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让情境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读《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9-01-08 10:26:52

《让情境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读《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李吉林老师一直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教育家。虽然从未谋面,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已深深扎入每位教师的心间。李老师通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期间不断的实验与改革,最终创立了情境教育。最值得推崇的,李老师的情境教育不是浅薄的,不是断续的,不是一时的,它从真正意义上让我们每一位老师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情境教育”?怎样实效的上好一节情境教育课程?在整个情境教育中,李老师特别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要求每位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让儿童真正去亲近自然,接触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效、实用,从而使儿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生长。这是对抽象化课本知识、对封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突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
对学生而言。“长期以来,我们和儿童朝夕相处,感觉到儿童的内心世界真的是一个非常纯真而丰富的世界,充满着美好的情趣和幻想。爱美,爱活动,潜在着无穷的智慧,归纳起来这是儿童的三大特点。”[ 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220]教师应从儿童的发展出发,依据儿童的特点,思考情境课程各个领域的作用及其实施,使情境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儿童必须主动地投入。因此,李吉林老师创造性地提出在学科课程中要把学科内容与儿童的活动结合起来。
所谓“学科情境课程,把儿童主动参与具体化为: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情感体验,表演体验,判断正误,模拟操作,语言表述等。再次,特别强调课堂上儿童的活动绝非一项一项活动的叠加,而是有其内核,那就是思维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起儿童的思维活动,所谓”以情启智“。儿童的思维就是进行学科活动的内核[ 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221]。基于此,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保证情境课程学习的高效能。那么如何保证?教师常常会采用角色游戏或者表演游戏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与生活的拉近。李老师认为,无论是角色游戏或者表演游戏都具有一定的表征性,带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兼具社会性。儿童通过活动,或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或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以物代物、以人代人,通过想象、创造来诠释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理解,一种对材料或情境的假象。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主动投入,运用知识于实践中,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儿童由“被动”变“主动”,其效果“百闻不如一做”。更言之,这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儿童对知识的理解,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儿童的隐形智力发展,社会性提升,以及意志,情感,身体,语言等非智力因素的生长上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对教师而言。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主动探索。可以说,情境课程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美好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对我们教师而言,也是获得发展的良好途径。教师在课程开发与研究、设计的过程中,会有效促进专业成长。教师由原来的课程实施者、执行者,逐步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这无疑是本质的提升。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言,“情境教育”是属于儿童的,是为了儿童存在的。同样,它也给教师充满生命的活力,唱响教育的真情乐章。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静待花开——《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静待花开——《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第一次听同事推荐这本书时,我感觉是:在今天,这个什么都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孩子再慢慢来,似乎有些与社会脱节了。于是,在好奇心引导和同事的多次催促下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当看到《蝴蝶结》中的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时,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为作者的爱、沉着和耐心所折服,母亲用一种安静的等待,让小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那是一种对幼小生命尊重的爱,她用自己的耐心和爱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操作能

    06-22
  • 读《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一书有感
    读《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一线工作的老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基本工作,有时会为自己一节很顺利并且和孩子互动很热烈的课而感到兴奋不已,有时又会为一节认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而感到懊恼不已。其实一个失败的活动对老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绪气馁、低落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在过后老师应该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自己活动的设计是否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是否结合了幼儿的实际的经验水平。《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

    06-22
  •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感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感

    关于师幼互动,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教育内容大多以带有趣味性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来说既是教育者,同时还是他们生活的照顾者,一个幼儿教师从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凡是与幼儿有关的,幼儿教师都要关注,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对幼儿的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纲要》中多次提到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动来形成探究式合作型的师幼共同体,有效地推动幼儿园的整体互动网络,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

    06-22
  •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成书背景] 1983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当八种智力被应用与教学策略时,美国的琳达.坎贝尔、布鲁斯.坎贝尔、迪伊.迪金森即本书的三位作者,他们和教师们共同分享了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令人激动的突破。他们的很多工作经验都贯穿在本书中,用以说明当教学的策略体系得到扩展时,当使用不同方式学习的机会增加时,教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一书,2004年1月,由霍力岩等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全文结构工整,共分十一章。第18

    06-22
  • 幼教杂志 引领我成长
    幼教杂志 引领我成长

    幼教杂志引领我成长 阿荣旗王杰幼儿园史金凤读《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导读》体会 假期我读了《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导读》这两个杂志共10本,看了这10册刊物,我觉得这里涵盖了很多的内容,有教师随笔,专题研究,优秀课程,还有家长课程等等。虽然这都只是一些书面上的知识,但是多看,多读,总归是有好处的。至少理论上的知识增长了不少。 看了此两类刊物之后,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重点又是什么。它是丰富多彩的,每天的生活都会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内容。真的值得我们去体会,去回味。看完了这个杂志后,我

    06-22
  • 读“母亲的帐单”有感
    读“母亲的帐单”有感

    刚读母亲的帐单前半段的时候,我便在设想后面的结局:如果按小彼得的计算方法,那母亲得给小彼得开出一张天文数字的帐单。待我看到母亲的0帐单时,我震撼了,这对小彼得来说绝对是一剂绝妙的药方,这不他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发烫的脸藏在母亲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如今的孩子为家里做点所谓的家务活,向父母索取报酬的,或父母主动给予报酬奖励的现象日趋增多。父母的本意可能是:1、鼓动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3、培养孩子打理钱财的能力付出劳动,获得

    06-22
  •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幼儿教育导读”我工作的航标

    读幼儿教育导读是我每天的大餐,这本书栏目精彩纷呈,有特别关注栏目,有张学门学前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立志、求是、转变有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及启示,有陈鹤琴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还有专业成长,家园合作,心灵之窗,鉴于大观园等栏目,其中教育大观园栏目中的一篇文章:好院长什么样我读了好几遍,印象最深,这篇文章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且听专家说:园长是一园之长,首先应该明白有快乐的幼儿园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孩子好园长应该懂得为教师创设有益于他们快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工作起来既有适度的紧张感,又有给他们带来成功

    06-22
  • 雕琢完美的幼教生涯——《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雕琢完美的幼教生涯——《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读书已经成为了假期的必备生活,虽然今年的寒假因为身体的原因几乎一直与床为伴,但是,依然惦记着读书写心得一事。《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对于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平凡教师而言,确实有一种魔力,想一探究竟,想了解成就名师的沟沟与坎坎。 朱静怡一个熟悉的名字,浙江省特级教师,但本人对朱老师的经历并不了解,这次通过本书,我才看到了朱老师从工作到成名所经历的种种努力,朱老师在最后告诉大家,她还将进入自己的教育生涯的雕琢期,她说: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思维就会僵化,智慧就会枯竭。所以她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反思,退休以后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