的语言,如: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逊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19】 1.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中或生活中,最近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能够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吗?并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逊吗?可读一读原著。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20】 1. 课文通过对《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的摘录,鲁滨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提升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出示课件21】2.作业
(1)找到《鲁滨逊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2)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并写写自己将如何去克服它。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
面临困难:生存 生活 生命意义
心态变化: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勇敢坚毅 乐观积极 靠智慧解决困难
教学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逊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因此,应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重点部分,练习讲述鲁滨逊荒岛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逊的身上学到什么。进而讨论一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
本课亮点有二:
一、充分体现预习。新教育小学特别重视预习,我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本课篇幅过长的特点,把预习工作做扎实,把学生一看就会的东西放在课下完成,这样腾出大量的时间去读,去体会人物品质,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效果不错。
二、把课上成共读一本书的引领课。我校正在开展新教育试验,而亲子共读一本书正是本次实验的课题,《鲁滨逊漂流记》也正是推荐的书籍,于是,我借此机会,把课直接上成引领课,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足:课后结合生活谈体会时,问题设计得不好,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如果把问题改成你过去遇到过哪些不幸或困难,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课,你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又会怎样做呢?这样学生的导向性会更强,就不会冷场了。
19、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一: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体会通过景物表现情感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景物表现情感。
【教学准备】
学习纸:古诗两首及现代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读文字猜心情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抓关键词鉴赏)
(3)(出示《人间词话》: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经.采薇》中的经典名句(出示《采薇》(节选))
二.诵读,体会音律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诵读、正音。
2. 对比读,体会语气词的妙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离开,杨柳依依。今我归来,雨雪霏霏。
3. 诵读,体会叠词妙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拓展诗经中叠词诗句:
齐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小结:无论语气词,还是叠词的使用,都使诗句读起来更有韵律美。
三.品读,感悟情感
板块一:初读诗歌,感知情景交融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教师范读。杨柳依依让你想到什么画面?作者写杨柳依依,只是为了景吗?他还想借此表达什么呢?这种不舍中就包含了一种柳文化。(板书:杨柳 不舍)
(2)出示含柳诗句:生诵读师点评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点评读:心情舒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点评读:不忍离别)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点评读:无尽忧愁)
(3)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虽然同样的景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词汇,就能表现不同的情感。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战争几载,终于归来指名读。此情此景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说。
(2)寒冬,雪花纷纷。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遥想出征时青春年少,归来却已头发斑白,一时百感交集,悲从中来齐诵
3.体会情感:(对比两幅画)
上句是杨柳茂盛时节,下句是大学纷飞的寒冬。让我们感觉有点矛盾,是想表达快乐还是悲伤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总结:除了描写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反衬。有时候更能反衬人物内心的悲伤。这种反衬同样是景语。(板书:雨雪悲伤)
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称为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4.配图,带着情感齐背。
板块二:拓展诗歌,体会情景交融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背景:
《台城》: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秋词》: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这首诗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1.指名诵读
2.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鉴赏
板块三:欣赏现代文,理解情景交融
1、春,悄悄的来了。当春天的第一滴雨落在我的身上,我唱起了春天的第一首歌。雨悄悄停了,春天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春风扬扬,无数杨柳用它那细嫩的小手抚摸着我,春姑娘帮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让万物复苏!
2、还记得那个凄冷的夜晚,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因为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初中,我的哭声伴随着雨的响声,烦燥地在您耳边没有尽头。可是,您并不生气,而是在一旁拍着我的背,安慰我直到深夜。
问:这两段话,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结:都写了雨,却因作者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有的是喜悦,有的却是悲伤。
四.写作运用
图片
1.情境创作:请你选择一个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情景一:考试结束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情景二: 今早,我独自出了门
2.交流汇报,相机点评。
总结:一切景物,只因赋予了人的情感,才显得更有味道,更加与众不同。
【自我反思】
《采薇》全诗很长,课文节选的部分恰恰是其流传千古的名句。孩子们在诵读中想到的画面,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也在文段补充里,进一步感受理解了情景交融的妙处,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不过,由于我对高年级学情不了解,所以设计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挖掘内涵,情感体验比较浅显,没有品读出诗歌的味道,于是重点修改并完善这一部分。希望孩子们在理解情景交融基础上,能够在创作中巧妙运用,准确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生字组词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惧 (畏惧) (惧怕)
凄 (凄惨) (凄凉)
寞 (寂寞) (落寞)
宴 (宴会) (赴宴)
霉 (发霉) (倒霉)
籍 (书籍) (户籍)
聊 (聊天) (无聊)
乏 (缺乏) (乏力)
栅 (栅栏)
控 (控制) (操控)
贷 (信贷) (贷款)
剔 (剔除) (剔骨)
袭 (袭击) (突袭)
覆 (覆盖) (颠覆)
21、六下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生字组词
六下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生字组词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部分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惧:j(畏惧、惧怕、临危不惧)
凄:qī(凄凉、凄惨、凄风苦雨)
寞:m(寂寞、落寞、不甘寂寞)
宴:yn(宴会、喜宴、宴请)
霉:mi(发霉、倒霉、霉菌)
籍:j(国籍、书籍、籍贯)
聊:lio(无聊、聊天、闲聊)
乏:f(缺乏、疲乏、人困马乏)
栅:zh(栅栏、栅子、竹栅)
控:kng(控制、自控、控告)
贷:di(贷款、信贷、责无旁贷)
剔:tī(剔除、挑剔、晶莹剔透)
袭:x(袭击、偷袭、侵袭)
覆:f(覆盖、覆灭、覆水难收)
多音字:
作 zuō(作坊) zu(作家)
尽 jǐn(尽管) jn(尽兴 )
劲 jn(劲头) jng(劲敌)
泊:b (停泊)pō (湖泊)
畜:ch(畜生)x(畜牧业)
圈quān(圆圈)jun(圈养)
22、六年级语文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生字组词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部分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惧:j(畏惧、惧怕、临危不惧)
凄:qī(凄凉、凄惨、凄风苦雨)
寞:m(寂寞、落寞、不甘寂寞)
宴:yn(宴会、喜宴、宴请)
霉:mi(发霉、倒霉、霉菌)
籍:j(国籍、书籍、籍贯)
聊:lio(无聊、聊天、闲聊)
乏:f(缺乏、疲乏、人困马乏)
栅:zh(栅栏、栅子、竹栅)
控:kng(控制、自控、控告)
贷:di(贷款、信贷、责无旁贷)
剔:tī(剔除、挑剔、晶莹剔透)
袭:x(袭击、偷袭、侵袭)
覆:f(覆盖、覆灭、覆水难收)
多音字:
作 zuō(作坊) zu(作家)
尽 jǐn(尽管) jn(尽兴 )
劲 jn(劲头) jng(劲敌)
泊:b (停泊)pō (湖泊)
畜:ch(畜生)x(畜牧业)
圈quān(圆圈)jun(圈养)
23、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笔记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理解词语: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②比喻话多的人。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词语搭配:
(疲惫)地呻吟 (无言)的深愁
(热心)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滚滚)地流着 (疯狂)地大嚷大叫
(荒唐)的故事 (稀奇)的历险经过
句子解析:
1、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2、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三部分(5~15自然段):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课文主题:
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 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 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 的坚强和勇敢。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3、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24、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生字词
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生字词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犬 犬牙 犬吠
咪 猫咪 喵咪
睁 睁眼 睁开
揪 揪心 揪住
喉 咽喉 喉咙
饶 求饶 饶命
多音字:
冠:ɡuān (鸡冠)ɡun (冠军)
更:gēng(三更半夜)gng(更加)
挣:zhng(挣脱)zhēng(挣扎)
25、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的美国少年。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1.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阅读名著,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抓住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文笔。引导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语段,进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描写方法,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2.展开想象,放飞自我。
结合精彩语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同伴的事例,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怎样如何怎么进行想象,进行一次自我放飞,经历一次冒险,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26、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部分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被院子里的动物欺负,跟着鹅远行的故事。这个片段着重介绍了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的变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一课,抓住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了解故事内容。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
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如浏览、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重视讨论式教学。第一处: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一个片段先自学,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尼尔斯对之前欺负小动物的后悔之意。第二处:我让学生围绕家鹅该不该跟大雁一起飞向高山进行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在生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不墨守成规。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