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手工活动教案 > 

“手工活动中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栏目:幼儿园手工活动教案
时间:2014-12-07 15:05:16
文章:月光 分享

《“手工活动中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手工活动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幼儿园的手工活动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现孩子的审美感和审美欲望的。通过手工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陶冶和熏陶,可以使其在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和谐完美发展。
(一)手工活动普及性不够。本人在某某市二幼实习期间通过观察发现,不论小、中、大班,手工活动在所有活动中所占比例较少。这样一来,幼儿进行手工创造的机会少了,就缺乏了应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能力,也就更谈不上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手工活动持久性较差。
部分幼儿园手工活动的开展时常是“忽冷忽热”“时有时无”,缺乏持久性。致使许多幼儿失去了在手工中提高审美能力的机会。
(三)活动内容系统性不强。
调查中发现,开设手工活动的幼儿园相关课程内容杂乱,随意性明显,手工活动内容不系统,更多关注的是手工活动中的活动教学内容,而很少关注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手工活动实施途径单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手工活动的实施途径不应仅仅是“手工课”。但调查显示,幼儿园手工活动的主要途径还是以上“手工课”为主。基本没有体现手工活动与其它领域的相互渗透。由此,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手工活动中就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五)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手工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交代任务、发放材料后就认为万事大吉,这样一来,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即使一开始创作热情很高.可不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因为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幼儿对手工活动就失去了兴趣。如此一来就更谈不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了。
(六)评价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
教师盲目激励幼儿,认为这是尊重幼儿的经验水平和个性。教师的评价既与作品内容无关,又没有渗透学法的指导,显然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幼儿失去了反思、比较、提升的机会。幼儿的审美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当前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中缺乏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手工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手工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概念界定
1、手工活动
手工活动是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手工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要求幼儿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做到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能充分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它有许多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如:撕、刻、缝、印、拼、摆、拓、染、扎、捞、贴等等。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2、艺术审美能力
艺术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成长性需要。审美和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活动内容中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幼儿本身的生命活动,幼儿与艺术活动之间是一种主体间的能动交往与对话过程,在审美活动中,幼儿创造了自己的意义世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习惯等方面审美修养的培养,其本质在于使人们懂得美、追求美、创造美。
三、理论依据
1、赫尔巴特的教学论:认为我们应高度重视兴趣对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通过各种形象直观的教育课程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他的“审美兴趣”说,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2、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姚斯对审美经验的看法,,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读者的接受,强调审美经验在接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审美经验的基本感受是愉悦,要从审美经验的创造、美觉和净化三个方面把握审美经验的特征。
3、李祖超的教育激励论:激励具有精神性。教育激励的精神性,既由教育激励的育人功能所决定,也由幼儿从事的学习活动是非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特点所决定。教育激励的精神性是教育激励与其他激励的显著不同之处。激励具有层次性。教育激励作用的相对效应,表明教育激励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幼儿,采取的激励措施也应各不相同,这一特点对于教育激励的应用十分重要。
4、目标激励说。激励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积极探索,充满自信,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激发力量=效价×期待。激发力量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效价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待指根据个人经验判断满足需要获得某种结果的可能性。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看得越大,个体在活动中焕发的力量就越大。这可谓目标激励。
5、教学策略论。教学策略论分直接教学策略论和间接教学策略论。直接教学策略是以教师和学科知识为中心,主要由教师提供信息,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实现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教学。 日本学者佐藤正夫也指出,直接教学几种情非常适用况;美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总结出需要采用直接教学策略的3种教学情景。间接教学策略论是在间接教学中,教师是一位引领者,她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情景,使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在把间接教学的理念作用于教学实践的思考中,美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总结出了间接教学法的七大功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四、研究内容
国内外基于手工活动的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的研究。当前幼儿园手工活动由于存在着, 缺乏材料投放;学习的方式不正确;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指导方式程序化;教学评价空洞,这些问题而导致幼儿园整体手工活动质量不高。
审美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的研究。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审美兴趣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能对对象形成主动开放、积极接纳的心态。而审美能力是指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审美能力制约着学前儿童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不同审美能力的儿童,在感受美和创造美方面体现出来的效应是有显著差异的。同时幼儿审美兴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只在当他能真正欣赏和创造美时,他的审美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与发展已有很多事 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
(1)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
(2)情感强烈、外露、不稳定是幼儿审美的又一特点。
(3) 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
手工活动与幼儿审美能力的关系的研究。课前的准备更是重要环节,也是活动开展的基础与保证。
课前准备充足后,就需要孩子有积极的情绪去面对手工活动,让手工活动成为孩子的一个乐趣。积极情绪贯穿于手工活动,它将手工活动的开展分成了三个 阶段:意图阶段、构思和设计阶段、制作与装饰阶段。
旨在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手工活动的课例研究。
a.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b.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设出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请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布置教室,让他们走到那儿都有玩的、有学的,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孩子们拥有一个愉快、满足情趣的天地。
旨在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手工活动的案例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幼儿礼貌用语美、谈吐语言美、交往礼仪美。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方法研究。这里就需要教师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知道他们现有的水平。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做的第一方面就是给活动题目加上新的色彩,选材要新颖。如果题目改得富有童趣,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个方面,传统的手工教学,都是教师示范讲解,,不厌其烦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喂”给孩子,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理解”与“创造”,令其缺乏主观能动性。第三个方面就是为孩子准备更多不同材质的材料,让孩子调动各种感观来体验美的存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多种渠道去体会与感知各种材质的不同,产生更多的体验,这样,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就多种多样了。
第三个方面就是为孩子准备更多不同材质的材料,让孩子调动各种感观来体验美的存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多种渠道去体会与感知各种材质的不同,产生更多的体验,这样,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就多种多样了。
第四个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让孩子学会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学会知识,“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一切让孩子支配,教师只是一位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鼓励、给予适当帮助的客人。
第五个方面就是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拼一拼、评一评。这样通过手工活动与各领域的整合,加强了创新的素材,就能更好地让孩子从不同程度地提高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方式研究。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a.情感的贯穿,强调积极肯定的情感态度。只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孩子,就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b.经验的积累及手工作品的欣赏。无论你是在构思什么、设计什么、创造什么,都需要你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我们的构思,我们的创造,不应该是无任何积累的瞎想。因此,教师在平常就应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对各种有形及无形的事物的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创造提供源泉。有了自己的构思后,孩子们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而选择材料。作品完成后,应该让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去讨论各个作品的闪光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一旁做适当的引导,这样能很好地拓展他们表现的空间,对他们表现美、欣赏美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C.教师该注意孩子间的差异性。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手工技能也有差异,所以他们在制作与装饰这一阶段也不可能个个都是精品。所以我们在评价作品时,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要给予肯定,对于有进步的也要给予表扬,能力差的当然也要进行鼓励,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对手工活动的浓厚兴趣。
手工活动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把艺术教育的内容分别嵌入各类途径和方式中,并在施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以更贴近孩子,并加以收集、整理。
基于激励教育的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案例研究。
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讨论引导方法,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全面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研究重点
幼儿激励教育的方式、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及基于激励教育的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案例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幼儿创设一种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以开发的空间,使幼儿在创意手工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幼儿了解可塑性物质并能辨别构成物体的各个部分与其相应位置关系。培养幼儿对手工造型的兴趣,促进幼儿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认知,敢于大胆表现创造的精神,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六、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来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艺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我国80年代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普遍比较重视其他学科方面的创新,而对手工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认识,更谈不上创新。首先,教材的选择单一,多为剪纸、折纸、泥工,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方式程序化,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前幼儿园手工活动由于存在着, 缺乏材料投放;学习的方式不正确;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指导方式程序化;教学评价空洞,这些问题而导致幼儿园整体手工活动质量不高。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否有明显的探究兴趣。
第二幼儿是否能认真倾听同伴的不同想法,接纳和吸收同伴的合理意见,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必要时是否会寻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
第三幼儿是否不怕失败,不断尝试,在创作中幼儿是否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
在培养孩子的手工活动方面,“动手做”的教育方案是要求教师和幼儿都围绕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和学习。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实验、观察,并www.smtxjs.com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结果。他们必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自己决定要进行的实验,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中,学会如何解决和处理问题。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鼓励与激发幼儿讨论,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但是对手工作品在促进幼儿审美创造能力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作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操作途径。
2、研究的价值
在手工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是一种最能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课程,介于游戏和心理表现之间,是调节幼儿心理的良好方式,能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同时既锻炼了幼儿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艺术是开启孩子心灵之窗的金钥匙,艺术教育不但能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期是幼儿思维能力、感知能力、情感体验等诸多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及时给予幼儿艺术的启蒙教育,将对幼儿潜在素质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部分的“内容与要求”强调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自主创造性艺术活动,对于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表达对美的感受,建立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开发幼儿的全脑潜能,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创新之处
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把审美能力课程理念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运作,把课程与教学的新观念通过教师的整体构想和系统设计来体现,把步骤安排,策略选择,方法组合,材料运用纳入一个便于把握的框架,形成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通过研究在手工活动中的艺术审美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课程,介于游戏和心理表现之间,是调节幼儿心理的良好方式,能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同时既锻炼了幼儿手、眼、脑和谐统一。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力量
1、本课题主持人沈国英从事幼教工作十几年,一直工作在幼教第一线,园级骨干教师,承担的2008-2009学年课题《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意志品质的研究》已结题,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2、姚芸岚:小教一级,有多年的从事小班美术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拥有孜孜不舍地追求完美艺术的精神,因此在本课题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3、钱爱燕:小教一级,有多年从事中班美术教学的经验,辅导幼儿手工作业多次获园级一等奖,对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心。能积极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累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4、徐 莉:小教一级,有多年从事大班美术教学的经验,园级教师手工比赛多次获一等奖,辅导的幼儿手工作品多次在园级获奖,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与学校教科研活动,论文多次在教研组
5、李伟娟:小教一级,有多年的从事小班美术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6、沈吟文:小教一级,平时工作敬业负责,拥有孜孜不舍地追求完美艺术的精神,因此在本课题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7、洪美芬:小教一级,业务能力精干出众,能理论联系实际,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二)、研究基础
1、文献收集
【1】赵菊珍.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J].云南教育,2003,14:42-43。
【2】陈静黎.折纸有利于幼儿手脑发展[J].幼儿教育,2003,12:22-23。
【3】苏斌.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初探[J].教育博览,2004,4:8-9。
【4】师雯.泥塑融入幼儿绘画教学的探究[J].学前教育,2006,4:30-31。
【5】姚光燕.心灵的成长——浅谈绘画对幼儿成长的意义[J].山东教育,2007, 9:18-20。
【6】胡秀梅.生活材料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2009,4:24-26。
2、调研以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本园各班幼儿手工活动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
的课题研究计划。
(三)、保障条件
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及时收集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信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实验的实践性、研究性,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每周组织幼儿手工创意活动,每月进行一次选择性研究小组活动,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进程进行讨论和反思;定期到教育学院资料室,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提高个人理论学习能力;每学期结束时以专题交流和年度小结的形式,回顾本学期科研活动开展情况,并通过实践和摸索将积累的经验进行提升。。
八、研究措施
1、倡导激励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
在“十一五”课题的研究经验上,我们继续倡导激励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挖掘闪光点,做每一位幼儿成功的引路人,让每位孩子喜欢我们的教学。
(1).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注意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挑战性目标,力图适度有效,
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信心。
(2).注重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释放灵性。
(3).注重语言激励(口头与肢体的),不论是批评还是称赞幼儿,用爱的情感,用具体而明确的语言(如体现在回馈语言上等)。
(4).注重营造尊重、理解、真诚、民主、活跃的活动氛围,杜绝对幼儿有伤自尊心的言语举止。
(5).注重充分运用幼儿蕴藏着积极的内在资源,挖掘幼儿各自的闪光点、特长和才能;创设幼儿自主发展的条件和不同幼儿成功的机会。
(6).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创造欲,鼓励幼儿探索、尝试的热情。
2、优化艺术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助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是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孔子所言极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才能乐在其中,因此,能否激发幼儿的艺术活动兴趣,是活动成败的第一要素。其实,幼儿对艺术活动有着几分与生俱来的兴趣,只是成人的一切不合理的要求而影响了他们,所以我们要从优化艺术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入手,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
⑴.感受艺术美,激发创造兴趣。
感受美、欣赏美是表现美的基础,为此,要十分重视幼儿的欣赏活动,如在剪纸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剪纸作品色彩简洁、形象夸张、图案精美的特点,让他们喜欢剪纸作品,孩子们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
⑵.注重观察生活,获取创造素材。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要想幼儿的艺术表现富有个性,就要加强幼儿对表现事物的细致观察,让幼儿有目的、有步骤地去看去想,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每位幼儿获取自己的经验,积累大量的表象,形成丰富的艺术表现素材。美国著名教育家艾斯纳也说过:“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受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所以在艺术活动中,
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获取美的素材。
⑶.帮助解析规律,获得表现美的方法
古人云:受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我们要让幼儿表现美,就让幼儿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就应该帮助幼儿寻找创造的方法和规律。让幼儿理解许多形象都有其主要的基础形状,孩子是创造的天才,我们只要稍作指点,让其掌握规律,举一反三,定会表现出非凡的创造能力。
3、渗透艺术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幼儿如果没有必要的相关的知识、技能作保障,那孩子的创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的创作灵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捕捉和实现,这会影响他们对美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艺术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来渗透相关的知识技能,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⑴.利用环境熏陶,让幼儿潜移默化地获取。
环境具有很强的暗示教育功能,各班创设相应的美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地去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不知不觉,他们头脑中的相关经验丰富了,了解的相关知识更多了。在这种无痕的教育下,孩子们了解了有关艺术活动的最基本的知识,得到艺术的熏陶。
⑵.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会。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席勒说过:“游戏往往是艺术的,艺术往往是游戏的。”所以我们常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学会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在渗透相关知识技能时,我们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丰富幼儿的技能。这样幼儿一点一滴地积累起相关的经验,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技能,为幼儿的创造、创新、表现美作好铺垫。
4、整合艺术活动的各项资源,激活幼儿的审美潜能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⑴.整合艺术活动,增强艺术表现力。
艺术领域中的各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承、相互渗透的,如剪纸和绘画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剪纸之初幼儿对一些形象要先画后剪,到主题剪纸时,就要涉及到画面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这些都要一定的绘画知识作基础。泥塑活动同样需要绘画打基础,韵律活动中用绘画简易舞蹈娃娃也是和绘画密不可分的。所以,不单纯地开展单一的艺术活动,而是将各艺术活动有机渗透,全面提高艺术能力,增强艺术表现力。
⑵.融合学科资源,拓展想象空间。
在实践中,我们还将其他的学科内容和艺术活动相融合,如在韵律活动和节奏活动中,我们在让幼儿理解音乐时,就让幼儿听音乐编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编舞蹈、创编节奏型……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
5、尊重幼儿的表现需求,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我们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更要培养幼儿大胆展示的意识,让幼儿要学会展示、乐于表现,让他们的创新审美能力充分展露出来。
⑴.尊重幼儿的创造,增强表现美的自信。
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创造,善用激励教育,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以肯定和关注,增强活动的信心,激发表现的欲望,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让幼儿乐于表现,使孩子在大胆的表现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⑵.解放表现形式,充分展现创新成果。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只有给孩子自由的表现,孩子才可以有创造的自由。因此,给孩子提供宽阔的自由表现空间,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表现,使其别具一格、出奇制胜。
⑶.教给合作方法,让幼儿合作表现。
爱表现是幼儿的天性,但在表现过程中,往往会影响到别人,让幼儿学会一些和平共处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寻找自己的空间进行表演,让幼儿有共享空间意识,确保每一个幼儿顺利表现,这样每一个幼儿的表现都会很精彩。
九、研究思路、过程
(一).研究思路
认真学习和领会《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学习、合作、支持、沟通,共同探讨和研究,逐步把《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与价值追求,在手工领域中进行
尝试各个方面的积极、深入、大胆尝试。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学习理论、搜集材料;进行研究方案设计、修订及论证;确立研究人员及分工;前期师资培训,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建立自己的子课题方案,在搜集、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幼儿艺术活动进行设计、创新和应用。根据各阶段的目标修改内容及有关材料,做好阶段性小结。
(2)实施阶段(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小、中、大班在手工活动创造性教育的阶段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对手工活动的材料加以研究、开发。认真制订好实施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定期进行亲子手工活动,交流汇报。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整理所有课题研究资料。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充实、调整方案,提出新的实施策略,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
2、案例研究法:当幼儿活动时,教师将幼儿的活动表现记录下来,并对此作出分析和研究。
3、调查分析法:分阶段对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行测评,并作出分析,从而改变实验方法。
4、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取他人之长,以不断丰富改进研究方法与实践行为
十、预期成果形式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相关内容
  • 艺术幼教中心举行第十期第二次“组长论坛”活动
    艺术幼教中心举行第十期第二次“组长论坛”活动

    2015年11月19日下午,艺术幼教中心举行第十期第二次组长论坛活动。本次论坛活动继续围绕《室内晨间体锻的组织与指导》展开,由陈黎冰老师主持,中心内各位组长们重点介绍了一个多月来,本园本组教师在幼儿室内晨锻组织中的优化措施。大家从室内锻炼场地的合理利用、空间的划分与布置、各种材料的不同组合设计运用、幼儿参与室内运动的兴趣与能力发展情况进行了案例式交流。通过图片、视频、数据的分享交流,参与论坛的组长们都充分感受到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有效组织,孩子参与室内晨间锻炼活动的兴趣、自主性都得到激发,孩子的跳、爬

  • 手工皂、精油皂评价100字460条
    手工皂、精油皂评价100字460条

    1、宝贝终于到了,迫不及待的拆开了,超级令我满意, 配上打泡网能起超级多沫子,会回购,小仙女们快下手吧2、下过单隔一天就收到了,非常快,而且商家送了小礼物,非常满意,东西还没用等用过之后再来评价吧3、最简单的手工,如果介绍那

  • 艺术幼教中心举行“青教营”2018年第一次活动暨年度“书记项目”启动仪式
    艺术幼教中心举行“青教营”2018年第一次活动暨年度“书记项目”启动仪式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艺术幼教中心围绕太仓市教育系统2018年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年方案,以培养四有好教师为目标,以艺幼青教营为平台,推进青年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 2018年3月14日下午,新学期青教营第一次活动在艺幼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陈黎冰副主任主持,中心沙主任、各园业务园长以及全体青教营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首先,全体青年教师回顾了入职以来的工作、学习与成长,并从现状分析、年度发展计划,指导需求等方面展开了分享和交流。其次,全体成员围绕如何评析集体教学活动展开了

  • 方案快乐的中秋节反思
    方案快乐的中秋节反思

    1、方案快乐的中秋节反思  幼儿园里的教学活动渗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此次中秋活动中我们从主题墙、区角、走廊环境以及家长联系栏等多处对幼儿进行活动教育,此次活动以幼儿作为

  • 方案运动会详细方案宝贝总动员
    方案运动会详细方案宝贝总动员

    1、方案运动会详细方案宝贝总动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比赛,感受亲子运动会的快乐  2.激发幼儿参加体育运动性的积极性,发展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幼儿的体质锻炼  3.发展幼儿的观察、

  • 艺术区案例:制作小汽车
    艺术区案例:制作小汽车

    小艺、子欣、宁宁三个女孩子选择了艺术区,今天制作的内容制作小汽车,我提供了废旧纸盒(牙膏盒、化妆品盒等)、彩纸、双面胶,一开始,先要选择一张喜欢的彩纸将牙膏盒包住,这可难住了小艺和宁宁,子欣在一边拿拿牙膏盒、看看彩纸,也不知所措,可不可以先把双面胶黏贴在牙膏盒上,然后撕掉,再贴三个孩子听了我说的话以后开始动手准备制作汽车。子欣拿起牙膏盒,粘好双面胶,准备用彩纸包起来,她小心翼翼地先贴好牙膏盒的一面,接着翻转过来,贴另外一面,就这样,四面粘贴完毕。小艺和宁宁两个人拿着牙膏盒还在左看看,右看看。 《指南》艺术

  • 培养托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托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几点做法

    作者:王耀英 来源: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人们是通过语言了解世界,表达感知的,幼儿通过语言使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性思维,从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托班幼儿正是语言发展

  • 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所有人,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甚至一生。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习惯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而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日常的的生活中,我们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习惯,如来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插好区域游戏的插牌,吃好中饭第一件事就是去插角色游戏的插牌,每天风雨无阻,即使哪天不玩区域游戏或角色游戏也要插好插牌,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方便了孩子玩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提前插好牌,只要到玩区域

  • 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召开省级“十二五”课题例会
    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召开省级“十二五”课题例会

    2015年11月18日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召开了省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个体发展需要的幼儿园走班式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例会。会议由钱丽萍老师主持,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大班艺术坊组织教师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中,首先大家针对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享。大家主要围绕艺术坊的内容选择、策略运用、问题思考、调整建议等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研讨。随后,大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和活动安排进行了交流。例如: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节日、季节等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活动组织中要创设自主、自由、

  • 手工《美丽的花》活动反思
    手工《美丽的花》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尝试过用超轻粘土制作小花朵,也用过颜料画小花朵。但是今天我们却想用另外一种法方:用纸粘一朵美丽的小花。因为考虑到我们班小朋友的年龄与自身发展的能力,我们老师提前帮小朋友们准备好了要用到的纸条等物品。 活动开始,由我带领小朋友们制作。通过一步一步的讲解,告诉幼儿如何操作,让幼儿跟进教师的步伐,自己动手去粘贴,最终完成作品,制作做一朵属于自己的小花。活动结束后,每个小朋友都很开心,也很有成