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4-02 21:42:03
文章: 分享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多音字

裳 shang 衣裳 红裳 传 chun 传播 传说 还 hi 还行 还有

chng 霓裳 云裳 zhun 传记 自传 hun 还钱 归还

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涨zhǎng(涨水)zhng(头昏脑涨)

调 tio(协调)dio(调动)

处:chǔ(处置)ch(四处)   

背:bēi(背枪) bi(背面)

当:dāng(当心)  dng(当作)

间:jin(间隔)jiān(夜间)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盛chng (盛饭)shng (盛开)

担dān(担心)dn(重担)

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挑tiāo(挑选) tiǎo (挑战)

吐tǔ(吐痰) t(吐血)

没m(淹没)mi(没有)

传chun (传染)zhun (传记)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

和:h和好h一唱一和

背:bi(背后) bēi(背着)

划:hu(划船) hu(计划)

得:de (高兴得)d (得到)děi (得亏)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哼:hng哼,我不信 hēng哼唧 哼哧

难:nn困难nn灾难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量:ling称量ling量体裁衣

还:hi(还有)hun(归还)

笼:lǒng(笼罩)lng(鸟笼)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 xǐng(省悟)

挣:zhēng(挣扎) zhng(挣钱)

撒:sā(撒手) sǎ(撒种)

缝:fng(缝补) fng(裂缝)

宿:s(住宿) xiǔ(一宿) xi(星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好:ho好奇hǎo好看

观:guān参观gun道观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累:l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ng(屏风)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晕:yūn(晕倒)yn(圆晕)

朝:cho(唐朝)zhāo(朝气)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多音字:

乐 l(快乐) yu (音乐)

只 zhī(一只鸟) zhǐ(只有)

都 dōu(都是) dū (首都)

种 zhnɡ(种树) zhǒnɡ(种子)

13、五年级语文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注释与译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注释与译文

注释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译文】

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1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千仞 九仞

岳 yu 五岳 岳父

摩 m 摩擦 按摩

遗 y 遗忘 遗憾

涕 t 鼻涕 涕泪

巫 wū 巫婆 女巫

1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名句赏析: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16、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文读后感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⑵,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⑶。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⑷,五千仞岳上摩天⑸。

遗民泪尽胡尘里⑹,南望王师又一年⑺。[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⑶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chung):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2-3] [4] [5]

白话译文

其一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3]

创作背景编辑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1] [6]

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颈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颈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第二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不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的。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17、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思想的教育。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悟诗中意境。

2.品味诗人笔下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爱国之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组图(边塞),这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想到学过的那些古诗。

2、这就是我国西北大漠的风光。也就是边塞。当时大唐,一些游牧民族,却时常侵扰边境,引发战争。将士们就驻守在这,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他常年随军,跟随将士们一起生活,一起经历战争,所以他写了很多关于行军打仗的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从军行》。

板书:从军行    

二、读题释题,作者简介

1、说说题目意思。介绍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作者介绍。七绝圣手。学习其中一首《从军行》。

过渡:写了边塞什么情况和战士们怎样的生活?

三、读通古诗,弄懂大意

1、读通古诗。要求:自由读诗,仔细读,争取读正确。

2、指名读。引导读出节奏、韵味。(标节奏)

3、读懂古诗。回顾方法:注释、看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自读自悟:利用这些方法理解,不明白标出。

4、交流理解。指明说大意。

适时补充:青海(出示青海湖图片),玉门关(图片)

穿(磨穿磨破),百战(百许多次,三千尺,高百尺)

5、教师指名学生说诗意。

诗意: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任务:默读古诗,拿起笔,把令你印象深刻的字词圈画出来,思考:透过这些字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简要在书上写一写。

2、明确方法。根据学生圈画的字中途提示:如暗,你仿佛看到(乌云密布、硝烟滚滚),听到(万马奔腾),想到(戍边将士环境恶劣)

3、学生继续体会。

4、交流汇报。如:遥望,哪里望、望什么、望得到吗?四处地点,它们在哪,出示地图,介绍四个地方:海拔3000多米、人迹罕至,终年积雪、绵延千里,我军戍边营地孤单一城,军事要塞、国家边境。两地数千里、快马加鞭、五天五夜望不到,为什么望?了解军情。要塞?张骞、李广、唐僧。

边说感悟边读。

5、一起来体会后两句,找到了什么印象深的字词?

预设:

穿:将士们战斗时打得英勇,打得顽强,打得艰苦,铠甲破烂、血迹斑斑,战场厮杀、出示战争视频。

终:坚定决心,发誓不胜不回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豪情、情怀?听到豪言壮语。

不还?为什么?有国才有家,有家才可回。

即使破楼兰,可以还吗?

唐诗中去找: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白什么了?

誓死保卫、戍守保卫、爱国之志,十有八九不能回,但仍是发出铮铮誓言。

6、你想对战士、诗人说点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首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1300多年前,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誓死报国爱国之志

终 不还

1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祖国奇伟壮丽的山河景色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现了遗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

19、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20、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两句诗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

2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繁(fn)繁星 (p)姓繁

2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倒 do 倒车 倒立 重 chng 重复 重新 叉 chā 交叉 刀叉

dǎo 摔倒 跌倒 zhng 重要 重任 chǎ 叉着腿

ch 劈叉 河叉

2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

横hng(横竖)hng(蛮横)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济j(救济)jǐ(人才济济)

2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多音字

累:li(累坏)lěi(积累)l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ng(重量)chng(重复)

2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文诗句翻译意思全解及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文诗句翻译意思全解及赏析

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胡人暴政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鉴赏:

①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俊。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沧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因为大好河山的沦丧而悲愤;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同情;因为南宋权贵的醉生梦死而愤怒。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师本对话,充分预设

古诗的创作背景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遥远,学生难以身同感受,难以体会诗人的情诗人的意。学生的困惑其实也是我们老师的困惑,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年代,没有国破家亡的感受。可是,如果我们教者都没有与作者产生共鸣,怎么可能引领学生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呢?

我查阅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同版本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遍遍地吟诵,一遍遍地感知,一遍遍融入自己的理解。首先,我从题目入手。这首诗的题目揭示了全诗的内容,蕴含了诗人的爱国情感。读了题目,我产生了疑问:这样一个秋夜,天还没有亮,诗人怎么会走出家门呢?乘凉?不合情理。睡不着觉,为什么?感慨万千!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我有这样的疑问,学生自然也会有困惑。在诗句的理解上,我也有一些波动。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过渡转折如此壮丽的河山,如今却沦陷于金人的践踏之下,想到这,陆游是怎样的心情呢?引出诗人的悲愤之情!想一想,此时的陆游哪里是在自豪,他是满怀悲愤!显然这样的设计强化了自豪之情。引导学生由诗句产生联想:

看到了哪些画面?想到了哪些诗句,哪些词语?引出江山如此多娇,引出诗人的悲愤之情。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全诗理解的重点。哪些字眼打动了我?这些重点字词之间在情感上又有什么关联呢?因为胡尘而泪尽,因为泪而望,因为又引出遗。在品析这些字词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了陆游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的愤怒。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我想学生之想,抓哪些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呢?这样充分地理解文本,为下面的教学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突破难点

1、课题质疑,首尾呼应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秋夜走出家门呢?诗人有什么样的感慨?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陆游,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秋夜将晓,篱门外一位老人的情怀。

这首诗的题目揭示了全诗的内容,蕴含了诗人的爱国情感。由诗题产生的疑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慨及产生感慨的原因,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学有目标。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来读一读诗的题目:作者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秋夜走出家门呢?(忧国忧民、难以入睡)就在这样一个秋夜,陆游因为大好河山的沦丧而痛苦;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而同情;更因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而悲愤!诗人感慨万千!在品析全诗的基础上再回头看诗题:作者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秋夜走出家门?水到渠成,与诗题的质疑形成了很好的照应,整节课的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

2、自读自悟,以悟促读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理解这首诗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难事。怎样让学生去品味诗句背后的情感呢?我采用了自读自悟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注意了哪些字?圈画出来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集体交流(重点字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汇报可以打乱顺序)。引导学生品析遗、泪尽、胡尘、望、又等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难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想象去品味。理解胡尘:仅仅是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吗?金兵来了!他们烧杀抢虐、无恶不作。指名描述想象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悲惨的画面?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在音效的渲染下,胡尘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当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

4、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情感。出示幻灯片:(1177年陆游52岁作《关山月》;1186年陆游61岁作《书愤》;1192年陆游67岁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93年诗人68岁作《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1210年诗人85岁作绝笔诗《示儿》)你能从这些具体数字中感受到什么呢?(陆游一生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拓展了几首诗以后,既加深了学生对陆游爱国情操的感悟,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激发学生课余时间去了解更多陆游的诗篇。

教学总是有遗憾的。如果在读悟这个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交流,深入体会字词之间的情感联系,一定会生成更多的精彩。

2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了什么的景色环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了什么的景色环境

诗人写北地遗民的苦望

29、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他出去玩的承诺,表现了小男孩由开始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无奈以及对孩子的爱。

吓 xi 吓人 吓唬 挨 āi 挨近 挨边

h 恐吓 威吓 i 挨打 挨饿

3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若 ru 倘若 、 宛若

rě 见〖阿兰若〗

要 yo 摘要 、 要塞 、 要诀

yāo 要求

3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燕 yān 燕山 燕国 劲 jn 劲头 使劲

yn 燕子 燕尾服 jng 坚劲 苍劲

似 s 似乎 相似 还 hi 还有 还没

sh 似的 hun 归还 还钱

32、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上课笔记划重点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上课笔记划重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

主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遗民日夜盼望王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胡人暴政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解: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r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鉴赏:

①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俊。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沧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1、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1、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1、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战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②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

  • 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总结优秀范文
    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总结优秀范文

    1、年级班主任工作心得总结优秀范文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则需要班主任做超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一个良好的班群众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一.创设平

  • 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2.能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交

  • 五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公开课教学设计

    在这次精心准备《我们家的男子汉》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备课过程还是后期的上课过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这篇文章比较长,如果逐段讲下去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答案:从第2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

  • 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范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范文

    1、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认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1、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1、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教研中心以及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效发展为主旋律,以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形成特色为研究核心。强化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